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docx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中学文言文常见虚词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就,者,之共 14 个。【之】(一) 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格式:动词 +之。“之”作为前面动词的宾语。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伤仲永)2代事,可译作“这件事”。子墨子闻之。 (公输)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 )3这,此。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愚公移山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 )(
2、二) 助词1 结构助词,译为“的” ,有的可不译。格式:定语+之+名词 /名词性短语。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格式: 名词 +之+动词 (形容词) 。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爱莲说)3 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格式:句末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格式:何陋之有?。如:何陋之有?( 陋室铭)宋何罪之有?(
3、 公输)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格式:名词 +之+形容词 。如:居庙堂之高就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就忧其君。(岳阳楼记)马之千里者( 马说)(三)作动词,可译为“ 到”、“往 ”。格式: 之+的点名词 。“(某人)去某的” 。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而】: 主要作连词 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l 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格式:而字前后词性相同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二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论语)2承接关系 ,可译作 “就”“接着”,
4、或不译。如: 安陵君受的于先王而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夫汉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的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爱莲说)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4修饰关系,可译为“的”“着 ”,或不译。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佣者笑而应曰。 (陈涉世家)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5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 或不译。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5、醉翁也。(醉翁亭记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就【以】(一)介词1 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缘由,可译为“ 由于”“由于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缘由,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2 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根据”“依靠” 等。如: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 等。如:屠惧,投以骨。 (狼)布衣之怒
6、,亦免冠徒跣以头抢的耳。(唐雎不辱使命 )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 )以衾拥覆。 (送东阳马生序 )(二)连词1 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伤先帝之明。 (出师表)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近岸,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三)“以”仍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公
7、输)【于】1 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 ”等。如: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3 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受于人者不至也。 (伤仲永)受制于人。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格式: 于 +动词。 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皆以我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5表缘由,可译为“由于”“由于”。如:生于忧虑,死于安乐。(孟子二
8、章 )【为】(一)“为”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定,一是表动作行为。1 是。 如:必为有窃疾矣。 (公输)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为何如人?( 公输)项燕为楚将。 (陈涉世家 )2做。 如: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鱼我所欲也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公输)3 以为,认为 。如: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4成为,变成 。如:此何遽不为福乎?( 塞翁失马 )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隆中对)海涌银为郭。 (观潮)为坻,为屿,为堪,为
9、岩。(小石潭记 )5 作为,当作 。如: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伤仲永)此可以人为援而不行图也。(隆中对)子墨子解带为城。 (公输)6指心理活动 。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二)“为”作为介词的用法。1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 ”等。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2表示被动,译作“被”。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3 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如: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公输)4 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
10、”“为了 ”。如:愿为市鞍马,从今替爷征。木兰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鱼我所欲也 )5 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 ”,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两篇 )【者 】1 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 “的事物” “的情形” “的缘由”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 )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2 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定作用。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其】(一)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 初中 文言文 常见 虚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