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模板项目工程应急救援预案.doc
.目 录第一章编制目的及适用范围1第一节编制目的1第二节 适用范围1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1第一节 组织机构1第二节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2第三章 应急响应及救援3第一节 应急准备及措施3第二节 应急响应及救援3第四章 后期处理6第五章 监测监控6第一节 监控措施6第二节 监测措施7第六章 施工预防措施8第一节 模板安装8第二节 模板拆除9第三节 机械使用安全10第一章编制目的及适用范围第一节编制目的为了确保模板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有效控制安全事故,避免发生事故后造成更大的损失;事故发生后,极时展开救援,抢救受伤人员,使受困、受伤害人员、财产得到及时抢救,防止事故继续发展,是编制模板工程应急预案的目的。第二节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工程脚手架拆装作业安全监控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包括大模板,模板、水平砼购建模板支撑系统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如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时,除按本预案及时开展应急救援外,还应及时通知应急救援小组,启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其他场所发生类似情况施工作业时,承担纠正和制止事故发生的责任。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第一节 组织机构项目部在施工大模板,模板、水平砼购建模板支撑系统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前,应成立模板工程应急救援小组,办公地点设在项目部,领导小组下设5个救援专业组,即:应急救援组、后勤保障组、治安保卫组、技术分析组和善后处理组。模板工程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的组长: 副组长: 组员:应急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方式如下:姓名职务分工单位电话第二节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1指挥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本项目“预案”的制定、修订和演练;(2)组建义务应急救援队,并组织实施救援行动;(3)检查督促做好模板工程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准备工作;(4)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5)向公司分管领导、相关部门通报事故情况,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公司相关部门人员负责向新闻媒体、有关上级单位通报事故情况。(5)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2救援专业组分工(1)应急救援组:负责人为主管安全生产经理,组员由安质部、施工技术部、综合部等有关人员组成,负责查明危险源,提出应急和补救措施;负责指挥义务应急救援队进行应急抢险工作。(2)后勤保障组:负责人为总工,组员由物资部、综合部、财务部等有关人员组成,担负应急车辆、资金的调配以及抢险人员和伤员的生活必需品和救援、器材、物资的供应任务。(3)治安保卫组:负责人为项目经理,组员由综合部等有关人员组成,担负保护事故现场,交通指挥,设立警戒,指导人员疏散。(4)调查取证组:负责人为总工,组员由安质部、施工技术部、物资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收集有关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工程日志和班前安全讲话等相关资料。对有关设备、设施、器具、起因物(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物体)、致害物(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伤害的物质、物体)、痕迹、现场遗留物等进行技术分析、检测和试验,提报事故报告。(5)善后处理组:负责人为项目经理,组员由综合部、安质部、财务部等有关人员组成,负责伤亡人员家属接待和死亡人员的丧葬工作,核定抚恤、丧葬等费用,协助善后处理各项事宜。第三章 应急响应及救援第一节 应急准备及措施(1)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必须熟悉并认真执行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进入施工现场,应接受安全技术交底。(3)施工前应对上岗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使上岗员工熟知该分项分部工程的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验证应急准备工作和预案实施效果,提高实战中自防自救能力。第二节 应急响应及救援1应急演练在模板施工前一周由组长组织救援小组各人员进行一次模板工程应急救援演练。2应急响应(1)事故发生后,如有人员受伤,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拨打120救护车到事故现场救护人员。(2)同时,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向作业队负责人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减少事故损失。a)向内部报警,简述:出事地点、时间、情况、报警人姓名。b)向外部报警,详细准确报告:出事地点、时间、单位、电话、事态状况及报告人姓名、单位、地址、电话。(3)作业队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生事故的地段设栏防护,严禁闲杂人员出入,保护现场,同时向架子队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4)架子队接到报警后,及时启动应急措施,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立即到现场,并按各自的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5)如事故等级构成大事故或有人员死亡,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通知公司安全部门、总工和公司总经理。