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政治必修一学习知识重点情况总结.doc
《高级中学政治必修一学习知识重点情况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中学政治必修一学习知识重点情况总结.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二)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实行按劳分配的作用:实行按劳分配,
2、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
3、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4、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第二,两者又是一对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如何: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4、;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国家要对收入差距进行调节,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5、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及意义效率=产出/投入,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提高效率就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6、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存在着矛盾。一定时期内,社会财富总量一定。个人收入分配中,用于激励效率的
5、多了,用于体现公平的就少了。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
6、公平。初次分配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的含义为了履行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本质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2、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财政收入
7、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财政收入的来源:税收收入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利润收入国家凭借投资者的身份获得利润,主要包括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取得的股金分红收入。债务收入包括内债(政府公债)和外债。其他收入统称为“费”。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因此,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
8、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4、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其种类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财政支出的种类: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5、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财政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但财政收支是在动态中实现的,这种状态几乎不
9、存在。财政收支平衡有三种情况:收入等于支出;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6、财政的巨大作用有哪些?(1)集中力量办大事: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促使经济平稳运行。通过对财政收支方向、结构的调控,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2)人民生活有保障: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
10、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第九 课征税与纳税1、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2、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收入后,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象和税率,不经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变更。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关系: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如果国家可以随意征税,没有标准,就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危及国家利益。
11、3、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个人所得额。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一我国居民来源于境内外的所得和非我国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的计税办法。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4、税收的作用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税收是实施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5、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的单位和个人。当纳税人所缴税款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当纳税人通过一定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
12、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6、为什么要依法纳税?怎样做到?(1)原因: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而国家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为物质基础。个人:根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理,公民在享有国家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纳税人的利益。因此,在我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要求:个人: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
13、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增强纳税人的义务意识: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国家:完善税收和财政制度;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严惩违反税法的行为;规范税收征收管理,堵塞漏洞;加强税收宣传,教育人们要自觉依法纳税。7、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偷税、欠税、骗税、抗税)38、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怎么样建立?(1)原因:重要性: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必要性: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2)要求:国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
14、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经济活动者:对生产者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自觉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对消费者的要求,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公民:规范行为规则。 第四单 元面对市场经济第十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通过价格、供求及竞争等市场信号来配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资源。2、市场调节的作用市场价格涨落能及时、灵活反映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级中学 政治 必修 学习 知识 重点 情况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