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出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方案课程教案.doc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9-72页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本单元教材主要是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以及“整理和复习”等六个小节的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的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三、单元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是 6-10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来表示物体的各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掌握6-10的数的概念和加减法的含义,并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情感与态度:1、使学生能够利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第一课时 6、7的认识(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9-40页)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6和7。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3、结合情境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二、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三、教学难点:掌握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算器、学具盒。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今天,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准备进行班级卫生大扫除,你们看。(出示教学情境图)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个别汇报。教师:是的,他们分工合作,忙得热火朝天。我们都要向他们学习,做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的好孩子。(二)新授:1、教学数数。教师:你知道图上有几个人嘛?你是怎么数的,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汇报图中的人数,再与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有6个同学,用“6”表示;再加上一位老师,一共是7个人,用“7”表示。教师:除了6个学生能用数字“6”来表示,7个人用数字“7”来表示,你还能从图上找出什么能用数字“6”和“7”来表示的事物呢?学生汇报。教师:谁会从1数到7,再从7数到1?(1)个别学生汇报:数数。(2)同桌互相数一数。2、教学认数。教师出示电子图,提出操作活动的要求:(1) 数一数图中各有几个小圆点。(2) 分别拿出6根小棒和7根小棒,摆出不同的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谁摆的多,摆得漂亮!学生进行学具操作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并给出适当的评价。学生操作结束后,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所摆的图形。3、教学数序。(1)教师出示计数器,并在计数器上拨出5个珠子。提问:5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6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学生汇报:5个添上1个是6个,6个添上1个是7个。(3) 教师出示直尺图。教师:观察直尺图,说一说5的后面是几?6的后面是几?7的前面是几?学生抢答。4、教学比较大小。教师:你会比较他们的大小吗?填一填。学生填符号,并汇报:56;65;765、教学序数。教师出示课本第40页的例题图,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汇报。6、教学6和7的书写。教师先讲解,并示范6和7的书写方法,学生在课本中进行描红练习。(三)巩固拓展:1、完成课本第43页练习九的第1题。让学生先明确题目的要求,再按题解答。2、完成课本第43页练习九的第2题。让学生数一数,再填数。3、完成课本第43页练习九的第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展示。(四)课堂小结:教师:你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说说你周围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6”和“7”来表示。学生个别汇报。第二课时 6、7的分与合(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1页)一、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6和7的组成。2、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尝试用类推的方法寻找答案,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二、教学重点:掌握6和7的分解和组成。三、教学难点:亲历6和7的组成过程。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学具盒。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教师:昨天我们认识了6和7这两字数字宝宝,说一说,你观察到自己身边的哪些事物可以用这两个数字来表示呢?学生个别汇报。教师:大家说得都不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和7的分解和组成。(板书课题)(二)新授课:1、教学6的分解和组成。教师出示课本第41页的圆片图。教师:仔细观察每行都有几个圆片?第一行涂了几个?还有几个没涂?个别汇报:第一行涂了5个,还有1个没涂色。教师:那么6个圆片可以分成几和几?(5和1)思考接下去的四行分别该怎么涂色?6个圆片还能分成几和几?动手涂一涂,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个别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6的分解。教师:观察6的分解,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6的分解总结并展示。2、全班齐读6的分解。3、教学7的组成。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你能将7个小正方体分成两堆吗?有几种不同的分法。用学具小棒代替小正方体,动手分一分。学生动手分小棒,并汇报分的结果。教师板书7的组成。教师: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你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教师:看到每一组,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观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7的组成归纳板书。4、全班齐读7的组成。(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课本第41页“做一做”。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汇报。2、完成课本第43页练习九第4题。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个别汇报。3、完成课本第44页练习九第5题。教师组织学生以抽卡片的游戏形式进行,然后根据凑成的卡片写两道加法算式。(四)课堂小结:教师:今天的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个别汇报,总结全课。第三课时 6、7的加减法(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2页)一、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计算6和7的加减法。2、引导学生经历由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利用学过的知识探究出得数。二、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和6、7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五、教学过程:(一)复习:1、看算式,说得数。31 53 23 4033 41 31 3221 22 21 4330 40 44 312、复习6和7的组成。(二)新授课:1、教学51和15。(1)出示:学生摆图片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也像情境图中面对面地坐好。教师:请其中一位同学拿出学具圆片,一边摆1个圆片,另一边摆5个圆片。你能根据摆好的圆片写一道加法算式吗?学生写算式后,个别汇报自己所写的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51,15。教师提问:为什么同是一组图片,大家写的算式却不一样呢?学生讨论,汇报: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是面对面坐的,坐的方位不同,观察到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写出来的算式就不一样。(2)教师:你想怎样计算51和15呢?说说你计算的方法。个别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5和1组成6来计算这两道算式题。教师完善板书:516 156(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个别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是一样,相加的得数也是一样的,但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是相反的。2、教学61和65.(1)出示教学情境图。教师:动手摆出6个圆片,然后用小棒分出5和1.学生按要求进行学具操作。教师:从左往右看,6分成了那两个部分?从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部分,还剩多少个圆片?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学生观察,汇报算式:615。教师继续追问:如果从右往左看呢?又该怎样列算式?学生列式:651。(2)教师提问:问计算61和65时,怎样想才算得快?学生交流汇报:6可以分成1和5,所以615,651。(3)教师小结:从小圆片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可以列两道减法算式的。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部分;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得到左边的部分。3、教学“摆一摆”。(1)摆花。教师出示摆花的情境图,让学生跟着摆一摆。教师:你能根据摆的花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学生摆后再计算,计算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42 ,24 ,62 ,64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2)摆小棒。教师出示摆小棒的情境图。