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具审计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具审计分析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出具审计分析报告 出具审计报告 作者: 日期: 哪些公司年检必须 1.哪些公司年检必须出具审计报告: (1.)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和从事金融、证券、期货的公司; (2.)从事保险、创业投资、验资、评估、担保、房地产经纪、出入境中介、外派劳务 中介、企业登记代理的公司; (3.)注册资本实行分期缴付未全额缴齐的公司; (4.)三年内有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违法行为的公司 (5.)外商投资企业及分支机构一律要做年度审计报告 (6)用报告作其他特殊用途的公司 2.审计报告所需资料: (1)12月份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2)公司全年的账本; (3)公司全年的凭证(
2、如果太多可以少拿一些,原则是:1月和12月的为必拿,中间月份可以抽拿几个月。); (4)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国地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正,副本 均可); (5)验资报告复印件、公司上一年度审计报告的复印件(如果没出可以不用提供); (6)如是外资企业需提供(外汇登记证正本复印件),(批准证书复印件).(章程复印件) (财政登记证 注:复印件需每页都加盖公章 3.完成时间: 资料齐需要5-7个工作日 4.出具时间:每年3月1 日-6月30日篇二:出具审计报告的工作流程1 审计工作流程 一、审计流程的意义 (一)概述 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广义的
3、审计流程是指审计 人员从接受审计项目开始,到审计工作结束的全部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各阶段又包括许多具体内容。狭义的审计流程指审计流程指审计人员在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得步骤和方法。 (二)制度基础审计的流程 1、确定审计的目标 2、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3、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4、符合性测试 5、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6、实质性测试 7、实质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8、撰写审计报告 优点:一方面当大大减少审计工作中取得审计证据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力时间、降低成本;另外能较好的避免失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缺点:过分依赖对内部控制的审
4、计。 二、准备阶段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哪些情况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2、 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3、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情况;4、关联方及交易情况;5、以前年 度接受审计的情况;6、其他 常用方法1、查阅去年的审计工作底稿;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3、查阅公司章程 协议、董事会会议记录、重要合同等。4、参观被审单位现场。5、询问内审人员和管理当局。 (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审计机构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具有法定约束力。 签约双方的名称
5、; 委托目的; 审计范围;应明确所审会计报表的名称及其反映的日期或期间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签约双方的义务; 委托人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及时提供审计人员所要求的全部资料; 为审计人员的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 按照约定条件即使足额支付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 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报告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后果,与审计人员无关。审计收费; 违约责任; 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 (三)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目的在于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作为在实质性测
6、试的时候进行抽样的基础,并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决定其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 (四)确定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序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计划阶段)。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二在实施阶段,根据重要性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查;三是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自考教材对重要性介绍非常简略,但是考试时候经常涉及超纲内容,而且与审计报告的
7、关系非常密切,这里进行必要拓展。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 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注意: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决策而言的;2、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3、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帐户层次的重 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1、一般要求: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及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其运用的一般要求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 重要性原则的两个目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在审计
8、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 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两个阶段:注册会计师应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一是在确定审计程 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 2、确定重要性水平的两个方面的考虑:金额和性质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这也就是说,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但在许多情况下,某项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并不重要,从其性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 例如:涉及舞弊与违法行
9、为的错报或漏报。 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 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 3、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会计报层次和相关账户、交易层次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两个层次来考虑重要性:会计报表层次;确定方法:固定比率法和变动 比率法。账户和交易层次。确定方法:分配方法和不分配方法。 4、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之间成反向关系。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
10、重 要性水平。 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 关系(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两两反向) (一)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方法: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 2、判断基础: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3、选取:同一期间的报表,取重要性水平最低的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二)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账户或交易的审计程序前,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 户或各类交易,也可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方法。在实务
11、中,很多注册会计师选择资产负债表账户作为分配的基础,各账户分得的重要性称为可容忍误差。对于易出错的项目,可确定较高的重要性水平;对于重要项目或不期望出现错误的项目,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 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一)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与编制审计计划时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数不同,如前者大大低于后者,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评估所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二)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汇总已发现但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以考虑其金额与性质是否对会计报表的反映产生重大影响。注册会计师在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 时,应当包括已发现的和推断的错报或漏报,并考虑期
12、后事项和或有事项是否已进行适当处理。 篇三:出具审计报告的工作流程 审计工作流程 一、审计流程的意义 (一)概述 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广义的审计流程是指审计 人员从接受审计项目开始,到审计工作结束的全部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各阶段又包括许多具体内容。狭义的审计流程指审计流程指审计人员在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得步骤和方法。 (二)制度基础审计的流程 1、确定审计的目标 2、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3、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4、符合性测试 5、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6、实质性测试 7、实质性测试结果
