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 听吴正宪老师的商不变的规律有感 摘要: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一些枯燥而抽象的数学规律变为有趣而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情节,从而使他们始终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数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客观世界,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为科学态度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关键词 : 数学教学 数学教育 教学艺术 教学魅力 数学思维 数学素养 经常在一些教育类的报刊杂志上看到数学教师应“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类的话题
2、,很多文章也从各个方面论证此说法,但我还是懵懵懂懂。而有幸听了吴正宪老师的“商不变的规律”后使我茅塞顿开,对教师如何“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有了新的理解和看法。同时,吴老师的课对我们这里的小学数学教师以及那些参加上课的孩子们来说,的确是一顿名副其实的“美味大餐”。 上课伊始,吴老师和孩子们的交流并不顺利,由于参与上课的是三年级的孩子,而上课的内容则是四年级的学习内容,或许孩子心里胆怯吧。而当吴老师要结束这节课时,孩子们却发出“不想下课”的喊声!那么吴老师是如何让这群孩子从不愿意说、到想说、要说、敢说、会说的呢?我们先一起欣赏吴老师的课堂片段,再慢慢体会其中的魅力吧! (一)故事设疑,激发情趣
3、在吴老师和孩子们的交流不是太理想的状况下,吴老师抓住低年级孩子喜欢听故事、看动画的特点,开始给孩子们讲故事(出示课件):花果山景色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六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三只小猴吧。”小猴一想,自己只能得到两个桃子,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孩子们瞪大了眼睛,静静地的倾听。吴老师绘声绘色继续讲。猴王又说:“那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说:“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这下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听到
4、猴王要给600个桃子,开心地笑了,猴王也笑了。同学们坐在位子上已经笑得前仰后合,只见吴老师话锋一转:“小猴子笑了,大圣笑了,你们也笑了,请问谁的笑是聪明的笑?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故事,一个有趣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热情,上课伊始的羞涩和胆怯已无影无踪。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生:猴王的笑是聪明的笑,因为不管增加多少,每个小猴都是分得两个桃子。吴老师面带疑惑,“你是怎么知道的呀?”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因为63=2,6030=2,600300=2”吴老师转过身迅速将这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师: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商都是2,没有变。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这里有什么规律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教学 走向 教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