教师:你能根据摆的小棒也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学生小组内探究算法,计算后个别汇报计算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3)教师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思考该怎么填。学生思考、汇报。4、练习书写算式。(课本第44页练习九的第7题)教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练习。(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课本第42页“做一做”。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汇报。2、完成课本第44页练习九第6、8、9题。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个别汇报。(四)课堂小结:1、教师:今天的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的收获。学生个别汇报,总结全课。2、教师强调:可以利用学过的6和7的组成来计算有关6、7的加减法。第四课时 用数学(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6-47页)一、 教学目标:1、能看懂图意,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同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二、教学重点:能看懂并正确表达图意,知道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三、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五、教学过程:(一)情境演示,导入新课:教师:夏日的森林里可热闹了,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出示教学情境图)(二)新授课:1、教学图1。(1)教师出示图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里有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的意思。学生观察、汇报: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教师:从图中发现的这两个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汇报:一共有几只兔子?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求一共有几只兔子,我们可以在图上用一个大括号来表示,而大括号下的问号就是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几只兔子。教师:要求一共有几只,要把两部分合起来,该怎样计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426。知道学生填写课本第46页课本例题。(2)完成课本第46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清楚图的意思。2、教学图2。(1)教师出示图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的内容。教师提问:这里的大括号表示什么?“?”又表示什么?学生汇报。(大括号表示一共有7只青蛙,“?”表示还剩几只青蛙)教师:要求还剩几只,就是从7只青蛙里去掉跳走的2只,该怎样计算呢?学生汇报列式,教师板书:725。(2)完成课本第47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清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三)巩固拓展:完成课本第48页练习十的第1题。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图上告诉了我们什么?求什么?该怎样列式解答呢?最后将课本中要求填空的内容写完成。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主探究,完成图下面的列式并计算。教师在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汇报,说一说每个算式里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四)课堂小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收获呢?学生个别汇报。第五课时 6、7的加减法运用(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8-49页)一、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有关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水平。二、教学重点:使学生能迅速口算6、7的加减法,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你能说说你在生活中看到哪些地方有我们熟悉的数字呢?个别汇报在生活中见到的数字。2、课件出示课本第45页的图“生活中的数学”。看图联系学生汇报的结果,归纳得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前面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有关数字6、7的认识和相关的加减法,今天我们把之前所学的知识运用到题目中来。(板书课题)(二)师生互动,巩固新知:1、出示课本第48页练习十的第2题。教师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出示课本第48页练习十的第3题。教师说明题目的意思,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动学习。3、出示课本第48页练习十的第4题。教师提出要求: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4、出示课本第49页练习十的第5题。组织学生每组派代表进行抢红旗比赛。5、出示课本第49页练习十的第6题。教师出示情境图,请学生观察与小组的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说出要解决的问题后,再解答。(三)课堂总结:组织学生评价本节课练习中自己的表现。第六课时 8、9的认识(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0-52页)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8和9。2、使学生知道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掌握8和9的组成。3、培养学生有序地看图,掌握有序数数的方法。二、教学重点:掌握9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三、教学难点:掌握8和9的组成。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仔细观察,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汇报:9个人、8位小朋友、8棵树、9盆花教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都发现了这张图中藏着两个数字宝宝8和9,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数字。(板书课题)(二)新授课:1、学具操作,认识8和9。教师出示点子图:教师: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几?(左边表示8,右边表示9)你能拿出学具来表示这两个数吗?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汇报,动手操作。教师出示计数器,拨7个珠子,提问:怎样拨能表示8呢?(再添上一个就是8个)教师:8个再拨一个是几个呢?(9个)学生学具操作、小组内互相展示。2、认识9以内数的顺序。教师出示直尺图:8在谁的前面?9的前面是谁?8在谁的后面?学生观察直尺图,一一汇报。3、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教师出示7、8、9的点子图:你能知道这三个数谁大,谁小吗?请你从中任意选两张,进行比较。学生汇报、展示:78、79、89、98、97、87.4、教学8、9的序数含义。(1)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图,请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提出的要求。(2)请同桌之间模仿课本上的要求互相提一个问题考对方。5、教学8和9的书写。教师先讲解,并示范6和7的书写方法,学生在课本中进行描红练习。6、教学8、9的组成。教师:请你们用学具分一分,想一想8和9的组成是怎样的,边分边写,小组合作,看哪个组写得又对又快。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进行学具操作,并一一将8和9的组成全部归纳出来。(三)巩固拓展:1、完成课本第52页“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填写8、9的组成。2、完成课本第52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引导学生先理解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圈一圈。3、完成课本第54-55页练习十一的第1-5题。(四)课堂小结:教师:你今天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说说你周围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8”和“9”来表示。学生个别汇报。第七课时 8、9的加减法(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3页)一、 教学目标:1、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以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8和9的加减法。2、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四道算式的探索过程,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会计算8和9的加减法,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三、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五、教学过程:(一)复习:1、看算式,说得数。61 53 03 4274 22 33 622、复习8和9的组成。(二)新授课:1、得数是8和9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1)教师出示小花图。教师:认真观察,图上有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观察、汇报。教师:根据这幅小花图,你能写出几道数学算式?动手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汇报。538,358,853,835。(2)教师归纳:这副图表示左边的5朵花和右边的3朵花合起来,从观察角度不同,可以列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也可以表示从8朵花里去掉左边或者右边的部分,得出另一部分,也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这样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算式。(3)教师出示小棒图。教师:看图,你能写出几道数学算式?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汇报。459,549,945,954。2、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左边的算式都是用5、3、8这三个数,右边的算式都是用4、5、9这三个数。教师小结归纳: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得数是8、9的加法以及8减几、9减几的计算。