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2届高三三模 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2届高三三模 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2届高三三模 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2届高三三模 语文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 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陶瓷文化一直被视为体现中华民族文明成就和精神风采的重要方面。现代陶艺所追求的精神性和审美性,在中国亦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国陶瓷文化始终追求一种超越单纯物用、兼重审美价值的精神品格。例如,青瓷推崇颇具人文性的“玉”的品质,以如玉胜玉、无饰为饰为至高境界,既提升了传统陶瓷的美学追求,又为内在地促进现代陶艺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根基。正是在对精神内涵的追求中,陶艺跟随整个手工艺生产“艺
2、术化”的趋势,迅速走向纯艺术创作领域。 中国现代陶艺创作从以形式美为准则,到融入哲学理念,一步步拓展,出现许多分支流派,如实验陶艺、观念陶艺、学院陶艺等。创作者极富才情的艺术创造,赋予陶艺新的艺术生命和审美取向。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现代陶艺不免受到西方现代陶艺创作理念的影响,如强调个性和现代审美表达,改变了传统陶瓷的形态、釉色、烧制规则,但并没有照搬西方,而是一直注重突显自身的文化品格。随着陶艺理论研究不断深入,陶艺家对陶艺的民族艺术特质逐渐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在创作观念上呈现两种趋势: 一是重新认识传统“器物”精神。中国历来讲究“器以载道”,通过器物形态语言表达特定的艺术趣味和美学追求。保持对“
3、道”的坚守,也保证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传承。所以,陶艺不必刻意突破“器”的制约。 二是对传统陶瓷工艺的再探索。技与道、实用与审美、传统与现代,都是辩证的统一体,正如一件有着审美性的陶艺作品,并不会因为具有了实用性而损伤其艺术价值。现代陶艺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深度发掘陶瓷工艺的潜能,如发掘“火”的美学创造潜能,即充分发挥烧造工艺的创造性;更大程度地把握和利用“泥”的特质,让泥的流动性、柔软性、松弛性、温和性、敦厚性等,更具审美特质。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陶艺进入了转型期不仅是新老艺术家的交替,也包括艺术观念、审美取向和创作思想的转变。如今,陶艺与绘画、雕塑、装置等艺术形态相互融合,全方位地介入当代
4、艺术创造。一大批勇于探索的陶艺家和跨界艺术家,以娴熟的技艺、开放的心胸和敏锐的艺术感觉,赋予陶艺新的生命力,奠定多元发展格局。 一方面,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展览十分活跃,为陶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许多陶艺家在日益频繁的学术交流、展览活动中得到启迪,借鉴新的艺术创作观念和表现形式进行陶艺创新,在国际舞台赢得赞誉。一些创作者甚至在变形、开裂、气泡、淌釉、失透或蒸染等一系列与烧造相关的形态缺陷中,发现和发展富有审美价值的陶艺语言,丰富造型、加强表现力。尽管有一些创作并不十分成熟,却也展现了陶艺活跃和多元的发展态势,显示出创作者对陶艺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认识上的深化。 另一方面,陶艺越来越受到各界艺术家青
5、睐,各地的画家、书法家、雕塑家等来到景德镇陶溪川以陶瓷文化为主体的创意园区,进行艺术创作。他们以活跃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角,将其他艺术门类的美感融入陶瓷艺术创作之中,拓展了陶艺表现空间,进一步推动了现代陶艺的融合创新,为其注入新的美学意蕴。 (摘编自吕品昌陶艺:传统与现代的交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始终追求超越单纯物用、重审美价值精神品格的中国陶瓷文化能体现中华民族文明成就和精神风采。 B.中国现代陶瓷艺术没有照搬西方,而是一直注重突显自身的文化品格,强调个性和现代审美的表达。 C.通过器物表达特定的艺术趣味和美学追求,保证了中国精神的传承,陶艺不必刻意突破“
6、器”的制约。 D.陶艺追求技与道、实用与审美、传统与现代的辩证统一,不会因具实用性而损伤陶艺作品艺术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举实验陶艺、观念陶艺的例子,目的是论证中国现代陶艺创作以形式美为准则,融入哲学理念,出现很多分支流派。 B.文章分别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角度,阐述了随陶艺理论深入,陶艺家对陶艺的民族艺术特质逐渐形成的两种创作观念。 C.文章阐述现代陶艺对“火”美学创造潜能的挖掘,更大程度对“泥”特质的利用,均体现了陶艺家对传统陶艺的再探索。 D.文章后半部分采用了“总分”的结构,介绍了陶艺全方位介入当代艺术创造,陶艺家和跨界艺术家对陶艺的发展。
7、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青瓷推崇“玉”的品质,把如玉胜玉、无饰为饰作为最高境界,为内在地促进现代陶艺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根基。 B.陶艺进入转型期,新老艺术家的交替,艺术观念、审美取向的转变,赋予了陶艺新的生命力,奠定多元发展格局。 C.一些创作者在变形、开裂、气泡、淌釉、失透等一系列与烧造相关的形态缺陷中丰富陶艺,作者对此持肯定态度。 D.各界艺术家将其他艺术门类的美感融入陶瓷艺术创作中,既拓展了陶艺表现空间,也推动了现代陶艺的融合创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地球是人
8、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上了深刻一课,引发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警示人们需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挑战。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人类活动骤减、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但并未减缓全球气候危机。由此可见,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紧迫,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场大考,需要世界各国切实行动,携手应对。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此背景下,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将有利于提升全球携手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在此关键时期,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是对世界各国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中国的全球视野、全局高度、全面思考。 作为全