公司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达到现场后,按各自的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6)紧急事故处理结束后,事故发生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上报公司安全质量部,并妥善处理后事宜。3应急救援3.1架体倒塌事故的应急救援3.1.1架体倒塌事故的主要危害架体倒塌事故主要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3.1.2应急救援方法(1)有关人员的安排组长、副组长接到通知后马上到现场全程指挥救援工作,立即组织、调动救援的人力、物力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领导负责人汇报事故情况及需要公司支援的人力、物力。组员立即进行抢救。(2)人员疏散、救援方法人员的疏散由组长安排的组员进行具体指挥。指挥安排危险区的人员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并做好安全警戒工作。各组员和现场其他的各人员对现场受伤害、受困的人员、财物进行抢救。人员有支架的构件或其它物件压住时,先对支架进行观察,如需局部加固的,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加固后,方进行相应的抢救,防止抢险过程中再次倒塌,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加固或观察后,确认没有进一步的危险,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救。(3)伤员救护1)休克、昏迷的伤员救援2)让休克者平卧,不用枕头,腿部抬高30。若属于心原性休克同时伴有心力衰竭、气急,不能平卧,可采用半卧。注意保暖和安静,尽量不要搬动,如必需要搬动时,动作要轻。采用吸氧和保持呼吸道畅通或实行人工呼吸。3)受伤出血,用止血带止血、加压包扎止血。4)立即拨打120 急救电话或送医院。(4)现场保护由具体的组员带领警卫人员在事故现场设置警戒区域,用三色纺织布或挂有彩条的绳子圈围起来,由警卫人员旁站监护,防止闲人进入。3.2物体打击事故的应急救援受伤人员的及时正确急救是防止伤势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手段,以下现场急救处置方法仅为基本手段,限于现场条件和人员水平,在进行简单急救和处置的同时,必须尽快将伤员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和抢救。伤员出血,尤其是大血管损伤出血,将严重威胁伤员的生命,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止血,同时紧急送医院抢救。常用的止血方法如下:填塞止血法:对松软组织内的血管损伤出血,可用纱布、绷带卷(最好用无菌敷料)填入伤口内压紧,外加大块敷料加压包扎。加压包扎止血法:先用纱布、棉垫、绷带、布类等做成的垫子放在伤口的敷料上,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在肢体的适当部位,如上臂的上1/3,股部的中下1/3,用棉花、纱布或衣服、毛巾等物作为衬垫后再上止血带。3.3高空坠落事故的应急救援对高空坠落造成骨折、关节严重损伤、肢体挤压和大面积软组织损伤,必须进行临时固定,同时紧急送医院抢救。对于开放性骨折及软组织损伤,首先要止血、包扎,尔后固定。固定时夹板与组织应加垫,以免肢体受压损伤。固定时松紧要适度,牢固可靠。固定材料可使用制式固定器材,如木夹板、铁丝夹板、充气夹板和可塑性夹板等,也可以使用就便材料,如树枝、竹片、木棍、枪支和硬纸板等,还可利用躯干或健肢进行临时固定。搬运伤员时把伤员从负伤地点或险境抢出,转移到安全地方或紧急送往医院救治的过程。现场搬运伤员的方法很多,采用何种方法要根据伤员伤情、地形道路情况及搬运距离长短等灵活运用。搬运伤员应注意,搬运前应尽可能给予初步急救处理,保证搬运安全;搬运时动作要轻,避免不必要的震动,要时刻注意伤员的伤情变化,遇有险情要及时处理。常用的伤员搬运方法有:单人徒手搬运法:如背、抱、掮等;双人徒手搬运法:如坐椅式、拉车式等;担架搬运法。一般要尽量采取担架搬运法搬运伤员。3.4触电事故的应急救援当伤员脱离电源后,应立即检查伤员全身情况,特别是呼吸和心跳,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就地适当处置,同时紧急送医院救治。轻症(即神志清醒,呼吸心跳均自主者),伤员就地平卧,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防止继发休克或心衰。呼吸停止,心搏存在者,就地平卧解松衣扣,通畅气道,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条件的可气管插管,加压氧气人工呼吸。心搏停止,呼吸存在者,应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呼吸心跳均停止者,则应在人工呼吸的同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以建立呼吸和循环,恢复全身器官的氧供应。现场抢救最好能两人分别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以1:5的比例进行,即人工呼吸1次,心脏按压5次。如现场抢救仅有1人,用15:2的比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即先作胸外心脏按压15次,再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如此交替进行,抢救一定要坚持到底。现场抢救中,不要随意移动伤员,若确需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秒。移动伤员或将其送医院,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外,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在医院医务人员未接替前救治不能中止。3.5火灾及消防事故的应急救援火灾及消防事故发生后立刻按照前述应急响应程序组织应急救援,主要需要做的事现场灭火及现场人员疏散,消防平面布置图及疏散流向指示图见方案附图。火灾发生后先采用有效措施扑灭身上的火焰,使伤员迅速脱离开致伤现场,当衣服着火时,应采用各种方法尽快的灭火,如水浸、水淋、就地卧倒翻滚等,千万不可直立奔跑或站立呼喊,以免助长燃烧,引起或加重呼吸道烧伤。