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讲座-2-考研试题文档资料系列.doc
《无机化学讲座-2-考研试题文档资料系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化学讲座-2-考研试题文档资料系列.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F-+HSO3-=SO32-+HF2、解释下列现象(1) AgI2-和I3-是稳定的,而AgF2-和I2F-不存在?(2)BH3CO稳定存在而BF3CO不能形成?36 有效原子序数(EAN)规则(Effective atomic number)一、概念1927年英国化学家西奇维克提出,是指中心原子的电子数和配体给予中心原子的电子数之和。即中心原子形成稳定配合物的EAN应等于紧跟它后面的惰性原子的序数。主要用于羰基及其它非经典配合物结构中。如:Cr(CO)624e-+12e-=36e-Fe(CO)5 26e-+10e-=36e- Kr(氪) -36e-Co(NH3)63+24e-+12e-
2、=36e-对于中心原子三偶数电子的,可直接形成羰基配合物,而一般中心原子为奇数电子的羰基配合物多不稳定,(不能满足EAN),所以它们容易氧化,还原或聚和成多核配合物,以符合EAN要求,如V为23e-,在形成V(CO)6的总电子数为35,它不稳定,易被还原成V(CO)6-。而V(CO)6+NaNa+V(CO)6-又如具有奇电子数的Mn(0),Co(0),它们的羰基配合物以二聚体Mn2(CO)10,Co2(CO)8或混合形式Mn(CO)5Cl和HCo(CO)4存在,它们的结构,有效原子序数计算如下图: 二、常见配体提供电子数的计算1、NO:一氧化氮分子虽不是有机配体,但与CO十分类似。能理解成NO
3、+,与CO有相当数目的电子(等电子体)。NO参加配体是以三电子成键,因而许多有亚硝酰作配体的配合物能符合EAN法则。如:Co(CO)3NO27+6+3=36e- Fe(CO)2(NO)2 26e-+4e-+6e-=36e-Mn(CO)(NO)3 25+2+9=36e- Cr(NO)4 24+12=36e-2、烷基与金属形成键,按单电子计算。对不饱和的碳氢分子或离子可按参加配位双键的电子数目计算。如:Mn(CO)5(C2H4)+=25e-+2e-+10e-e-=36e-Cr(C6H4)2=24e-+26e-=36e-Fe(C4H6)(CO)3=26e-+4e-+6e-=6e-3、环戊二烯基和羰基
4、的混合配合物:环戊二烯基作为5个e-,如:Mn(CO)3(C5H5)=25+6+5=36e-Co(CO)2(C5H5)=27+4+5=36e-V(CO)4(C5H5)=23+8+5=36e-各类配体在计算EAN时所提供的电子数为:H1烯烃(每个双键)2烷基、酰基1烯丙基(CH2=CH-CH2)3羰基2环戊二烯基(C5H5)5亚硝酰3环庚三烯基(C7H7)7单齿配体Cl-; PR3等2苯基6二、16e-和18e-EAN法则的另一种说法是18e-规则。而中心原子内层电子不予考虑,只考虑外层和次外层的电子(即价电子),中心原子价电子数加上配体给予的电子数目总和等于18e-时,则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一些
5、过渡元素不成键的内层电子数也是18。VCrMnFeCoNi电子数232425262728相差18价电子数5678910此外,也有少数二者之和为16e-配合物也稳定。位于周期表右下角的过渡金属Ir+,Pt2+都能形成外层总电子数为16的配合物。三、应用:练习1: 运用EAN规则判断下列金属羰基配合物是否存在?若存在,计算n值,并画出空间结构示意图。ACr(CO)n BMn(CO)n CNi(CO)nDFe2(CO)n练习2:利用EAN规则完成下列反应:1Re2O7+CO 2Fe(CO)5+NO练习3:填空(1)根据EAN,下列化学式中正确的是 A Fe(CO)3 B Fe(CO)4 C Fe(C
