2022年本体诠释学.docx
《2022年本体诠释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本体诠释学.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天人新论与本体诠释学在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界近期关于“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 争论中,我坚持认 为中国古代虽无“ 哲学” 之名,但有“ 哲学” 之实,中国传统哲学即是“ 天人之学” ,亦即以“知人就哲 ” 为特色,以“ 原善”(善即“ 爱人” )、“ 为治” (治即“ 安民” )为核心,主要由天论、人论和知论构成的思想体系 ;这样的观点主要源于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大纲;依据成中英先 生在本体诠释学洞见和分析话语一文中所作的区分,张先生的中国哲 学大纲属于“ 中国哲学的理性重建” ,即其“ 集中关注于用中国哲学大的 框架对中国哲学的术语和观点进行理性
2、的和分析的懂得” ;成先生所更留意 者是“ 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诠释学诠释” ,亦即“ 不是把中国哲学作为中国哲 学来争论,而是把它作为对真理、存在或实在的思想来争论” ;这后一 方面的确更为重要,这也是成先生的本体诠释学的宗旨所在;而我留意到,张岱年先生的哲学思想与成先生的本体诠释学多有相通之处;在张先生于 19351936 年完成中国哲学大纲 时,他也提出了一个“ 新哲学之纲领” ,这个“ 新哲学” 就是要把“ 唯物、抱负、解析” 综合于一;对于“ 新哲学之纲领” 的充实论证,便是张先生在40 岁月撰写的哲学专著天人新论 (因当时的环境所限,此书没有最终完成,只留下五部哲学论稿,故又称“ 天人
3、 五论” );本文主要就张先生的哲学思想与成先生的本体诠释学作一比较性 的争论;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一、“ 本体” 概念的诠释成先生的本体诠释学是把西方哲学中的“ 本体论” (ontology )与“ 诠释学” ( hermeneutics )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它是“ 作为与对真实的诠释性懂得相互有机渗透的真实的本体论的本体诠释学(onto- hermeneutics )” ;这样一种哲学的洞见,已非西方传统作为“ 第一哲学” 的争论超验 的、规律的“ 本体” 世界( Sein 或 being )的
4、“ 本体论” ,而是经由奎因的“ 本体论承诺” 和海德格尔的“ 基本(生存)本体论” 思想的转换,把本体 论纳入到人们对“ 生活世界” 的诠释学的熟悉方法之中;这种思想对西方哲 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而对中国哲学来说却是继承固有传统的一个现代 提升;成先生有从中国哲学的视角对“ 本体” 概念的诠释,即:“ 本体” 是中国哲学中的中心概念,兼含了“ 本” 的思想与“ 体” 的思想;本是根源,是历史性,是时间性,是内在性;体是整体,是体系,是空间性,是外在性;“ 本体” 因之是包含一切事物及其发生的宇宙系统,更表达在事 物发生转化的整体过程之中;因而“ 道” 之一词是本体的动的写照,而“ 太 极
5、” 之一词就为本体的根源涵义;就其质料言本体是气,就其秩序言本体就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是理; 这样的诠释我认为已经是古与今的一种“ 视域的融合” ,即它已不 完全是中国古代哲学“ 文本” 的原义,而是包含了现代哲学的关照;冯友兰 先生在其“ 新理学” 的形上学系统中曾主要使用了“ 理” 、“ 气” 、“ 道 体” 和“ 大全” 四个概念,成先生对“ 本体” 概念的诠释似已把这四个概念 综合为一;其不同又在于,冯先生强调这四个概念“ 都是我们所谓形式底观念” ,“ 是没有积极底内容底,是四个空底观念”