灭火后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保护创面,尽量不要弄破水泡,对创面应立即用天角巾、大纱布清洁的衣服和被单,给予简单而确实的包扎。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手足被烧伤时,应将各个指、趾分开包扎,以防粘连。第四章 后期处理事故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应积极协同上级应急领导机构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写出书面调查报告。事故报告要尽量说清楚以下情况: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类型及程度、人员伤亡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外部救援时必须说明事故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几号、靠近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特征,报救者单位、姓名(或事故地)电话号码及人员伤亡情况,如对方无疑问后才能挂断电话。通完电话后,应把救护车进工地现场的路上障碍及时予以清除,同时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事故调查总结报告中应包括下列内容:(1)发生事故的工程基本情况;(2)调查中查明的事实;(3)事故原因分析及主要依据;(4)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员、经济损失)分析、评价;(5)采取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有效性;(6)事故结论;(7)事故责任人及其处理;(8)各种必要的附件;(9)调查中尚未解决的问题;(10)经验教训和安全建议。第五章 监测监控本项目采用钢管架支撑体系,在搭设架体和钢筋安装,混凝土浇捣前、施工过程中及混凝土终凝前后,必须随时监测监控。第一节 监控措施1重点监控部位(1)杆件的设置和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4)支撑体系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7)支撑体系和各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2监控时机(1)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2)要浇捣梁混凝土前,由项目部对支撑架全面系统检查,合格后才开始浇混凝土。(3)在浇混凝土过程中,由专职安全员、施工员对高支模体系检查、随时观测支撑体系的变形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停止施工,采取措施。第二节 监测措施1监测项目支架沉降、水平位移和地基基础情况。2监测点布设在各自区域设3个监测构件,每个被监测的构件应布置一个支架水平位移观测点和一个地基稳定性沉降观测点及一个支架沉降观测点。要求观测点设置经过主管工长确认并做好记录,在架子搭设过程中要对观测点进行保护。3仪器设备配置必须使用经纬仪、水平仪等监测仪器进行监测,不得目测,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名称规格数量精度电子经纬仪DT202C1/精密水准仪/12”全站仪一台RXT23212” ,最大允许误差20”自动安平水准仪/2千米往返3mm红外线水准仪/1/激光垂直仪DZJ22h/40000对讲机/3/检测板手/1/4监测频率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30分钟一次。5高大模板搭设允许偏差及预警值要求项目允许偏差预警值检查工具立杆钢管弯曲3mL4m128mm经纬仪、水准仪4mL6.5m2012mm经纬仪、水准仪水平杆、斜杆钢管弯曲L6.5m3025mm经纬仪、水准仪立杆垂直度全高绝对偏差3022mm经纬仪、水准仪立杆支撑架高度H内相对值H/4000.75H/400经纬仪、水准仪支撑沉降10mm5 mm经纬仪、水准仪立杆水平位移2015mm经纬仪、水准仪地基基础10mm10 mm经纬仪、水准仪第六章 施工预防措施第一节 模板安装(1) 安装前要审查设计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模板结构设计与施工说明中的记载,计算方法、节点构造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有安装拆除方案。(2) 对模板施工队伍进行全面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3) 使用合格的模板和配件。(4) 模板安装应按设计与施工说明顺序安装。(5) 竖向模板支架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如用钢管作支撑时在垫板上应加钢底座。垫板应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并应中心承载。基土应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应有防水措施;对特别重要的结构工程须采用防止支架柱下沉措施对冻胀性土应有防冻融措施。(6)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倾覆临时固定设施。(7)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可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8) 现浇多层或高层房屋、构筑物,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上层支架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立柱,并于立柱底铺设垫板;当采用悬臂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时,共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必须符合要求。(9) 当层问高度大干5m时,宜选用仵架支模或多层支架支模当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架的横垫板应平整,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其支柱不得过二层,并必须待下层形成空间整体后,才能支安上层支架,(10) 模板安装作业高度超过2O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或平台。