6、O)5 D Fe(CO)6(2)在HxCo(CO)4中,x值为 A 1 B 2 C 3 D 4(3)按照18e-规则,下列各配合物中,主要以双聚体存在的是 A Mn(CO)4NO B Fe(CO)5 C Cr(CO)6 D Co(CO)4(4)下列配合物中,有顺磁性的是 A ZnF42- B Ni(CO)4 C Fe(CN)63- D Fe(CN)64-37 配位离解平衡一、稳定常数(K稳)和逐级稳定常数(K稳i)配离子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生成和离解平衡,如:Ag+2NH3=Ag(NH3)2+其实配离子在溶液中是逐级形成的,如Ag(NH3)2+是分两步:Ag+NH3=Ag(NH3)+ k1=Ag(
7、NH3)+NH3=Ag(NH3)2+ k2=k1,k2称为Ag(NH3)2+逐级稳定常数,显然K稳=k1k2另外,也有使用不稳定常数和逐级不稳定常数,即:K不稳=1/K稳二、配离子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在利用稳定常数进行有关配位理解计算,要注意: 1各逐级稳定常数都很大,(K稳很大), 2配体大大过量例1:在10ml 0.20 molL-1AgNO3溶液中,加入10ml 1.0molL-1 NaCN,计算平衡溶液中Ag+浓度,已知K稳(Ag(CN)2-)=1.31021。三、配位理解平衡的移动在配位离解的系统中,若加入某些试剂,使溶液中同时存在沉淀平衡或氧化还原平衡或酸碱平衡,则溶液中各组
8、分的浓度应同时满足多重平衡。练习1:(1)欲用100ml氨水溶解1.0g AgCl,求氨水的最低浓度。(2)在上述溶液中加入0.6g KBr(s),是否有AgBr沉淀产生?(3)若要使AgBr沉淀完全溶解,这是氨水的最低浓度是多少?已知:Ksp(AgCl)=1.610-10;Ksp(AgBr)=7.710-13;K稳(Ag(NH3)2+)=1.6107练习2:已知K稳(Zn(CN)42-)=5.751016;(Zn2+/Zn)=-0.763V,求算Zn(CN)42-+2e=Zn2+4CN-的。练习3:为什么在水溶液中,Co3+能氧化水,而在氨水中形成Co(NH3)63+却不能氧化水? 已知K稳
9、Co(NH3)63+=1.581035;K稳Co(NH3)62+=1.38105;Kb(NH3H2O)=1.810-5, (Co3+/Co2+)=1.81V, (O2/OH-)=0.42V, (O2/H2O)=1.23V。习题4:水中铁盐会导致红棕色Fe(OH)3在瓷水槽里沉淀,通常用草酸H2C2O4溶液去洗涤,以除去这种沉淀物,试通过计算证明所列下列两个方程式中哪一个更能表达Fe(OH)3的溶解机理。(1)酸碱机理:2Fe(OH)3(s)+3H2C2O4(aq)=3Fe3+(aq)+6H2O+3C2O42-(aq)(2)配离子生成机理:Fe(OH)3(s)+3H2C2O4(aq)=Fe(C2
10、O4)33-(aq)+3H2O+3H+(aq)已知:K稳Fe(C2O4)33-=1.01020,KspFe(OH)3=11036,H2C2O4:K1=610-2,K2=610-5,Kw=1.010-14习题5:试求AgI在下列溶液中的溶解度:(1)1.0mol/L氨水;(2)0.10mol/LKCN溶液。已知Ksp(AgI)=1.5x10-16, 2(Ag(NH3)2+)=1.6x107; 2(Ag(CN)2)=1.3x1021习题6:已知Au3+ 1.41 Au+ 1.68 Au; AuCl4- 0.82 AuCl2- 1.35 Au求:(1)AuCl4- 和AuCl2-的累积稳定常数;(2
11、)3Au+ Au3+ +2Au的平衡常数;(3)3AuCl2- AuCl4-+2Au +2Cl- 的平衡常数。习题1命名下列配合物和配离子(1)(NH4)3SbCl6;(2)Cr(H2O)4Br2Br.2H2O;(3)Cr(Py)2(H2O)Cl3。2.根据下列配合物和配离子名称写出其化学式。(1)四氯合铂()酸六氨合铂();(2)氯化二氯.四水合钴();(3)氯.硝基.四氨合钴()配阳离子(4)二氨.草酸根合镍()。3.指出下列配合物中配离子、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数及配位原子:(1)Co(NH3)(en)2ClCl2; (2)K2NaCo(ONO)6.4.指出下列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并画出可
