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化学必修2实验情况总结.doc

收藏

编号:263010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94.85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5
8
金币
关 键 词:
高级中学 化学 必修 实验 试验 情况 总结
资源描述:
/* 《化学必修2》实验汇编 实验一:钾与水的反应: 【实验步骤】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水至其体积的1/2,然后分别加入绿豆大小的一块金属钾和金属钠,注意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并记录所发生的现象。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钾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 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不停地滚动,发出“吱吱”响声,有气体产生向反应后的溶液里加入2滴酚酞试液,立即显红色。 实验结论: 练习1.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Peter Agre和Roderick Mackinnon以表彰他们在“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研究成就。Mackinnon教授的研究内容主要是Na+、K+体积很接近,但在生物体内呈现的差别却高达1万倍,他革命性的让科学家观测Na+、K+在进入离子通道前、通道中以及穿过通道后的状态,可为病人在“离子通道”中寻找具体的病因,并研制相应药物。下列关于钠、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单质钠的熔点比钾的熔点低 B 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 C 钠和钾都是短周期元素 D 钠和钾的合金[ω(K)=50%-80%]在室温下呈液态 实验二:金属与水、酸的反应 1. 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 现象 化学方程式 2.去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加入2mL1mol/L盐酸。 Mg Al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金属与水或同浓度的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剧烈程度可以用于比较金属的活泼性。 实验三:钠与氯气反应: 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实验四:化学反应与能量 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块铝片,再加入5mL盐酸,当反应进行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变化。 现象与解释: 2.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 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再加入10g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Ba(OH)28H2O与NH4Cl充分反应。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 实验五: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注意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1~2滴1mol/L的FeCl3溶液。对比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加入MnO2 加入FeCl3 不用其它试剂 结论:许多过渡金属的氧化物或盐类对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练习2.(1)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 H2O2+2Fe2++2H+=2Fe3++2H2O H2O2+2Fe3+=2Fe2++O2↑+2H+ 在以上反应中Fe2+实际上起着 作用,总反应式为 ; (2)I2也与Fe2+一样发生上述类似反应,类比(1)在下面填入配平的合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H2O2+I2=2HIO 总反应式为 (3)在H2SO4和KI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H2O2,放出大量的无色气体,溶液呈棕色,并可以使淀粉变蓝。有学生认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I-=I2+O2↑+2H+,这个方程式正确吗? ; 若正确,理由是(若认为不正确,该步不必作答) ; 若不正确,原因是(若认为正确,该步不必作答) ,并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若是离子反应,写出离子反应式,没有离子反应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 实验六: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注意反应条件的控制) 向2支盛有甲烷的试管中(其中一支用黑纸包好),分别快速加入0.5gKMnO4和1ml浓盐酸,然后迅速地轻轻塞上胶塞,放在试管架上;没有包黑纸的试管在室内光线(日光灯)照射下,或用高压汞灯的紫外线照射;等待片刻,观察现象。 现象 包黑纸 没包黑纸 结论:KMnO4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甲烷和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反应。 练习3.把1体积CH4和4体积Cl2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入大试管中,将此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里,放在光亮处,试推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实验七:石蜡油的分解实验: 将浸透了石蜡油(17个碳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气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可得到一定量的气体生成物;用该生成物进行如下实验: 1. 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 2. 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 3. 