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实验---教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实验---教师.doc(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探究活动: 观察土壤活动目标: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观察土壤、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了解土壤对动植物的重要性。实验器材:铲子、放大镜、一株完整的植物根系、记录单、刻度尺实验指导: 这是一个室外观察实验。探究过程:1、教师根据当地教学条件选取不同地方的土壤,带领学生挖开土壤,观察这些地方的土壤表层,有什么发现?2、观察土壤里植物的根,量一量一棵小草的根有多长。3、观察土壤里的小动物,它们生活在土壤的什么地方?实验提示:1、结合三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的颜色、湿度、成分等。2、测量小草的根的长度时需先引导学生学习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2、。(1)测量前要了解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是否磨损。(量程指刻度尺的最大测量范围,分度值指每一小格表示多少。)(2)测量时将刻度尺与被测物体紧贴后,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起点对齐,被测物体末端所对刻度即该物体的长度。(若零刻线磨损,可以重新选择一个整刻度作“零刻度”,测量结果减去所选整刻度值。)(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4)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教师知道即可,不必向三年级学生介绍)(5)记录数据要写单位。3、测量小草根系长度时,提醒学生测量每一支根的长度并把长度相加。为防止学生遗漏,可让他们把根摘下再分别测量其长度。如果时间不够,至少应测量最长的一支根的长度。4、有保护动植物
3、的意识。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观察土壤器材准备铲子、放大镜、一株完整的植物根系、记录单、刻度尺探究过程1、选取不同地方的土壤,用铲子挖开土壤,仔细观察,这些地方的土壤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2、观察土壤里植物的根并画下来,然后量一量一棵小草的根有多长,把你的测量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3、观察土壤里的小动物在土壤中是怎样活动的,把你的发现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活动地点土壤 特点植物动物名称根的 样子根的 长度(cm)名称活动特点实验小结土壤是动植物的家,我们应保护土壤。备注探究活动:研究土壤的成分活动目标: 认识土壤的成分。实验器
4、材:土壤、餐巾纸、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火柴、蒸发皿、烧杯、水实验指导:这个实验的步骤1,2,3是学生分组实验,步骤4是教师演示实验。探究过程: 1、用餐巾纸包住土壤,然后用手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观察餐巾纸的变化。 2、将一块土壤放入水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刚放进水里和过了一会儿的现象。 3、用玻璃棒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搅拌,引导学生边搅拌边观察,停止搅拌,耐心观察35分钟4、在铁架台的铁圈上放石棉网,在石棉网上放蒸发皿,调节酒精灯与石棉网的高度,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在蒸发皿中放入少量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点燃酒精灯加热。持续加热一段时间,让学生观察变化。实验结论:土壤由(水)、(
5、空气)、(沙粒)、(黏土)、(腐殖质)组成。实验提示:1、第1步中如果现象不明显,可让学生观察餐巾纸的背面,一般会有明显的潮湿斑迹。2、搅拌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搅拌时不要太用力,以免玻璃棒或容器(如烧杯等)破裂。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容器底,不要发出响声。搅拌时要以一个方向搅拌(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3、搅拌之后,可能在较短时间内难以进行沉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整实验顺序。4、特别强调酒精灯的正确使用。5、等到有白烟冒出后,可以请学生代表上来闻一闻,闻的时候提醒学生不能直接去闻,应该用手扇一些白烟到旁边闻。6、注意观察土壤被烧前后的颜色、气味、硬度等方面的不同。