懂得了一幅图可以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也就是一幅图可以写4个算式。3、完成课本第53页的填一填。教师出示图片,提出要求:请你根据这两幅图,分别将课本中的四道算式填写完整。4、课本第53页的想一想。学生独立完成,在讲评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由448推出844。(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课本第53页“做一做”。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汇报。2、完成课本第55-56页练习十一第6、11、12、14题。第6题,指名个别学生说图意后独立完成一图四式。第1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讲评时图的意思。第1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讲评时请学生一列一列观察,发现了什么。左边一列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在减数不变的情况下,被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右边一列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在其中一个加数不变的情况下,另一个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第14题,鼓励学生尽量列出多的不同的算式。(四)课堂小结:1、教师:今天的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的收获。学生个别汇报,总结全课。2、教师强调:可以利用学过的8和8的组成来计算有关8、9的加减法。第八课时 用数学(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7-58页)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图意,从而正确地选择计算方法。2、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9以内加减法的计算。二、教学重点:能正确地选择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三、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问题情境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数学问题,并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说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学生:左边有4个,右边有5个,一共有几个?教师:我们应该运用什么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怎么列式?学生:用加法解决,4+5=9.教师: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大括号把左右两边合并在一起,所以我们知道一共有9个。)学生:一共有9个,右边有3个,左边有几个?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呢?怎么列式?学生:用减法解决,9-3=6.教师:我们已经学会用加法和减法来解决问题;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用加法;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二)新授:教师:同学们都回答得非常好。为了奖励1B班的小朋友,MISS TAN带来了一张美丽的森林图,森林里住了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和美丽的植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学生:有小鹿、有天鹅、有蘑菇、还有大树。教师:关于小鹿,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我知道了一共有9只小鹿。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1:我是数出来的。学生2:我是看那行字知道的。写的是“一共有9只小鹿”。教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学生3:我觉得数好,因为有些字我不认识。学生4:我觉得看字好,那样就不用再数了。学生5:我也觉得看字好,因为数有时会出错,我刚才就数错了,因为有的小鹿被挡住了。教师:看来关注图中给我们的文字信息很便捷,就不用再数了。如果不认字怎么办?学生:可以问同学和老师。教师:很好!还可以查字典呢。教师:除了知道“一共有9只鹿”外,还知道了什么?学生:还知道跑走了3只。教师:我们已经知道鹿的总数是9只,跑走的部分是3只。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还剩几只鹿?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关于鹿我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桌可以先互相说一说。(然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学生:一共有9只鹿,跑走了3只,还剩几只鹿?教师:说得既简单又完整,声音也很洪亮。但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答呢?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学生汇报:9-3=6教师:解答正确吗?你能说说你为什么选择用减法来解决吗?学生:跑走了3只就要从整体的9只里去掉3只,所以用减法来计算。教师:说得有理有据,很好!既然解答正确我们就来回答问题还剩6只。教师:刚才我们解决的是关于小鹿的问题。图上还有什么?关于鹅,从图中我们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知道了“一共有8只鹅,游走了3只”,问“还剩几只鹅”。教师:你不但能从图中发现信息,还能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真是了不起,其他同学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同桌互说。教师:谁来解答?学生:8-3=5.教师:解答得正确吗?检查一下是否应该用减法计算。计算正确吗?没有问题了就可以回答了还剩5只。教师:刚才我们解决了关于小鹿和关于鹅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来解决蘑菇的问题。关于蘑菇,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能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算一算吗?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三)巩固:1、完成课本第58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汇报时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改怎样计算?2、完成课本第58页练习十二的第2题。小组内进行计算比赛。3、完成课本第58页练习十二的第3题。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决。教师巡视指导,指名个别小组汇报。(四)小结:教师: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图意,从而正确地选择计算方法。除了可以利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数学问题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计较;加一些欢笑,减一些争吵;同学之间更友爱,学校里面更和谐。第九课时 10的认识(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9-60页)一、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10。2、能说出10以内数的顺序,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3、能用小棒摆10的组成,能填写10的组成。4、通过对10的组成规律的探究和拨10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研究、创新的品质和习惯。二、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三、教学难点:掌握10的组成和10的写法。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教师放录音片段:我大、我最大教师:听,是谁在吵吵闹闹?原来是数字宝宝正在比大小呢!9说自己最大,你们觉得呢?学生汇报:还有比9大的数字10、11、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9大的数字10。(板书课题)(二)新授:1、活动1。(1)自学第64页第一幅情景图。自学提示:你发现了什么?在学生汇报有“10”的时候出示点子图,并示意学生用点子表示。(2)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真棒!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荐非常有趣的活动:摆一摆。(3)谁愿意把你们摆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呢?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小结:我发现同学们还能摆很多的东西。下课以后,你们可以比一比谁摆得更多,摆得更好。2、活动2:在计数器上拨珠。同学们谁能够在计数器上拨出数字10?怎么拨?大家的表现都不错,有这么多的方法拨10,老师真是佩服你们。3、活动3:观察直尺图,学习010的顺序和大小。(1)试着读一读直尺上的刻度数。(2)直尺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段?第9个小段后是第几个小段?(3)谁能找出第10小段?请学生上来指一指第10小段。(4)请同学们顺着数一数0,1,2,310,再倒着数10,9,80。(5)抢答:10前面的那个数是几?9后面的那个数是几?(6)10和9谁大谁小?能用你的手势表示出来吗?(7)让学生打开书第65页,在书上里填上符号,在里填上数字,填完后读一读“9小于10,10大于9”。4、活动4:摆小棒,学习10的组成。(1)同学们两个人一个小组,拿出10根小棒,分成两堆,想一想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2)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分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3)设疑:现在老师想请聪明的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才不会漏掉呢?(4)哪个小组想出了好的办法,说出来大家听听啊?(5)现在我们找到了三种排列的顺序,谁能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呢?(6)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哪一种最简便呢?小结:第三种排列方法最简便。在记忆时,只需要记住这5组就行了,由这5组就可以想到另外4组。(7)师生对口令练习10的组成。(8)同学们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65页,填出里的数。5、活动5。(1)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怎样写数字“10”。(教师在虚线格里范写)(2)提示:写10的时候要占两格,先在左边写“1”,再在右边写“0”。(三)巩固测评。1、教材第60页“做一做”。2、练习十一第1-3题。要求:独立完成,集体评议,自觉改正错误。