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京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六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幻灯片.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北京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六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幻灯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京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六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幻灯片.ppt(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六北京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第六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1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 城市道路系统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又是城市进行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动脉”。城市道路系统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是否可以合理、经济地运转和发展。道路系统一旦确定,实质上决定了城市发展的轮廓、形态。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作用。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3)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和道路用地面积率 城市道路网密度受现
2、状、地形、交通分布、建筑及桥梁位置等条件的影响。不同城市、城市中不同区位、不同性质地段的道路网密度应有所不同。道路网密度过小则交通不便,密度过大不但会形成用地和投资的浪费,也会由于交叉口间距过小,影响道路的畅通,造成通行能力的下降。一般城市中心区的道路网密度较大,边缘区较小;商业区的道路网密度较大,工业区较小。 道路用地面积率是道路用地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道路网的密度和宽度的状况。欧美大城市道路面积率指标较大,如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很高的纽约曼哈顿,交通负荷很大,道路密度很大,道路面积率高达35;华盛顿市区道路宽度较大,绿化较多,道路面积率高达43。而我国一些城市的旧区
3、,如上海浦西旧区,道路狭窄,几乎没有绿化,道路面积率很低,仅为12。在道路密度合理的情况下,城市道路的红线宽度不但要满足交通通行能力的要求,而且要有好的绿化环境,保证有适当的城市道路用地面积率。一般认为,包括支路在内的城市道路用地面积率在20以上为宜。(4)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 道路系统应满足不同功能交通的不同要求。一个城市的道路系统规划要有利于向机动化和快速交通的方向发展,根据交通发展的要求,逐步形成快速与常速、交通性与生活性、机动与非机动、车与人等不同的系统,如快速机动系统(交通性、疏通性)、常速混行系统(又可分为交通性和生活性两类)、公共交通系统(如公交专用道)、自行车系统和步行
4、系统,使每个系统都能高效率地为不同的使用对象服务。(5)要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城市干道系统应尽可能规整、醒目,并便于组织交叉口的交通。一个交叉口交汇的道路通常不宜超过45条;交叉角不宜小于60或不宜大于120否则将使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复杂化,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道路路线转折角大时,转折点宜放在路段上,不宜设在交叉口上,这样,既有益于丰富道路景观,又有利于交通安全。在一般情况下,不要组织多路交叉口,避免布置错口交叉。(6)道路系统应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 城市内部的道路系统与城镇间道路(公路)系统既要有方便的联系,又不能形成相互冲击和干扰。公路兼有过境和出入城两种作用,不
5、能和城市内部的道路系统相混淆。要注意城市对外的交通联系有一定的机动性和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使城市出人口道路与区域公路网有顺畅的联系和良好的配合。 城市道路系统又要与铁路站场、港区码头和机场有方便的联系,以满足对外交通的客货运输要求。要处理好铁路和城市道路的交叉问题。对于铁路两旁都有城市用地的城市,铁路与城市道路的立交设置至少应保证城市干道无阻通过,必要时还应考虑适当设置人行立交。 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城市道路的布局应尽可能使建筑用地取得良好的朝向,道路的走向最好由东向北偏转一定的角度(一般不大于15)。从交通安全角度,道路最好能避免正东西方向,因为日光耀眼易导致交通事故。 城市道路又是城市
6、的风道,要结合城市绿地规划,把绿地中的新鲜空气通过道路引入城市。因此,道路的走向既要有利于通风(一般应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同时也要考虑抗御冬季寒风和台风等灾害性风的正面袭击。 为了减少车辆噪音的影响,应避免过境交通直穿市区,避免交通性道路(大量货运车辆和有轨车辆)穿越生活居住区。 旧城道路网的规划,应充分考虑旧城历史、地方特色和原有道路网形成发展的过程,切勿随意改变道路走向,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与名胜古迹要加以保护。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城市公共事业和市政工程管线,如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电缆、照明电缆、通讯电缆、供热管道、煤气管道及地上架空线杆等一般都沿道路敷设。城市道路
