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实效性.doc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实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实效性.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实效性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开展实践教学,存在实践教学主体动力不足、形式创新不足、实效性不佳等问题。主体间性视域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在建立平等意识、达成沟通观念、唤起合作精神等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实践资源合理整合、增强学生参与内在动力、强化实践评价机制建设等途径,能有效地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为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一种崭新的思路。关键词:主体间性;实践教学;实效性;思政课为了全面贯彻05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中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思政课教
2、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用实事求是、理性的眼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开展实践教学已经遇到瓶颈和窘境,如何来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如何采取行而有效的教育理论和模式指导实践教学?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是透过传统教育模式下思政实践教学的困境,谋求教学模式转变的新思路。一传统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困境(一)实践教学主体动力不足传统实践教学基本采取教育主体(教育者)-教育客体(受教育者)或者是实践主体(受教育者)-实践指导(教育者)
3、的模式。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围绕事先制定的实践教学目的和方案,强化自身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和改造的行为。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充当控制、劝导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控制与被劝导的角色。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将会造成学生话语权的缺失、主体性的缺位,不能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教学观念的固化,未能真正把握学生心理之动静,导致实践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经常会出现教师兴致勃勃地指导并参与社会实践,但学生被动地参与,并未能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既定目标。(二)实践教学形式创新不足从现阶段来看,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主要有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大类型。校内实践活动主要是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校
4、内义工活动、看电影,有些学者甚至把课堂的讨论、辩论也列入其中;校外实践活动主要是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校外参观、实践教学基地、参加社会义工活动等。就其形式而言,貌似丰富多样,但实质避重就轻,以容易参与、容易开展作为导向,缺乏重心、缺少资源整合和联动。当然,各学校近年来也开始注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很显然这是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的,当然也有设立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关键问题是这些基地或资源并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整合,利用率不高,同时未能通过教学形式的创新,也未充分发挥已有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三)实践教学实效性不佳基于原有的教育模式之下,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内容基本上都由教师做好规划和安排,学生仅需遵
5、照式地参与即可;学生的自觉参与度不高;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较少,同时时常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实践教学的结果未能充分反馈,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教师注重的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到了什么、知道了哪些知识,而不是收获了什么,心灵得到哪些碰撞、冲击、启示或启发。其实,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并非是单纯教予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既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之学,也不是技术之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固然重要,但不能忘记思政教育本身是一种人的教育,情感目标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重要的是让学生借助教学实践客体,通过互动、参与、交往,体验生活、接触社会,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
6、理念的形成主体间性是20世纪海德格尔、胡塞尔、哈贝马斯等哲学家提出的新的哲学范式。主体间性主要强调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统一性,主体之间和而不同,两者通过交往行为,形成互相理解、互相沟通的交往理性,以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吸收主体间性理论的合理内核和哲学范式,逐渐形成了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主体-客体-主体模式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双主体,两者把教学资料作为共同的客体,通过平等并具有共识的教育交往活动,达到育人的目标。在这一视域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需要形成相应的教学理念。(一)建立平等意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看成是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 教学 实效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