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2单元 2 王何必曰利 .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2单元 2 王何必曰利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2单元 2 王何必曰利 .ppt(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王何必曰利,现代青年人,应该多读孟子,常读孟子,年年再读孟子一遍(万章告子尽心诸篇最好)。孟子一生都是英俊之气,于青年人之立志淬砺工夫,是一种补剂。孟子专言养“志”养“气”,“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是积极的。荀子专讲制民制欲,是消极的。,“圣人与我同类”“人皆可以为尧舜”“人无有不善”“养其大体为大人”这是何等动人的话?少时常听我父亲引孟子说:“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这句话不知如何,永远萦绕在我心上。这样的人生观,不是很好的吗?人无有不善,就其善而养之。人生社会有什么了不得的问题,何必谈什么玄虚?做人的道理讲好了,还有什么可怕?这样循这条路走去,就可为顶天立地的大丈
2、夫(孔子只讲君子,孟子才提出大丈夫三字),即使不能建立什么彪炳的事业来,至少也可以成一个有操守气节的人。(选自林语堂散文孟子说才智气欲),1文题解说“王何必曰利”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句话。在面对梁惠王对“利”的热切期待和渴望时,孟子旗帜鲜明而直截了当地用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态度。这句反问是对梁惠王追逐利益的不满,也表明了孟子对“仁义”的极力推崇和执着追求。“重义轻利”的思想是“王何必曰利”的真正内涵。,2知识链接民本思想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社会实际,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重要意
3、义。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民心向背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的权利。,军队,老师,卿大夫的采地食邑,家庭,这样却,转折连词,5文言句式(1)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2)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3)孟子遇于石丘()(4)何以利吾国()(5)先生将何之()(6)未之有也(),判断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6一词多义(1)遗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留待作遗施()(2)乘万乘之国()因利
4、乘便()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动词,遗弃,名词,丢失的东西,动词,赠给,名词,一车四马,介词,趁着,动词,乘坐,(3)接怀利以相接()兵刃既接()忧与愁其相接()汉兴,接秦弊()出则接遇宾客(),动词,交接、交往,动词,接触,动词,连接、连续,动词,承接,动词,接待,1课文节选内容体现了孟子怎样的义利观?你对此有何评价?_【答案】孟子认为,如果一个人一心追逐私利,他的德行就难以提升,始终跟人格卑下的小人为伍;如果一个人勤勉行善,他的德行就是高尚的,因此跻身于君子的行列。如果世人全都私利当头,不培养仁义之心,不践履仁义的原则,那么即便是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也不可能建立起亲善的关
5、系;,甚至儿子会遗弃父母,臣子会不顾国君,社会将陷入尔虞我诈、混乱动荡、弱肉强食的境地。这样的国家最终将走向灭亡。与此相反,如果世人都践履仁义,那么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广而言之即人和人之间,就可以建立起互相亲近、礼让、关爱的和谐关系,就可以成就王业。孟子的义利观是典型的重义轻利观,主张先义后利、以义统利、见利思义,反对后义而先利、见利忘义、放弃义而去追求物质利益。孟子的义利观不仅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对于今天我们考虑、衡量和处理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无疑也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2选文第2则反映出孟子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什么?_【答案】课文第2则中,孟子对宋制
6、止秦楚构兵的行为是赞同的,他反对的乃是宋劝秦楚罢兵的理由和根据。孟子认为,劝秦楚罢兵应从是否合仁义出发,而不应从是否有利出发。孟子在这里所辩的问题实则是人的行为的价值标准:判断某一行为正确与否的根据是行为结果的利害,还是行为本身的性质?宋是以行为结果的利害为根据,引导行为主体趋利避害;孟子则相反,是以行为本身的仁义与否为根据,说服行为主体由非仁义之行复归于仁义之行。,1结构图示,王何必曰利,2主旨探微本课所选三则文章,均是孟子阐述自己对“利”的看法的。孟子对“利”是极端厌恶的,他将因逐利而产生的危害阐述得具体而深刻。在利与义上,孟子极力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孟子的这种把仁义张扬在私利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2单元 王何必曰利 2019 2020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选修 先秦 诸子 选读 课件 单元 何必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