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观察燃烧的情况。 现象:1.导管口有气泡冒出,KMnO4溶液红色褪去 2.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橙红色褪去 3.收集到的气体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科学探究】 实验装置也可以改为右图所示装置;在试管①中加入石蜡油和 ;试管②放在冷水中;试管③中加入KMnO4溶液或溴水。 实验要点: (1)石棉要尽量多吸收石蜡油。 (2)石蜡油分解反应的温度要在500 ℃以上。 (3)实验中要注意防止倒吸; 实验中,碎瓷片和氧化铝的作用是: 练习4.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丁烷裂解的实验流程。(注:CuO能将烃氧化成CO2和H2O,G后面装置与答题无关,省略铁架台等已省略。)按下连连好装置后,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有:①给D、G装置加热;②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③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等…… (1)这三步操作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2)简要说明排空气的方法和证明空气已排尽的方法 ; (3)B装置所起的作用是 ; (4)假定丁烷按C4H10→C2H6+C2H4和C4H10→CH4+C3H6的方式完全裂解,当(E+F)装置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0.7g,G装置的质量减少了1.76g,则丁烷的裂解产物中,甲烷与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假定流经D、G装置中的气体能完全反应) (5)若对E装置中的混合物再按以下流程实验: ①分离操作Ⅰ和Ⅱ的名称分别是:Ⅰ Ⅱ ,Na2SO3溶液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②D的结构简式是 。 实验八:乙烯的性质 1. 点燃纯净的乙烯,观察燃烧时火焰的亮度和颜色。 2. 将乙烯通入盛有酸性KMnO4溶液的试管中,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3. 将过量的乙烯通入盛有溴水的试管中,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验证是取代还加成的方法)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2 3 实验八:苯的性质(掌握探究有机物结构的简单实验方法) 1. 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振荡后,观察现象。 2. 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后,观察现象。 实验 现象 结论 1 2 结论:苯分子虽然不饱和程度较大,但分子中并没有C=C,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也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练习5.通过实验事实的验证与讨论,认识苯的结构式。提出问题:苯分子结构是碳碳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吗? (1)提出假设:从苯的分子式看,C6H6具有不饱和性;从苯的凯库勒结构式看,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一定能使 褪色。 (2)实验验证: ①苯不能使 褪色。②经科学测定,苯分子里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 ;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在同一 上。 (3)结论:苯的凯库勒结构式中的双键跟烯烃双键 ,苯的性质没有表现出不饱和性,结构稳定,说明苯分子 一般的碳碳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 (4)应用:为了表示苯分子的结构点,结构式用 表示,用凯库勒式表示苯分子结构式是不确切的。 实验九:乙醇的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粒擦干煤油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针头的单孔塞,用小试管倒扣在针头之上,收集并验纯气体然后点燃,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片刻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前面做过的水与钠反应的现象 金属钠的变化 气体燃烧的现象 检验产物 水 乙醇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常作为定量实验的出题知识点,也可以通过测定一定质量的有机物与足量Na反应生成的气体判断有机物的结构。 练习6.现有质量为m g的乙醚和乙醇的混合物试样。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试样中乙醇的含量。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和试剂为:新制的生石灰、浓H2SO4、蒸馏水、金属钠、碱石灰、无水硫酸铜。 (1)写出在实验中乙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 (3)所用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填各接口字母,连接胶管省略): (4)乙醚在医疗上是一种全身麻醉剂。普通乙醚中含有少量水和乙醇。要检验乙醚中含少量水应选用何种试剂?有什么现象?(试剂在题中所给试剂中选) (5)若测量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mL(标况下),则乙醇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 2.乙醇的催化氧化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5mL乙醇,取一根10~15cm长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 现象 结论 注意事项: (1) 铜丝下端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练习7.在实验室可利用下列反应制HCHO:2CH3OH+O22HCHO+2H2O,关于甲醇和甲醛的沸点和水溶性见下表。实验中,有关物质流经的主要装置如下: 沸点(℃) 水溶性 甲醇 65 与水混溶 甲醛 -21 与水混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入A管的X是什么物质 (2)在A、B、C管中反应,各装的是什么物质 、 、 。 (3)该实验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是(选填A、B、C) 。 (4)在加入必需的试剂后,继续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依次为 (选择合适的操作及次序)。 ①通X气体 ②加热A处 ③加热B处 ④加热C处 ⑤撤A处酒精灯 ⑥撤B处酒精灯 ⑦撤C处酒精灯 ⑧停止通入X气体 ⑨撤C处导管 实验十:乙酸的酯化反应: 在1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冰醋酸。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min~5min,产生的气体经导管通到Na2CO3饱和溶液的液面上。 现象 结论 注意事项: (1)酯化反应是可逆的,浓H2SO4的作用是 和 (2)导管不能插入Na2CO3溶液中,目的是防止液体受热不匀发生倒吸; (3)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4)酯的分离:酯在试管中的 层,用分液漏斗分液取 层。 本实验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实验之一,是高考有机实验的热点。考查内容可以是对该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考查,如练习8;也可稍改进后的实验进行考查,如右图,对接收装置进行改装。 另外是利用该实验的原理来制备其它物质,如练习九。 练习8.(06黑吉桂理综第26题)可用图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在图中均已略去)。请填空: (1)试管a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mL,正确的加入顺序用操作是 。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 (3)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 ① ; ② 。 (4)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 。 (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 练习9.(石门中学07届高三期末考).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用下图提供的仪器制备溴乙烷。 已知: ①反应原理:NaBr+H2SO4(较浓)NaHSO4+HBr HBr+C2H5OHC2H5Br+H2O ②反应物用量:NaBr(S)25g,无水乙醇15mL,浓H2SO4 30mL,水15mL ③溴乙烷和乙醇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下表 密度/gmL-1 沸点/℃ 溶解性 溴乙烷 1.461 38 难溶于水 乙醇 0.789 78 易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烧瓶内液体的体积不小于烧瓶容积的且不大于,则反应装置中,烧瓶容积最合适的是 (填序号)。 A.50mL B.150 mL C.200 mL ⑵连接上述仪器的顺序是:1接( )接( )接( )接( )接( )(填数字)。你认为反应后溴乙烷在 (填“烧瓶”或“烧杯”)中 ⑶根据反应原理水不是反应物,那么在反应物中加水的目的是 ① ② ⑷粗制溴乙烷常呈黄色,是因为溴乙烷中混有 ,除去该杂质的试剂和方法是 。 ⑸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产品中含有溴元素 将乙醇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倒入烧瓶待用。稀释浓硫酸,待冷却至室温后并加入NaBr搅拌均匀,加入盛有乙醇的烧瓶中。连接分馏装置,冷却装置,接收瓶中倒入冰水混合物。实验过程中若混合物剧烈沸腾需降低温度。在接收瓶中沉于底部的油状物质即为C2H5Br 。 实验十一: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1.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 mL,滴入2%的CuSO4溶液5滴,再加入2mL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有红色沉淀生成。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跟醛类一样具有还原性。 2. 将碘酒滴到一片土豆或面包上,观察并记录现象。 3. 取一小块鸡皮,置于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mL鸡蛋清溶液,加热第一支试管,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醋酸铅溶液,向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甲醛溶液,观察现象。在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蒸馏水。 实验内容 现象 结论 葡萄糖 淀粉 蛋白质 鸡蛋清 结论:以上是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常用于检验和鉴别该物质,需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 实验十二: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在两支洁净的试管里各加入20%的蔗糖溶液1mL,并在其中一支试管里加入3滴稀硫酸(1:5)。把两支试管都放在水浴中加热5min。然后向已加入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最后向两支试管里各加入少量新制备的Cu(OH)2,加热3~5min,观察现象。 现象 解释 实验十三:金属的冶炼――铝热反应 步骤:1.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四层。把内层滤纸取出,再底部剪一个孔,用水润湿,再跟另一纸漏斗套在一起,架在铁圈上,下面放置盛沙的蒸发皿。 2.把5g炒干的氧化铁粉末和2g铝粉混合均匀,放在纸漏斗上,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并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镁条,用小木条点燃镁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 ★铝热反应的操作和运用往往容易被忽视,但近几年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大部分是穿插在推断题中。要掌握铝热反应的操作,知道是固+固冶炼金属的方法,铝和CuO、Cr2O3、MnO2、WO3都能发生置换反应。 练习10.(04黑吉滇川渝湘鄂第26题)粉末状试样A是由等物质的量的Mg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A进行铝热反应,产物中有单质B生成; ②另取20 g A全部溶于0.15 L 6.0 mol盐酸中,得溶液C; ③将①中得到的单质B和溶液C反应,放出 l.12 L(标况)气体,同时生成溶液D,还残留有固体物质B; ④用KSCN溶液检验时,溶液D不变色。 