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玉君:尴尬的不是题跋!?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葛玉君:尴尬的不是题跋!?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葛玉君:尴尬的不是题跋!? .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葛玉君:尴尬的不是题跋!? 题款与题跋是中国画重要的组成部分,题款是在画面上书写文字(题款又包含“题”与“款”两方面内容,画面上题写诗文叫“题”,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和加盖印章叫款。),这种文字有多有少,跋则在款之后。题款一般是绘画者本人书写,宋元之后,在画面上题写诗、词、赋、散文及心得变成了画家的惯例。跋大多由收藏家所题,跋往往对作品的收藏、传承乃至鉴定都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从宋代起,中国画的题跋逐步成为文人画的表现方式之一,在中国画创作中,起着完善补救画面构图,增加画面意境等作用。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画题跋匮乏的现象愈来愈严重,引发学术界关注。在我个人看来,倘若基于当下
2、中国画发展的现状来探讨题跋匮乏这一现象,实质上指向的是一个更深层的考量,即中国画的价值标准的问题。换言之,尴尬的不是题跋,而是关于中国画评价体系重新建构的焦虑。宗白华在其美学散步中曾讲到,“引书法入画乃成中国画第一特点”,而“融诗心、诗境于画景,亦成为中国画第二特色。”(宗白华美学散步,第一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23页。)其实这短短数语不仅道出了中国画题款、题跋的成因及其特点,也道出了中国画与书法、诗词文学之间的关系。中国画发展到元代后,逐步成为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如果我们做一个历时性考察的话,不难发现,从苏轼等人提出的“士夫画”到钱选等所称谓的“戾家画”,再到
3、明末董其昌抛出南北宗论倡导的“文人画”,直至二十世纪初“中国画”、“国画”,五十年代“新国画”、“彩墨画”,八十年代“实验水墨”、“水墨画”乃至当下所谓的“新水墨”等称谓。每个时代虽各有其侧重,但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画传统。潘公凯在其中国画笔墨的精神性一文中指出,所谓中国画“传统”,实质上是一种立体的深层结构,是中国画传统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形式语言体系,她是中国文化大体系中的一部分。而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在传统绘画中有相当大的比重是通过这套独特的视觉语言来表达的。换言之,中国画题跋与笔墨、章法、造型、意境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葛玉君:尴尬的不是题跋!? 葛玉君 尴尬 不是 题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