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 _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亭送别 _5.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亭送别 1、开场白在我的家乡,有唱大戏看大戏的风俗,每逢年节,乡亲们总要唱上一出或一本,什么杨门女将,什么过昭关,还有孔明吊孝、大战鄱湖,台上台下,喜气洋洋,更为热闹的是常有外村的戏迷朋友来上一段插戏,为村里的戏台增光添彩。但是,也并不是所有来唱插戏的都唱得怎么好,他们唱得不过是一个 瘾 字和一个 客 。今天我也是在唱插戏,是对于教育事业的共同追求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我说这些闲话,有两个目的,其一,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戏剧的课文;其二,现场做了一个表情达意的示范,因为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有关表情达意的技巧的。我刚才使用的手段基本上是叙述,其实,表情达意的技巧有很多。2、确定讲课内容-愁与恨
2、的表达方法其实,大家已经学习过很多表达愁与恨的表达方法与手段都极好的诗文,比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都是使用比喻等等手段来描写愁与恨的,可是,在戏剧中又是如何画出这愁与恨的呢?不妨让我先告诉大家。3、本课所学画出愁与恨的手段:意象的选用、情与景的交融、特定情态的描写、典故的运用、古典诗词的化用、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等。4、 熟悉课文与学习重点。A、 这是一份什么样的愁?请大家先对照课本注解一熟悉一下西厢记的大致情节。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桩婚姻。它属于我们今天的事实婚姻还是属于法定婚姻,是属
3、于包办婚姻还是属于自由婚姻?我们比较赞同它是一桩事实婚姻或者自由婚姻,可是在古代,这却是不简单的。王实甫,元代大都人。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时代距离我们是如此久远,人们的爱情观、婚姻观与现代人当有天壤之别,就说台上的我和台下的你们,思想观念就已经不是用寸来量而是用尺来量了。其二,王实甫的生活环境是较为开放的,就象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一样,人们总是容易产生与现实冲突的更新的观念,而这是带动其他一切变化的根本。但是,问题在于观念更新总是伴随着阵痛的。如果说观念是闪电,那么,现实的变化往往只能算是走路慢吞吞的雷声而已。在变化着的思想观念与现实之间,人的灵魂注定是要痛苦的,人的情感注定是要充
4、满愁绪的。崔张二人的爱情故事发生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现实中,而人们的思想却已经到了一个强烈渴望爱情自由与婚姻自主的时代,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的内心是充满愁绪的。刚才我们说到婚姻的几个种类,其间的本质区别其实都在于婚姻的基础到底是爱情还是利益。张生被崔母亲逼迫着去赴科场,求取功名后才允许成亲,这充分说明他们的婚姻受到利害观念的冲突,或者说是受到功名富贵统治一切的时代追求的冲突。可是在崔的心里,爱情重于一切,也就是说她的爱情和婚姻受到严重的冲击,她的感情在功名富贵面前经受着煎熬。这就构成了崔的感情上的愁与恨的病灶。今天我们学习的长亭送别正好说的是崔在送别张生的时候那一种只有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广大妇女
5、才能体会到的内心感受。而崔的比山高,比海深,比无边的芳草更加无边无际的离愁别恨,便感染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条更加久远的历史长河。当初,读西厢记的时候总是不明白为什么郭沫若先生对于此书爱不释手,总是一味地称赞莎士比亚的戏剧,总是为歌德的浮士德而倾倒,相信我们认真读过王实甫之后,我们会知道,我们有我们自己优秀的戏剧,我们不只有王实甫,我们还有汤显祖、关汉卿等一大批值得我们自豪的剧作家。如果有机会,请大家课后去了解并熟悉他们。B进入课文请大家看到课文,找到崔担心张生休妻再取妻的句子。生A回答。很好,正是这一句,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深层立意的基础之上,王实甫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离愁别恨图。学习这
6、篇课文,我们主要是了解描写这种情感的手段。这种手段在文章写作之中是十分重要的。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可以说,古往今来,最动人的文字是有关离别的文字,最难写的文字也是离别的文字。也许一个故事并不能深深地打动人,而几句诗词却可以臻其妙境。长亭送别就是这样的文字。朱光潜先生在谈到美的文学时打了花架与鲜花的比喻,也打了筋与肉的比喻,早已为我们揭示了展示人物情感的秘密-赋予作品以诗的情趣。有人说诗是抒情的艺术,是的正是如此,此文的第一手段就是用诗的技巧来选定意象。第一, 意象的选用。请大家看到课文,找出含有霜林、暮霭、夕阳、古道、残照、西风、黄叶等文字的句子。生
