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单元 (2).doc
《第三章第二单元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第二单元 (2).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三章 第二单元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重点:1. 了解植物茎的分类和结构,能说出各部分构造的功能。2. 了解导管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了解筛管对有机物的运输。3. 了解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及其各部分构造的功能。4. 了解保卫细胞及气孔的组成、分布和作用。5. 理解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意义。6. 了解土壤污染及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难点:1. 正确区分各类茎及观察茎的结构。2. 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际运用。3. 正确分析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引起土壤污染的因素以及对土壤的危害,制定出最佳防治污染的措施。知识要点:(一)茎:1、茎的类别: (2)茎按生长方式可分为:茎的类别特点代表植物茎
2、与环境的关系直立茎茎较坚硬,能直立,最常见果树,甘蔗,白菜茎的生长都能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或使根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料攀援茎用卷须等攀他物上升的茎葡萄,黄瓜等缠绕茎借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的茎牵牛,常春藤,菜豆匍匐茎平卧于地,四周蔓延,长不定根草莓2、茎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由内到外)3、茎的功能:茎具有支持、 的功能。(1)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输送的方向:自下而上向枝端运输。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进入根部输送到叶输送的组织: 。它位于 部。水分输导的动力:其中主要的是蒸腾拉力。(2)有机物的运输:输送的方向:自上而下向根运输输送的组织: 。它位于 部。(二)叶:1、蒸腾作用:
3、根从土嚷中吸收的水中只有很少部分用于植物的生命活动,其中的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出去了。(1)含义:叶将根吸收的水经气孔以 形式向大气散发的过程。(2)器官 (3)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 、 、湿度等。一般气孔周围的湿度小,气温较高,光照强,则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强,反之就比较弱。(4)蒸腾作用的意义:是根吸水的动力 能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可降低叶面的温度2、叶的结构:分为表皮(上有由保卫细胞组成的 )、叶肉和叶脉。(1)保卫细胞和气孔:表皮细胞是一种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无叶绿体,对叶起保护作用。表皮上还有成对的半月形细胞,叫做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就是气孔
4、,是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叶片的门户,也是蒸腾作用散水的通道。(2)气孔和蒸腾作用的关系:气孔可以张开或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失水萎缩,气孔闭合,以此调节植物的蒸腾作用。当植物体水分较多时,气孔张大,蒸腾作用加强;当植物缺水时,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三)保护土壤:1、目前土壤资源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土壤的 和过度开发。2、土壤污染主要有:农药化肥污染、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污染、生活垃圾污染。3、我国的土壤资源并不充裕,因此保护土壤更是非常重要。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典型例题】例1. 玉米的茎长成后不能增粗,而桃树的茎能年年变粗,从茎的结构分析,能不
5、能变粗的根本原因是( )A. 茎内有无韧皮部 B. 茎中有无形成层C. 茎内有无木质部 D. 茎内有无髓分析:茎能否增粗决定于有无形成层,形成层细胞能够分裂增生,属于分生组织;向外分裂产生的细胞生长形成韧皮部,向内生长形成木质部,所以双子叶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而单子叶植物如玉米、小麦、水稻、竹类等植物因为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答案:B例2. 小明和小刚两人到刚砍伐过树木的山上去观察茎的结构,观察到茎的切面中从里到外有许多同心圆,两个人都数了同一棵树横切面上的同心圆,小明发现树皮由内到外有17个同心圆,小刚从里数到最外面发现有20个同心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棵树可能已生存
6、了17年 B. 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37年 C. 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20年 D. 这棵树一定已生存了17年分析:年轮:茎生长时前一年的晚材(秋材)和后一年早材(春材)间的分界线,是指木质部的生长。春天外界的气温适宜,水分充足,茎生长快,排列疏松,颜色较浅;入秋后雨量少,气温低,生长慢,排列紧密,颜色较深。每年生成一轮,不包括木质部外的形成层、韧皮部、皮层、周层等环状结构,所以小刚的数法是错误的。而因树的种类不同,有的树一年里可以出现多个年轮,所以答案D是错误的答案:A例3. 如图所示的爬山虎的茎能产生不定根,能在竖直的墙壁上生长,你认为按生长方式分析,爬山虎的茎属于( )A. 攀援茎 B. 缠绕
