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34前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论1934前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1934前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前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通常认为,中国风格的钢琴曲创作,是以1934年齐尔品举办 中国风味的钢琴创作征集比赛 这一历史性活动为标志,当时以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为代表的六首获奖作品脱颖而出。之后,它们成为中国钢琴演奏家们的常备曲目,也是音乐理论研究者们常翻不古的题材。所以, 牧童短笛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史上,由早期探索阶段进入真正艺术创作阶段的里程碑。 一、先行者的功绩 赵元任、李叔同对钢琴的工具性 拿来 西方的 乐器之王 钢琴自明代传入中国,其后300年内一直处于深幽和寡的尴尬境地,对封建制度下的中国音乐文化没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直到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之交流渐深,一批批留学欧美、日本的新式学人
2、才开始接受这件乐器,用它制乐施教或养性怡情。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赵元任是第一位写钢琴独奏曲的人,他在1914年、1915年发表了钢琴独奏曲和平进行曲,开中国钢琴音乐创作风气之先。其后几年间,赵元任又先后创作了偶成小朋友进行曲等钢琴曲。这些作品从形式上讲,构思简单、结构短小,具有钢琴小品性质,但在技巧上并不是十分完美,甚至有许多问题。从题材上看,反映了作者关注现实,投身社会变革的积极姿态,可以说,赵元任是一个在音乐领域里实践新文化思想的先行者、开拓者。他的钢琴音乐创作技巧虽然还不成熟,带有 实验性 ,也未使后来者很快实现在这一领域中的 革命性 转变,但他带来了一种多声思维的音乐创作 范型 。这是一
3、种与陌生文明的接触而产生的新的价值标准和阐释方式。赵元任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开山之功是众所公认的事实。但从近现代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综合事实来看,稍早于赵元任的李叔同,在学堂乐歌创作中所涉及的钢琴音乐思维模式,也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注意的。李叔同是一位既有丰厚的国学修养,又具新学进取精神的人,他在20世纪初,对于中国新音乐发展,具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并且能付诸实践。从现有史料来看,李叔同在学堂乐歌创作中,利用钢琴的多声性思维,实际上要早于赵元任。他写了部分合唱曲,和一些带有钢琴伴奏的独唱曲,他的几部多声性的音乐作品均创作于1913年前后。如今,从他的歌曲送别、合唱曲春游西湖等几部作品中,我们仍可获得一些
4、他对后世钢琴音乐创作所产生的影响的信息。在送别和西湖两部作品中,均引用了钢琴伴奏。我们知道在送别和西湖两部作品在选用钢琴伴奏的音型上基本相似,主要运用分解及柱式和弦两种形式。这在今天看来是十分简单的伴奏音型,但产生在李叔同那个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可以说是极不寻常的创举,是中国多声音乐的一声 初啼 ,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上述事实说明,李叔同、赵元任两位在中国钢琴音乐大厦的建设之中,确实有着一砖一石的奠基之功。二、一股潜流 20年代赵元任、青主等的艺术歌曲创作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 。 五四 新文化运动之后的2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之线基本上潜伏于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之中,但是在深度和广度上更向前推
5、进了一大步。其中卓有建树者当推赵元任、青主和萧友梅。他们在创作艺术歌曲中对钢琴伴奏技法的探索和运用方面,对于30年代的钢琴音乐的质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文重点讨论赵元任和青主的创作: 作为语言学家的赵元任,用他那科学的精神和敏锐的乐感,在创作中有意识地从西方和声语言和钢琴音乐织体,通过多声音乐来表现中国诗词吟唱的韵律美感,并且自认为是在进行 中国派和声的几个小实验 。今天看来,他的 实验 不单是在和声方面,而在从和声到织体两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歌曲也是微云后半部分,曲作者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小和弦、减七和弦、变化音和弦,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歌词所表现的艺术形象,同时,运用富于动力性的柱式和弦伴奏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934 中国 钢琴 音乐创作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