7、B、生C、生D等 同学回答。是的,正是这些句子,这些句子令人想起李叔同先生的句子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这里有一条规律,那就是诗的意象往往容易形成比较稳定的情感内涵,比如 枯藤老树 就容易让我们满怀思乡愁绪,而 南国红豆 则容易让我们砰然心动,甚至满面桃红。我们已经学过的咬文嚼字一文就给我们揭示了这一规律。王实甫就善于运用这些手法来达到他的目的。这正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地方。第二, 情与景的交融。请大家查找一下课文具体写了哪些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生E答。是的,写了一个秋天从早到晚所见的景物。我们必须看到,王实甫并没有单纯地把景物当作描写对象,而是站在抒情主
8、人公的角度上,把看到不同的景物产生相应的感受写出来的。见树木,则生出 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 的感慨,见太阳,则恨不得 倩疏林挂住斜辉 。这就是情景交融的技巧。 泪眼问花花不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就是这们的句子。这一些大家在诗词的学习中都已经学习过,还可以继续去看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这里有一个句子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柳丝 为什么会出现在秋天?就是写 玉骢难系 的这一句。这还是要涉及到景物的相对稳定的情感意义,因为 柳丝 一般是代表 留别 的意思的。第三, 特定情态的描写。这篇课文毕竟是戏剧中的一折,不能仅仅写景,它势必要写到一定的情节,有情节就有人物活动,为了表情的需要,王实甫就善
9、于抓住人物的特定情态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大家找出五处以上的描写崔的特定情态的句子来。生F答。找得很好。我们不妨把这些内容概括一下,这就是:金钏之松、玉肌之减、懒于梳妆、昏沉思睡、衫袖温泪、斜签席、愁眉频蹙、推整罗衣等。了解绘画和雕塑的同学应该知道,这就是一幅幅的绘画,就是一尊尊的雕塑。刚刚学过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就是一尊雕塑,那就是一种情态。无论哪一种情态,其本质都是一种情感的表现。这篇课文中的崔的情态无不画尽其内心的愁与恨来。王实甫是如此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这充分说明此文达到了文学表现上的极致。第四, 典故的运用。诗的语言须要精炼,戏剧的表现排斥拖沓。在这样一折精心构思的戏剧之场面中,
10、当然更要遵循一切服务于情感的表达的宗旨,词语的选用、句式的安排,材料的取舍,都必须如此。情感表达是统帅,词句和材料只能是工具。于是,课文使用了大量的典故,梁鸿与孟光的传说、望夫石的神话、薛灵芸的红泪、江州司马的青衫,都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崔张二人的爱情是超越时代的爱情,更是于现实所不理解的爱情,所以,当然包含了对于那个时代的反叛,对于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反叛。王实甫用这些典故,表现了崔对于举案齐眉的渴望,对一往如故的爱情的坚贞,也表现了同病相怜的愁苦。下面请同学们复述其中一个故事。生G回答。第五, 古典诗词的化用。(涉及口语的运用)任何人的创造都是有限的,我们要学会借鉴他人的文学成果。更何况适
11、当地借用他人的文学成果也可以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再说,文章的本质是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尽管世界上有许多相似的句子,可是有的流传,有的不流传,这说明文学所塑造的性格是有其鲜明个性的,为了自己的表情达意的需要,我们还是认为应该学习借鉴的技巧。其实,王实甫就是一个善于借鉴的高手。 碧云天,黄花地 ,来自范仲淹的苏暮遮。学习一下苏暮遮。另外, 未饮心先醉 来自柳永的诉衷情近 未饮心如醉 ; 一春鱼燕无消息 来自秦观的鹧鸪天; 伯劳东去燕西飞 来自乐府诗东飞伯劳歌;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来自苏轼满庭芳。借用的作用主要是表达感情,比如,最后一句表达了崔的重情而轻利的思想。另外,口语的运用也使课文的语句和文采更加生动活泼。比如 滚绣球 一曲中就有许多口语。下面请大家再找出几个例子。生H答。第六, 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全折运用了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还十分重视这些手法与典故的结合使用。下面请大家找出各种修辞手法在文中运用的语句。生I、生J、生K、生L等回答。5、 小结。本文虽然写的是离愁别恨,但与一般的风花雪月不同,它反映了一种崭新的爱情观乃至一个时代的思想观念。我们要特别重视表达情感的技巧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学好人家的语言和写出自己的文章。6、 课本练习的学生演板第 8 页 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