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件:12苏武传 .ppt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件:12苏武传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件:12苏武传 .ppt(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2课苏武传,苏武李白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赏析:李白这首诗歌描述了苏武被困匈奴,“身在匈奴,心在汉”,艰难生活,十九载后终于又回到大汉朝的感人故事。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最后四句深化主题,故国情怀与离别之情融为一体,苏武与李陵融为一体,融合的基础看似友情,实则是同样的故国情怀。,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笳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
2、,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永远的苏武,作者介绍,公元前3世纪末期,中国出现了统一的大帝国秦,与此同时,北方也形成了奴隶制国家匈奴,双方长期对峙,战争不断。汉初以来,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以其“控弦之士”30万,东败东胡,北败丁灵,西逐大月氏,使“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并不断南侵。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强盛,为解除匈奴对北方的威胁,开始了对匈奴长期的讨伐战争,并在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的三次战斗中取得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背景解读,匈奴在威势被大大削弱之后,表示
3、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的矛盾还是根深蒂固。在表面修好的背后,双方都在乘机窥探对方的虚实。苏武传一开始就写道:“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出使匈奴就处在这一严酷的历史背景下。,汉书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传”为“传”,改“本纪”为“纪”,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汉高祖六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词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
4、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纪传体的断代史。,知识链接,1苏武出使前,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如何?他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出使匈奴的?这对后面故事的展开起到什么作用?【答案】汉朝与匈奴连年征战,在相互窥探对方军事情况时,互相扣留对方使节,处于敌对状态。新单于即位后,担心汉朝进攻而主动求和,遣返被扣留使臣。在此种情形下,苏武率使团出使匈奴,担起了议和的重任。但此时匈奴和汉朝的敌对关系并未根本解除,和议只是单于的缓兵之计,苏武此行还是充满凶险,但他仍毅然出行,这就为苏武被扣留匈奴十九年埋下了伏笔,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2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答案】卫律在劝降苏
5、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来胁迫他。遭拒绝后,又“复举剑拟之”来威逼,然“武不动”。威逼不成,又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来利诱。,而李陵则是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指出汉朝的薄情,其兄弟都枉死。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太夫人已不幸”“妇年少,闻已更嫁”“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又以切身体会说明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所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显得推心置腹,委婉通情。,原因:二人的劝降方式之所以不同,一是两人与苏武的关系
6、不同,二是两人的地位与修养不同。卫律原来是汉朝的武将,是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并无是非标准,唯利是图,所以丑态百出,遭到苏武的唾弃。而李陵是一代名将李广之后,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被汉武帝诛灭家族。所以在劝降时使用攻心法。他看到苏武的大义凛然后能“泣下霑衿”,可见尚存羞恶之心。,3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答案】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
7、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贰,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结构图表,本文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出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主旨探微,问题1本文第35段在刻画各种人物性格特别是苏武的性格特征方面,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对应考点】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提示】分析
8、表现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的手法,要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刻画人物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其他还有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等。,【答案】语言描写:“见犯乃死,重负国”“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气冲霄汉,义薄云天)动作描写:苏武两次自杀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苏武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忠君爱国,忠贞不贰)细节描写:当苏武自刺时,周围人的反应,卫律“惊”,常惠“哭”,单于“壮”。这些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反衬手法:以卫律、张胜等反衬苏武
9、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坚贞气节。,问题2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对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提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它要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的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史传性文段最大的特点是时间、地点、人物、具体事件或感情的发展线索比较清晰,这就为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提供了方便。,【答案】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我们不难明白,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
10、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从全文看来,
11、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问题3本文是怎样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苏武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对应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提示】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了渲染一种氛围,为人物形象塑造创造条件;细节描写是直接用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它可以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生动。,【答案】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
12、的劝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煴火之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件:12苏武传 2019 2020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必修 课件 12 苏武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