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6、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研究土壤的成分器材准备土壤、餐巾纸、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火柴、蒸发皿、烧杯、水探究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我的发现1、用餐巾纸包住土壤,然后用手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观察现象。看到纸巾潮湿了。土壤里有水分。2、将一块土壤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开始看到硬土散开,过一会儿又看到有气泡从土壤里冒出。土壤中含有空气。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观察现象。搅拌以后看到水变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水中的物质出现了分层现象,上层颗粒较小,下层颗粒较大。上层物质是黏土,下层物质是沙粒。4、把土块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土
7、壤中含有腐殖质。实验小结土壤由水、空气、沙粒、黏土、腐殖质组成。备注探究活动: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性活动目标:了解不同土壤的渗水性。实验器材:放大镜、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质量相同)、手持筛子作过滤器(3个)、内盛同样多水的烧杯(3个)、带刻度的空烧杯(3个)、水实验指导:这是一个对比性实验,需要控制过滤器、土的多少、水的多少、倒水的时间等条件,唯一变量是土壤的种类。探究过程:1、将三种土壤样品放置在桌面上,采取多种方法观察比较。 2、在三个相同过滤器中分别放上相同量的三种土壤,然后用小勺将三种土壤微微压紧,使土壤中间没有明显空隙。但不能压得过于板实。3、在三个过滤器中同时加入同样多的水,
8、过一会儿观察比较烧杯中的渗水量。实验现象:沙土渗水最多,黏土渗水最少,壤土渗水居中实验结论:沙土渗水性最强,黏土渗水性最差,壤土渗水性居中。实验提示:1、倒水时,同组的三名同学一定要同时把水倒进三个过滤器。2、倒水的动作不要太猛,要让水缓慢流进土壤,否则水把土壤冲散会影响渗水速度。倒水后千万别晃动过滤器或搅动土壤。3、水量80毫升效果较好。4、表格中的空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自主设计比较方案。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性器材准备放大镜、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质量相同)、手持筛子作过滤器(3)、内盛同样多水的烧杯(3)、带有刻
9、度的空烧杯(3)、水探究过程不变(相同)条件:过滤器、土的多少、水的多少、倒水的时间改变(不同)条件:土壤的种类1、将三种土壤样品放在桌面上,用多种方法观察比较。 2、在三个相同过滤器中分别放上相同量的三种土壤,然后用小勺将三种土壤微微压紧,使土壤中间没有明显空隙。但不能压得过于板实。3、三个过滤器中同时加入同样多的水,过一会儿观察比较烧杯中的渗水量。土壤种类沙土壤土黏土用放大镜看用手捻握成团渗水量/ml实验小结沙土渗水性最强,黏土渗水性最差,壤土渗水性居中。备注探究活动:土壤蓄水能力对比的实验活动目标:了解植被对土壤蓄水能力的作用。实验器材:两块相同的木块、两个相同的长塑料盘、相同量带草皮的
10、土和散土、两个相同喷壶、水实验指导; 这是一个对比性实验,需要控制塑料盘的大小、支撑物的高度、土壤的多少、土壤所放位置、水的多少、喷水的时间和高度等条件,唯一变量是土壤有草皮和无草皮。探究过程:1、用两块相同的木块分别撑起两个塑料盘的一端,然后在塑料盘顶端分别放上相同量带草皮的土和散土。2、用相同喷壶从同一高度同时向土壤喷水,喷水的过程要完全相同,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水流经过有草皮的土壤水土流失少,水流经过无草皮的土壤水土流失多。实验结论:植被可以保护土壤,保护水土流失。实验提示:1、实验过程中要重点观察水流过后,土层的变化和流水经过的痕迹。2、继续渗透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思想。3、要引导学
11、生学会保护土壤。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土壤蓄水能力对比的实验器材准备两块相同的木块、两个相同的长塑料盘、相同量带草皮的土和散土、两只喷壶、水探究过程不变(相同)条件:塑料盘的大小、支撑物的高度、土壤的多少、土壤所放位置、水的多少、喷水的时间和高度改变(不同)条件:土壤有草皮和无草皮1、用两块相同的木块分别撑起两个塑料盘的一端,然后在塑料盘顶端分别放上相同量带草皮的土和散土。2、用相同喷壶从同一高度同时向土壤喷水,喷水的过程要完全相同,观察实验现象。我看到:水流经过有草皮的土壤水土流失少,水流经过无草皮的土壤水土流失多。实验小结植被可以保护土壤,保