请填空: (1)①中引发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是 ,产物中的单质B是 。 (2)②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③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若溶液D的体积仍视为0.15L,则该溶液中c(Mg2+)为 ,c(Fe2+)为 。 实验十四: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 海水中提取溴: 步骤:①海水浓缩酸化→②用氯气置换出溴单质→③通空气吹出溴蒸气→④用SO2(水)吸收→HBr 请写出有关步骤的离子方程式: ② ④ 2.海带中提取碘: 实验步骤:(1)取食用干海带,用刷子刷去表面粘附物,不用水洗,称取15g,放入铁或瓷坩埚中,把坩埚置于泥三角上,用煤气灯高温灼烧,将海带烧成炭黑色后,自然冷却, (2)将坩埚内灼烧残余物放至小烧杯中,加入5mL蒸馏水,不断搅拌,10分钟后过滤。 (3)在滤液中加入1mL饱和的新制氯水,振荡溶液,5分钟后,再滴入1%淀粉液1—2滴,溶液立刻由无色变成蓝色,由此证明溶液中含碘。 实验讨论 (1)实验前为什么要用刷子而不能用水洗食用干海带? (2)I2易升华,为什么还可以对干海带用煤气灯灼烧? (3)为什么要新制氯水与(2)的滤液反应? 练习11.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图: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 ,③ ;过程②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 A 甲苯、酒精 B 四氯化碳、苯 C 汽油、乙酸 D 汽油、甘油 (3)为使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物品,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有 、 。 (4)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 机溶剂,还须经过蒸馏,指出右面实 验装置图中的错误之处: ① ; ② ; ③ 。 (5)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最后晶态碘在 里聚集。 实验十五: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山东版) 1. 从废旧轮胎上刮下约0.5g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5mL汽油,观察粉末能否溶解。 2. 取一小块聚乙烯塑料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直至熔化,然后点燃,观察变化的全过程。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2 编者:唐颖聪 《化学必修2》实验汇编 实验一:钾与水的反应: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钾与水反应 钾与水剧烈反应,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不停地滚动,有气体产生,甚至发生轻微的爆炸。 钾能与水反应,反应产生气体、放热 钠与水反应 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不停地滚动,发出“吱吱”响声,有气体产生向反应后的溶液里加入2滴酚酞试液,立即显红色。 练习1.BD 实验二:金属与水、酸的反应 1.现象 镁与冷水不反应,加热后,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变红。 化学方程式 Mg+2H2O=Mg(OH)2+H2↑ 2. Mg Al 现象 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 Mg+2HCl=Mg(OH)Cl2+H2↑ 2Al+6HCl=2AlCl3+3H2↑ 结论:金属与水或同浓度的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剧烈程度可以用于比较金属的活泼性。 实验三:钠与氯气反应: 现象 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化学方程式 2Na+Cl2=2NaCl 实验四:化学反应与能量 1.现象与解释:手有温暖的感觉,温度计测量的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现象与解释:玻璃片上的水结成冰。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实验五: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注意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现象 结论 加入MnO2 有大量气泡冒出 MnO2对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加入FeCl3 有大量气泡冒出 FeCl3对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不用其它试剂 没有明显现象 结论:许多过渡金属的氧化物或盐类对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练习2.(1)催化剂(或催化),2H2O22H2O+O2↑ (2)2HIO+H2O2=I2+2H2O+O2 2H2O22H2O+O2↑ (3)不正确,O元素和I元素的化合价均上升,没有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或违背电荷守衡原理) H2O2+2I-+2H+=2H2O+I2 2H2O22H2O+O2↑ 实验六: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注意反应条件的控制) 现象 包黑纸 没有明显变化 没包黑纸 ①量筒内气体颜色变浅。 ②量筒内壁出现黄色油状液滴。 结论:KMnO4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甲烷和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反应。 练习3、①黄绿色逐渐消失;②试管壁上有黄色油珠;③水位在试管内上升;④水槽内有少量晶体析出。 实验七:石蜡油的分解实验: 碎瓷片和氧化铝的作用是:氧化铝起催化剂的作用,碎瓷片除了催化作用还起到间接加热的作用。 练习4.(1)②③① (2)打开开关K,利用丁烷气体排出空气;用小试管在G装置后收集一试管气体,移近火焰上方,若听到轻微的爆鸣声,表明空气已排尽 (3)便于观察丁烷气体的速率,从而控制丁烷气体的流量 (4)1︰1 (5)①分液 蒸馏 SO32-+Br2+H2O=SO42-+2Br-+2H+ ②CH3CH(OH)COOH 实验八:乙烯的性质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乙烯能在空气中燃烧,乙烯含碳量较高 2 溶液紫色褪去 乙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3 溴水黄色褪去,滴加AgNO3溶液无明显现象 乙烯与溴水发生的是加成反应 实验八:苯的性质(掌握探究有机物结构的简单实验方法) 实验 现象 结论 1 溶液分层,上层有机层为橙色,下层水层变为无色 溴易溶于苯,溴水与苯不反应 2 溶液分层,上层有机层为无色,下层水层仍然为紫色 苯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结论:苯分子虽然不饱和程度较大,但分子中并没有C=C,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也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练习5.