9、球主要排放国里首个设定“碳达峰”“碳中和”限期的国家,我们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难度远大于发达国家。但是,中国有决心,更有行动;有责任,更有力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绿色发展是党和政府对14亿人的一种承诺,更是一种“大国担当”。 (摘编自蒋钦云等中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中国发展网2021年3月25日) 材料二: 图1:IEA成员国低碳研发支出和非低碳研发支出对比 图2:2019年低碳能源公共研发支出占能源公共研发支出比重 (摘编自中国智库) 材料三: 日本东京奥运会将于7月23日正式开幕。在筹备之初,东京奥组委就宣布,要把“减量化”(Reduce)、“再利
10、用”(Reuse)和“再回收”(Recycle)的“3R”概念作为奥运会的主导理念之一。 东京奥组委为奥运村提供了18万套硬纸板制作的床具和寝具,这些床都是由再生材料制成的,拼在一起像一个个“纸盒子”。他们还对外宣布,东京奥组委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地搜集废旧手机和家电,从废弃的电子产品中提炼金、银、铜,用以制作奥运会奖牌。 据报道,本届奥运会的颁奖台与火炬也使用了环保材料。颁奖台的制作材料使用废弃的洗涤剂瓶以及回收海洋塑料垃圾的再生塑料制作而成,将其处理成蓝色颗粒后,再用3D打印机打印出固定模块,组装后就能打造出颁奖台。而东奥传递圣火的火炬由回收铝制成,材料来自于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后为
11、难民们建造的临时住房废料,通过挤压等工艺最终造出完全无缝的火炬。在本次圣火传递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使用氢气作为火炬的燃料,这将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主火炬使用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燃料。 而在赛事场馆方面,东京奥运会将尽可能地使用已有场地进行比赛,避免新建大型场所而带来的碳排放,此举将减少新开发场馆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其次,东京奥运会的比赛场馆、奥运村、残奥村使用的电能100来自可再生能源。比赛期间所有的客车全部使用低污染、节能型汽车。 (摘编自东京奥运会贯彻“3R”环保理念,新浪网2021年7月14日) 材料四: 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次绿色、共享、开放、廉
12、洁的冬奥盛会就是一个很好的窗口,证明了中国的能力与决心,我们仍将也必将继续为世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介绍,中国全面落实“绿色办奥”举措,充分改造利用“鸟巢”“水立方”等原有奥运场馆,新增场馆“冰丝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的大道速滑馆,碳排放趋近于零。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冬奥办主任杨志东表示:“这次北京冬奥会在场馆供电上与往届最大的不同是3个赛区26个场馆全部使用了绿色电力。我们把北京和张家口的风电、光伏发电还有水电源源不断输送给场馆。”杨志东介绍,预计到北京冬残奥会结束时,冬奥会场馆将消耗绿电约4亿度,这相当于
13、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百余辆“氢腾”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客车为延庆赛区提供交通接驳保障服务。相较传统化石能源车辆,氢能客车每行驶100公里,可减少7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14棵普通树木一年的吸收量。 中国以实际行动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北京冬奥会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正如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所诠释的北京冬奥会精神一样,中国将以绿色冬奥为契机,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做出更大贡献,与全世界一起走向绿色低碳未来。 (摘编自李佳北京冬奥会成首个碳中和奥运会,搜狐网202
14、2年2月19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中国需付出艰巨的努力,难度也远大于发达国家,但凭借我们的坚强决心与不懈努力,定能实现美好愿景。 B.材料二中,根据IEA的统计数据,近年来低碳研发支出和非低碳研发支出的差距在拉大,由此证明了IEA成员国对低碳技术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 C.2019年中国低碳能源公共研发支出占能源公共研发支出比重相较欧盟等地区明显偏低,可见我国需加大低碳能源公共研发力度,优化能源研发支出结构。 D.用硬纸板制作床具寝具,用废弃电子产品提炼再生金属铸造奖牌,全部使用氢气作为火炬燃料等等,东京奥组
15、委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贡献。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导致人类活动骤减、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从而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减缓了全球气候危机,但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依然紧迫。 B.材料一的内容沉雄庄重,唤起读者的气候危机意识;材料四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据凸显了我国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激发读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C.中国以实际行动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国力之强大,更彰显了大国之担当。 D.综合四则材料可以看出,世界改善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脚步从未停止,低碳发展理念
16、也在进一步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方式也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 6.在低碳环保方面,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有哪些相同的举措?请概括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不久,在她的身下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很晚丈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2届高三三模 语文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2022 届高三三模 人教版高三总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