12、护水土流失。注:学生叙述意思对即可。备注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探究活动:种子萌发时需要的条件活动目标:探究种子萌发时需要的条件。实验器材:四只相同的杯子、 餐巾纸、不同植物的种子、水实验指导:这是一个对比试验,需要控制瓶子、种子种类、种子大小,唯一变量是种子所处的环境。探究过程:1、在四只瓶子里各放入两张纸巾,撒上一些种子。2、将1号瓶盖拧紧,分别在2、3号瓶内撒一些水,将4号瓶内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然后都拧紧盖子。3、 将1、3、4号瓶子放到碗柜里,将2号瓶子放到冰箱里,五六天后,你观察到(3)号瓶子里的种子发芽了。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 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实验提示:1、不同小
13、组选取不同植物的种子,避免实验的偶然性。2、以上实验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1号杯内没有充足的水分,4号杯内没有充足的空气,2号杯没有适宜的温度。3、这个实验需要近一周的时间,教师带着全班学生先做好装置,然后逐天观察,直到看到种子发芽。4、无论种子怎样摆放,发芽后总是根朝下,小苗朝上,便于学生继续研究种子萌发有关的问题。 5、继续渗透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思想。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种子萌发时需要的条件器材准备四只相同的杯子、 餐巾纸、不同植物的种子、水探究过程不变(相同)条件:瓶子、种子种类、种子大小改变(不同)条件:种子所处的环境1、在四只瓶子里各放
14、入两张纸巾,撒上一些种子。2、将1号瓶盖拧紧,分别在2、3号瓶内撒一些水,将4号瓶内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然后都拧紧盖子。3、 将1、3、4号瓶子放到碗柜里,将2号瓶子放到冰箱里,五六天后你观察到 3号瓶子里的种子发芽了。原因分析:1号杯内没有充足的水分,4号杯内没有充足的空气,2号杯没有适宜的温度。实验小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 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备注 探究活动:观察茎的作用活动目标:认识茎的作用。实验器材: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红墨水、烧瓶、小刀实验指导:这个实验力求让学生通过茎和叶脉逐渐变红,推测植物“喝”的水通过茎和叶脉送到全身,然后将植物的茎斜切后进行观察,认识茎的作用。探究过
15、程:取一株有茎叶的植物,把它插入盛有红墨水的烧瓶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叶的变化。实验现象:植物的茎和叶脉逐渐变红。实验结论:茎有运输的作用。实验提示:1、为了让学生看清红墨水沿着导管由下向上慢慢移动,最好用凤仙花、富贵竹等植物的嫩枝做实验。2、教师适时指导茎的斜切。3、植物向下输送的是无机盐,不是养料,教师了解即可。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观察茎的作用器材准备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红墨水、烧瓶、小刀探究过程取一株有茎叶的植物,把它插入盛有红墨水的烧瓶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叶的变化。实验现象:植物的茎和叶脉逐渐变红。实验小结茎有运输的作用。备注探究
16、活动:叶子的蒸腾作用活动目标:认识叶子的蒸腾作用。实验器材:一株叶子宽大角质层薄的植物、 两只塑料袋实验指导这是一个对比试验,需要控制枝条的种类、大小,所罩塑料袋的材料、大小、时间,植物所处的环境等条件,唯一变量是一根枝条有叶子,另一根枝条没有叶子。探究过程:1、 给一盆植物交足水后,选取两根大小差不多的枝条。2、 将其中的一根枝条的叶子全部摘除。3、 给两根枝条同时罩上塑料袋并扎紧。 实验现象:有叶子的塑料袋内有小水珠,没有叶子的塑料袋内没有小水珠。实验结论:叶子有蒸腾作用。实验提示:1、为了实验效果明显,最好选用叶片宽阔并且角质层较薄的植物进行实验,如天竺葵、月季等。2、将植物浇足水后放在
17、阳光充足、温度较高的地方。3、塑料袋应透明、不漏气,袋口要扎紧生活链接:现在居民楼房可以通过栽种大片叶子的花提高室内湿度。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叶子的蒸腾作用器材准备一株叶子宽大角质层薄的植物、 两只塑料袋探究过程不变(相同)条件:枝条的种类、大小,所罩塑料袋的材料、大小、时间,植物所处的环境改变(不同)条件:一根枝条有叶子、另一根枝条没有叶子1、 给一盆植物交足水后,选取两根大小差不多的枝条。2、 将其中的一根枝条的叶子全部摘除。3、 给两根枝条同时罩上相同塑料袋并扎紧。4、几小时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有叶子的塑料袋内有小水珠,没有叶子的塑
18、料袋内没有小水珠。实验小结叶子有蒸腾作用。备注探究活动: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活动目标:认识花的构造。实验器材:大朵完全花、 镊子、放大镜实验指导这是一个观察实验,教材从认识不同的花入手,引导学生观察解剖一朵完全花。从整体到局部,认识花的构造。探究过程:1、 选其中的一朵花,由外向里,依次解剖,然后用放大镜观察。2、 学生根据观察,画出花的内部结构图以便加深理解。实验结论:萼片保护未开的花。 花瓣吸引昆虫。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实验提示:1、教授本节课正是春暖花开之际,教师尽量选择多种不同的完全花(百合花、桃花、油菜花、君子兰、海棠等),便于认识花的各部分构造。 2、教授本节课时可以按照从外