(11) 模板安装时,上下应有人接应,随装随运,严禁抛掷且不得将模板支搭在门窗框上,也不得将脚手板支搭在模板上,不能将模板与井字架、脚手架或操作平台连成一体。(12) 垂直吊运模板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3) 在升降过程中应设专人指挥,统一信号,密切配合。吊运大块或整体模板时,竖向吊运应不少于两个吊点,水下吊应不少于四个吊点。必须使用刚卡环连接,并应稳起稳落,待模板就位连接牢固后,方可摘除卡环;吊运散装模板时,必须码放整齐,待捆绑牢固后方可起吊,(14) 六级风以上应停止一切吊运作业。(15) 拼装高度为2m以上的竖向模板,不得站住下层模板上拼装上层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若巾途停歇,应将已就位的模板固定牢固。(16) 当承重焊接钢筋骨架和模板一起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模板必须固定在承重焊接钢筋骨架的节点上。安装钢筋模板组合体时,吊索应按模板设计的吊点位置绑扎。(17) 当支撑呈一定角度倾斜,或其支撑的表面倾斜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底脚必须有可靠的防滑移措施。(18) 除设计图另有规定外,所有垂直支架柱应保证其垂直。其垂直允许偏差,当层高不大于5m时为6mm,当层高大于5m时为8mm。(19) 对梁和板安装二次支撑时,在梁、板上不得有施工荷载,支撑的位置必须准确。安装后所传给支撑或连接件的荷载不应超过其允许值。支架柱或桁架必须有保持稳定的可靠措施。(20) 已安装好的模板上的实际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值。已承受荷载的支架和附件,不得随意拆除或移动,:(21) 组合钢模板、大模板、滑动模板等的安装,应符合同家现行标准组合钢模板技术规定、大模板多层住宅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和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应规定。第二节 模板拆除1一般要求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承重模板,只要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即可拆除。(2) 承重模板,应根据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的规定要求方可拆除。(3)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模板的拆除,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其混凝土强度达到侧模拆除条件即可,进行预应力张拉必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值方可进行,底模必须在预应力张拉完毕时方能拆除。(4) 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实际混凝土强度并未达到要求,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模,经妥当处理,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拆除。(5)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的使用荷载。当承受施工何载的效应比使用荷载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6) 拆除芯模或预留孔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2其它安全措施(1) 拆模之前必须有拆模申请,并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记录达到规定时,技术负责人方可批准拆模。(2) 冬期施工模板的拆除应遵守冬期施工的有关规定,其中主要是要考虑混凝土模板拆除后的保温养护,如果不能进行保温养护,必须暴露在大气中,要考虑混凝土受冻的临界强度。(3)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除应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外,还应考虑保温措施,拆模之后要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0度,以免发生温差裂缝。(4) 各类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根据模板设计的规定进行。如果模板设计无规定时,可按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架的顺序进行拆除。(5) 拆除的模板必须随拆随清理,以免钉子扎脚、阻碍通道、发生事故。(6) 拆模时下方不能有人,拆模区应设警戒线,以防有人误入被砸伤。(7) 拆除的模板向下运送传递,要上下呼应,不能采取猛撬,以致大片塌落的方法拆除。用起重机吊运拆除的模板时,模板应堆码整齐并拴牢,才可吊运。第三节 机械使用安全(1) 操作人员应培训,熟悉机械设备构造、性能和用途,掌握有关使用、维修、保养的安全操作知识。电路故障必须由专业电工排除。(2) 作业前应试机,各部件运转正常后方可作业。链条、齿轮和皮带等传动部分,必须安装防护罩或防护板。必须使用定向开关,严禁使用倒顺开关。机械运转过程中出现故障时,必须立即停机、切断电源。(3) 作业时必须扎紧袖口,理好衣角,扣好衣扣,不得戴手套。作业人员长发不得外露,女工必须戴工作帽。(4) 严禁直接用手清理机械台面上的刨花、木屑。每台机械应挂机械负责人和安全操作牌。作业后必须拉闸,锁好控制箱门。
收藏
编号:263698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0.23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5
8
金币
- 关 键 词:
-
材料
模板
项目
工程
应急
救援
救济
营救
预案
- 资源描述:
-
.\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目的及适用范围 1
第一节 编制目的 1
第二节 适用范围 1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
第二节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2
第三章 应急响应及救援 3
第一节 应急准备及措施 3
第二节 应急响应及救援 3