第十课时 10的加减法(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1页)一、 教学目标:1、能根据点子图利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2、能根据数的组成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3、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提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重点:能根据点子图利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三、教学难点:能根据数的组成计算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五、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对口令”游戏,复习10的组成。2、口算:3+5= 6+2= 4+5= 3+3= 9-2= 9-8= 6+3= 8-5= 8-6=(二)创设情境。1、请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教室后面站9个学生,然后让他们走到一起。(个别回答)2、请10个学生站成一排,再把其中的1个分出去。3、揭示课题:刚才的游戏有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我们刚才观察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三)探究新知。1、教学9+1。(1)出示点子图,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2)你们知道怎样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9+1=10 1+9=10(3)你还能根据点子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4)根据这幅图你一共列出了几道算式?(5)如果没有点子图,怎样想它们得多少啊?(6)请学生区别比较这四道算式。2、让学生按照学习9+1的过程自学8+2、3+7、6+4。3、教学5+5。出示算式:5+5=,10-5=。设问:应该怎样想它们的得数呢?4、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66页的内容。(四)巩固测评。1、第61页“做一做”第2题。2、练习十一第4题。3、口答练习十三第5、6题。(“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第十一课时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2-64页)一、 教学目标:1、能熟练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多少),计算10的加法和减法。2、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计算10的加减法。三、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计算10的加减法。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五、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进行“对口令”游戏,复习10的组成。2、填空。10 10 10 10 9 7 2 6 3、“夺红旗”游戏,复习10的加减法。(二)创设情境。请“夺红旗”游戏中的10名获胜者上台领奖,一人奖一朵红花。先领奖的3名学生站在讲台的左边,后领奖的7台学生站在讲台的右边。下面的学生仔细观察,得出4道加减法算式。揭示课题:同学们真能干!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0的加减法。(三)边学边做。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1)出示情景图,提问:认真看图,大家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说出自己所看到的。(2)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图中哪些可以用算式7+3=10来表示?2、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63页练习十一第10题。要求:(1)独立看书,看懂图意。(提示:想一想大括号和问号表示的意思)(2)列式计算。(3)独立在书上列式,交流各自是怎么想的,然后师生共同评议。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63页练习十一第8、9题。4、指导学生完成第64页练习十三的填数题。(四)巩固测评。1、第61页“做一做”第2题。2、练习十三第4题。3、口答练习十三第5、6题。(“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第十二课时 连加、连减(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5-66页)一、 教学目标:1、能看懂连加插图中小鸡走来和离去的过程,反映连加和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情境。2、能根据插图说出连加连减算式的实际含义。3、会计算连加和连减算式。二、教学重点、难点:能根据插图说出连加连减算式的实际含义,会计算连加和连减算式。三、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乘车游戏。教师扮演汽车,在出发前先请2位小乘客上车。(汽车出发了)(1)走到第一站,有1位乘客上车了,问:这个时候汽车上有多少人?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汽车又开动了)(2)走到第二站,又有4位乘客上车了,问:这个时候汽车上一共有多少人?又该怎样计算呢?(汽车继续开动)(3)走到第三站,有3位乘客下车了,问:现在汽车上还有多少人?你是怎样计算的?(汽车继续开动)(4)走到第四站,这个时候又有2位乘客下车了,问:现在汽车上有多少人?你又是怎样计算的?揭示课题:同学们觉得刚才的游戏有意思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连加连减。(板书课题)(二)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口算。5+2= 7+1= 8+1= 5+4= 8-2= 6-2= 10-3= 7-1=4+3= 3+1= 2+3= 4+4= 7-5= 6-6= 10-8=2、师生对口令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三)看图列式,了解意义。1、活动1:学习连加。(1)出示连加例题的情景图,演示小鸡觅食的过程。(2)请同学们把你们刚才看到的演示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设问:求这个时候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在觅食,应该怎样列算式?2、活动2:学习连减。(1)出示连减例题的情景图,并演示其过程。(2)请学生把刚才的演示过程讲出来。(3)设问:要求这个时候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鸡在觅食,应该怎样列式?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算式:8-2-2。像这样,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就是连减。(四)思考计算,掌握方法。1、师生共同讨论计算5+2+1的方法。(1)教师提问: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要算出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让学生通过自由思考、同桌议一议、集体交流的模式初步体会连加的计算方法。(3)待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出计算方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演示过程中指导学生:第二步计算应是第一步计算的得数“7”筹备组三个数“1”相加。(此处是整个计算过程中的难点,教师应反复强调)(4)教师完成连加计算的全过程:5+2+1=8,总结计算方法: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5+2=7,再把这个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7+1=8,即5+2+1=8,得到的就是这三个数相加的得数。2、师生共同讨论计算8-2-8的方法。(1)让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探索连减的计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2)抽学生汇报自学情况。(3)借助课件或示意图演示第一步计算,8-2得6。(4)引导学生完成计算的全过程8-2-2=4。(5)让学生根据总结连加的计算方法自己尝试着总结连减的计算方法。(6)让学生汇报总结情况。教师在此基础上明确: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先用这个数减去第一个数,再用第一次减得的结果减去第二个数,得到最后得数。(五)运用方法,解决问题。1、第65页
收藏
编号:262550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4.0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5
8
金币
- 关 键 词:
-
新人
出版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五
单元
教学
方案
课程
教案
- 资源描述:
-
,.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9-72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本单元教材主要是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以及“整理和复习”等六个小节的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的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单元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是 6-10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来表示物体的各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掌握6-10的数的概念和加减法的含义,并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与态度:
1、使学生能够利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第一课时 6、7的认识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9-40页)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情境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
三、教学难点:掌握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算器、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准备进行班级卫生大扫除,你们看。(出示教学情境图)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是的,他们分工合作,忙得热火朝天。我们都要向他们学习,做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的好孩子。
(二)新授:
1、教学数数。
教师:你知道图上有几个人嘛?你是怎么数的,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图中的人数,再与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有6个同学,用“6”表示;再加上一位老师,一共是7个人,用“7”表示。
教师:除了6个学生能用数字“6”来表示,7个人用数字“7”来表示,你还能从图上找出什么能用数字“6”和“7”来表示的事物呢?