19、向里的顺序解剖,认识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也可以选择把花的各部分画下来加深理解。 3、放大镜是玻璃仪器,提醒学生注意保护和安全。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器材准备大朵完全花、 镊子、放大镜探究过程选其中的一朵花,由外向里,依次解剖,然后用放大镜观察。画花的结构并标注各部分名称。实验小结萼片保护未开的花。 花瓣吸引昆虫。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备注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探究活动:研究固体的性质活动目标:认识固体的性质。实验器材:多种生活中常用的固体材料(如橡皮、石头、铁钉等)实验指导:这一探究活动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的
20、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利用各种方法研究,认识固体的颜色、形状、透明、软硬等性质,并做好记录,培养学生在探究中随时收集证据的良好习惯。探究过程: 1、任意选取4种固体,利用多种方法研究它们的性质并做好记录,然后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关于固体的共同性质达成共识。实验记录单名称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相同点实验结论:不同固体的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等方面不同。固体的共同性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实验提示:1、联系三年级上册学习的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2、可以结合表格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动手、记录。3、表格的空白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
21、实验探究活动名称研究固体的性质器材准备多种生活中常用的固体材料(如橡皮、石头、铁钉等)探究过程1、任意选取4种固体,利用多种方法研究它们的性质并做好记录,然后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关于固体的共同性质达成共识。 实验记录单名称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相同点实验小结不同固体的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等方面不同。固体的共同性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备注探究活动:固体的混合和分离活动目标:认识固体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小。 学会分离固体的方法。实验准备:黄豆、绿豆、玉米粉、天平、量杯、手持筛子、两种大小不同的颗粒实验指导: 这一探究活动重点对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
22、学态度。探究过程:(一)研究固体混合前后重量的变化情况1、介绍天平的正确使用。 2、将三种物品分别装入一次性杯子中,并用天平分别测量出它们的质量。 3、将它们倒入同一只杯子中混合,将其他两个一次性杯子重叠在这只杯子下面,用天平时称出总重量。4、比较三者混合前后的重量有无变化。(二)研究固体混合前后体积的变化情况1、介绍量杯的正确使用。2、分别用量杯量出100ml的黄豆、大米、淀粉。 3、将它们一起倒入同一个量杯中,轻轻地摇晃,注意不要洒落在外面,读出读数。4、比较三者混合前后的体积有无变化。实验记录单物品种类黄豆玉米粉绿豆三者混合重量(g)体积(ml)实验现象:三种豆子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小
23、。实验结论:固体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小。 (三)分离混合物用手持筛子进行固体混合物分离操作,指导学生先用大孔的筛网过滤,再用小孔的筛网二次过滤。实验提示:1、用量杯测固体的体积时,要将固体摇平后再读数。 2、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学生先预测,然后进行测量,最后获得测量数据形成对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选取两种颗粒要考虑筛子孔眼的大小,小颗粒的大小应小于筛孔的孔眼。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固体的混合和分离器材准备黄豆、绿豆、玉米粉、天平、量杯、手持筛子、两种大小不同的颗粒探究过程(一)如图分别用天平测量黄豆、玉米粉、绿豆和它们三者混合后的重量并做好