第四章 后期处理 6
第五章 监测监控 6
第一节 监控措施 6
第二节 监测措施 7
第六章 施工预防措施 8
第一节 模板安装 8
第二节 模板拆除 9
第三节 机械使用安全 10
第一章 编制目的及适用范围
第一节 编制目的
为了确保模板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有效控制安全事故,避免发生事故后造成更大的损失;事故发生后,极时展开救援,抢救受伤人员,使受困、受伤害人员、财产得到及时抢救,防止事故继续发展,是编制模板工程应急预案的目的。
第二节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工程脚手架拆装作业安全监控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包括大模板,模板、水平砼购建模板支撑系统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如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时,除按本预案及时开展应急救援外,还应及时通知应急救援小组,启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其他场所发生类似情况施工作业时,承担纠正和制止事故发生的责任。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第一节 组织机构
项目部在施工大模板,模板、水平砼购建模板支撑系统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前,应成立模板工程应急救援小组,办公地点设在项目部,领导小组下设5个救援专业组,即:应急救援组、后勤保障组、治安保卫组、技术分析组和善后处理组。
模板工程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的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应急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方式如下:
姓名
职务
分工
单位
电话
第二节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本项目“预案”的制定、修订和演练;
(2)组建义务应急救援队,并组织实施救援行动;
(3)检查督促做好模板工程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准备工作;
(4)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
(5)向公司分管领导、相关部门通报事故情况,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公司相关部门人员负责向新闻媒体、有关上级单位通报事故情况。
(5)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2救援专业组分工
(1)应急救援组:负责人为主管安全生产经理,组员由安质部、施工技术部、综合部等有关人员组成,负责查明危险源,提出应急和补救措施;负责指挥义务应急救援队进行应急抢险工作。
(2)后勤保障组:负责人为总工,组员由物资部、综合部、财务部等有关人员组成,担负应急车辆、资金的调配以及抢险人员和伤员的生活必需品和救援、器材、物资的供应任务。
(3)治安保卫组:负责人为项目经理,组员由综合部等有关人员组成,担负保护事故现场,交通指挥,设立警戒,指导人员疏散。
(4)调查取证组:负责人为总工,组员由安质部、施工技术部、物资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收集有关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工程日志和班前安全讲话等相关资料。对有关设备、设施、器具、起因物(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物体)、致害物(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伤害的物质、物体)、痕迹、现场遗留物等进行技术分析、检测和试验,提报事故报告。
(5)善后处理组:负责人为项目经理,组员由综合部、安质部、财务部等有关人员组成,负责伤亡人员家属接待和死亡人员的丧葬工作,核定抚恤、丧葬等费用,协助善后处理各项事宜。
第三章 应急响应及救援
第一节 应急准备及措施
(1)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必须熟悉并认真执行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进入施工现场,应接受安全技术交底。
(3)施工前应对上岗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使上岗员工熟知该分项分部工程的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验证应急准备工作和预案实施效果,提高实战中自防自救能力。
第二节 应急响应及救援
1应急演练
在模板施工前一周由组长组织救援小组各人员进行一次模板工程应急救援演练。
2应急响应
(1)事故发生后,如有人员受伤,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拨打120救护车到事故现场救护人员。
(2)同时,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向作业队负责人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减少事故损失。
a)向内部报警,简述:出事地点、时间、情况、报警人姓名。
b)向外部报警,详细准确报告:出事地点、时间、单位、电话、事态状况及报告人姓名、单位、地址、电话。
(3)作业队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生事故的地段设栏防护,严禁闲杂人员出入,保护现场,同时向架子队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
(4)架子队接到报警后,及时启动应急措施,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立即到现场,并按各自的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5)如事故等级构成大事故或有人员死亡,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通知公司安全部门、总工和公司总经理。公司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达到现场后,按各自的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6)紧急事故处理结束后,事故发生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上报公司安全质量部,并妥善处理后事宜。
