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整理的《小学科学课程规范标准》(修订稿).doc

收藏

编号:262812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4.0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5
8
金币
关 键 词:
小学科学课程规范标准 资料 整理 收拾 整顿 小学 科学 课程 规范 标准 修订稿
资源描述:
*-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   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的四个层面,应全面体现在课程内容中。   3.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创造学习科学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4.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科学课程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提倡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总目标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具体目标(方案一)   (2)通过对物质科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2、掌握科学方法   (1)学会从生活经验中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提出科学问题)   (2)学会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并且能够对观察和实验的过程、结果进行陈述。(进行观察和实验)   (3)学会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进行假设,运用科学知识对自然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科学解释)   (4)学会对得到的科学结论进行验证。(科学验证或检验)   3、弘扬科学精神(从科学精神的内涵:理性、实证、分析、开放、民主、批判、革命等方面选点)   (1)敢于坚持真理,依据客观事实提出和坚持自己的见解。(理性精神)   (2)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愿意为探索自然的奥秘付出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实证精神)   (3)善于思考和分析,追求准确和精细;同时能听取不同意见,理解别人的观点和设计思路。(分析精神和开放精神)   (4)敢于大胆质疑,具有开拓创新的勇气。(批判精神)   (二)科学能力   1、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比较、判断、归纳、分类、想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三)科学态度   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   2、有求真务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和坚持自己的见解,能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而且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勇于改变自己的观点。   3、有将自己的意见公开并与别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对别人的情感和利益具有敏感性,并能理解别人的观点。   4、有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目标(方案三)   1、通过对物质科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和力,了解能量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能够互相转换。   (二)科学能力   1、能够识别科学性问题,辨识由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各种技术问题,在回答问题时首先要考虑收集证据。   2、能够大胆猜想,有根据地进行假设,根据已有知识与条件进行实验设计,以便能够验证假设。   3、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阅读等多种方式收集可观察和测量的资料。   4、能够运用表格、统计图表等形式分析整理数据资料。   5、能够在居于证据的基础上回答关于物体、事件或系统的特性和规律的问题,从自然现象中发现因果关系。   6、能够调动思维进行理性的思考,参与讨论和辩论,   7、了解科学探究使人们认识自然世界、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之一。   8、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包括科学研究中需要的工具、仪器,也包括技术工具,运用工具制造产品或解决实际问题。   (三)科学态度   1、保持对科学以及与科学有关事件的好奇心,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敢于创新。   2、对科学与技术感兴趣,有参与科学和技术事务的愿望,关心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3、能够实事求是,尊重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判断推理、解决问题和进行质疑。   4、能够与人合作,形成良好的相互尊重的热人际关系,参与到科学小组中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5、能够开放地接纳他人的观点,认识到考虑不同科学视角和论点的重要性。   6、具有对资源和环境的责任心,对维护环境的可持续性表现出责任感,对个人行为产生的环境和更有意识表现出采取行动保护自然资源的意愿。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实验稿)   一、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 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   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四个方面。   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框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标准     1.对待科学学习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1 想知道,爱提问。    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谁提的问题好。 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    1.2 喜欢大胆想象。       1.3 尊重证据。    讨论外星人的存在是科学的假设还是科学的结论。 讨论迷信为什么站不住脚。   1.4 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如观察月相、培育花卉、饲养小动物等。   1.5 愿意合作与交流。    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 ,体验合作的愉快。    1.6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科学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2.1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猜测10年以后会有哪些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 搜集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2.2 不迷信权威。      3.对待自然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3.1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讨论建立自然保护区、饲养广场鸽、从伐木英雄到植树英雄、建立野生动物园等问题。   3.2 珍爱生命。    饲养小动物,栽培花草。 观察、研究小动物后放回大自然。    3.3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参加欣赏、赞美家乡美的活动。 用图画、诗歌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感。      4.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4.1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调查家庭生活中有哪些不科学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4.2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搜集有关科技新产品的信息资料,并与同学分享。 调查工厂、农村、社区中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实例。    4.3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从自己家中一周用掉多少个一次性塑料袋,估算 其对本地区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提出相关建议。 调查化肥、农药、杀虫剂的使用情况,并作出评价。      四、物质世界   一个无生命的物质世界与生命世界同样五光十色,精彩纷呈,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令人惊奇、迷惘、感叹的现象和过程。"物质世界"这部分的学习将带领小学生走进这块神奇的土地,开始探索其中的奥秘。   "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一些基本的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运动与力"部分使学生了解位置与运动的概念,知道力与运动变化的关系,了解常见的简单机械。   "能量的表现形式"部分讨论了声、热、光、电、磁这些物理现象,并使学生知道它们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能量可以转换。   物质世界这部分所涉及的许多知识与技能都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基础,在这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其与技术的关系。   1.物体与物质   (1)物体与物质之一:物体的特征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1 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并 加以描述。    搜集、观察各种物体,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并加以比较、讨论。如哪个重? 哪些是透明的?   1.2 能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让学生介绍自己对物体所作的分类或排序,说明分类依据。   1.3 会使用简单仪器(如尺、天平、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长度、重量、 温度), 能设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在此经验基础上,对其他物体进行估量。意识到多次测量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1.4 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2)物体与物质之二: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2.1 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并能按材料对 物体进行分类。       2.2 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是否导电,是否溶解,是否传热,沉浮性等),根据 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画一幢房子,说出各个部分应该用什么材料,根据是什么?   2.3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 发明新的材料。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    调查有关新材料发明、性能和用途方面的信息。     (3)物体与物质之三:物质的变化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3.1 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 发生变化。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3.2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讨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应属于哪种变化(如糖溶于水,铁生锈等)。 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物质变化情况。    3.3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讨论铁生锈的原因、过程和防止办法。 