24、记录。通过测量,我发现固体混合后重量不变。(二)如图分别用量杯测量黄豆、玉米粉、绿豆和它们三者混合后的体积并做好记录。通过测量,我发现固体混合后体积变小。物品名称黄豆玉米粉绿豆混合重量(克)体积(毫升)(三)分离混合物用手持筛子进行固体混合物分离操作,指导学生先用大孔的筛网过滤,再用小孔的筛网二次过滤。实验小结固体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小。用筛子可以将大小不同的固体分离。备注探究活动:固体的沉浮活动目标: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实验器材:多种固体材料、一个土豆和一块土豆 、一截蜡烛和一支蜡烛、水、水槽实验指导: 这个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从预测到验证的探究过程。第一环节认识各种不同的固体在水中的沉
25、浮,第二环节认识不同质量或体积的同一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相同的。探究过程: 1、出示所要判断的固体,然后预测哪些可能会沉,哪些可能会浮?。 2、再把这些固体逐一放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3、比较前后两次的记录,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4、先预测一块土豆和一个土豆,一截蜡烛和一支蜡烛,谁沉谁浮,然后亲自实践,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实验现象:土豆不论大小都沉入水底。蜡烛不论大小都浮在水面。实验结论:土豆和蜡烛的沉浮与它们的大小无关。实验提示:1、可让学生先预测,再实践,然后将两次的记录对比。,2、关于固体的沉浮只求认识现象,不必弄清原因。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26、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固体的沉浮器材准备多种固体材料、一个土豆和一块土豆 、一截蜡烛和一支蜡烛、水、水槽探究过程1、选取所要研究的固体,我们先预测这些固体,哪些可能会沉,哪些可能会浮,做记录。 2、然后把这些固体逐一放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3、比较前后两次的记录,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4、先预测一块土豆和一个土豆,一截蜡烛和一支蜡烛,谁沉谁浮,然后亲自实践,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沉浮名称预测实际实验小结土豆和蜡烛的沉浮与它们的大小无关。注:学生叙述意思正确即可。备注探究活动:结晶分离的实验活动目标:认识结晶现象。实验器材:烧杯、小碟、开水、盐、绘画颜料、小树枝实验指导: 这是
27、一个关于固体在水中溶解的拓展实验,让学生明白溶解在水里的固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水分离。探究过程: 1、在三个烧杯里倒上小半杯热水,然后分别加入食盐,不停搅拌,使加入的盐全部溶解,一直加到盐不能继续溶解为止。2、在饱和盐水里放入少许绘画颜料后搅拌,对盐水进行着色。3、将着过色的盐水分别倒入小碟子中,再放入事前选好的小树枝,小树枝最好浸入盐水中,让盐水慢慢蒸发。实验现象:几天后,我们看到晶莹剔透的彩色树枝。实验结论:水和盐的分离采用蒸发的方法。实验提示:1、所用的水尽量温度高一些。2、溶解食盐时搅拌要充分,使饱和度达到最高。3、三杯水应该依次一杯一杯地完成,做完一杯再做第二杯4、不能将树枝直接放入
28、烧杯中,应使用小碟子,这样冷却结晶容易依附树枝,而且时间短。5、实验过程大约经过2-3天.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结晶分离的实验学生自主空间器材准备烧杯、小碟、开水、盐、绘画颜料、小树枝探究过程做结晶分离实验1、在热水里加盐(最好用氯化钾),充分搅拌,使盐完全溶解,一直加到盐恰好不再溶解为止。2、在热盐水中加入绘画颜料,使溶液着色。3、把不同颜色的热盐水分别倒进小碟子里,再把小树枝浸在盐水里,让盐水慢慢蒸发。几天后,我看到晶莹剔透的彩色树枝。实验小结水和盐的分离采用蒸发的方法。备注探究活动:比较各种不同液体的性质活动目标:知道不同的液体在颜色、形状
29、、味道、气味、透明度、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知道应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性质。实验器材:多种液体、天平、烧杯、一次性塑料杯、长木板、大木块、盘子、蜡纸、滴管实验指导: 比较液体的不同性质是对比试验,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操作。探究过程:一、认识液体性质每组同学仔细观察桌子上各种液体,比较这些液体的异同点。二、比较同体积的不同液体的轻重、粘稠度和表面张力 1、将天平调节平衡, 然后分别在相同烧杯里倒上50ml的蜂蜜、水、牛奶和食用油,放到已调平的天平上比较,观察实验现象。 2、把相同量的牛奶、蜂蜜、水和食用油同时倒在斜放的的长木板上,观察实验现象。3、用滴管选取相同体积的不同液
30、体滴在同一张蜡纸上。实验现象:1、相同体积液体的质量比较:蜂蜜牛奶水食用油。 2、不同液体的粘稠度:水牛奶食用油蜂蜜。 3、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形成的水滴摊开面积的大小不同。实验结论:液体的共同点:如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等。不同液体的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不同。实验提示:1、观察几种液体的不同点,重在发现每种液体的颜色、透明度等方面的不同,液体的共同点都有体积,会流动等。2、天平的正确使用,特别强调怎样拨动滑块调节天平平衡。3、滴管的正确使用。4、探究不同液体的轻重时,只让学生知道现象,不必究其原因。5、探究不同液体的粘稠度不同时,倾倒液体后,下面要用盘子接住,这些液体一定“自己”流下来。6、教
