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两小儿辨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两小儿辨日.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0 两小儿辩日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点: 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这是谁的至理名言(孔子),谁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2、的确,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列子里记载的一则寓言故事就进一步证实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同桌交流。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课件出示全文,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打上“/”。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练读,反复读,并读给同桌听。既要读好停顿,又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3.选择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4.听录音范读。(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轻重、语速、语气。) 5.全班放声齐读课文。 6学生质疑,从文中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小组合
3、作。 预设:汤:热水去:距离以:认为 东:向东为:同谓说知:同智,智慧三、合作探究 1文中两小儿为什么在争辩? 明确:太阳离人的远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小儿甲:日初近,日中时远 小儿乙:日初远,日中时近 3支撑他们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小儿甲: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小儿乙: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那么他们的想法有道理吗?生活在现代科技发达社会的你,能用所学的科技知识对他们的看法作一合理的解释吗? 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对这种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早上和傍晚,太阳角度低,穿透的大气层很厚,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
4、响很大,光路弯曲显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大;中午太阳角度大,穿透的大气层相对较薄,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小,光路弯曲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觉得小了。此外,当太阳在早上的时候是从地面升起,而远处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阳成了一小一大的鲜明对比,而在中午周围没有任何东起跟它对比,显然就会显得小,这是我们的肉眼骗了我们。而且由于地球形状、大气层、运行规律等自然因素,简单运用生活规律或生活常识去解释是无法作出正确解释的。四、领悟升华 1.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 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 远则物体形状小。 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 远
5、离热源就感觉凉。 2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 3这场争辩结果如何?有无胜负? 明确:没有胜负,作为裁判者的孔子“不能决也”。 4作为博学的孔子也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可取吗?明确:实事求是,大量事实表明,做学问、做人一定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后患无穷。 5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预设: (1)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 (4)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或学习有何新的打算? 师小结:听了几位同学对自己以后的规划,从你们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了真诚,心动不如行动,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有目标的认真踏实朝着自己的人生规划迈进!六、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结合实际生活,写一写自己阅读这篇课文后的感想。板书设计: 10 两小儿辩日 初出 日中 大如车盖(近大) 小如盘盂(远小) 孔子不能决也 沧沧凉凉(凉远) 如探烫(热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