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出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方案计划教案.doc

收藏

编号:262424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04.0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5
12
金币
关 键 词:
出版 小学 科学 四年级 上册 教学 方案 计划 规划 教案
资源描述:
|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7课时。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本单元由四部分的内容构成:1、认识空气的性质。这些性质包括空气无一定的形状,向四面八方流动,具有质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等。2、认识空气流动的规律,包括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第二单元:冷和热 本单元主要由5课组成,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本单元共分为四课,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一些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才能到达人的耳朵,知道乐音是令人愉悦的声音,噪音是使人烦躁的声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 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知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保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了解营养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注重个人保健。 第五单元:排序与分类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排序,第二部分是分类,通过学习指导学生识别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排序,自然地理解并接受在科学探究中也离不开排序的 观念,理解排序的科学含义。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章节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单元 1、空气的性质 2 2、热空气和冷空气 2 3、空气中有什么 2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 单元总结 1 第二单元 1、冷热与温度 1 2、热的传递 1 3、加热和冷却 2 4、吸热和散热 2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2 单元总结 1 第三单元 1、声音的产生 1 2、声音的传播 1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 4、不同的声音 2 单元总结 1 第四单元 1、我们吃什么 1 2、怎样搭配食物 1 3、食物的消化 1 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1 单元总结 1 第五单元 1、排序 1 2、分类 2 单元总结 1 复习考试 3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而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解释。 科学知识 1.3知道……空气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4.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4.2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 4.3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4.4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4.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本单元在学习用多种方法认识水、固体和液体之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容易直接感知的空气,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由于空气不同于其他有形物体,需要通过实验来间接觉察到它,因此,本单元各课大多是以实验感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寻求答案的线索来呈现的。 第一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 1、空气的性质 2 2、热空气和冷空气 2 3、空气中有什么 2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 第一单元复习与检测 1 总课时 8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 题 1.1空气的性质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用多种方法认识空气的性质(会流动、要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 重 点 难 点 认识空气的性质 探究空气有质量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水槽、塑料袋、注射器、气球 实践 活动 检 查 探究空气的性质实验 板 书 设 计 1.1空气的性质 空气的性质:会流动 要占据空间 有质量 能被压缩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植物都需要。 2、谈话:谜底是空气。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哪里有空气呢?你又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呢? 3、提问:谁有办法用这个塑料袋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4、学生演示并说明。 5、谈话: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借助其他看得见的物体帮忙,就可以觉察到它的存在。既然空气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它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实验: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探究空气具有流动性 (1)实验: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又什么感觉? (2)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4、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发现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感觉和现象? (2)自我设计实验 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用手将“气垫”用力打爆,让学生解释现象。 (5)讲解: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5、小结:空气的性质(见板书) 6、完成P60的活动记录第1、2题 猜谜语 学生演示 学生演示 学生演示吹气球 填写活动记录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 题 1.1空气的性质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 2、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力就越大,了解并关注压缩空气在生产及生活中的应用。 重 点 难 点 空气的性质 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粗的吸管、注射器、打气筒等 实践 活动 检 查 制作空气枪 板 书 设 计 1.1空气的性质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 1、检查学生自带材料 2、复习:空气都有哪些性质? 3、谈话: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空气的性质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 (1)提问:过去我们认识过水,水有什么性质? (2)讨论:(结合教材P4的插图)水和空气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演示水和空气压缩性的比较实验。 (5)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4的表格填写。 2、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大小 (1)提问: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运用了压缩空气,那么,压缩空气的多少与它的力量有关吗? (2)学生讨论交流 (3)实验1:做两个喷气气球,探究喷气气球充其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4)学生观察记录,并得出结论。 (5)实验2:做一只压缩空气枪。比一比,看看谁的子弹打得远。 (6)指导学生自制空气枪 (7)比一比,看谁射得远。 (8)讨论:为什么有的空气枪射得远? (9)填写P61活动记录第3题 三、巩固应用 1、给自行车轮胎、篮球充气,体验压缩空气有弹性 2、玩空气枪 复习 讨论 汇报交流 填写表格 讨论交流 观察记录 讨论 填写活动记录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 题 1.2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借助物体觉察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以及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重 点 难 点 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实验探究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纸蛇、 蜡烛、 木棍、纸杯、细线、火柴 实践 活动 检 查 纸蛇转动实验 板 书 设 计 1.2热空气和冷空气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谈话:在平常的情况下,空气会向四面八方流动。可是当空气受热或受冷时又会怎样流动呢?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那么让我们就一起研究空气是怎么流动。 3、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 二、自主学习: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1)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2)出示纸蛇,先来看看它是怎么“跳舞”的? (3)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4)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 (5)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这能说明什么呢? (6)通过这两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7)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2、研究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1)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热空气会上升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2)教师演示 P6的纸杯平衡实验,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3)提问: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 (4)学生讨论交流 (5)小结:热空气上升是因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三、巩固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61的活动记录第1、2题。 学生提出假设 小组实验 观察演示实验 学生讨论交流 填写活动记录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 题 1.2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2、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匀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重 点 难 点 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理解风的成因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集气瓶、水槽、线香、火柴、视频 实践 活动 检 查 热气球 板 书 设 计 1.2热空气和冷空气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1.2热空气和冷空气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学习新课 1、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7实验,观察烟会如何流动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2、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提问:冷空气是怎样流动呢? (2)学生根据热空气上升的原理进行推理。 (3)提问:能通过一些事例证明冷空气下降吗? (4)学生讨论回答(如:夏天空调的房间,冷风飘向哪里?) (5)小结: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3、热空气的用途 (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2)请学生介绍孔明灯和热气球的升空原理 “有谁知道有关孔明灯和热气球和知识吗?” (3)利用视频介绍有关孔明灯和热气球的知识。 (4)做“热气球”实验 4、巩固应用 (1)制冷的空调、取暖器安放在生命位置合适?为什么? (2)结合P8的下图,请你推想: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3)讨论交流 (4)小结: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观察演示实验 学生讨论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 题 1.3空气中有什么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 重 点 难 点 了解空气的成分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法 教 具 蜡烛、水槽、玻璃片 火柴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1.3空气中有什么 氧气 21%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氮气 78 其他 1%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空气有了一些认识,你知道空气的哪些性质? 2、除了我们通过实验了解到的空气的性质外,你还了解哪些有关空气的知识? 二、通过实验分析和认识空气的成分 1、出示书上P9的实验,请学生预测,哪支蜡烛先熄灭,哪支燃烧的最持久?并说出自己的依据。 2、教师演示实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3、学生根据观察,结合自己的假设进行解释。 4、讲述:蜡烛燃烧会用掉杯子里所有的空气吗?玻璃杯里还有没有空气呢? 5、研究空气的成分 (1)、讲解实验步骤: 蜡烛点燃后,罩上玻璃杯后,会有什么现象? (2)、学生实验、观察记录 (3)、通过实验的现象,你有什么发现? (4)、小组交流。 (5)引导学生发现,杯内的红色水比水槽内的高,但只高出一点,没有占满瓶内的空间,从而说明,燃烧只是用去一部分空气。 (6)火柴熄灭的实验 ①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了些什么?此时的玻璃杯中你认为还有空气吗?为什么? ② 教师要讲明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 ③ 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④ 你们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 (7)认识杯内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判定空气至少由两种气体组成。 6、阅读有关空气组成的资料P10,认识空气的成分。 7、小结:(见板书) 观察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阅读资料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 题 1.3空气中有什么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中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培养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 重 点 难 点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法 教 具 烧杯、集气瓶、蜡烛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1.3空气中有什么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1.3空气中有什么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一、导入新课 1、提问: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其中氧气和氮气分别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2、谈话:你们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吗?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研究二氧化碳。 