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以艺育德,以德促艺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西街小学 石伟娟内容摘要:音乐教育是德育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真谛是以音乐为手段,以育人为宗旨。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特殊意义表现在:音乐的审美教育是育人的重要途径,育人目标明确,音乐艺术的情感与德育互通。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充分渗透德育:从词曲着手,让德育在学生心中生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德育在学生心中发芽;音乐实践活动,让德育在学生心中开花;用音乐教学强化其他教育途径的效果,让德育在学生心中结果。教师必须挖掘音乐教育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陶冶、影响、启迪,直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渗透;育人;审美诸育德为先,
2、德育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德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是德育重要组成部分,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是德育的有力手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于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众所周知,音乐教育的真谛是以音乐为手段,以育人为宗旨。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从音乐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出发,强调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把育人工作放在首位。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在整体化的音乐教育中,以音乐为主体,智育为主线,德育为
3、灵魂,把德育、智育、美育融为一体,有机的结合起来,育人是目的,审美是核心,旨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一、音乐教育在德育中具有特殊意义(一)音乐的审美教育是育人的重要途径 贝多芬说过:“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 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也曾日:“感人也深,化人也速”。这是谈到音乐艺术对德育的作用时提出的观点。音乐的育人功能应放在审美功能的首要位置。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学生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
4、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音乐正是通过美的音响、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起共鸣,美化心灵,它以曲动人,以情感人,这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及的。音乐教育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在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在音乐教育中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鉴赏、创造的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从而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情感升华、心灵净化。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这样获得的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真实与自然。(二)音乐教育的育人目标明确 音乐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育
5、人,音乐教育究其根本是培养品德高尚的人。音乐教育目标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培养出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现阶段音乐教育目标是: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促进个性的核心发展,培养合作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作为音乐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以优秀的作品,生动的教学形式来感染学生,唤起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激励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这就是把德育渗透于音乐教学之中的真
6、正目的。(三)音乐艺术的情感与德育互通乐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凡音之起由心生也,人之心动,物使然也”。音乐是情感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影响着人的感情。这种音乐美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侵入人的心灵,使人在情感的体验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教育。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是最能表达感情的艺术;而德育的关键则在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情理结合才能打动人、说服人。没有感情因素,就不可能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因此,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在情感上是密不可分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去,会使得教学效果深刻而有力。二、 音乐教学中实现德育功能的途径(一)从词曲着手,让德育在学生心中生根1、歌曲教学
7、,滋润心灵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对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阵地。歌曲是以其鲜明的节奏、丰富的和声、优美的旋律、明了的歌词来表情达意,对学生思想教育、陶冶情操起到重要作用。它独特的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达的情感美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曲中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充分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性情得以熏陶,心灵受到滋润,认识真善美。因此在教唱歌曲时,教师要分析歌曲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要引发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在陶冶性情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如歌曲摇
8、篮曲歌词朴质、生动感人,音调深情、轻柔、朴实,唱出了妈妈对孩子的一片挚爱与真情。乐曲可以让学生用哼鸣轻轻模唱摇篮曲,模仿摇篮摇动时的情境,让他们知道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感受母亲深深的爱。2、音乐欣赏,陶冶性情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类的情感的感知艺术。欣赏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领悟音乐的真谛,得到精神愉悦,提高学生对真善美辨别能力。一切有价值的音乐作品,都凝聚着人类优秀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感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传递来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让他们在体验音乐情感的同时,也感触到作曲家深刻的思想,使学生在听赏中
9、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在情操、品格和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如在欣赏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时,我首先让学生聆听,感受乐曲幽雅、宁静、温馨的意境,领略我国民族乐器神奇而独特的表现力。接着让学生入境入情地感受作品的情绪,民族器乐合奏的协调和音乐的动静、远近、景情的结合,使学生从优美典雅的旋律中获得美的享受。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用他们的语言和图画来描绘乐曲的丰富内涵,深入挖掘其中的美。学生由衷地赞叹我国民乐的美妙,严肃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宁静优雅的乐曲声中渗透到学生心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德育在学生心中发芽“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数字,字母,音符。
10、”雨果的这句话道出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智力,把德育教育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1、在音乐故事中渗透德育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欣赏二泉映月,介绍瞎子阿炳的一生,以及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乐曲的评价;这首乐曲应当跪着来听。使学生了解新旧社会的巨大差别和阿炳艰辛却顽强的艺术生命,为我们瑰丽的民族文化遗产而骄傲。2、在音乐律动、游戏中渗透德育音乐律动、游戏最能体现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它有助于学生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音乐 教学 中的 德育 渗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