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要求掌握的十八个文言虚词—以 - 文言知识 - 语文网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要求掌握的十八个文言虚词—以 - 文言知识 - 语文网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要求掌握的十八个文言虚词—以 - 文言知识 - 语文网1.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高考要求掌握的十八个文言虚词以 - 文言知识 - 语文网1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 而 来 用来 以致 等。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 因为 。例如: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所谓华 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 而 ,或省去。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助词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四)动词1.以为,认为。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五)名词。缘由,原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六)通假1.通 已 ,已经。固以怪之矣。日以尽矣。2.通 已 ,止。无以,则王乎?(七)复合词第 2 页 共 2 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要求掌握的十八个文言虚词以 文言知识 语文网1 高考 要求 掌握 十八 文言 虚词 知识 语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