讨论水泥与水产生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讨论水的污染与净化。      (4)物体与物质之四:物质的利用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4.1 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认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讨论如何保护当地的资源。   4.2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注意安全与健康,知道一些常用的防范、安全和健康措施。    利用自身经验和所搜集的各方面资料,讨论各种物质(如酒精)的利用对人有利 的方面(如治病)和有害的方面(如酗酒)。 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包括实物、图片、录像带、学生自己的小文章、漫画等),举办一次小展览。    4.3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调查白色污染,讨论防治方法。 调查当地主要污染源。 写一份给地方政府的建议书。       修订稿: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通过对物质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能量和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科学领域的内容分为三层次:第一层次是构成领域内容的核心概念,用黑体字表示;第二层次是核心概念内容的分解,用具体概念表示;第三层次是体现具体概念内容的现象和实例,用举例表示。这是本内容标准的分层分解呈现方式。   教师和教材编者要自上而下地对核心概念逐级分解和领会,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下而上的,从贴近生活,贴近兴趣,贴近儿童的浅而寓意深的举例着手,自然地进入各具体概念细目,并由此逐渐理解、掌握核心概念。   内容标准规定的是课程所要求达到的基本学习目标。其中,核心概念是必须达到的教学要求,且必须要有探究活动构建;具体概念是通过探究或传授的方法来实现,其条目数可以按水平分级有目的地选择;现象与实例的举例,根据各地域的环境和教学条件,合理选择适合于儿童探究和学习活动的例子,由现象出发构建一条上佳的教学主线,到达核心概念的建立。   领域和主要概念   领域   主要概念   主要概念的说明   物质科学   Material   Science      物质      物质具有不同的特性、结构和功能,物质的特性取决于它的结构和成分   可以按不同特性对物质进行分类和分离   物质可以以不同形态存在,但是物质不会消失   附:统计数据   领域   核心概念   <一>   物质   科学   领域      一 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特性   二 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三 空气是一种由不同气体混合成的物质   四 自然界的物体总在运动 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   五 力作用于物体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六 声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七 光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八 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九 电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十 磁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方法和理念,注意积累经验、加强交流,通过校本教研、短期培训和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一、教学建议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科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等,获得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主动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一)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情感。   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提倡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材料进行探究活动。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注重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学习建立科学模型,由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活动是一种多侧面、多形式的活动。无论何种形式,关键要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和基本特征。有些探究活动只包含了探究的部分要素和特征。通过活动,学生还能很好地认识科学探究需要理论的支持。完整的探究活动基本上包含了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和基本特征,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高年级段也需要参与完整的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指导与开放程度可以不同。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不要要求一步到位。科学探究中每一个要素的目标和整体的目标都是分层次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目标和层次应该由低向高发展。如提出问题,按照问题的来源,我们可以把它分为由低到高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教师、教材或其他途径给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从所提供的问题中得到启发而提出新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目标和层次不同,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同。在设计探究活动时,教师应当根据多种因素来把握指导与开放的程度。这些因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和资源的情况等。随着学习的深入应使探究教学的开放程度逐渐提高。   (二)注重多种形式教学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只有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与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在科学课程中加强探究教学有利于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科学教学中的唯一方式,它应该与其它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问题:是否明确提出其他的教学方法。例如,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直接体验,但获取证据的方式是多样的。某些问题和证据可以来自于教材或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可以让学生从其他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讨论,这样做的结果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中应当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学生等方面综合起来考虑,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以形成优化的教学模式。   (三)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相互间的交流合作   教师应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科学学习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原有的认识、经历及其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采取相应的做法和措施例如,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可以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   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开放性的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营造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使学生对他人的看法和观点进行思考、提出质疑。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放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更合理的科学解释。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小组成员在探究中各有所长、可以互补,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具有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在学生参加科学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   (四)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由于各地区的差异、课程资源的差异、教师和学生的差异等,使得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首先,教师在使用科学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分析和处理教材。教材的逻辑结构和内容呈现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教材中涉及的生物,可以根据本地区生物生长的特点,调整教材内容的前后顺序。   其次,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和讨论。如果学生对某次探究活动特别感兴趣,或者探究过程中学生又发现了新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教师应鼓励学生课外继续进行研究。有时在某个概念或原理的教学中,个别学生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可以在课外增加相关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发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肯定,使他们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   (五)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   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   通过课外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丰富经验、开阔视野、活化知识,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和校内外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开展科学技术小组活动和参观博物馆、科学技术馆、动植物园、农业生产基地、工厂等。   应当重视充分利用校外信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媒体中有关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引起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意识。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收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和资料,补充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对于学生难以亲身经历或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科学探究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教育技术手段提供必要的展示。在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应适当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资源,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资料整理的《小学科学课程规范标准》(修订稿).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628124.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