12、能存在的几何异构体: (1) Pt(NH3)2(NO2)Cl;(2)Pt(Py)(NH3)ClBr;(3)Pt(NH3)2(OH)2Cl2;(4)NH4Co(NH3)2(NO2)45.根据实验测定的有效磁矩,判断下列各配离子是低自旋还是高自旋,是内轨型还是外轨型,中心离子杂化类型,配离子的空间构型。(1)Fe(en)32+, 5.5B.M;(2)Co(SCN)42-,4.3B.M;(3)Mn(CN)64-,1.8B.M;(4)FeF63-,5.9B.M6.给出下列离子在八面体强场,弱场时d电子在t2g和eg轨道上排布的图示,并计算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以Dq和p表示):Cr3+;Cr2+;M
13、n2+;Fe2+;Co2+;Ni2+7.测下列各对配离子稳定性相对高低,并简要说明原因:(1)Co(NH3)63+与Co(NH3)62+;(2)Zn(EDTA)2-与Ca(EDTA)2-;(3)Cu(CN)43-与Zn(CN)42-;(4)AlF63-与AlCl63-;(5)Cu(NH2CH2COO)2与 Cu(NH2CH2CH2NH2)22+8.在0.1mol/LKAg(CN)2溶液中加入KCl固体,使Cl-的浓度为0.1mol/L,会有何现象发生?已知Ksp(AgCl)=1.8x10-10;K稳Ag(CN)2-=1.25x10219.若在1L水中溶解0.1molZn(OH)2,需要加入多少
14、克固体NaOH?已知KspZn(OH)2=1.2x10-17; K稳Zn(OH)42-=4.6x101710.一个铜电极浸在含有1.0mol/L氨和1.0mol/LCu(NH3)42+的溶液里,以标准氢电极为正极,测得它与铜电极之间的电势差为0.03V,试计算Cu(NH3)42+配离子的稳定常数。已知 E0(Cu2+/Cu)=0.34V.11.向一含有0.2mol/L自由氨和0.20mol/LNH4Cl的缓冲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03mol/LCu(NH3)4Cl2的溶液,问混合后溶液中能否有Cu(OH)2沉淀生成?已知:Ksp Cu(OH)2=1.6x10-19,KCu(NH3)42+=4.
15、8x1012,KNH3=1.8x10-5第四讲 元素化学通论一、含氧酸的强度1、R-O-H规则含氧酸在水溶液中的强度决定于酸分子中质子转移倾向的强弱:质子转移的倾向越大,酸性越强,反之则越弱。而质子转移倾向的难易程度,又取决于酸分子中R吸引羟基氧原子的电子的能力。当R的半径较小,电负性越大,氧化数较高时,R吸引羟基氧原子的能力强,能够有效地降低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供O-H键变弱,容易释放出质子,而表现出较强的酸性。这一经验规则称为R-O-H规则。其规律:(1)同一周期,同种类型的含氧酸(如HnRO4),其酸性自左向右依次增强,如:HClO4H2SO4H3PO4H4SiO4HNO3H2CO3H3
16、BO3(2)同一族中同种类型的含氧酸强度自上而下依次减弱:HClOHBrOHIO(3)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高氧化态含氧酸的酸性较强;低氧化态含氧酸的酸性较弱。如:HClO4HClO3HClO2HClO2、Pauling规则:1、多元酸的逐级电离常数有如下关系:K1:K2:K3=1:10-5:10-10如H3PO4 K1=7.5210-3 k2=6.2310-8 k3=4.410-132、含氧酸的通式是ROn(0H)m , n为非氢键合的氧原子数(非羟基氧),n值越大酸性越强,并根据n值把含氧酸分为四类:(1)n=0,为弱酸,ka=10-810-11如:HClO: Ka=3.210-8