学生汇报。
教师:谁会从1数到7,再从7数到1?
(1)个别学生汇报:数数。
(2)同桌互相数一数。
2、教学认数。
教师出示电子图,提出操作活动的要求:
(1) 数一数图中各有几个小圆点。
(2) 分别拿出6根小棒和7根小棒,摆出不同的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谁摆的多,摆得漂亮!
学生进行学具操作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并给出适当的评价。学生操作结束后,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所摆的图形。
3、教学数序。
(1)教师出示计数器,并在计数器上拨出5个珠子。提问:5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6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
学生汇报:5个添上1个是6个,6个添上1个是7个。
(3) 教师出示直尺图。
教师:观察直尺图,说一说5的后面是几?6的后面是几?7的前面是几?
学生抢答。
4、教学比较大小。
教师:你会比较他们的大小吗?填一填。
学生填符号,并汇报:5<6;6<7;6>5;7>6
5、教学序数。
教师出示课本第40页的例题图,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汇报。
6、教学6和7的书写。
教师先讲解,并示范6和7的书写方法,学生在课本中进行描红练习。
(三)巩固拓展:
1、完成课本第43页练习九的第1题。
让学生先明确题目的要求,再按题解答。
2、完成课本第43页练习九的第2题。
让学生数一数,再填数。
3、完成课本第43页练习九的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展示。
(四)课堂小结:
教师:你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说说你周围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6”和“7”来表示。
学生个别汇报。
第二课时 6、7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1页)
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6和7的组成。。
2、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尝试用类推的方法寻找答案,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6和7的分解和组成。
三、教学难点:亲历6和7的组成过程。
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昨天我们认识了6和7这两字数字宝宝,说一说,你观察到自己身边的哪些事物可以用这两个数字来表示呢?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大家说得都不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和7的分解和组成。(板书课题)
(二)新授课:
1、教学6的分解和组成。
教师出示课本第41页的圆片图。
教师:仔细观察每行都有几个圆片?第一行涂了几个?还有几个没涂?
个别汇报:第一行涂了5个,还有1个没涂色。
教师:那么6个圆片可以分成几和几?(5和1)思考接下去的四行分别该怎么涂色?6个圆片还能分成几和几?动手涂一涂,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个别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6的分解。
教师:观察6的分解,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6的分解总结并展示。
2、全班齐读6的分解。
3、教学7的组成。
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你能将7个小正方体分成两堆吗?有几种不同的分法。用学具小棒代替小正方体,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分小棒,并汇报分的结果。教师板书7的组成。
教师: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你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教师:看到每一组,你还能想到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7的组成归纳板书。
4、全班齐读7的组成。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41页“做一做”。
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汇报。
2、完成课本第43页练习九第4题。
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个别汇报。
3、完成课本第44页练习九第5题。
教师组织学生以抽卡片的游戏形式进行,然后根据凑成的卡片写两道加法算式。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的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个别汇报,总结全课。
第三课时 6、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2页)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计算6和7的加减法。。
2、引导学生经历由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利用学过的知识探究出得数。
二、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和6、7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算式,说得数。
3+1= 5-3= 2+3= 4+0=
3-3= 4+1= 3+1= 3-2=
2+1= 2+2= 2-1= 4-3=
3-0= 4+0= 4-4= 3-1=
2、复习6和7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5+1和1+5。
(1)出示:学生摆图片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也像情境图中面对面地坐好。
教师:请其中一位同学拿出学具圆片,一边摆1个圆片,另一边摆5个圆片。你能根据摆好的圆片写一道加法算式吗?
学生写算式后,个别汇报自己所写的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5+1=,1+5=。
教师提问:为什么同是一组图片,大家写的算式却不一样呢?
学生讨论,汇报: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是面对面坐的,坐的方位不同,观察到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写出来的算式就不一样。
(2)教师:你想怎样计算5+1和1+5呢?说说你计算的方法。
个别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5和1组成6来计算这两道算式题。
教师完善板书:5+1=6 1+5=6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个别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是一样,相加的得数也是一样的,但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是相反的。
2、教学6-1和6-5.
(1)出示教学情境图。
教师:动手摆出6个圆片,然后用小棒分出5和1.
学生按要求进行学具操作。
教师:从左往右看,6分成了那两个部分?从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部分,还剩多少个圆片?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学生观察,汇报算式:6-1=5。
教师继续追问:如果从右往左看呢?又该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式:6-5=1。
(2)教师提问:问计算6-1和6-5时,怎样想才算得快?