31、学中可以选取其他液体。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比较各种不同液体的性质器材准备多种液体、天平、烧杯、一次性塑料杯、长木板、木块、盘子、蜡纸、滴管探究过程1、仔细观察桌子上各种液体,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名称透明度颜色气味相同点2、将天平调节平衡, 然后分别在相同烧杯里倒上50ml的蜂蜜、水、牛奶和食用油,放到已调平的天平上比较,我发现它们的重量由重到轻:蜂蜜牛奶水食用油。 3、把相同量的牛奶、蜂蜜、水和食用油同时倒在斜放的的长木板上,我发现它们的流速由快到慢:水牛奶食用油蜂蜜。4、用滴管选取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滴在同一张蜡纸上,我发现不同液体形成的水滴摊开
32、面积的大小不同。实验小结液体的共同点: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等。不同液体的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不同。备注探究活动:把液体倒进水里活动目标:了解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知道热水在冷水中会上浮。实验器材:食用油、蜂蜜、水、鸡尾酒图片、染过色的红水、热水、小药瓶、细线、水槽实验指导:这个探究活动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明确液体和固体一样在水中也会出沉浮现象。探究过程:一、观察液体沉浮(教师演示实验)1、出示三个装有不同液体(水、食用油、蜂蜜)的杯子,预测将蜂蜜和食用油分别倒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2、演示实验:将蜂蜜倒入装着水的杯子里,将食用油倒入装着水的杯子里。3、学生观察实验。4、交流观
33、察的实验现象:食用油浮在水面,蜂蜜沉入水底5、小结: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一样,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液体沉于水底。二、探究“鸡尾酒”的调制(学生分组实验)1、出示鸡尾酒的图片,让学生猜猜鸡尾酒是怎么调制出来的?2、提供材料:染过色的红水、蜂蜜、食用油。3、学生分组尝试调制“鸡尾酒”,边实验边记录。4、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展示调制的作品。实验现象:无论按怎样顺序倒入三种液体,杯内液体顺序不变,油在上,蜂蜜在下,水居中。实验结论:蜂蜜比水重,油比水轻三、观察将热水倒入冷水(教师演示实验)1、在水槽中倒入一半的冷水。2、将染过色的热水倒入一个密封的小玻璃瓶中,把瓶口塞住。3、将小玻璃瓶置于水槽中,用
34、手将瓶口打开。4、仔细观察水槽中所发生的现象。实验现象:热水向上冒出。实验结论:热水比冷水轻。实验提示:1、简单介绍鸡尾酒及调制过程。2、搅一搅油、蜂蜜、水的混合物,引导学生发现有的液体在水中溶解,如蜂蜜;有的不溶解,如油。 2、“水火山”实验可以让学生先猜想,然后小组讨论设计方案。3、为保证实验的真实性,师生都不要摇晃桌面及盛水的容器。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把液体倒进水里器材准备食用油、蜂蜜、水、鸡尾酒图片、染过色的红水、热水、小药瓶、细线、水槽探究过程一、观察液体沉浮三个装有不同液体(水、食用油、蜂蜜)的杯子,我猜想将蜂蜜和食用油分别倒入水中
35、会_ ,然后分别将蜂蜜和食用油分别倒入装有水的杯子里,我看到 。二、探究“鸡尾酒”的调制1、观察鸡尾酒的图片,猜猜鸡尾酒是怎么调制出来的?2、实验材料:染过色的红水、蜂蜜、食用油。3、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随意调配倾倒三种液体的顺序,尝试调制“鸡尾酒”,边实验边记录。倾倒顺序现象结论三、观察将热水倒入冷水1、在水槽中倒入一半的冷水。2、将染过色的热水倒入一个密封的小玻璃瓶中,把瓶口塞住。3、将小玻璃瓶置于水槽中,用手将瓶口打开。我看到:热水向上冒出。实验小结1、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一样,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液体沉于水底。2、蜂蜜比水重,油比水轻。3、热水比冷水轻。备注探究活动:液体混合前后重量
36、和体积的变化活动目标:认识不同液体混合后重量无变化,体积有变化。实验器材:水、烧杯、酒精、天平、量筒实验指导;这一探究活动可以采取教师先演示,学生后分组的形式,与前面认识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体积变化的活动相似,以此增进学生对液体性质的认识。探究过程:一、测量质量的变化1、回忆天平的正确使用,左盘内放上一只空烧杯,在右盘放置砝码调节天平使之平衡。2、在右盘多放入100g的砝码,在左盘添加酒精使之正好平衡,这时烧杯内的酒精正好为100g。3、用同样方法量取100g的水。4、让学生预测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质量。5、将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在一起,用天平测量出总质量。实验现象:两种液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二.测量
