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究课题申报1.docx





《校本研究课题申报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研究课题申报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校本研究课题申报表课题名称:小学科学实验课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科组:综合科课题负责人刘玉香性别女教龄20职称一级学历本科职务教导主任课题组成员姓名性别学历教龄职称徐小平男大专32一级刘木槿女大专20二级研究理念:探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一)、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用直观形象、动手操作作支柱特征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创设情境,满足其探索求知欲;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形成自学能力的探究精神,应当
2、成为小学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二)、建构主义认为,创设情境类似于构建“脚手架”(或称“认知平台”),这种平台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提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创设最合适的情境,以引导学生从这里开始进行探究活动。(三)、现代学习观强调,学习方式要多样化,学习方式应以主动探索为主,同时要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经验的共享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问题的提出:(一)目前小学科学实验课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学的科学课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没有实验就没有科学课。科学课的特点,就是经常需要学生做实验,可以说几乎每节课都有实验可做。但在
3、实验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在老师发下实验材料后,就迫不及待动起手来,根本没心思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也没有明白为什么实验,怎样实验,不关心做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只图动手快乐。一部分学生把实验材料当作玩具,偷偷做与实验内容无关的实验,有的学生干脆频繁地离开自己的小组,给别的小组去“助阵”。而另一部分的学生不动手,只是在座位上一动不动,看着人家做,也懒得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有的看也不看。学生们在科学实验课上大多表现为这是一节不受纪律约束,大家可以集体放松玩的一节课,整节课根本谈不上小组合作对科学知识进行探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究的活动。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
4、明确地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而这些学生对待实验的态度都是与“探究”二字相违背的,根本谈不上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这种问题是亟待我们解决的。(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探究精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的课程改革在学习方式上所体现的理念就是自主探究、实践交流和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效力,能破除自我中心,促使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探
5、究式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探究式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
6、包括“培养儿童的科学探究学习能力”。因此,探究式学习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学活动的要求。环顾我们目前的科学课,虽然很多科学教师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是流于形式的较多,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以至于探究式学习效率低下。在科学实验课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活动,使探究式学习落到实处?是很多科学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为此,我提出了“小学科学实验课中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实施构想:(内容、方式、步骤及措施)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整合适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实验内容如果教师对主动探究学习的实验内容的把
7、握上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内容过于浅显,有的内容没有探究的价值,这样的探究只能让学生失去兴趣,成为无意义的探究。因此,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精心选择或设计适合探究学习的实验内容。(1)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实验内容。(2)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探究内容。(3)拓展性的实验探究内容。2建立合理的实验小组,实现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和效率目前,不少的实验小组在考虑小组成员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合作意识等因素方面,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就需要将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及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实验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具体的分工,
8、但角色应该经常轮换,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以此来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探究战斗力的群体。3构建科学实验课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确定小组合作探究内容学生提出科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合适的探究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组建学习小组。组建合理的实验小组学生按对探究内容的兴趣,组建学习小组。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进行指导。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结果各组的汇报员对本组的合作探究成果进行汇报交流。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构建出更合理、实用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贯彻研究过程始终的工作之一是阅读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著作
9、,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收集国内外有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资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3、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4、对比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实验前后以及与对比班的成绩与能力进行调查、对比,质量分析,获得实验成效信息。5、经验总结法 对实验教师典型的或有特色的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对被总结的经验进行筛选、归纳、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
