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方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检测方案模板.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桩基检测方案模板 建筑工程复合地基 检测方案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检测单位: 编制日期: 工程名称 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述 拟建的(项目名称),位于(项目地址),采用桩复合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复合地基设计参数详见表1。根据国家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本工程需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的试验。 二、检测依据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22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2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22) 设计图纸和委托单位的要求 三、试验检测用仪器设备 静载试验设备 3.1.1 加载设备:超高压电动油泵、液压千
2、斤顶。 3.1.2 荷载与沉降量测仪器仪表:JCQ-503A静力载荷测试仪、容栅式位移传感器和测力传感器。 3.1.3 其它设备:钢梁、基准梁、堆重平台。 低应变反射波法用设备 采用上海瑞欣生产的LPT型桩身完整性测试仪。 四、检测方法、目的和抽检数量 检测方法和目的 (1)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的方法检验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的方法检验CFG桩复合地基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验CFG桩的桩身结构完整性。 抽样检测依据及数量 复合地基承载力验收检测 据GB 50202-2022和JGJ 79-202
3、2的规定,对CFG桩复合地基,检验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检验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均不应少于3 点。 桩身完整性验收检测 依照JGJ 106-2022和JGJ 79-2022的有关规定和设计图纸的要求,采用低应变动力试验检测CFG桩的桩身完整性,依据图纸和规范要求抽检不少于总桩数的10%,且每个柱下承台检测桩数不应少于1根。 本工程检测拟抽样数量 根据JGJ 79-2022、GB 50007-2022、JGJ 106-2022和GB 50202-2022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本工程CFG桩的单桩和复合地基测点的抽检数量详见表1。各被检桩位的具体位置应根据国家规范的
4、规定、地质勘察报告和施工情况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现场 认定。 表1 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及抽检数量 五、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 静载试验的反力方式和压板尺寸 采用堆重平台上配置重物的方式提供静载试验所需的反力。根据复合地基的设计要求,CFG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采用()的正方形刚性承压板。 加载和测量方法 通过一台液压千斤顶、一台电动油泵、一台JCQ-503A静力载荷测试仪和测力传感器进行荷载的施加和加荷量大小的控制;采用4个容栅式位移传感器进行承压板沉降量的测量,位移传感器安装固定在相对不动的基准梁上。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加载设备布置详见下图。 图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示意图 加荷量的确定和荷载分级 依据JG
5、J 79-2022有关规定,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的最大加荷量不应少于设计要求值的2倍。 沉降测读时间和沉降稳定标准 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当一个小时内沉降量小于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试验终止条件 1) 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 2) 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3) 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量已达到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1) 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 可取该比例极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2) 当压力沉降曲
6、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按相对变形值 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 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点,当满足极差不大于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六、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 静载试验的反力形式和加荷方法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采用堆重平台上配置重物的方法提供试验所需的反力。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 通过一台液压千斤顶、一台电动油泵、一台JCQ-503A静力载荷测试仪和测力传感器进行荷载的施加和加荷量大小的控制;采用2个容栅式位移传感器进行桩顶沉降量的测量,位移传感器安装固定在相对不动的基准梁上。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加载
7、设备布置详见下图。 图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示意图 加荷量的确定和荷载分级 根据GB 50007-2022、JGJ 79-2022有关规定,每级加载量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8,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最大加载量为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 沉降测读时间和沉降稳定标准 根据JGJ 106-2022、GB 50007-2022、JGJ 79-2022的有关规定,试验采用逐级加载的方法,桩顶沉降的测读时间间隔为: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0、15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读一次,累计一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读一次数,直到桩顶沉降达到稳定标准时可以施加下一级荷载。 沉降稳定标准为:每级荷载作用下,桩顶
8、沉降量在每小时内小于, 并连续出现两次。 每级卸载量的确定:每级卸载量为分级加载量的2倍。卸载后隔15min测读一次,读两次后,隔半小时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小时再测读一次。 试验终止条件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可终止加载: (1) 当荷载-沉降(Q-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2)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小时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3) 已达到最大加载量; (4) 桩身破坏,桩顶变形急剧增大; (5) 当桩长超过25m,Q-s曲线呈缓变形时,桩顶总沉降量大于60mm80mm; (6)
9、验收检验时,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 七、桩身完整性检测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原理及资料分析 检测桩身完整性的低应变反射波法,其原理是建立在波动理论、声波检测技术、土体动力学、最优化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之上,通过对由力锤激振而采集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及时域分析,对桩身的完整性进行无损检测。 低应变反射波法试验设备是由撞击工具(手锤)、高灵敏度的加速度计、特殊用途的动测信号采集器(桩身完整性测试仪)、处理机(计算机)和输出装置(打印机)组成的。 图低应变反射波法现场试验流程图 这种测试工作是通过一种胶粘材料把加速度传感器与桩顶耦合起来,用于锤在桩顶作若干次的敲击,以产生“低应变”压缩波,包括桩底和桩身缺陷处的反射波都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记录资料可以永久地贮存在磁盘中。通过对反射波的判释,可以了解整个桩身结构情况。 试验桩桩头处理 低应变反射波法试验检测前,须将桩头浮浆剔除至坚实的砼面,并分别在桩中心处打磨出1个和距中心2/3半径处打磨出2个约10cm2的平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