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ppt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ppt(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袭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赏析】梅花在这里是高尚品格的象征,“寻梅”即作者对高尚品格的渴望与追求。“冬前冬后”道出了寻梅时间之长,“溪南溪北”“树头树底”写明了寻梅的地域之广。这两句从时间以及空间的跨度之大来表现作者寻梅之艰,寻梅之勤。艰辛的寻梅终于有了一些好消息:“缟袂绡裳”的“白衣仙女”翩然而至,进入作者的眼帘。可是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本来他已经找到了他苦苦寻觅的梅花,但是,“酒醒”了,之前的喜悦瞬时荡然无存,原来这都是一场梦!作者从梦中惊醒,认清了现实,眼
2、前的仅仅是淡淡的泛着月晕的月色,昏黄一片,失望的情绪弥漫开来。全曲到此戛然而止,并未交代最后的结局,留下了深长的余味。,此曲头三句寻觅梅花的过程,事实上是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过程。“冷风袭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两句,给人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终达彼岸的愉悦。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的情绪却陡然倒转:冷风彻骨,骤然酒醒,凄婉的笛声令人断肠;而朦胧的月色,正把梅花消融。全曲情感起伏回环,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复杂的心曲,折射着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在中国古代诗词曲中,讴歌壮丽河山,描写田园风光,历来是占比重最大的传统题材。名篇佳作举不胜举,沁人心脾,悦人耳目。它们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些写景散
3、曲,有的气势豪迈,有的清新明丽,有的感情浓郁,情景交融,再现了大自然的美,也体现了作家们的审美情趣。,背景解读,1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写瀑布由远而近,比喻奇妙,夸张惊人。越调天净沙春写春色浓美,春意盎然,写得动静有致,惟妙惟肖。请就作品具体词句作深入赏析。,提示: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写瀑布由远而近,远观“石壁高垂雪练寒”,近处“露华凉,人怯衣单”,感觉凉意。比喻奇妙,用“雪练”比喻瀑布的颜色形状;用“白虹”比喻瀑布飞驰而下、栽入涧底的动态;用“玉龙”比喻瀑布泻下时随山势蜿蜒曲折、摇曳多姿的状态;用“晴雪”比喻瀑布撞击山石溅起朵朵飞沫,飞洒在滩头的情状。夸张惊人,说“几千年晒未干”。越调天净沙春写春
4、色,前三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燕子飞舞,黄莺鸣叫,片片落花随水漂流。,2比较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与李白望庐山瀑布表现手法的异同。提示:同:都由远及近写;都运用了夸张手法,“飞流直下三千尺”与“几千年晒未干”;想象奇特,前者联想到织女,后者联想到银河。异: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运用了比喻,并且接二连三,比喻和描述打破了语言常规,而望庐山瀑布则不是这样。,1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这首散曲运用了神奇而大胆的想象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比喻,将瀑布的动态、静态、色相和神韵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主要写出了飞瀑壮丽雄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神奇壮美的大自然的赞颂。,2越调天净沙春本曲句句不离春天特征,勾画了一幅春意盎然
5、、绚丽多姿的“春景图”。这首曲子不仅写出了春天明媚柔和、充满生机的特点,也透露出人们在为春天欢欣的同时涌起的丝丝伤春的惆怅。,1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中,“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两句中的“垂”和“寒”两字用得十分精妙,你认为好在哪里?【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语言。【提示】对于炼字题,要具体分析动词和形容词在句子中的作用。,【答案】“垂”字写出了瀑布的气势,给人以沉重的感觉,传神地写出了瀑布之高。“寒”字写出了瀑布给人凉爽的感觉,感受真切,正因为瀑布水量之大,瀑布之高,才能给人这种感觉。,2散曲语言既典雅又通俗,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一曲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
6、作品的表达技巧。【提示】抓住典型句子分析手法的运用。【答案】“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对偶工整,凝练传神,想象奇特,体现了典雅的特点;“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运用比喻、排比手法表现瀑布的多姿,也体现了典雅的特点。“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通俗如话,接近口语,体现了通俗的特点。,3越调天净沙春从哪些方面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形象,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提示】抓住描写景物的词语,分析其中表现的作者的情感。【答案】从触觉、视觉和听觉方面描绘了春山、暖日、和风、杨柳、啼莺、舞燕、流水、飞红等景物,共同构成一幅诗意浓郁的春景图,抒发
7、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诗歌鉴赏整体阅读“诗言志”,诗词鉴赏的过程,是个逐步探寻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即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诗人的独特感受、思想感情,是个由外及内的过程。可以通过“感知分析表达”三个层面来阅读鉴赏诗歌。,对接高考,一、感知认识的过程总是由浅入深的,理解诗歌的语言是第一层面的要求,这一环节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紧扣标题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时,考生往往会忽视对标题的理解和分析,其实,标题中的信息一般会提示诗的内容情感和诗的类别,帮助我们了解诗歌的内容,对诗歌进行归类,并借助同类诗歌的共性去体会具体诗歌所表现的特定的情感,分析作品的表达方式,从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诗歌。,2读清全诗阅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2019 2020 学年 粤教版 语文 选修 唐诗宋词 散曲 选读 课件 23 山水 风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