3应急救援
3.1架体倒塌事故的应急救援
3.1.1架体倒塌事故的主要危害
架体倒塌事故主要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
3.1.2应急救援方法
(1)有关人员的安排
组长、副组长接到通知后马上到现场全程指挥救援工作,立即组织、调动救援的人力、物力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领导负责人汇报事故情况及需要公司支援的人力、物力。组员立即进行抢救。
(2)人员疏散、救援方法
人员的疏散由组长安排的组员进行具体指挥。指挥安排危险区的人员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并做好安全警戒工作。各组员和现场其他的各人员对现场受伤害、受困的人员、财物进行抢救。人员有支架的构件或其它物件压住时,先对支架进行观察,如需局部加固的,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加固后,方进行相应的抢救,防止抢险过程中再次倒塌,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加固或观察后,确认没有进一步的危险,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救。
(3)伤员救护
1) 休克、昏迷的伤员救援
2) 让休克者平卧,不用枕头,腿部抬高30。若属于心原性休克同时伴有心力衰竭、气急,不能平卧,可采用半卧。注意保暖和安静,尽量不要搬动,如必需要搬动时,动作要轻。采用吸氧和保持呼吸道畅通或实行人工呼吸。
3) 受伤出血,用止血带止血、加压包扎止血。
4) 立即拨打120 急救电话或送医院。
(4)现场保护
由具体的组员带领警卫人员在事故现场设置警戒区域,用三色纺织布或挂有彩条的绳子圈围起来,由警卫人员旁站监护,防止闲人进入。
3.2物体打击事故的应急救援
受伤人员的及时正确急救是防止伤势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手段,以下现场急救处置方法仅为基本手段,限于现场条件和人员水平,在进行简单急救和处置的同时,必须尽快将伤员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和抢救。
伤员出血,尤其是大血管损伤出血,将严重威胁伤员的生命,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止血,同时紧急送医院抢救。
常用的止血方法如下:
填塞止血法:对松软组织内的血管损伤出血,可用纱布、绷带卷(最好用无菌敷料)填入伤口内压紧,外加大块敷料加压包扎。
加压包扎止血法:先用纱布、棉垫、绷带、布类等做成的垫子放在伤口的敷料上,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
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在肢体的适当部位,如上臂的上1/3,股部的中下1/3,用棉花、纱布或衣服、毛巾等物作为衬垫后再上止血带。
3.3高空坠落事故的应急救援
对高空坠落造成骨折、关节严重损伤、肢体挤压和大面积软组织损伤,必须进行临时固定,同时紧急送医院抢救。
对于开放性骨折及软组织损伤,首先要止血、包扎,尔后固定。固定时夹板与组织应加垫,以免肢体受压损伤。固定时松紧要适度,牢固可靠。固定材料可使用制式固定器材,如木夹板、铁丝夹板、充气夹板和可塑性夹板等,也可以使用就便材料,如树枝、竹片、木棍、枪支和硬纸板等,还可利用躯干或健肢进行临时固定。
搬运伤员时把伤员从负伤地点或险境抢出,转移到安全地方或紧急送往医院救治的过程。
现场搬运伤员的方法很多,采用何种方法要根据伤员伤情、地形道路情况及搬运距离长短等灵活运用。搬运伤员应注意,搬运前应尽可能给予初步急救处理,保证搬运安全;搬运时动作要轻,避免不必要的震动,要时刻注意伤员的伤情变化,遇有险情要及时处理。常用的伤员搬运方法有:单人徒手搬运法:如背、抱、掮等;双人徒手搬运法:如坐椅式、拉车式等;担架搬运法。一般要尽量采取担架搬运法搬运伤员。
3.4触电事故的应急救援
当伤员脱离电源后,应立即检查伤员全身情况,特别是呼吸和心跳,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就地适当处置,同时紧急送医院救治。
轻症(即神志清醒,呼吸心跳均自主者),伤员就地平卧,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防止继发休克或心衰。
呼吸停止,心搏存在者,就地平卧解松衣扣,通畅气道,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条件的可气管插管,加压氧气人工呼吸。
心搏停止,呼吸存在者,应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
呼吸心跳均停止者,则应在人工呼吸的同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以建立呼吸和循环,恢复全身器官的氧供应。现场抢救最好能两人分别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以1:5的比例进行,即人工呼吸1次,心脏按压5次。如现场抢救仅有1人,用15:2的比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即先作胸外心脏按压15次,再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如此交替进行,抢救一定要坚持到底。
现场抢救中,不要随意移动伤员,若确需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秒。移动伤员或将其送医院,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外,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在医院医务人员未接替前救治不能中止。
3.5火灾及消防事故的应急救援
火灾及消防事故发生后立刻按照前述应急响应程序组织应急救援,主要需要做的事现场灭火及现场人员疏散,消防平面布置图及疏散流向指示图见方案附图。
火灾发生后先采用有效措施扑灭身上的火焰,使伤员迅速脱离开致伤现场,当衣服着火时,应采用各种方法尽快的灭火,如水浸、水淋、就地卧倒翻滚等,千万不可直立奔跑或站立呼喊,以免助长燃烧,引起或加重呼吸道烧伤。灭火后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
