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27课项脊轩志 .ppt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27课项脊轩志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27课项脊轩志 .ppt(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7课项脊轩志,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赏析】本词为词人为悼念亡妻而作。当时贺铸不久因事要离开夫妇共居的苏州时,痛感物是人非,满腹辛酸无处倾诉,只能发出“同来何事不同归”的哀叹。聆听着南窗的夜雨,遥想当年妻子在深夜里为自己补衣的情形,作者沉痛地表现出了对亡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在表现手法上,此词将赋、比、兴三者参酌运用,丰富了情感表现手段,增强了艺术感人力量。,作者介绍,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当时明王朝的统治者十分昏庸腐朽,长期处于清贫生活中的作者
2、敢于正视现实,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时代矛盾,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由于归有光生平足迹涉猎不广,他自己也以“不得当世奇功伟烈书之为恨事”,所以他的散文题材较狭窄,只能就日常交往、身边琐事,尤其是以家人、父子、夫妇之情着笔。作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耳闻目睹,感受深笃,因而文字委婉凄恻,深刻动人。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轩,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背景解读,志“志”为文体的一种,与“记”有相似之处,但二者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等。“志”则
3、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项脊轩志名为记“物”,内容则以记“人物事迹”为主,故以“志”为名。,知识链接,通“尔”,你,一丈见方,寺院的主持,到处,常常,动词,环顾,动词,看,动词,拜访,副词,反而,副词,稍微,副词,逐渐,名词,公家供给的粮食,动词,安放,动词,设置,动词,放弃,丢下,动词,离开,动词,距离,动词,女子出嫁,动词,回来,动词,归还,名词作状语,向下,名词作状语,从上面,名词作状语,在前面,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名词作动词,用乳汁喂养,名词作动词,上朝,名词作状语,亲手,5文言句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_)(2)垣墙周庭,以当南日(_)(3)鸡栖于厅(_)(4)
4、其制稍异于前(_)(5)语未毕,余泣(_),判断句,省略句,“垣墙”后省略“于”,状语后置句,应为“鸡于厅栖”,状语后置句,应为“其制于前稍异”,省略句,“语”前省略“妪”,1本文从写作的时间来看,可分为哪两部分?就全篇结构来看,哪部分是主体?_【答案】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殆有神护者”),是在18岁时写的,围绕项脊轩的兴废,写年轻时代在这里的生活、家庭的变迁以及对母亲和祖母的回忆,抒发了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第二部分(后两段),是而立之年写的,补写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主要表现了作者丧妻前后的欢乐和悲痛的感情。就全篇来看,第一部分为主体,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对前面的充实和补充。,2文章前后两部分虽
5、然写于不同时期,时间跨度大,但形散而神不散。前后格调一致,情感贯通,这是由于作者善于用线索将生活琐事串联起来。本文有哪两条线索?_【答案】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或喜或悲)。,1结构图示,2主旨归纳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美散文。它通过记述“百年老屋”的几经兴衰,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世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厚感情。,1文章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琐细之事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请简析“情”字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对应考点: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提示:结合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及表达技巧作答。_,【答案】(1)结构“关”情。全
6、文自首至尾,处处紧扣“项脊轩”来发挥,把各不相连的琐事缀合起来,抒发了一以贯之的深挚情感。(2)细节“撩”情。作者写祖母、写母亲、写妻子,只是通过一两件和她们有关联的事来叙述。笔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3)质朴“增”情。明净、流畅的语言,平平常常地叙事,老老实实地回忆,在通俗自然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4)叠字“助”情。写物关情,情景交融,如“寂寂”一词,既强调环境的清幽、静谧,又充满了对“项脊轩”生活的怀念;“亭亭”一词,既使人想到树木高高直立,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在这一笔中间,寄寓了作者对亡人的深切思念,读来富有余味。,2散文贵在形散而神聚
7、,本文虽然写的是平凡琐事,却感人至深,这得益于作者在选材上下的功夫,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不同?对应考点:鉴赏散文特点,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提示:结合文本叙事特点和细节描写作答。_,【答案】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琐事,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寥寥数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在情感上易于与之产生共鸣。在文章中作者借“项脊轩”来写事,这些琐事、琐谈虽是一鳞半爪,但它们是从生活之树上采撷的最有光彩的枝叶,是生命长河中最动人的浪花,是作者用心灵感受过的且感受最深的、历久不忘的,所以这些我们平常熟视但只有感觉而不怎么认识的事,一经作者真切再现,便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便能以“小”“琐”事令读者产生巨大的震撼。
8、,3通读全文,你认为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色?对应考点: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提示:结合本文的白描手法作答。_【答案】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色是多用白描手法,不着任何色彩。作者对一事一物一人皆平实说来,“不事雕饰”,用语极为清新淡雅。但正是这“不事雕饰”,使文章“而自有风”。例如写老祖母来看望和勉励“我”的场面中,作者无意于雕琢,只是依次将事情如实道来,却十分真实感人。,一见面,老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又诙谐,贴切地传达出老祖母对孙子的关切、疼爱的心情。临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几句自言自语,
9、细致地透露出祖母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对孙子殷切的期望。“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寥寥几笔,平淡之至,但感人至深,“令人长号不自禁”。同时也准确地勾勒出一位慈祥、平易的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的老者的形象。,4文章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对应考点:鉴赏文本的结构。提示:结合文本结尾余味无穷的特点作答。_,【答案】文章结尾,贵有余味。文章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似乎看到了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了妻子的欢声笑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是一番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由“亭亭如盖”的树,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27课项脊轩志 2019 2020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课件 27 课项脊轩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