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5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5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5篇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1大家好,我是你们今日的导游,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好了,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就是有石质书库美誉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了。走进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西安孔庙的旧址,这里保存着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戟门等孔庙建筑。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到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致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立而成,墙外侧刻有由清末闻名书画家刘晖
2、书写的“孔庙”二字。一会我们参观完出了博物馆大门就能望见了。好了,转过身来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恒久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恒久也不行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那今日我们大家都有幸做一回秀才。走过泮桥所看到的这个门叫棂星门,门的上端有麒麟。在元代时为两扇门,到了清代改为三个门。每个门的门额上刻有文字,中门额书“文庙”,即孔庙,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刻“道冠古今”。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神话中主管取土的神。在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棂星,给门起名
3、棂星,比方祭孔子如祭天。在过去,进出这三个门有着严格的规定,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供工作人员出入的。大家远道而来参观,当然算是贵宾,所以我们从中门进入。过棂星门后,人们便会发觉孔庙里也有控马桩,只不过此处的拴马桩比平常见到的要大得多。其实,这是石柱型的华表,起仪卫和祥瑞作用。北京天安门前和山东曲阜庙的盘龙华表,代表了最高等级的华表,而西安碑林里的这对华表均为八棱形石柱,通高445厘米,周长163厘米,也是较引人注目的一景。戴门位于棂星门以北,属于明代后多次翻建的古建筑物。这是古代孔庙陈设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识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孔庙的两
4、点,也叫东西庑,指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是孔庙里不行缺少的建筑之一,为祭把孔子七十二弟子而设。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2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保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
5、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很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接连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日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日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保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设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
6、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陈设面积3000平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到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根据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根据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敬重。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纳
7、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中国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根据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恒久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恒久也不行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闻“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
8、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设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设室。大家请留意看,中心道路两旁有很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珍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须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祥瑞和装饰的意义。在解放前,渭北地区的官宦
9、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细致视察就会发觉,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莫非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明显这是不行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闻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鸦片斗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觉,碑林中的全部“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历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西安 碑林 博物馆 导游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