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2022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合肥一中2022届高三最后一卷 语文2022.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灵感”是文艺创作中抹不开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不易说清的理论难题。在中国古代文论中
2、,对灵感问题的探讨一直延绵不绝。陆机最早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灵感问题,并对其作了生动描绘,文赋曰:“喏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应感之会”即指“灵感”,陆机认为,灵感畅达无阻时,文思泉涌,再繁复的景象也能书之笔端;反之,如果感应阻塞,六情凝滞,则文思艰涩,即使用力再多,也可能无从落笔。此后,沈约、颜之推、刘勰等均对文艺创作中的灵感问题作了不同程度的思考。 作为一个天才式的作家和艺术家,苏轼对灵感的体悟比前代诗论家更为深刻,更具有感性直观特征,对它的重要性也更有切身体会。苏轼关于灵感有两个比较重要的观点。首先,创作中的“感应之会”是不能以人工控制的。灵感不来
3、,“数月”“经岁”也无可下笔;灵感若至,则可“须臾而成”。灵感现象作为精神高度集中的体现,有其偶然性的限制,不可能长期持续,因此要求艺术家要善于把握时机,抓住修忽而至的灵感。 对于灵感,苏轼本人也多有甘苦自道之文,如:“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蓬蓬。作诗火急追亡逍,清景一失后难摹。”面对孤山美景,苏轼灵感袭来,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归家后急忙动笔,赶在脑中“清景”褪色之前将其描摹下来。相反,若一旦错过了下笔的最好时机,灵感便会转瞬即逝,苏轼在湖上夜归中便提到了“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的无奈体会。 其次,灵感绝不是凌空而生的,它蕴藏在长期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当中。苏轼十分反感贾岛、孟郊“吟安一
4、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思冥想,但其用意在于批驳这种过于刻意的、极端的、功利性的苦吟做派,而非否定艺术家在寻求灵感时的不可或缺的知识积淀。 相反地,苏轼在多种场合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诗人雕刻闲草木,搜抉肝肾神应哭。不如默诵千万首,左抽右取谈笑足”,提倡取精用宏,反对临渴掘井;“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指出了诗文创作能够“冲口而出”的途径,避开了刘勰所说的“才疏而徒速”的弊端;“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余山色。师住此山三十年,妙语应须得山骨”;把生活体验与灵感获得的内在关联说得十分透彻;“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丧焉”,则从反面说明,若缺乏相应的知识积累,缺
5、少娴熟的体验和实践,在文艺创作中极易造成心手不一的遗憾。 苏轼关于灵感的论述主要就集中在以上两个方面,在文与可画贺筜谷惬竹记一文中,苏轼同时提及了这两点:“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所谓“兔起鹘落,少纵则逝”,正是对灵感之偶然性、短暂性的生动描述;“执笔熟视”则正是对灵感来临的条件知识积累的恰当概括。概而言之,苏轼所论及的“灵感”,建立在对外物“熟视”的基础上,是因外物有触于中而激发起来的偶然而短暂的强烈的创作欲望与创作冲动。 (节选自童庆炳苏轼文论解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6、分) A.陆机最早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灵感问题,此后,沈约、颜之推、刘勰等均对此作了更深刻的思考。 B.“灵感”是文艺创作中的一个不易说清的问题,苏轼在对此进行论述时,结合了自身的创作体会。 C.灵感常常神妙难测,转瞬即逝,创作者须把握时机,及时下笔,才能将其转化为动人的艺术作品。 D.苏轼不认可贾岛、孟郊等人的苦吟做派,认为创作优秀作品需要长期积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慕”说明即便是天才艺术家苏轼也担心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 B.“诗人雕刻闲草木,搜抉肝肾神应哭”一句是苏轼从自身体会出发,强调创作中
7、知识积累的重要性。 C.文艺创作源于生活,“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余山色”一句对这种内在关联作出了透彻的表达。 D.作者在论述时大量引用诗文,使文章内容丰富、观点深刻,同时又运用对比论证,明确、强化了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比陆机等人的深刻之处在于,他不仅认识到灵感的偶然性,更看到了知识积累触发灵感的必然结果。 B.文艺创作是不能勉强而成的,灵感若至,则会文思泉涌;灵感不来,即使用力再多,最终也无法落笔成文。 C.“一听就会,一考就废”是很多同学的体验,这和苏轼所说的“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丧焉”是相通的。 D.灵感从突然产生到形之于手,应当还需经
8、历一个构思的过程,就如苏轼所说,“画竹”还须“执笔熟、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储量在不可逆转地减少,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新型能源受到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燃烧后只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会留下固态残渣,也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具有极强的储载气体的能力,单位体积的天然气水合物的气体储载量是相同体积气体量的100200倍,其能量密度是常规天然气的25倍,1m.呈饱和状态的天然气水合物在标准条件下可释放
9、出164m的甲烷气体。简而言之,天然气水合物蕴含的能量大,燃烧值高。 陆地上20.7%和大洋底部90%的地区,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条件,所以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的储量极为惊人。据估计,其资源量是全球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资源量总和的两倍。天然气水合物因潜力巨大,被科学家称为“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我国的海域和陆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专家预测这些资源的总能量约相当于1000亿吨石油。按当前的消耗水平保守估计,我国储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近200年的能源需求,这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选自方银霞、刘飞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与开发) 材料二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大