6、,这样的解说其实是西方柏拉图主义的;而成先生对“ 本体” 概念的诠释就是有“ 积极” 内容 的,是一个表征宇宙的真实或实在的概念,因而它又是中国传统的;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也有对“ 本体” 概念的诠释,即他指出:“ 宋明哲学中所谓本体,常以指一物之本然” ,“ 本体谓原来而恒常者” ;中国哲学之“ 本根” 概念,“ 与今所谓本体意同,指宇宙中之至极到底者” ;张先生所说“ 今所谓本体” ,是指中国接受西方哲学概念之后的所谓“ 本体” ;他认为,中国哲学的“ 本根” 概念与西方哲学的“ 本体” 概念意 同,它们都是指“ 宇宙中之至极到底者” ;但张先生又有一重要的思想,即 他指出“ 中国本
7、根论之基本倾向” 是与印度哲学和西方哲学不同的;他说:印度哲学及西洋哲学讲本体,更有真实意,以为现象是假是幻,本体是真是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实;本体者何?即是唯独的到底实在;这种观念,在中国原来的哲学中,实 在没有;中国哲人讲本根与事物的区分,不在于实幻之不同,而在于本末、原流、根支之不同;万有众象同属实在,不惟本根为实而已; 在先秦哲 学中,无以外界为虚幻者;佛教输入后,始渐有以现象为虚幻之思想,然大 多数思想家都是反对佛家以外界为虚幻之思想的;中国哲学家大都主见:本 根是真实的,由本根发生的事物亦
8、是真实的,不过有根本不根本之别而已; 张先生在此所说印度哲学和西方哲学以本体为真实、以现象为虚幻,即是指 佛教所谓“ 不真(故)空” 、“ 离识无境” 、“ 心生就种种法生,心灭就种 种法灭” ,亦是指怀特海在自然的概念中所批判的西方传统哲学认为“ 本体实而不现,现象现而不实” 的“ 自然之两分” (the bifurcation of nature );而中国哲学的本根论就没有这样的“ 自然之两分” ,而认为本根 与事物都是真实的(此种思维方式即程颐所谓“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王 夫之所谓“ 体用胥有而相需以实” ) ;张先生在同时期的哲学论著和以后的 中国哲学史争论中都非常强调上述思想
9、,因而我认为“ 这是张先生在中哲史 争论中提出的一个最有特色、最重要的见解” ,“ 是张先生争论中哲史 贯彻始终的一个重要思想” ;张先生的中国哲学大纲 ,其“ 宇宙论” 的第一篇是讲“ 本根论” ,其次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篇是讲“ 大化论” ;他说:“ 大化论即是对于大化历程中之根本领实之探讨;” 在此句后面的括弧中有 :“ 按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 Metaphysics 分为 Ontology 与 Cosmology,中国古代哲学中,本根论相当于西方的Ontology ,大化论相当于西方的Cosmo
10、logy;” 我认为,括弧中的这句话未免太拘牵于西方哲学的划分;一般说来,在西方哲学中“ 本体论” 与“ 宇宙论” 是截然两分的,“ 本体论” 不讲宇宙的生化、演化,而凡讲宇宙 的生化、演化者,就其始源即已不是超验的、规律的“ 本体” 了 ;张先 生在“ 本根论” 中明确指出,中国哲学认为“ 本根是真实的,由本根发生的 事物亦是真实的” ,因此,在本根论中包含着发生论或大化论的内容,也就 是说,中国哲学的本根论是与宇宙论结合在一起的,它可称为“ 本体宇宙 论” (onto-cosmology );另外,中国哲学的“ 本原” 概念与“ 本根” 意同,如管子 水地 篇云:“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11、,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 朱熹也曾说:“ 如论本原,即有理然后有气;”(朱文公文集 卷五十九答赵致道)“ 本原” 不仅是始源,而且是为本、为宗、为依据的意思;因此,我在中华文化通志 哲学志一书中将本根 论表述为“ 世界本原论”11 ;成中英先生对“ 本体” 概念的诠释,不是西方传统的“ 自然之两分” 的所谓“ 本体” ,而是兼含了“ 本是根源” 、“ 体是整体” 的思想,本体“ 因之是 包含一切事物及其发生的宇宙系统,更表达在事物发生转化的整体过程之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中” ;这