二、认识二氧化碳 1、教师讲解并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观察制取的二氧化碳 ,提问“有颜色,有气味吗?” 3、演示书上第11页的两个实验,你看见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4、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觉得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5、小结:(见板书) 三、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1)谈话:从资料中知道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能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 (2)教师出示饮料瓶、澄清的石灰水,启发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3)学生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因为瓶子里只装了很少的澄清的石灰水,瓶内大部分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充分摇动瓶子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空气中确实含有二氧化碳。 2、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1)谈话:为了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把冰块放进干燥的玻璃杯,盖上玻璃片,过一会,观察发生什么现象?(杯壁外有许多小水珠)证明了什么? (2)提问:把饼干放在空气中,时间久了 会变软,这是怎么回事儿? (3)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实验结果和生活中的许多例子,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四、全课总结 观察二氧化碳 讨论交流 学生实验 汇报交流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1.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意识到空气对生命的意义,意识到保护空气清新的重要性。 2、能够用测量降尘的方法考察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 3、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重 点 难 点 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 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 观察调查法 教 具 视频 图片 实践 活动 检 查 继续调查,关注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并向有关部门提出环保建议 板 书 设 计 1.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说空气对我们来说重不重要?你知道哪些地方都能体现出空气对我们很重要性呢? 2、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大家用手把鼻子捏起来,把嘴闭上。(持续十几秒中左右。) 3、提问:憋气时,你有什么感觉?你能一直憋下去吗?为什么? 4、学生回答 5、观察P12图片,提问:在自然界中,你还知道有哪些生命体离不开空气? 6、讲述:人活着就要呼吸空气,同样,生活在地球上的动植物也离不开空气,空气和水一样都是生命之源。(板书课题) 二、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状况 1、虽然空气对我们来说是这样的重要,可是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书上P13图片。同时观看空气污染的视频 2、看了书上的这两副图及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3、你在身边有没有见到过空气受污染的情况? 4、在以前的生活中你自己有没有做过什么污染空气的事情呢? 5、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使用一些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工具?这些工具能否改造,使它们不再污染空气呢? 6、讨论:看看书上P14的图片,讨论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呢? 7、讨论还有哪些不足,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 8、讲述:我们知道身边有不少污染空气的事,可也有不少的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可能有一些地方呢还没有做到位的,课后同学们可以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的污染,并向有关部门提出你的建议,我们要从小为空气污染的防治工作出一份自己的力。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体验憋气活动 思考回答 观察图片 观察图片 观看视频 讨论 教学反思 第 周 1 课时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 填空题 1、压缩空气有( )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 )。 2、空气受热时会( )流动,受冷时会( )流动。 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 4、因为地球是个( )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 ),各地的( )也就不一样,( )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5、空气主要是由( )、( )和少量的( )、( )等气体混合而成。 6、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 )了。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 )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 )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 )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 )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 ) 三、问答题 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 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第二单元 冷和热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2.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1.4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2.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2.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 3.1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知道什么是蒸发、什么是凝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敢于大胆想象。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4.1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巾的问题,改善生活, 本单元是一个实验密集的单元:虽然内容比较经典,但活动新颖丰富,而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连续收集数据、绘制曲线图、分析解释、大胆想象等多项科学能力及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力争让学生都有动手动脑、亲历探究的机会,并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第二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 1、冷热与温度 1 2、热的传递 1 3、加热和冷却 2 4、吸热和散热 2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2 第二单元复习与检测 1 总课时 9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2.1冷热与温度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2、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3、能根据记录的数据概况热水变凉的规律。 重 点 难 点 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烧杯、温度计、铁架台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2.1冷热与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 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老师这里有一杯开水,你们看热气腾腾的,我们喝的时候会感觉到烫。可是为什么过了一会之后就不再冒热气了,我们就可以从容的喝它了? 2、学生讨论交流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温度及温度计 1、讲述:桌子上有三杯水,其中一杯是热水,一杯是温水,还有一杯是冷水。如果是两只手的食指先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过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会一样吗? 2、学生实验并说说实验时的感受。 