保护创面,尽量不要弄破水泡,对创面应立即用天角巾、大纱布清洁的衣服和被单,给予简单而确实的包扎。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手足被烧伤时,应将各个指、趾分开包扎,以防粘连。
第四章 后期处理
事故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应积极协同上级应急领导机构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写出书面调查报告。
事故报告要尽量说清楚以下情况: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类型及程度、人员伤亡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
外部救援时必须说明事故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几号、靠近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特征,报救者单位、姓名(或事故地)电话号码及人员伤亡情况,如对方无疑问后才能挂断电话。通完电话后,应把救护车进工地现场的路上障碍及时予以清除,同时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
事故调查总结报告中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发生事故的工程基本情况;
(2) 调查中查明的事实;
(3) 事故原因分析及主要依据;
(4) 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员、经济损失)分析、评价;
(5) 采取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有效性;
(6) 事故结论;
(7) 事故责任人及其处理;
(8) 各种必要的附件;
(9) 调查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10) 经验教训和安全建议。
第五章 监测监控
本项目采用钢管架支撑体系,在搭设架体和钢筋安装,混凝土浇捣前、施工过程中及混凝土终凝前后,必须随时监测监控。
第一节 监控措施
1重点监控部位
(1) 杆件的设置和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 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 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 支撑体系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
(5) 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6) 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 支撑体系和各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2监控时机
(1)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2)要浇捣梁混凝土前,由项目部对支撑架全面系统检查,合格后才开始浇混凝土。
(3)在浇混凝土过程中,由专职安全员、施工员对高支模体系检查、随时观测支撑体系的变形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停止施工,采取措施。
第二节 监测措施
1监测项目
支架沉降、水平位移和地基基础情况。
2监测点布设
在各自区域设3个监测构件,每个被监测的构件应布置一个支架水平位移观测点和一个地基稳定性沉降观测点及一个支架沉降观测点。要求观测点设置经过主管工长确认并做好记录,在架子搭设过程中要对观测点进行保护。
3仪器设备配置
必须使用经纬仪、水平仪等监测仪器进行监测,不得目测,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
名称
规格
数量
精度
电子经纬仪
DT202C
1
/
精密水准仪
/
1
2”
全站仪一台
RXT—232
1
2” ,最大允许误差20”
自动安平水准仪
/
2
千米往返3mm
红外线水准仪
/
1
/
激光垂直仪
DZJ2
2
h/40000
对讲机
/
3
/
检测板手
/
1
/
4监测频率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30分钟一次。
5高大模板搭设允许偏差及预警值要求
项目
允许偏差㎜
预警值㎜
检查工具
立杆钢管弯曲
3m<L≤4m
≤12
8mm
经纬仪、水准仪
4m<L≤6.5m
≤20
12mm
经纬仪、水准仪
水平杆、斜杆钢管弯曲
L≤6.5m
≤30
25mm
经纬仪、水准仪
立杆垂直度全高
绝对偏差≤30
22mm
经纬仪、水准仪
立杆支撑架高度H内
相对值≤H/400
0.75H/400
经纬仪、水准仪
支撑沉降
≤10mm
5 mm
经纬仪、水准仪
立杆水平位移
≤20
15mm
经纬仪、水准仪
地基基础
≤10mm
10 mm
经纬仪、水准仪
第六章 施工预防措施
第一节 模板安装
(1) 安装前要审查设计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模板结构设计与施工说明中的记载,计算方法、节点构造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有安装拆除方案。
(2) 对模板施工队伍进行全面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
(3) 使用合格的模板和配件。
(4) 模板安装应按设计与施工说明顺序安装。
(5) 竖向模板支架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如用钢管作支撑时在垫板上应加钢底座。垫板应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并应中心承载。基土应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应有防水措施;对特别重要的结构工程须采用防止支架柱下沉措施对冻胀性土应有防冻融措施。
(6)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倾覆临时固定设施。
(7)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可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8) 现浇多层或高层房屋、构筑物,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上层支架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立柱,并于立柱底铺设垫板;当采用悬臂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时,共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必须符合要求。
