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宁德市部分达标学校第二学期期中联合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座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答案卷中。 3.考试结束,考生只将答案卷交回,试卷自己保留。第I卷(选择题,48分)(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冯天瑜先生指出,周人原只是六七万人口的西鄙小族,去古未远,当时君主与自由民(主要是与贵族)共商的问题有三类 :“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周礼秋官司寇第五小司寇)皆涉及国政根本。可见A. 周制仍保有原始民主遗
2、存 B. 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 C. 强化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 D. 家国同构的局面已经确立2.有学者认为“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这一创造的作用体现在 A确保了宗法制的实施 B容易造成君权的高度集中C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孔子自述身世时尝称:“而丘也,殷人也”。(礼 记檀弓上)后人也以“殷汤之后”、“微子之 后”等称呼孔子。由此推断,西周时孔子先祖可能受封于右图中A BC D4.西周的历史文献和青铜器铭文经常记载着
3、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说明分封制A强化了各地的风俗 B有利于不同民族的融合C导致了西周的分裂 D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5.商周时期分封的行使主体是商王和周王,而战国时期封君(一种新的奖励军功和皇亲国戚的方式)的行使主体已经变成了诸侯国王(公)。这种分封主体的变化体现了战国A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 B确立了贵族特权政治C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 D建立了新的官僚制度6.明代赵遂认为:“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以至于移诈,谓非封建之弊乎?”作者认为“周衰”的主要原因是A人心离散
4、天下大乱 B封建集权 国家动荡C分封割据 上下失序 D天子昏庸 欺诈渐起7.先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秩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A. 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 B. 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C. 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瓦解 D. 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8.秦将岭南以南桂阳县(今连州)划归长沙郡,同时将岭南以北的镡城(位于今湖南怀化境内)划归岭南的象郡。这种行政区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促进地区间相互交流的需要 B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C平定岭南,扩大领土的需要 D加强中央对地
5、方管理的需要9.汉初,韩信要求做齐王时说:“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刘邦改立韩信为楚王时说:“信习楚风俗”,便于“存恤楚众”。这一现象表明西汉初年A中央集权逐步强化 B王国的存在具有合理性C社会风俗有待提高 D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10.以下是有关“司隶校尉”一职的史料记载,据此可以断定,司隶校尉史料出处“司隶校尉,(汉)武帝初置”,“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郡国,无所不统。” 北堂书钞设官部汉宣帝时,盖宽饶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不避,大小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繇使至长安者,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后汉书百官志 “司隶校尉,周官也。(汉武帝)征和中乃依周置司
6、隶。”“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 荀绰晋百官表注A始设于汉武帝时期 B负责监察各级官员C与刺史的地位相当 D其职责在不断扩张11.西汉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前不预知。光谓:“此内朝事也,无关外朝也。”这表明当时的丞相A. 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削弱 B. 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C. 开始接受内朝官员的监督 D. 已逐渐丧失皇帝对他的信任12.西汉初年,萧何以秦律为基础,增户、兴、厩三篇,制成汉律9章。后又一再增补,至武帝时,增至359章,大辟(死刑)409条,1882事,死罪决事比(判例)13472事。这说明A. 汉自武帝后以法家思想治国 B. 武帝强化法制加强中央集
7、权C. 汉代承秦制以暴政控制人民 D. 汉代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13.据汉书载,海昏侯刘贺不学无术、不尊礼仪、掠取女子,终被霍光所废;近年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有人据此判断,刘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据此可知A出土文物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 B文献记载具有主观性不足为信C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 D历史叙述相互印证可还原真相14.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下
8、列反映的选官制度属于这一“回潮”时期的是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B.“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策良将怯如鸡”C.“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15.对比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到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废丞相加强君主专制 B. 以分权形式实现集权C. 官僚机构职能的变更 D. 中央官吏数量的增加16.唐朝前期,御史和谏官相互配合。御史侧重于对百官、士民的监督,以上临下;谏官侧重于对君主本人言行及其决策的监督,是以下察上。这说明当时的监察制度A. 对君主权力起限制作用 B. 确保了开元盛世的善治C. 职位有位卑权重的特点 D. 彰显了整体性秩序价值17.宋代是
9、文化昌盛的时代,路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且不设立长官,转运使是连接地方与中央财政的纽带,军阀割据失去经济基础。通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个开明时代特务政治的体现。这反映了A. 文化昌盛与政治开明没有直接联系 B. 宋代中央对地方实行了有效的管理C. 特务政治是宋代地方政治显著特征 D. 宋代地方权力结构有利于防御外敌18.枢密使一职在五代被武臣所掌握,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已之手以便宜从事,职掌范围达到极限;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武将渐转为文官,职权范围逐步缩小。材料反映了宋代君主A防止武将专权 B重视分割宰相之权C强调监察地方 D掌握国家经济命脉19.宋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宁德市 部分 一级 达标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下学 期期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