13、的评价 8、撰写审计报告 优点:一方面当大大减少审计工作中取得审计证据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力时间、降低成本;另外能较好的避免失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缺点:过分依赖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二、准备阶段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哪些情况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2、 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3、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情况;4、关联方及交易情况;5、以前年 度接受审计的情况;6、其他 常用方法1、查阅去年的审计工作底稿;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3、查阅公司章程 协议、董事会会议记录、重要合同等。4、参观被审单位现场。5、询问内审人员和管理当局。 (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
14、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审计机构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具有法定约束力。 签约双方的名称; 委托目的; 审计范围;应明确所审会计报表的名称及其反映的日期或期间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签约双方的义务; 委托人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及时提供审计人员所要求的全部资料; 为审计人员的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 按照约定条件即使足额支付审计费用。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 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报告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后果,与
15、审计人员无关。审计收费; 违约责任; 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 (三)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目的在于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作为在实质性测试的时候进行抽样的基础,并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决定其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 (四)确定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序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计划阶段)。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二在实施阶段,根据重要性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查;三是评价审
16、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自考教材对重要性介绍非常简略,但是考试时候经常涉及超纲内容,而且与审计报告的关系非常密切,这里进行必要拓展。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注意: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决策而言的;2、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3、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帐户层次的重 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1、一般要求: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及评价审计结
17、果时,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其运用的一般要求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 重要性原则的两个目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 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两个阶段:注册会计师应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一是在确定审计程 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 2、确定重要性水平的两个方面的考虑:金额和性质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这也就是说,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
18、面的特征。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但在许多情况下,某项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并不重要,从其性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 例如: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 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 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 3、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会计报层次和相关账户、交易层次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两个层次来考虑重要性:会计报表层次;确定方法:固定比率法和变动 比率法。账户和交易层次。确定方法:分配方法和不分配方法。 4、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
19、在的反向关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之间成反向关系。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 要性水平。 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 关系(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两两反向) (一)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方法: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 2、判断基础: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3、选取:同一期间的报表,取重要性水平最低的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二)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账户或交易的审计程序前,可将
20、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 户或各类交易,也可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方法。在实务中,很多注册会计师选择资产负债表账户作为分配的基础,各账户分得的重要性称为可容忍误差。对于易出错的项目,可确定较高的重要性水平;对于重要项目或不期望出现错误的项目,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 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一)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与编制审计计划时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数不同,如前者大大低于后者,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评估所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二)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审计结果时,
21、应当汇总已发现但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以考虑其金额与性质是否对会计报表的反映产生重大影响。注册会计师在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时,应当包括已发现的和推断的错报或漏报,并考虑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是否已进行适当处理。 篇四:审计报告出具流程 审计报告出具流程 1、 2、 3、现场审计,编制工作底稿对审计报告编号,出具审计报告草稿二级复核,由部门经理修改报告,在复核及批准汇总表二级 复核处签字 4、 5、 6、审计报告正文形成总经理总体复核,在总体复核处签字出具审计报告篇五:审计报告意见类型有以下四种 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达意见否定意见类型 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是最普通的审计报
22、告。据国外文献统计,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90%以上都是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我国的比例可能低一些,主要与企业的质量有关。女口果注册会计师认为会计报表符合合法性与公允性,没有在审计过程中受到限制,且不存在应当调整或披露而被审计单位未予调整或披露的重要事项时,应当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决定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如果认为审计报告不必附加任何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修正性用语,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即标准审计报告。 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保留意见适用于被审计单位没有遵守国家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只有当注册会计师认为会计报表
23、就其整体而言是公允的,但还存在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形,才能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所报告的情形对会计报表产生的影响极为严重,则应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因此,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被视为注册会计师在不能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况下最不严厉的审计报告。 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只有当注册会计师确信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和歪曲,以至会计报表不符合国家发布的企 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未能从整体上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册会计师才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依据充分、适当的证据,进行恰当的职业判断,确信会计报表不具有合法性与公允性时,才能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据文献统计,注册会计师很少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只有当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至无法确定会计报表的合法性与公允性,注册会计师才可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无法表示意见不同于否定意见,它仅仅适用于注册会计师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情形。如果注册会计师发表否定意见,必须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无论无法表示意见还是否定意见,都只有在非常严重的情形下采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