3、提问:你能对自己的感受进行解释吗? 4、提问: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吗? 5、小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要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要借助温度计。(板书课题) (二)、学习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测水温 1、讲解并演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介绍常用的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2、学生测量冷、热、温三杯水的温度并记录。(活动记录P65第1题) 3、交流测量结果 (三)、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1、谈话;我们都知道,一杯热水放久了,会慢慢变凉,那么,你认为温度的下降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 2、学生提出自己的预测 (活动记录P65第2题) 3、提问:我们该怎样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5、小结研究方案,并提出实验时的要求 6、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数据记录 (四)画热水变凉温度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 1、讲述: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曲线图。 2、讲解并演示曲线图的画法。 3、学生画曲线图,并分析记录表与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 4、小结: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 5、提问: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6、学生讨论交流 7、讲解: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8、提问:请同学们说说看,如果再继续观测下去的话,温度会怎样变化呢? 学生讨论 学生实验 并谈感受 学生测量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2.2热的传递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会做固体热传导、液体对流的实验。 2、能正确使用酒精灯。 3、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重 点 难 点 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 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酒精灯、试管夹、火柴等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2.2热的传递 传导 热传递的方式 对流 辐射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冬天,我们手冷时,爸爸、妈妈会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冰冷的小手,这说明热可以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那么,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 二、学习新课: (一)研究固体的传热方式 1、提问:热在金属里是怎样传热的? 2、设计实验:观察金属是怎样传热的? 3、讲解示范: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4、学生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叫传导 (二)研究液体的传热方式 1、讨论:怎样才能发现水在传热? 2、介绍实验方法 3、学生实验并画图作记录、汇报、交流 4、小结:水受热后会发生流动,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对流”,空气也是靠对流传递热的。 (三)认识热辐射 1、烈日下的物体为什么烫手?这些热来自哪里,是怎样传递给物体的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讲述:太阳的热传递到地面上来,显然不是我们已经认识的两种热传递方式,其实,太阳及生产环境中的热源均能产生大量的热,这样的热传递就叫辐射。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教材中的热传递方式,提问,这张图中有哪些热传递的方式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结: 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 题 2.3加热和冷却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够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能够通过做实验,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体积发生变化现象。 3、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重 点 难 点 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蜡烛、固体体胀器、火柴、酒精灯、细玻璃管、气球、空饮料瓶等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2.3加热和冷却 固体的二氧化碳 —— 干冰 热胀冷缩: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有哪些变化? 2、学生讨论、交流 二、学习新课 (一)、研究受热和冷却后物体形态的变化 1、提出问题:糖和蜡受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 2、学生实验。 3、学生汇报糖和蜡在加热和冷却后形态的变化 4、提问:还有哪些物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与糖和蜡一样的变化? 5、学生讨论、交流 6、学生阅读二氧化碳液化和汽化的资料 (二)、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1)提出问题:铜球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什么变化? (2)学生猜测 (3)教师演示: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4)小结:铜球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 2、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1)提出问题:水加热和冷却后有没有类似铜球的变化? (2)学生提出假设 (3)学生实验 (4)汇报结果 3、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1)提出问题:气体会热胀冷缩吗? (2)学生提出假设 (3)学生设计实验 (4)学生实验并汇报结果 4、讲解: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学生讨论 学生实验 学生讨论交流 阅读资料 学生观察 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并汇报结果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 题 2.3加热和冷却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阅读温度计发明的故事。 3、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重 点 难 点 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 学 方 法 讨论法 教 具 图片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2.3加热和冷却 温度计的发明: 1603年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空气温度计 1714年 德国物理学家华兰海特发明了华氏温标 1742年 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发明了摄氏温标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温度计的发明史 1、提问:你们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吗?它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 2、学生阅读P23资料《温度计的发明》 3、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了解加热和冷却在生活中的应用 1、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学生分析P23的讨论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苏教出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方案计划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624243.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