学生交流汇报:6可以分成1和5,所以6-1=5,6-5=1。
(3)教师小结:从小圆片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可以列两道减法算式的。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部分;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得到左边的部分。
3、教学“摆一摆”。
(1)摆花。
教师出示摆花的情境图,让学生跟着摆一摆。
教师:你能根据摆的花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生摆后再计算,计算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4+2= ,2+4= ,6-2= ,6-4= 。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2)摆小棒。
教师出示摆小棒的情境图。
教师:你能根据摆的小棒也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生小组内探究算法,计算后个别汇报计算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教师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思考该怎么填。
学生思考、汇报。
4、练习书写算式。(课本第44页练习九的第7题)
教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练习。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42页“做一做”。
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汇报。
2、完成课本第44页练习九第6、8、9题。
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个别汇报。
(四)课堂小结:
1、教师:今天的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的收获。学生个别汇报,总结全课。
2、教师强调:可以利用学过的6和7的组成来计算有关6、7的加减法。
第四课时 用数学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6-47页)
一、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同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二、教学重点:能看懂并正确表达图意,知道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示,导入新课:
教师:夏日的森林里可热闹了,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出示教学情境图)
(二)新授课:
1、教学图1。
(1)教师出示图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里有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的意思。
学生观察、汇报: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
教师:从图中发现的这两个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汇报:一共有几只兔子?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求一共有几只兔子,我们可以在图上用一个大括号来表示,而大括号下的问号就是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几只兔子。
教师:要求一共有几只,要把两部分合起来,该怎样计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4+2=6。
知道学生填写课本第46页课本例题。
(2)完成课本第46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清楚图的意思。
2、教学图2。
(1)教师出示图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的内容。
教师提问:这里的大括号表示什么?“?”又表示什么?
学生汇报。(大括号表示一共有7只青蛙,“?”表示还剩几只青蛙)
教师:要求还剩几只,就是从7只青蛙里去掉跳走的2只,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汇报列式,教师板书:7-2=5。
(2)完成课本第47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清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
(三)巩固拓展:
完成课本第48页练习十的第1题。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图上告诉了我们什么?求什么?该怎样列式解答呢?最后将课本中要求填空的内容写完成。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主探究,完成图下面的列式并计算。
教师在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汇报,说一说每个算式里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收获呢?
学生个别汇报。
第五课时 6、7的加减法运用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8-49页)
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有关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水平。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能迅速口算6、7的加减法,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你能说说你在生活中看到哪些地方有我们熟悉的数字呢?
个别汇报在生活中见到的数字。
2、课件出示课本第45页的图——“生活中的数学”。
看图联系学生汇报的结果,归纳得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前面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有关数字6、7的认识和相关的加减法,今天我们把之前所学的知识运用到题目中来。(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巩固新知:
1、出示课本第48页练习十的第2题。
教师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出示课本第48页练习十的第3题。
教师说明题目的意思,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动学习。
3、出示课本第48页练习十的第4题。
教师提出要求: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4、出示课本第49页练习十的第5题。
组织学生每组派代表进行抢红旗比赛。
5、出示课本第49页练习十的第6题。
教师出示情境图,请学生观察与小组的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说出要解决的问题后,再解答。
(三)课堂总结:
组织学生评价本节课练习中自己的表现。
第六课时 8、9的认识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0-52页)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8和9。
2、使学生知道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掌握8和9的组成。
3、培养学生有序地看图,掌握有序数数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9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掌握8和9的组成。
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仔细观察,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汇报:9个人、8位小朋友、8棵树、9盆花……
教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都发现了这张图中藏着两个数字宝宝8和9,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数字。(板书课题)
(二)新授课:
1、学具操作,认识8和9。
教师出示点子图:
教师: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几?(左边表示8,右边表示9)你能拿出学具来表示这两个数吗?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汇报,动手操作。
教师出示计数器,拨7个珠子,提问:怎样拨能表示8呢?(再添上一个就是8个)
教师:8个再拨一个是几个呢?(9个)
学生学具操作、小组内互相展示。
2、认识9以内数的顺序。
教师出示直尺图:8在谁的前面?9的前面是谁?8在谁的后面?
学生观察直尺图,一一汇报。
3、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教师出示7、8、9的点子图:你能知道这三个数谁大,谁小吗?请你从中任意选两张,进行比较。
学生汇报、展示:7<8、7<9、8<9、9>8、9>7、8>7.
4、教学8、9的序数含义。
(1)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图,请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提出的要求。
(2)请同桌之间模仿课本上的要求互相提一个问题考对方。
5、教学8和9的书写。
教师先讲解,并示范6和7的书写方法,学生在课本中进行描红练习。
6、教学8、9的组成。
教师:请你们用学具分一分,想一想8和9的组成是怎样的,边分边写,小组合作,看哪个组写得又对又快。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进行学具操作,并一一将8和9的组成全部归纳出来。
(三)巩固拓展:
1、完成课本第52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8、9的组成。。
2、完成课本第52页“做一做”的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先理解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圈一圈。。
3、完成课本第54-55页练习十一的第1-5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你今天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说说你周围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8”和“9”来表示。
学生个别汇报。
第七课时 8、9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3页)
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以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8和9的加减法。
2、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四道算式的探索过程,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会计算8和9的加减法,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算式,说得数。
6+1= 5-3= 0+3= 4+2=
7-4= 2+2= 3+3= 6-2=
2、复习8和9的组成。
(二)新授课:
1、得数是8和9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
(1)教师出示小花图。
教师:认真观察,图上有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根据这幅小花图,你能写出几道数学算式?动手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汇报。
5+3=8,3+5=8,8-5=3,8-3=5。
(2)教师归纳:这副图表示左边的5朵花和右边的3朵花合起来,从观察角度不同,可以列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也可以表示从8朵花里去掉左边或者右边的部分,得出另一部分,也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这样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算式。
(3)教师出示小棒图。
教师:看图,你能写出几道数学算式?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汇报。
4+5=9,5+4=9,9-4=5,9-5=4。
2、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左边的算式都是用5、3、8这三个数,右边的算式都是用4、5、9这三个数。
教师小结归纳: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得数是8、9的加法以及8减几、9减几的计算。懂得了一幅图可以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也就是一幅图可以写4个算式。
3、完成课本第53页的填一填。
教师出示图片,提出要求:请你根据这两幅图,分别将课本中的四道算式填写完整。
4、课本第53页的想一想。
学生独立完成,在讲评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由4+4=8推出8-4=4。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53页“做一做”。
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汇报。
2、完成课本第55-56页练习十一第6、11、12、14题。
第6题,指名个别学生说图意后独立完成一图四式。
第1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讲评时图的意思。
第1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讲评时请学生一列一列观察,发现了什么。左边一列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在减数不变的情况下,被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右边一列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在其中一个加数不变的情况下,另一个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
第14题,鼓励学生尽量列出多的不同的算式。
(四)课堂小结:
1、教师:今天的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的收获。学生个别汇报,总结全课。
2、教师强调:可以利用学过的8和8的组成来计算有关8、9的加减法。
第八课时 用数学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7-58页)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图意,从而正确地选择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9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地选择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问题情境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数学问题,并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说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学生:左边有4个,右边有5个,一共有几个?