37、体积的变化1、回忆量筒的正确使用,用量筒分别量出100ml水和100ml酒精。2、让学生预测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3、将酒精倒入水中,测量二者混合后的总体积。实验现象:两种液体混合后体积变小。实验结论:液体混合后,总质量没有变化,总体积变小了。实验提示:1、测量混合后的重量可能会有少许误差,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酒精烧杯里可能有很少的残留,或者测量有一些正常误差。2、在使用量筒测量液体时要注意:量筒应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将液体倒入量筒时,观察量筒中的凹液面,快要接近100ml时,可以用滴管取液体加满至100ml。3、酒精用墨水染色后再测量。4、酒精易挥发,建议先量出100ml的水。5、混合后的体
38、积变小,学生可能会认为在量筒里残留酒精造成的,这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教师要加以解释。液体混合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相互进入彼此的内部空间。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器材准备水、烧杯、酒精、天平、量筒探究过程 (一)如图分别用天平测量水、酒精和它们二者混合后的重量并做好记录。通过测量,我发现液体混合后重量不变。(二)如图分别用量筒测量水、酒精和它们二者混合后的体积并做好记录。通过测量,我发现液体混合后体积变小。名称水酒精二者混合重量(克)体积(毫升)实验小结液体混合后,总质量没有变化,总体积变小了。备注探究活动:使沉在
39、水里的物体浮上来活动目标: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实验器材:水、橡皮泥、铝箔、垫圈或硬币、吸管(木筷或泡沫塑料)、针线(牙签或铁丝)、学具袋的潜水艇模型、鸡蛋、食用盐、烧杯、大水槽、玻璃棒实验指导: 这个探究活动是学生分组进行,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探究过程:一、改变形状用橡皮泥(铝箔)做成小船放入水中,然后在小船里放硬币(垫圈),观察承载量,分析原因。二、借助漂浮物利用吸管(木筷、泡沫塑料)、针线(牙签、铁丝)做成竹筏,在竹筏上承载垫圈(硬币),观察承载量,分析原因。三、改变自身重力利用学具袋设计小潜艇,研究其沉浮
40、的道理。四、水中加盐 在水中加盐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实验结论: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实验提示: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橡皮泥做小船,怎样才能让橡皮泥小船承载量增大?(橡皮泥做得越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承载量越大)。2、用吸管做竹筏,教师需提醒学生把吸管口堵住,别戳破吸管。3、学具袋中的潜水艇模型非常好。揭示潜水艇上浮是因为舱内灌入空气挤出水,自身重量减轻;潜水艇下沉是因为舱内排出空气装进水,自身重量加重,其他条件都不变。4、可以结合死海图片让学生意识到水中有盐会浮在水面,然后出示“如何使沉在水底的鸡蛋浮起来”,学生通过思考可解决。水
41、中加盐后要不停搅拌,直到盐不在溶解为止。(100克盐能溶解36克盐)把盐直接加入浸泡鸡蛋的水中,我可以看到鸡蛋慢慢浮起来。生活链接:轮船、竹筏、潜水艇、死海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 月 日 年级 班 第 组实验探究活动名称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学生自主空间器材准备水、橡皮泥、铝箔、垫圈或硬币、吸管(木筷或泡沫塑料)、针线(牙签或铁丝)、学具袋的潜水艇模型、鸡蛋、食用盐、烧杯、大水槽、玻璃棒探究过程材料方法现象结论实验小结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备注第四单元 关心天气探究活动:测量气温活动目标:1、掌握测量气温的方法和读写温度的方法。2、测量不同处所的气温,认识百叶箱。3、归纳出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实验器材:温度计(寒暑表)、温度计模型、实验记录单、百叶箱实验指导 这一探究活动是本单元第一个指导学生进行测量活动的实践课。整个活动由如何使用温度表(寒暑表)以及怎样读写温度、测量和记录气温的实践活动、分析气温变化和思考问题呈递进关系的环节构成,力求教会学生如何测量气温,在整理观测记录中懂得白天的气温变化规律。探究过程:1、介绍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读法和写法。2、利用温度计测量教室内不同地方的气温。3、利用温度计测量教室外阳光下、背阴处、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