7、应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的规划为管线的敷设留有足够的空间,道路系统规划还应与城市人防工程规划密切配合。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一项单独的工程技术规划设计,而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般规划程序如下:1)现状调查,资料准备(1)城市用地现状和地形图:包括城市市域或区域范围和中心城区范围两种图,比例分别为1:25000(或1:50000)、1:10000(或1:5000)。(2)城市发展经济资料:包括城市发展期限、性质、规模、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资料。(3)城市交通现状调查资料:包括城市机动车、非机动车数量统计资料,城市道路及交叉口的机动车、非
8、机动车、行人交通量分布资料和过境交通资料。(4)城市用地布局和交通系统初步方案。2)城市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 针对现状存在的交通问题,考虑城市发展和用地的调整,从“骨架”和“功能”的角度提出初步规划方案。3)交通规划初步方案 包括车辆、交通量增长的预测,交通的产生、分布和在道路上交通量的分配的预测,以及根据交通量对道路面积和密度的预测。4)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 根据土地使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的方案修改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并对道路的红线、横断面、交叉口等细部进行研究,提出道路系统规划及重要交通节点的设计方案,考虑其经济合理性。 5)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 道路系统规划图包括平面图及横断面图。平面图要根
9、据总体规划(或详细规划)的编制规定,标出干道网(或道路网)的中心线线形及控制点的位置(以及坐标、高程、平曲线半径),广场及各种交通设施用地、位置,以及交叉口形式和平面形状规划方案,亦可同时标注城市主要用地的功能布局,比例为1:200001:5000(或1:10001:2000)。横断面图要标出各种类型道路的红线控制宽度、断面形式及标准横断面尺寸,比例为1:500或1:200。6)编制道路系统规划文字说明4城市道路分类 城市道路既是城市的骨架,又要满足不同性质交通流的功能要求。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通道,首先应该满足交通的功能要求,又要起到组织城市用地的作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要求按道路在城市总
10、体布局中的骨架作用和交通地位对道路进行分类,还要按照道路的交通功能进行分析,同时满足“骨架”和“交通”的功能要求。因此,按照城市骨架的要求和按照交通功能的要求进行分类并不是矛盾的,两种分类都是必须的,应当相辅相成、相互协调。两种分类的协调统一是衡量一个城市的交通与道路系统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 1)国标(按城市骨架)的分类(1)快速路。 又称城市快速干道,是城市中为联系城市各组团中、长距离快速机动车交通服务的道路,属全市性交通主干道。快速路设有中央分隔带,布置有四条以上的行车道,全部采用立体交叉或专用进出匝道控制车辆出入,一般应布置在城市组团间的绿化分隔带中,不宜穿越城市中心和生活居住区。 快速
11、路是大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动脉,也是城市与高速公路的联系通道。在快速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而对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也应加以控制。一些特大城市由于现状条件的限制,在城市中心区的边缘采用主(快速)、辅(常速)路的形式修建快速路,疏解了城市交通,但也带来了交通管理复杂、两侧交通联系不便、局部交通阻塞、影响城市景观等问题。(2)主干路。 又称全市性干道,是城市中主要的常速交通道路,主要为相邻组团间及与市中心区的中距离交通服务,是联系城市各组团及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联系的主要通道。主干路在城市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 大城市的主干路多以交通功能为主,也有少量的主干路可以成为城市主要的
12、生活性景观大道。中、小城市的主干路常兼有沿线服务功能。(3)次干路。 是城市各组团内的主要道路,在交通上起集散交通的作用;由于次干路沿路常布置公共建筑和住宅,又兼具生活性服务功能。次干路联系各主干路,并与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4)支路。 又称城市一般道路,在交通上起汇集作用,直接为用地服务,以生活性功能为主。目前我国城市中支路上的机动车较少,以非机动车和步行交通为主。u城市道路交叉口间距推荐值 快速路:15002500米(设计车速80km/h) 主干路:7001200米(设计车速4060km/h) 次干路:350500米(设计车速40km/h) 支路:150250米(设计车速30km/h)u
13、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推荐值 快速路:60100米 主干路:4070米 次干路:3050米 支路:2030米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 城市道路按功能分类的依据是道路与城市用地的关系,按道路两旁用地所产生的交通流的性质来确定道路的功能。城市道路按功能可分为两类:(1)交通性道路。 是以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承担城市主要的交通流量及与对外交通的联系。其特点为车速大,车辆多,车行道宽,道路线型要符合快速行驶的要求,道路两旁要求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 根据车流的性质,交通性道路又可分为:货运为主的交通干道,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和工业区、对外货运交通枢纽附近;客运为主的交通干道,主要布置在城
14、市客流主要流向上;客货混合性交通道路,是交通干道间的集散性或联络性道路,或位于用地性质混杂的地段。(2)生活性道路。 是以满足城市生活性交通要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主要为城市居民购物、社交、游憩等活动服务,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机动交通较少,道路两旁多布置为生活服务的、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要求有较好的公共交通服务条件。生活性道路又可分为生活性干道和生活性支路。 除上述两种分类外,还可将城市道路分为疏通性道路(以疏通交通为目的的交通性干道)和服务性道路(以为各类城市用地服务为目的的道路)两大类。当前我国城市中建设疏通性道路是疏解城市交通的重要手段。5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1)城市干道网
