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地理课程标准培训.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1)地理课程标准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地理课程标准培训.ppt(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1)课程标准的修订课程标准的修订解读解读吴桥县宋门中学吴桥县宋门中学 张鹏张鹏课程标准的发展 2001年开始实验 2003年开始修订,2004年春完成修订稿 2007年成立新的修订组,包括院士、课标组成员、高校专家、一线教师等 2010年成立三个委员会 2011年4月,修订稿经地理课程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订 2012年初,经教育部党组、中央领导审批通过后,由教育部颁布,称2011年版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为指导,巩固和深化新课程改革理念;根据地理课程的特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能力为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2、能力;科学地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维持教学的基本稳定(内容框架、设计思路不变)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并就实验反馈对课程内容做适当调整和语言修饰规范文本内容的表述(根据统一要求)反映时代的发展变化坚持改革方向,适当考虑教学实际坚持“几个不变” 坚持课程标准文本的框架结构不变; 坚持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不变; 坚持内容标准呈现方式和表述方式不变; 坚持“选择认识区域的1-4-5-5方案”不变; 坚持构建“有用”“开放”课程等基本理念不变; 坚持突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不变; 坚持绝大部分的“课程内容”不变。 1.对“前言”部分进行修改和调整。“课程性质”重新进行改写,对“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
3、设计思路”进行精简或归并。 2.对课程目标进行调整、精简。新增“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等意识养成的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主要修改的方面 3.对一些教师认为表述得不够清晰的课程内容标准加以修订,对部分课程内容标准的文字表述以及行为动词的选用作了必要的修饰。 适当补充和增加学生生活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新成果和国家最新发展战略的新内容。课程标准主要修改的方面 4.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出发,删除或调整部分过难、过繁的课程内容标准。对“活动建议”进行删减,重新调整表述方法。 5.对乡土地理部分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进行梳理和重新调整。 6.删除所有的
4、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对“评价建议”部分重新调整进行改写。课程标准主要修改的方面导入语 改革背景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价值功能两个重要的关键词 “兼文兼理” “基础性”必修课程性质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课程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
5、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有用的地理有用的地理 对生活有用 对终身发展有用 开放的地理开放的地理 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课程形态的开放性 课程实施的开放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其中,“地球与地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 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地理 课程标准 培训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