(9) 当层问高度大干5m时,宜选用仵架支模或多层支架支模当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架的横垫板应平整,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其支柱不得过二层,并必须待下层形成空间整体后,才能支安上层支架,
(10) 模板安装作业高度超过2.O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或平台。
(11) 模板安装时,上下应有人接应,随装随运,严禁抛掷且不得将模板支搭在门窗框上,也不得将脚手板支搭在模板上,不能将模板与井字架、脚手架或操作平台连成一体。
(12) 垂直吊运模板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3) 在升降过程中应设专人指挥,统一信号,密切配合。吊运大块或整体模板时,竖向吊运应不少于两个吊点,水下吊应不少于四个吊点。必须使用刚卡环连接,并应稳起稳落,待模板就位连接牢固后,方可摘除卡环;吊运散装模板时,必须码放整齐,待捆绑牢固后方可起吊,
(14) 六级风以上应停止一切吊运作业。
(15) 拼装高度为2m以上的竖向模板,不得站住下层模板上拼装上层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若巾途停歇,应将已就位的模板固定牢固。
(16) 当承重焊接钢筋骨架和模板一起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模板必须固定在承重焊接钢筋骨架的节点上。安装钢筋模板组合体时,吊索应按模板设计的吊点位置绑扎。
(17) 当支撑呈一定角度倾斜,或其支撑的表面倾斜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底脚必须有可靠的防滑移措施。
(18) 除设计图另有规定外,所有垂直支架柱应保证其垂直。其垂直允许偏差,当层高不大于5m时为6mm,当层高大于5m时为8mm。
(19) 对梁和板安装二次支撑时,在梁、板上不得有施工荷载,支撑的位置必须准确。安装后所传给支撑或连接件的荷载不应超过其允许值。支架柱或桁架必须有保持稳定的可靠措施。
(20) 已安装好的模板上的实际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值。已承受荷载的支架和附件,不得随意拆除或移动,:
(21) 组合钢模板、大模板、滑动模板等的安装,应符合同家现行标准《组合钢模板技术规定》、《大模板多层住宅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和《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应规定。
第二节 模板拆除
1一般要求
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承重模板,只要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即可拆除。
(2) 承重模板,应根据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的规定要求方可拆除。
(3)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模板的拆除,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其混凝土强度达到侧模拆除条件即可,进行预应力张拉必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值方可进行,底模必须在预应力张拉完毕时方能拆除。
(4) 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实际混凝土强度并未达到要求,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模,经妥当处理,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拆除。
(5)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的使用荷载。当承受施工何载的效应比使用荷载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6) 拆除芯模或预留孔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
2其它安全措施
(1) 拆模之前必须有拆模申请,并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记录达到规定时,技术负责人方可批准拆模。
(2) 冬期施工模板的拆除应遵守冬期施工的有关规定,其中主要是要考虑混凝土模板拆除后的保温养护,如果不能进行保温养护,必须暴露在大气中,要考虑混凝土受冻的临界强度。
(3)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除应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外,还应考虑保温措施,拆模之后要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0度,以免发生温差裂缝。
(4) 各类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根据模板设计的规定进行。如果模板设计无规定时,可按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架的顺序进行拆除。
(5) 拆除的模板必须随拆随清理,以免钉子扎脚、阻碍通道、发生事故。
(6) 拆模时下方不能有人,拆模区应设警戒线,以防有人误入被砸伤。
(7) 拆除的模板向下运送传递,要上下呼应,不能采取猛撬,以致大片塌落的方法拆除。用起重机吊运拆除的模板时,模板应堆码整齐并拴牢,才可吊运。
第三节 机械使用安全
(1) 操作人员应培训,熟悉机械设备构造、性能和用途,掌握有关使用、维修、保养的安全操作知识。电路故障必须由专业电工排除。
(2) 作业前应试机,各部件运转正常后方可作业。链条、齿轮和皮带等传动部分,必须安装防护罩或防护板。必须使用定向开关,严禁使用倒顺开关。机械运转过程中出现故障时,必须立即停机、切断电源。
(3) 作业时必须扎紧袖口,理好衣角,扣好衣扣,不得戴手套。作业人员长发不得外露,女工必须戴工作帽。
(4) 严禁直接用手清理机械台面上的刨花、木屑。每台机械应挂机械负责人和安全操作牌。作业后必须拉闸,锁好控制箱门。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