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规范标准及其试题和规范标准答案.doc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规范标准及其试题和规范标准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规范标准及其试题和规范标准答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
2、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小学阶段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6在条件具
3、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
4、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四、课程教学内容小学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1)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3)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4)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5)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2)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1)学会使
5、用基本的绘图工具;(2)学会绘制图形(3)学会给图形着色(4)学会编辑修饰图形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1)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2)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3)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1)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2)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2)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3)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模块七 LOGO绘图(1)学会用LOGO基本绘图命令绘制基本图形;添加颜色;并组成组合图形(2)学会用LOGO音乐命令演奏乐曲(3)了解用控制命令操作机器人
6、的方法(4)了解LOGO简单编程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试题及部分答案一、填空。(14分)1、新课程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 )的义务教育课程。2、新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 )为主。3、新课程从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4、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 地方)和(学校 )三级课程管理。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6、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
7、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7、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 表现形式)。8、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 ),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9、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 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特征相符 )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10、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 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开展直接和独立 )的学习,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爱好)。11、知道(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1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基础
8、型)和(拓展性 ),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二、判断下列说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加以改正。(5分)1、新的课程体系涵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对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计划,规划地方课程。对3、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试。错4、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70-140学时。错5、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对三、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1、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
9、课程有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体育和( B)。A 信息技术 B 综合实践活动 C 美术 D 音乐 E 艺术 2、小学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有:信息技术初步、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作文、网络的简单应用和(A )。A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B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C用计算机处理数据3、小学信息技术初步模块内容安排有: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和( B)。A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B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C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4、小学用计算机作文模块内容安排有:文
10、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和( C)。A版式的设计 B特殊效果的处理 C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5、小学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内容安排有: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和(A )。A学会使用电子邮件 B网页制作 C网络通信基础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和生存下去、有尊严
11、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 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该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 各国的课程改革表现出以下一些共
12、同趋势。 第一,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第二,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6、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 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速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
13、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
14、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9、什么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10、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
15、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第二,设置综合课程。 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11、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什么特点? 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太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位的转向。 第二,在课程内容上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12、这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 1)品德与生活(12年级);2)品德与社会(36年级);3)科学(36年级);4)历史与社会(79年级);5)科学(79年级);6)艺术(19年级);7)体育与健康(79年级)
16、13、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知识的锁碎化问题。 第二,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 第三,管理的问题。14、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须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15、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是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16、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整体性。第二,实践性。第三,开放性。第四,生成性。第五,自主性。17、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17、”,二者是什么关系?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不家务事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为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尽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再者,即使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18、信息技术教育
18、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任务是: 第一,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第二,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第三,加信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19、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能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 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20、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
19、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21、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各部分。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22、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一、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二、突破学科中心 三、改善学学习方式 四、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弗的操作性 五、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空间23、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一是根据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和课
20、程内容划分具体的划分具体的学习领域。 二是根据本学科的内容特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划分学习水平,这种学习水平不一定与学年水平相重合,在不同的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 三是在各学科课程目标的陈述方面,使用明确的行为动词,以精确表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表现出来的学习结果。 四是确立了恰当的评价系统。24、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第一,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 第二,要恰当处理学校结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第四,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第五,
2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第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 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25、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再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26、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27、怎样理解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8、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第一,学生是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信息技术 新课程 规范 标准 及其 试题 以及 标准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