15、类型 城市道路系统是为适应城市发展,满足城市用地和城市交通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城市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下,不同城市的道路系统有不同的发展形态。从形式上,常见的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四种类型。 (l)方格网式道路系统 方格网式又称棋盘式,是最常见的一种道路网类型,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城市。用方格网道路划分的街坊形状整齐,有利于建筑的布置。由于平行方向有多条道路,交通分散,灵活性大,但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便,非直线系数(道路距离与空间直线距离之比)大。有的城市在方格网的基础上增加若干条放射干线,以利于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但因此又将形成三角形街坊和复杂的多路交叉口,既不利于建筑布置,又
16、不利于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完全方格网的大城市如果不配合交通管制,容易形成不必要的穿越中心区的交通。一些大城市的旧城区历史形成的路幅狭窄、间隔均匀、密度较大的方格网,已不能适应现代城市交通的要求,可以组织单向交通以解决交通拥挤问题。 方格网式的道路也可以顺依地形条件弯曲变化,不一定死板地一律采用直线直角。(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 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起源于欧洲,以广场组织城市的规划手法表现,最初是几何构图的产物,多用于大城市。这种道路系统的放射形干道有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市区和郊区的联系,环形干道又有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及郊区的相互联系,在功能上有一定的优点。但是,放射形干道容易把外围的交通迅速引入市中
17、心地区,引起交通在市中心地区过分的集中,同时会出现许多不规则的街坊,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同道路系统。环形干道又容易引起城市沿环路发展,促使城市呈同心圆式不断向外扩张。 为了充分利用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的优点,避免其缺点,国外一些大城市已将原有的环形放射路网调整改建为快速干道系统,对缓解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促使城市转向沿交通干线向外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自由式道路系统 自由式道路常是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道路结合自然地形呈不规则状布置而形成的。这种类型的路网没有一定的格式,变化很多,非直线系数较大。如果综合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建筑的布置、道路工程及创造城市景观等因素精心规划,不但能取得良好
18、的经济效果和人车分流效果,而且可以形成活泼、丰富的景观效果。(4)混合式道路系统 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这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有的发展区受地形条件约束,形成了不同的道路形式;有的则是在不同的规划建设思想(包括半殖民地时期外国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路网,从而在同一城市中同时存在几种类型的道路网,组合而成为混合式的道路系统。还有一些城市,在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下,结合城市用地的条件和各种类型道路网的优点,有意识地对原有道路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造,形成新型的混合式的道路系统。 常见的方格网加环形放射式的道路系统是大城市发展后期形成的效果较好的一种道路网型式,如北京等城市。还有一
19、种常见的链式道路网,是由一两条主要交通干道作为纽带(链),好像脊骨一样联系着各类较小范围的道路网而形成的,常见于组合型城市或带状发展的组团式城市,如兰州等城市。 经历了不同阶段发展的大城市的这种混合式道路系统,如果在好的规划思想指导下,对城市结构和道路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调整,因地制宜地规划,仍可以很好地组织城市生活和城市交通,取得较好的效果。2)城市道路网按速度的分工 城市道路网按速度可以分为快速道路网和常速道路网两大路网。 城市快速道路网是现代化城市发展和汽车发展的产物。对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城市快速道路网可以适应现代化城市交通对快速、畅通和交通分流的要求,不但能起疏解城市交通的作用,而且可
20、以成为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间的中介系统。 城市常速道路网包括一般机非混行的道路网和步行、自行车专用系统。规划时要分别考虑其功能要求并加以有机组织。 交通性路网要求快速、畅通、避免行人频繁过街的干扰。对于快速、以机动车为主的交通干道要求避免非机动车的干扰,而对于自行车专用道则要求避免机动车的干扰。除了自行车专用道以外,交通性道路网还必须同公路网有方便的联系,同城市中除交通性用地(工业、仓库、交通运输用地)以外的城市用地(居住、公共建筑、游憩用地等)有较好的隔离,又希望能有顺直的线形。所以,特别是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常常由城市各分区(组团)之间的规则或不规则的方格状道路同对外交通道路(公路)呈放射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北京大学 城市规划 原理 第六 城市交通 道路 系统 幻灯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