10、间安排一、文献研究学习内容1、2013 年3 月科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郎盛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2、2013年3-4 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科学究竟是什么小学科学课教学指要3、2013年45 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2005 年任长松4、2013年3-4 月对探究式学习的18 种评论2006 年袁振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教学法卢新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二、问卷调查: 2013年4月进行问卷调查一次.2013年6月问卷调查一次。三、完成读书笔记与案例分析具体时间安排1、2013 年3-4 月读书笔记一篇2、2013 年5-6 月读书笔记一篇3、2013
11、 年7 月课例分析一篇4、2013 年9 月读书笔记一篇,案例分析一篇。2013年10月课题总结论文一篇。2013年11月案例分析一篇,对比班级质量分析一篇.2013年12月课题结题总结论文一篇成果形式:文字资料辅以图片资料。教研组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校本教研课题过程性资料基本情况研究对象:本校四、五、六三个年级,共十八个教学班,1089名学生。学情现状: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探究能力较差。五年级能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意识较弱。六年级能进行较好的合作,有初步的探究意识。代课教师情况:代课教师都是具有25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对于科学教学还是正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学
12、习、探索、提高。实施办法及过程性的资料1、文献研究法贯彻研究过程始终的工作之一是阅读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著作,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收集国内外有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资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3、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4、对比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实验前后以及与对比班的成绩与能力进行调查、对比,质量分析,获得实验成效信息。5、经验总结法对实验教师典型的或有特色的经验,进
13、行回顾和总结,对被总结的经验进行筛选、归纳、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表二实施办法及过程性的资料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近日我认真阅读了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收获颇丰。科学究竟是什么是我国目前第一本用于教师对科学性质认识方面的培训用书,为南京大学的张红霞教授在2003年所著。关于科学的性质,书中有很多精彩的阐述,如:科学家是为了认识和解释已有的客观世界,艺术家是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工程师是为了创造一个尚不存在的物质世界。科学为了解释世界而获取事实证据是依据共同步骤和规范,这个步骤可以非常清晰地表达出来,以至于别人可以重复研究;而艺术家讲究风格独特,而且是独特到别人无法模仿最好。由于科研成
14、果是对世界的一种纯理性的解释,因而它是无形的,如日心说、进化论、牛顿定律等;而工程技术和艺术品是有形的、是实际体现的,如一台电脑、两部小说、三座雕塑等。科学对事实的尊重、对观察的依赖、对结论的谨慎和对错误的勇于修正是科学教育所特有的内容。纵观全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有以下几点:一、让学生自己从活动中提出问题。在本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科学问题只能由学生在活动中遇到不解和矛盾时自己提出来,不应该,也不可能在教师的追问下“逼”出来。而我国的教师在科学课上都有类似于这样的提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或“你们想研究什么呀?”学生们则常常回答:“为什么这么样?”或“我想研究”作者指出,这些都是假科学问题。已故
15、哈佛大学的兰本达教授也反复强调:无论是提问假设还是讨论都要在充分的观察、实验活动之后。亲自动手的活动是提供经验的最好手段,也可以弥补不同个体之间经验上的差异,从而共同提出问题,形成假说。问题是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发现的,研究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不是老师强加的。二、尽量少说话,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动手。张红霞在书中指出:上课不要用开场白,并且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是如此,可说可不说的话不说。尤其在孩子们的埋头活动中,当你不能讲出有意义的话或没有把握的时候,就不要讲话,让孩子们自己去做。美国老师都是在孩子们注意力开始松懈的时候才进行课堂讨论的。如果你觉得不讲话、少讲话没法上课的话,就说明你的学具没有足够强的
16、结构。一般来讲,在活动时如果孩子们盯着你,而不是盯着学具,一是说明你的学具有问题,二是可能你的科学问题不明确。回想我以前的科学课,几乎每一堂都如张红霞教授所说的,整堂课都充斥了老师的声音和问题,似乎只是在把一些科学知识强加给学生。这样的课其实根本不是科学课!但我发现这却是一个普遍现象,就连最近被评为区市级的有些优质课,也难脱这样的俗套。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书中还提到,兰本达教授认为教师和学生在整个科学活动的经历中,思维和行动应该比语言占优势,甚至在讨论会中,教师也应该少说、多看、多听、多感受。孩子们的话也主要在活动后的研讨会中表达,是集体思想的精华。我想,这才是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而像我
17、们这样的科学课,说到底还是教师在主宰一切!三、正确使用“是什么”和“为什么”问题。书中指出:科学是为了解释世界,但在解释世界之前,科学家必须客观地描述世界。也就是说科学要回答两种类型的问题,一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二是为什么如此的问题。而且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来如此。所以孩子们要先进行“是什么”问题的观察和训练,然后再进行“为什么”的解释性思考;学习“为什么”的主题,要有足够的对“是什么”问题的思考和观察训练的基础。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应主要进行“是什么”问题的探究活动,但鼓励对“为什么”问题的思考,不过不作严格的要求。 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体会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
18、南社中心小学 刘玉香 要教好小学科学课这门功课,我们认为教师首先要吃透课标,把握整个体系,因此我认真学习了新课标,积极参加相关培训。通过理论学习,我知道课程改革并不只是使用某种版本的新教材。它是一种理想,是千百万教育工作者正在追求、正在实现着的理想,它承担着适应时代发展,符合社会进步、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需要的职责。一、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变课程内容和课程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的价值取向,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2、正确把握学科教育的特点 人们常说:“有一
19、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育特别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变课程的统一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告诉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批评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课程基础上强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习方式注入新鲜的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4、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 新课程体系强调学生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发
20、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新课标要求教育必须培养有创造精神、有个性的人,那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1、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充分观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本 研究课题 申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