(1)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 (2)①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 ②完全相同 平面 (3)不同 不同于 (4) 实验九:乙醇的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金属钠的变化 气体燃烧的现象 检验产物 水 乙醇 练习6.(1)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⑤、①、④ (3)G→A→B→F; (4)选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现象; (5)100% 2.乙醇的催化氧化 现象 结论 铜丝又变回红色,重复几次后试管口有刺激性气味 乙醇在能被热的CuO氧化为醛(乙醇在用Cu做催化剂并加热时能被空气氧化) 增大与乙醇的接触面积,减少铜丝的热量散失。 练习7(1)空气或氧气 (2)甲醇 铜粉(铜网) 水 (3)A B (4)③②①⑨⑥⑤⑧或③①②⑨⑥⑤⑧ 实验十:乙酸的酯化反应: 现象 结论 在液面上看到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 这种有香味的透明油状液体是乙酸乙酯。 注意事项: (1)酯化反应是可逆的,浓H2SO4的作用是 和 (2)导管不能插入Na2CO3溶液中,目的是防止液体受热不匀发生倒吸; (3)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4)酯的分离:酯在试管中的 层,用分液漏斗分液取 层。 练习8.(1)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冰醋酸 (2)在试管a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3)①加快反应速率 ②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4)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酸性物质和乙醇 (5)b中的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 练习9.(12分)⑴B(2分) ⑵1 6 5 4 3 2 (2分);烧杯(1分) ⑶①稀释浓硫酸,降低其氧化性,减少副产品溴的生成;(1分) ②溶解HBr,防止HBr大量逸出,影响产品的生成。(1分) ⑷Br2(1分);加 NaOH溶液,分液取下层(2分) ⑸取分液后的产品少量,加NaOH溶液加热,在加热后的溶液中加HNO3使其呈酸性,再向其中滴加AgNO3,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证明产品中含溴元素(2分) 实验十一: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实验内容 现象 结论 葡萄糖 加热后生成红色沉淀 葡萄糖是还原性糖 淀粉 滴有碘水的地方变为蓝色 土豆、面包中含有淀粉,遇碘会变蓝 蛋白质 鸡皮变黄 浓硝酸遇蛋白质显黄色 鸡蛋清 产生白色沉淀,加入蒸馏水不溶解 重金属盐、有机物能使蛋白质变性 结论:以上是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常用于检验和鉴别该物质,需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 实验十二: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现象 解释 加了稀硫酸的试管中产生红色沉淀; 蔗糖在硫酸存在的情况下能水解生成葡萄糖 没有加稀硫酸的试管中沉淀变成黑色。 蔗糖不是还原性糖。Cu(OH)2受热分解为CuO 实验十三:金属的冶炼――铝热反应 现象与解释:镁条剧烈燃烧,放出一定的热量,使氧化铁粉末和铝粉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放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该反应生成了Al2O3和Fe,被称为铝热反应。 练习10.(1)加少量KClO3,插上Mg条并将其点燃 Fe (2)Fe2O3+6HCl=2FeCl3+3H2O MgO+2HCl=MgCl2+H2O (3)Fe+2H+=Fe2++H2↑ Fe+2Fe3+=3Fe2+ (4)c(Mg2+)=0.67mol,c(Fe2+)=2.3mol 实验十四: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2. 海水中提取溴: ②Cl2+2Br—→2Cl—+Br2。 ④SO2+Br2+2H2O=H2SO4+2HBr 2.海带中提取碘:答案:(1)因为在海带中碘主要以NaI形式存在,NaI易溶于水,如用水洗则由于NaI部分溶解而损失碘。 (2)碘在海带中以NaI形式存在,NaI熔点很高,并且无水时O2不会氧化NaI,O2只能氧化溶液中的I- . (3)因为新制氯水中Cl2浓度较大,易发生2I-+Cl2→I2+2Cl- 的反应,而久制氯水中Cl2少,实验效果不明显,且久制氯水中有HClO等高价氯氧化物会把I2继续氧化成高价碘化物,而不能使淀粉变蓝。 练习11.(1)①过滤 ③萃取 Cl2+2I—→2Cl—+I2。 (2)B (3)分液漏斗、普通漏斗。 (4)①缺石棉网 ②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中 ③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颠倒。 (5)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控制加热温度不使过高 蒸馏烧瓶。 实验十五: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山东版) 3. 从废旧轮胎上刮下约0.5g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5mL汽油,观察粉末能否溶解。 4. 取一小块聚乙烯塑料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直至熔化,然后点燃,观察变化的全过程。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轮胎橡胶塑料不溶解,但能溶胀 体型高分子不溶于有机溶剂 2 聚乙烯塑料熔化,燃烧产生较多黑烟 线性高分子受热能熔化,在空气中能燃烧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级中学化学必修2实验情况总结.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630102.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