教师:我们应该运用什么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怎么列式?
学生:用加法解决,4+5=9.
教师: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大括号把左右两边合并在一起,所以我们知道一共有9个。)
学生:一共有9个,右边有3个,左边有几个?
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呢?怎么列式?
学生:用减法解决,9-3=6.
教师:我们已经学会用加法和减法来解决问题;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用加法;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
(二)新授:
教师:同学们都回答得非常好。为了奖励1B班的小朋友,MISS TAN带来了一张美丽的森林图,森林里住了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和美丽的植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都有什么?
学生:有小鹿、有天鹅、有蘑菇、还有大树。
教师:关于小鹿,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我知道了一共有9只小鹿。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我是数出来的。
学生2:我是看那行字知道的。写的是“一共有9只小鹿”。
教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
学生3:我觉得数好,因为有些字我不认识。
学生4:我觉得看字好,那样就不用再数了。
学生5:我也觉得看字好,因为数有时会出错,我刚才就数错了,因为有的小鹿被挡住了。
教师:看来关注图中给我们的文字信息很便捷,就不用再数了。如果不认字怎么办?
学生: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教师:很好!还可以查字典呢。
教师:除了知道“一共有9只鹿”外,还知道了什么?
学生:还知道跑走了3只。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鹿的总数是9只,跑走的部分是3只。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还剩几只鹿?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关于鹿我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桌可以先互相说一说。(然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一共有9只鹿,跑走了3只,还剩几只鹿?
教师:说得既简单又完整,声音也很洪亮。但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答呢?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
学生汇报:9-3=6
教师:解答正确吗?你能说说你为什么选择用减法来解决吗?
学生:跑走了3只就要从整体的9只里去掉3只,所以用减法来计算。
教师:说得有理有据,很好!既然解答正确我们就来回答问题——还剩6只。
教师:刚才我们解决的是关于小鹿的问题。图上还有什么?关于鹅,从图中我们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知道了“一共有8只鹅,游走了3只”,问“还剩几只鹅”。
教师:你不但能从图中发现信息,还能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真是了不起,其他同学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同桌互说。
教师:谁来解答?
学生:8-3=5.
教师:解答得正确吗?检查一下是否应该用减法计算。计算正确吗?没有问题了就可以回答了——还剩5只。
教师:刚才我们解决了关于小鹿和关于鹅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来解决蘑菇的问题。关于蘑菇,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能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算一算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三)巩固:
1、完成课本第58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汇报时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改怎样计算?
2、完成课本第58页练习十二的第2题。小组内进行计算比赛。
3、完成课本第58页练习十二的第3题。
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个别小组汇报。
(四)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图意,从而正确地选择计算方法。除了可以利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数学问题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计较;加一些欢笑,减一些争吵;同学之间更友爱,学校里面更和谐。
第九课时 10的认识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9-60页)
一、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10。
2、能说出10以内数的顺序,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小棒摆10的组成,能填写10的组成。
4、通过对10的组成规律的探究和拨10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研究、创新的品质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掌握10的组成和10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放录音片段:我大、我最大……
教师:听,是谁在吵吵闹闹?原来是数字宝宝正在比大小呢!9说自己最大,你们觉得呢?
学生汇报:还有比9大的数字——10、11、…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9大的数字10。(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活动1。
(1)自学第64页第一幅情景图。
自学提示: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汇报有“10”的时候出示点子图,并示意学生用点子表示。
(2)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真棒!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荐非常有趣的活动:摆一摆。
(3)谁愿意把你们摆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呢?
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小结:我发现同学们还能摆很多的东西。下课以后,你们可以比一比谁摆得更多,摆得更好。
2、活动2:在计数器上拨珠。
同学们谁能够在计数器上拨出数字10?怎么拨?
大家的表现都不错,有这么多的方法拨10,老师真是佩服你们。
3、活动3:观察直尺图,学习0~10的顺序和大小。
(1)试着读一读直尺上的刻度数。
(2)直尺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段?第9个小段后是第几个小段?
(3)谁能找出第10小段?请学生上来指一指第10小段。
(4)请同学们顺着数一数0,1,2,3…10,再倒着数10,9,8…0。
(5)抢答:10前面的那个数是几?9后面的那个数是几?
(6)10和9谁大谁小?能用你的手势表示出来吗?
(7)让学生打开书第65页,在书上○里填上符号,在□里填上数字,填完后读一读“9小于10,10大于9”。
4、活动4:摆小棒,学习10的组成。
(1)同学们两个人一个小组,拿出10根小棒,分成两堆,想一想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2)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分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3)设疑:现在老师想请聪明的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才不会漏掉呢?
(4)哪个小组想出了好的办法,说出来大家听听啊?