7、茎C. 直立茎 D. 匍匐茎分析:根据生长分式不同,茎可分为攀援茎、缠绕茎、直立茎、匍匐茎四类,四类茎按是否能向上可以区别出匍匐茎;根据向上生长是否需借助他物可以区分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根据借助他物向上生长是否利用变态茎、叶结构附着他物,可以区别攀援茎和缠绕茎。答案:D例4. 如图是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图,分析图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图中A、B、C分别表示什么结构: A B C (2)其中C 中有 ,可以输送水分和无机盐。A 中有 ,可以输送有机物。(3)图示的茎 (填“能”或“不能”)逐年增加,是因为A 和C 之间有 ,能 。分析:双子叶植物的茎由外到内依次为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
8、质部、髓构成。其中树皮内侧是韧皮部,形成层也只是由几层细胞构成,而体积最大也是最主要的部分是木质部,木质部再往里就是髓。髓由薄壁细胞(细胞较大,管壁较薄)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内有筛管,运输有机物。茎能否增粗决定于有无形成层。细胞能分裂增生,使茎加粗答案:(1) A. 韧皮 B. 髓 C. 木质部(2)木质部;导管;韧皮部;筛管; (3)能;韧皮部;木质部;形成层;分裂产生新细胞,向外增补韧皮部,向内增补木质部。例5. 在两棵小树之间,拴上铁丝用来晾衣服,日子久了结果发现小树形成节瘤。这是由于破坏了( )A. 韧皮部 B. 木质部 C. 形成层
9、 D. 木纤维分析:在小树上拴铁丝,日子久了,由于小树的茎会不断长粗,而铁丝不会变长,铁丝会破坏小树的树皮,相当于将树皮环割。我们知道:内树皮的韧皮部由筛管组成,担负着把叶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根和其他植物器官的功能。所以小树被环割后,运输的通道被阻断,小树环割部位的上方就因积蓄大量的有机物而形成节瘤。答案:A 例6. 小明在摘甜桃时,发现桃树的树干上粘有紫色的粘稠物。他想:“粘稠物是如何产生的,它是什么物质呢?”他询问桃园主人,桃园主人告诉他桃干碰伤或遭虫咬后,都有粘液流出,久后变成粘稠物质粘在树干上。小明猜想粘稠物可能是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也可能是叶合成的有机物。他选取了一条将被整枝割掉的生
10、长旺盛枝条,做了以下实验,在整枝处对枝条进行环割处理,观察到环割上端的树皮处有少量粘液流出,一周后观察到环割处出现图所示的现象,环割的上端出现较多紫色粘稠物。根据上述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在摘甜桃时提出的问题是: (2)他提出的科学猜想:猜想一: 猜想二: (3)根据实验,你和小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对小明的探究实验运用了哪些过程?分析:粘稠物只能是两种成分:水分、无机盐或有机物。其中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根吸收的,并且是由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而有机物却是由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并且由树皮内侧的韧皮部自上而下输送的。所以若树皮割裂后有液体流出,则流出的液体是有机物,反之则是水分和无机盐。
11、答案:(1)桃树在干上附着的粘稠物是如何产生的?它是什么物质?(2)粘稠物是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粘稠物是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3)桃树干上的粘稠物是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4)小明的实验过程包含了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试验设计、得出结论等四个方面。例7. 如图是研究环境因素对蒸腾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请回答:(1)在春天的阳光下,水银柱会 (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 (2)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结果发现水银柱上升十分缓慢,这说明了 (3)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夏天的烈日下,结果发现水银柱几乎不动,则说明了: (4)如果在实验室里,用电吹风吹叶片,结果发现水银柱上升也
12、十分迅速,则说明了 也影响了植物的蒸腾作用。(5)以上几种实验结果说明了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弱与环境因素关系密切。主要与 、 和 有关。分析: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的强弱则由气孔开度决定。而气孔开度主要受温度影响,一般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在30左右达到最大气孔开度,35以上的高温会使叶片过度失水,气孔会关闭,使蒸腾作用减弱。若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由于光照不足,湿度大,所以植物的蒸腾作用也减弱。一般气孔周围的湿度小,气温较高,光照强,则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强,反之就比较弱。 答案:(1)上升;植物具有蒸腾作用。(2)光照强弱和湿度的大小,与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弱有关。(3)光照太强反而会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章第二单元 2 第三 第二 单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