17、H3BO3:Ka=6.010-10(2)n=1,为中强酸,Ka1=10-210-4如:H3PO4: Ka1=7.510-3 H5IO6:Ka1=5.110-4(3)n=2,为强酸,Ka110-1如:HIO3: Ka=1.710-1 H2CrO4:Ka1=9.5(4)n=3,为极强酸,Ka1如:HClO4: Ka=1010应当指出:用Pauling规则时,只能用结构式,不能用最简式来判断,若能知道某含氧酸的分子结构,便能推断酸的近似强度。反之,若已知酸的近似强度,根据分子式也能推测其分子结构。如:亚磷酸(H3PO3)是二元酸 , 次磷酸(H3PO2)是一元酸 K1=1.010-2, K2=2.6
18、10-7 K1=1.010-2 另外,含氧酸脱水“缩合”后,酸分子内的非氢键合的氧原子数会增加,导致其酸性增强,多酸的酸性比原来酸的酸性强,如:H3P04的Ka1=7.510-3K2K3依次减小。(2)因为酸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大,表示分子中RO配键越多,R的还原性越强,多羟基中氧原子的电子吸引作用越大,使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减小得越多,O-H越弱,酸性也就越强。3超酸(Superacid)(1)概念: 1966年圣诞节,美国Case Western Keserve大学,G.A.Olah教授实验室一位*研究人员J.Lukas无意中将圣诞节晚会上用过的蜡烛扔进一个酸性溶液(SbF5HSO3F)中
19、,结果发现蜡烛很快的熔解了,促使他进一步研究,*此实验溶液去做Hnmr研究,令人惊奇的是Hnmr谱图上竟出现了一个尖锐的特丁基阳离子(正碳离子)峰。这种酸能溶解饱和烃,*“魔力”无穷。从那时起,Olah实验室人员就给SbF5HSO3F起个绰号叫“魔酸”(Magic acid)。现在人们习惯地将酸强度超过100% H2SO4的一个酸或酸性介质叫做超酸(或超强酸),把SbF5HSO3F称作魔酸。超酸具有极强的质子化能力,极高的酸度,比一般的无机酸强1061010倍。(2) 超酸的主要类型:a. 布朗斯特超酸,如HF、HClO4、HSO3Cl、HSO3F和HSO3CF3等,室温下为液体,本身为酸性极
20、强的溶剂。b. 路易斯超酸:SbF5、AsF5、TaF5和NbF5等,其中SbF5是目前已知最强的路易斯酸,可用于制备正碳离子和魔酸等共轭超酸。c. 共轭布朗斯特路易斯超酸:包括一些由布朗斯特和路易斯酸组成的体系。如:H2SO4SO3(H2S2O7);H2SO4B(OH)3;HSO3FSbF5;HSO3F等。d. 固体超酸:硫酸处理的氧化物TiO2H2SO4;ZrO2H2SO4;路易斯酸处理的TiO2SiO2等。(3) 超酸用途:a. 非电解质成为电解质,能使很弱的碱质子化(正碳离子)b. 超酸中,解离出多卤素阳离子I2+、I3+、Br2+等c. 良好的催化剂二、含氧酸的稳定性1、不同的含氧酸
21、的稳定性相差很大,同一元素的含氧酸,高氧化态的酸比低氧化态的酸稳定。如:HClO4 HClO3 HClO2 HClOH2SO4H2SO3 ; HNO3HNO2 2、氧化还原性:(1)同一周期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最高价含氧酸氧化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增强。如:H4SiO4H3PO4H2SO4HClO4 V2O5Cr2O72-MnO4-; SeO42-Cr2O72-(3)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中,低氧化态的氧化性较强。如: HClOHClO2;HNO2HNO3(稀)(4)在同一主族中,各元素的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的氧化性,大多是随原子序数增加呈锯齿形升高;如 HNO3 H3PO4 H3AsO4 ;H2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机化学 讲座 考研 试题 文档 资料 系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