10、量存储于海底,而深水海底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藏储层未成岩,松软易垮塌,容易发生井漏,所以它的勘查开采难度极大。另外,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还会面临巨大风险,如环境风险、装备安全风险和生产管控风险等。海底地壳活动以及人类的不当开发,都有可能导致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藏储层中的天然气泄露。不过,与风险并存的还有很多潜在的科学价值。 在开采中应对各种难题可促进勘查开采领域科技水平的发展,从而抢占这一领域的科技创新制高点。我国在全面开展区域大规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评价工作的同时,在南海神狐海域先后成功实施了两轮天然气水合物探索性试采工作。第一轮在2017年3月28日。试采中利用垂直井试采技术,运用地层流体抽取法,
11、通过保证流体的抽取来实现稳定地降压。第二轮在2020年3月26日。试采中攻克了天然气水合物水平井钻采的关键技术,有效提高了水合物的采收率及产气量。相对于第一轮的垂直井试采技术,水平井试采对技术工艺的要求高,难度大,在此方面亦无先例可以借鉴。我国专家系统分析了第一轮试采获取的数据,提出了“水合物成藏系统”与“三相控制水合物相态”理论,并反复试验推演,细化施工环节,实现了从垂直井试采技术向水平井钻采技术的升级换代,我国因此成为全球首个采用水平井钻采技术试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 (选自袁于飞、张辉刊载于光明日报的文章) 材料三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与开发,纷纷制订了长远发展规
12、划。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深入开展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开发工艺、经济评价、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我国1999年才开始天然气水合物的系统性调查工作,研究勘探工作起步晚。另外,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为泥质粉砂地层,具有水深更深、埋藏更浅、渗透性更差、颗粒更细等特点,是世界公认的最难开采的一种类型。但是在我国这类储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储量最大,占总量的90%以上,一旦实现产业化,其前景非常广阔。为此,我国提出了“五步走”的发展路径,即理论研究与模拟试验、探索性试采、试验性试采、生产性试采、商业开采,第二轮试采就成功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阶段性跨越
13、。 目前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经济性评价较少。美国于2009年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数据进行经济性评价,结果表明,其开采成本比传统天然气的开采成本高0.800.95元/m。我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成本高于美国,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每提取1m3天然气的成本为8元,远高于通过现有的成熟技术开采常规天然气的成本。因此,目前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尚无法实现经济效益。 (选自冯猜猜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开采研究)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材料一,天然气水合物具有无污染、储量巨大和燃烧值高等优点。 B.根据材料二,“水平井钻采技艺”有效提高了天然气水合物的采收
14、率。 C.根据材料二,“水平井钻采技艺”在技术工艺方面比垂直井的要求高。 D.根据材料三,我国在南海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时,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5.下列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90%的天然气水合物储藏在大洋底部,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海洋开采技术的研究。 B.无论人类怎样完善开采技术,都未必能避免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藏储层中的天然气泄漏。 C.虽然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成本高于美国,但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开采技术落后于美国。 D.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起步晚,但已实现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跨越。 6.目前开采天然气的成本较低,我国为什么还要耗巨资去开采天然气水合
15、物?请根据材料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猜透千古之谜 毕淑敏 早年间,江南有一富豪,酷爱藏书。他家有两册古时传下的医书,集无数医家心血之大成,为杏林一绝。富豪视若珍宝,藏在书楼里,秘不传人。后来,富豪出门遇险,一位壮士从强盗手里救了他的性命。富豪感恩不尽,欲以斗载车装的金银答谢。壮士说,财宝再多,再贵重,也是有价的。我救了你,你的命无价。富豪说,莫非壮士还要取了我的命去?壮士大笑说,我不是要你的命,是想用你的医书,救普天下人的性命。富豪想了半天,说,我可以将医书借给你三天,但是三日后的正午,你必须完璧归赵。说罢,
16、命人从木制书楼里,将饱含檀香气味的医书捧了出来。 壮士得了书后,快马加鞭急如星火地赶回家,请来乡下的诸位学子,连夜赶抄医书。书是孤本,时间又那样紧迫,萤萤灯火下,抄书人目眺尽裂,总算在规定时间之内,依样画葫芦地描了下来。壮士把医书还了富豪,长出一口气,心想从此以后,便可以用这深锁在豪门的医学宝典,造福于天下黎民了。 谁知,抄好的医书拿给方家一看,才知道竟是不能用的。医家以人的性命为本,极需严谨稳当。这种在匆忙之中由外行人抄下的医方,讹脱衍倒之处甚多,且错得离奇,漏得古怪,寻不出规律,谁敢用它在病人身上做试验呢? 壮士造福百姓之心不死,急急赶回富豪家,想晓以大义,再请富豪将医书出借一回,这一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 安徽省 合肥市 第一 中学 最后 一卷 语文试题 答案 统编 版高三总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