12、就是说,成先生的“ 本体” 概念兼含了“ 本根论” 和“ 大化论” 的内容,或者说,兼含了“ 本根”、“ 道体” 和“ 大全”,它是表征宇宙或“ 天人” 的整体实在和真理的范畴;这也就是成先生在诠释空间的本体化与价 值化一文中所说:我所谓本体 要点在以本体为具有根源与功能之体系;质言之,本体即是 从本到体、从体到用之整体; 本体为有本有源、能够发育万物、显示生 命与精神的实体存在,含括天地宇宙万物与人的生命,并有连续不断生生不 已的生命力,实现为阴阳互补、有无相继的动态创发过程; 事实上即是 以熟悉“ 一阴一阳之谓道” 及“ 太极生两仪” 的易道为主要内涵的本体宇 宙论( onto-cosmo
13、logy )思想之所指; 12 明显,这里的“ 本体” 不是以“ 本” 为唯独的到底实在,不认为“ 本” 与“ 体” 、“ 体” 与“ 用” 有实幻之不同,而是“ 万有众象同属实在,不惟本 根为实而已” ;这种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亦即“ 在中国哲学中,本体与 现象、本质与过程,实乃真实之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绝不行分开”13 ;二、“ 本体论” 的扬弃本体诠释学的精义不仅是对“ 本体” 概念的诠释,而且更在于对传统“ 本体名师归纳总结 论” 的扬弃;假如说,对“ 本体” 概念的诠释主要是把ontology 与第 6 页,共 35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14、 - - - cosmology 结合起来,那么,对传统“ 本体论” 的扬弃就是把 ontology 与 hermeneutics 结合起来(亦即 onto- hermeneutics );前者为后者奠定了一 个“ 本体论承诺” 的基础,后者就是要在此基础上实现古与今、中与西的“ 综合创新”14 ;前者更多地表达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后者就是要实 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提升,使西方哲学走向中国,亦使中国哲学走向 世界;成中英先生在阐释本体诠释学的“ 要义” 时指出:本体诠释学主见方法与本体的结合; 新的方法论的提出应导致本体论的 建立,而本体论的建立就相应于新的方法和方法论的建立;这就彰显了
15、本体 与方法的互动; 15 所谓“ 本体诠释学”(onto- hermeneutics ),即是方法论与本体论的融合,用方法来批判本体,同时也用本体来批判方法;在方法与本体的相互批判 中,真理就逐步显露了;16 这里的“ 关键词” 是本体(论)与方法(论)的“ 结合” 或“ 融合” 、“ 互 动” 或“ 相互批判” ,以及真理的“ 逐步显露” ;有了这几个关键词,也就 彰显了本体诠释学对传统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超越,彰显了它对中国传统思维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方式的现代提升,彰显了古与今、中与西的“ 综合创
16、新” ;成先生留意到,“ 对方法问题的自觉也始终是西方哲学里的一大特色”17 ;在古希腊哲学中,对方法问题的自觉突出地表现为苏格拉底的“ 理性 的定义” 和柏拉图的“ 理性的超越摸索方法” ,也就是说,“ 苏格拉底(Socrates )为了求得真实乃用理性的定义展现不变普遍的性质以为真实;这是西方理性方法的第一创造与制造;运用此一方法 就自然产生了柏拉 图(Plato )的真实与现象分为二橛的二元论; 柏氏所创发的理性的超 越摸索方法,明显是苏格拉底的定义求真方法的延长;”18 明显,西方传 统的“ 自然之两分” 的本体论是与这种理性的定义和超越摸索方法相对应 的;这里虽然有本体与方法的“ 结
17、合” ,但没有本体与方法的“ 互动” ,更 没有真理的“ 逐步显露” ,由于在“ 自然之两分” 的本体论中“ 本体” 是不 变的、确定的“ 唯独的到底实在” ;在西方近现代哲学中,熟悉论或方法论蔚为大国,其位置超过了原本作为“ 第一哲学” 的本体论;“ 新工具” 启示了新世界,西方哲学的面貌遂为之 一新;在康德哲学中 ,“ 本体” (“ 物自身” ) 供应了熟悉之源,但“ 本体”不在熟悉的范畴之内(人只能熟悉“ 现象” );而实证主义(以及有用主义)就以科学的规律的方法“ 拒斥形而上学” (亦即拒斥“ 本体” );直到奎因的“ 本体论承诺” 和海德格尔的“ 基本(生存)本体论” ,才启示出人在