(5)现在我们找到了三种排列的顺序,谁能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呢?
(6)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哪一种最简便呢?
小结:第三种排列方法最简便。在记忆时,只需要记住这5组就行了,由这5组就可以想到另外4组。
(7)师生对口令练习10的组成。
(8)同学们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65页,填出□里的数。
5、活动5。
(1)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怎样写数字“10”。(教师在虚线格里范写)
(2)提示:写10的时候要占两格,先在左边写“1”,再在右边写“0”。
(三)巩固测评。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1-3题。
要求:独立完成,集体评议,自觉改正错误。
第十课时 1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1页)
一、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点子图利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
2、能根据数的组成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3、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提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能根据点子图利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能根据数的组成计算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对口令”游戏,复习10的组成。
2、口算:
3+5= 6+2= 4+5= 3+3= 9-2= 9-8= 6+3= 8-5= 8-6=
(二)创设情境。
1、请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教室后面站9个学生,然后让他们走到一起。(个别回答)
2、请10个学生站成一排,再把其中的1个分出去。
3、揭示课题:刚才的游戏有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我们刚才观察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
1、教学9+1。
(1)出示点子图,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你们知道怎样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9+1=10 1+9=10
(3)你还能根据点子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
(4)根据这幅图你一共列出了几道算式?
(5)如果没有点子图,怎样想它们得多少啊?
(6)请学生区别比较这四道算式。
2、让学生按照学习9+1的过程自学8+2、3+7、6+4。
3、教学5+5。出示算式:5+5=□,10-5=□。
设问:应该怎样想它们的得数呢?
4、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66页的内容。
(四)巩固测评。
1、第61页“做一做”第2题。
2、练习十一第4题。
3、口答练习十三第5、6题。(“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第十一课时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2-64页)
一、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多少),计算10的加法和减法。
2、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计算10的加减法。
三、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计算10的加减法。
四、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进行“对口令”游戏,复习10的组成。
2、填空。
10 10 10 10
9 □ 7 □ 2 □ 6 □
3、“夺红旗”游戏,复习10的加减法。
(二)创设情境。
请“夺红旗”游戏中的10名获胜者上台领奖,一人奖一朵红花。先领奖的3名学生站在讲台的左边,后领奖的7台学生站在讲台的右边。下面的学生仔细观察,得出4道加减法算式。
揭示课题:同学们真能干!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0的加减法。
(三)边学边做。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
(1)出示情景图,提问:认真看图,大家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说出自己所看到的。
(2)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图中哪些可以用算式7+3=10来表示?
2、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63页练习十一第10题。要求:
(1)独立看书,看懂图意。(提示:想一想大括号和问号表示的意思)
(2)列式计算。
(3)独立在书上列式,交流各自是怎么想的,然后师生共同评议。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63页练习十一第8、9题。
4、指导学生完成第64页练习十三的填数题。
(四)巩固测评。
1、第61页“做一做”第2题。
2、练习十三第4题。
3、口答练习十三第5、6题。(“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第十二课时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5-66页)
一、 教学目标:
1、能看懂连加插图中小鸡走来和离去的过程,反映连加和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情境。
2、能根据插图说出连加连减算式的实际含义。
3、会计算连加和连减算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能根据插图说出连加连减算式的实际含义,会计算连加和连减算式。
三、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学具盒。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乘车游戏。教师扮演汽车,在出发前先请2位小乘客上车。(汽车出发了)
(1)走到第一站,有1位乘客上车了,问:这个时候汽车上有多少人?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汽车又开动了)
(2)走到第二站,又有4位乘客上车了,问:这个时候汽车上一共有多少人?又该怎样计算呢?(汽车继续开动)
(3)走到第三站,有3位乘客下车了,问:现在汽车上还有多少人?你是怎样计算的?(汽车继续开动)
(4)走到第四站,这个时候又有2位乘客下车了,问:现在汽车上有多少人?你又是怎样计算的?
揭示课题:同学们觉得刚才的游戏有意思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连加连减。(板书课题)
(二)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口算。
5+2= 7+1= 8+1= 5+4= 8-2= 6-2= 10-3= 7-1=
4+3= 3+1= 2+3= 4+4= 7-5= 6-6= 10-8=
2、师生对口令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三)看图列式,了解意义。
1、活动1:学习连加。
(1)出示连加例题的情景图,演示小鸡觅食的过程。
(2)请同学们把你们刚才看到的演示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设问:求这个时候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在觅食,应该怎样列算式?
2、活动2:学习连减。
(1)出示连减例题的情景图,并演示其过程。
(2)请学生把刚才的演示过程讲出来。
(3)设问:要求这个时候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鸡在觅食,应该怎样列式?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算式:8-2-2。像这样,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就是连减。
(四)思考计算,掌握方法。
1、师生共同讨论计算5+2+1的方法。
(1)教师提问:
①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②要算出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让学生通过自由思考、同桌议一议、集体交流的模式初步体会连加的计算方法。
(3)待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出计算方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演示过程中指导学生:第二步计算应是第一步计算的得数“7”筹备组三个数“1”相加。(此处是整个计算过程中的难点,教师应反复强调)
(4)教师完成连加计算的全过程:5+2+1=8,总结计算方法: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5+2=7,再把这个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7+1=8,即5+2+1=8,得到的就是这三个数相加的得数。
2、师生共同讨论计算8-2-8的方法。
(1)让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探索连减的计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抽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3)借助课件或示意图演示第一步计算,8-2得6。
(4)引导学生完成计算的全过程8-2-2=4。
(5)让学生根据总结连加的计算方法自己尝试着总结连减的计算方法。
(6)让学生汇报总结情况。
教师在此基础上明确: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先用这个数减去第一个数,再用第一次减得的结果减去第二个数,得到最后得数。
(五)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1、第65页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