18、世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界或人在历史之中的“ 诠释” 方法;如成先生所说:“ 当代诠释学的源起,就是基于对理性方法确定性与科学客观性的批判;”19 本体诠释学就是要 实现“ 诠释” 方法与“ 本体” 之实在和真理的结合与互动;这里有“ 本体 论” ,但此“ 本体” 不再是超绝于人的体会和体验的“ 本体” ,而是人在其 中、与“ 诠释” 相结合与互动着的“ 本体” ,因而它有部分与整体的“ 诠释循环” ( hermeneutical circle)以及真理之逐步显露的“ 本体循环”(ontological
19、 circle),“ 本体概念具有不完全性,但却可以透过表现本体的不同观念或模型的贯穿来逐步显示其完整性”20 ;这种与诠释方法相结合与互动的本体论,是对传统的作为确定真理之超验和独断的“ 本体论”的扬弃;成先生认为,“ 中国哲学传统中始终缺乏对方法的自觉与突破” ,但中国哲 学亦有“ 方法的潜藏性” ,或者说,有“ 非方法论的方法论”21 ;在中国 哲学的“ 潜藏” 的方法论中 ,成先生特别留意 易经哲学的“ 观” 的方法;他说:“ 值得指出的是,本体诠释学的看法是根植于中国哲学观念之中,尤其是根植于强调整体作用的易经哲学之中;”22 易经哲学的所谓“ 设卦观象” 、“ 仰观俯察” 、“ 观
20、其会通” 等等,即表达了“ 作为方法论和本体论的本体诠释学的统一” ,“ 我们可以说,八卦来自于圣人观的活动;但是,我们也可以指出,一旦圣人设计了八卦,他就能够更多地观看名师归纳总结 事物及其活动;这样,观的过程总是一个开放的过程 ”23 第 9 页,共 35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虽然中国传统哲学欠缺方法论的自觉与突破,但“ 天人之学” 中也的确包蕴 着如何“ 知天” “ 知人” 的“ 知” 之方法(因而中国哲学的“ 实质上的系 统” 不仅有天论和人论,而且有知论) ,易经哲学的“ 观” 即是其显例;由于圣人由“ 观” 而“ 知天” “
21、 知人” ,所以易经哲学与本体诠释学有 相通之处 ;不过,我认为易经哲学仍远没有达到本体与方法的“ 互动” ,其真理性也仍不是开放式的“ 逐步显露” ,这与其圣人崇拜、占筮以及易理 的崇拜有关;周易 系辞上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 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 状;与天地相像,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范畴天地 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这就是说,经过圣人的“ 仰观俯察” , 周易已经囊括、穷尽了宇宙的一 切真理和秘密 ,所以“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它可
22、以“ 彰往而察来” ;“ 这又把周易和筮法视为确定真理”24 ,失去了本体与方法的“ 互动”以及真理的“ 逐步显露” ;亦因此,在此后易学的进展中,“ 易道广大,无 所不包 故易说愈繁”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易类序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3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我认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与本体诠释学最为相近的思想莫过于王夫之对 体、用、知的论述;他说:天下之用,皆其有者也 ;吾从其用而知其体之有 ,岂待疑哉?用有以为功效,体有以为性情,体用胥有而相需以实,故盈天下而皆持循之道; 故善言 道者,由用以得体 ;不善言道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本体 诠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