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期末考试A卷 .pdf
《2022年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期末考试A卷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期末考试A卷 .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 期末考试 A卷 开卷贴条形码区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号、姓名及所在学习中心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姓名: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号:学习中心: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10分)12345678910ACBABDCACB1、把风俗比做国家“元气”的思想家是( A )A、苏轼 B、顾炎武 C、朱熹 D、王充2、“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的名言出自( C )A、荀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孔子3、( B )实质上是反映善恶价值的一种形式。A、生死观 B、荣辱观 C、苦乐观 D、义利观4、在( A )时期,崇德贬智倾向达到登峰
2、造极的地步。A、宋明理学 B 、西汉儒家 C、魏晋学 D 、唐宋时期5、中国传统道德中所提倡的“志于道”的“道”主要是指( B )A、天道 B、人道 C、天理 D、道理6、志存高远,心系天下的人生价值取向,究其思想根源,乃在于儒家的( D )意识。A、入世意识 B、出世意识 C 、济世意识 D、入世与济世意识7、“知行相资以为用”的思想是由( C )阐发的。A、王阳明 B、朱熹 C、王夫之 D、颜元8、在传统知行论中,知先行后的思想始于( A )A、先秦时期 B 、唐宋时期 C 、魏晋时期 D 、明清时期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3、-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 9、古语云“治国推教而必有恒政”,这里的“教”指的是( C )A、学校教育 B 、文化教育 C 、道德教育 D 、法制教育 10 、“礼”作为人的行为规范,最早是由( B )提出的A、孔子 B、子产 C、孟子 D、荀子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10分)12345ABCDEBCDABCDABCDEAC1荀子的人性论思想观点主要有( )A、指出性者本始材朴B、指出人性主要为人的利欲之心C 、指出人性还包括人的有辨有知之能D 、指出人性本恶E、指出人性可化2公忠这一规范
4、应包含下列哪些内容( )A、修己爱人 B、以公胜私 C、尽已为人D 、报效国家 E、和而不同3以下规范着重指主体内在方面的有( )A、自强 B、持节 C、明智 D、知耻 E、勇敢4孟子把( )作为人道的基本内容A、仁 B、义 C、礼 D、智 E、信5在知的来源问题上,二程把知分为( )A、见闻之知 B、道德理论 C、德性之知D 、良知良能 E、先知先觉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分,共15分)1、中和答:中和:是事物发展的一种和谐状态,它要求人们的喜怒哀乐之情思和欲望应保持适当的限度,行为应合乎礼仪,中正不偏,和而不同。2、三不朽答:三不朽:源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叔孙豹的“ 三不朽说 ” :太上有
5、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三不朽,就是在德行、功业、语言著作等方面给人类社会作出和留下不可磨灭的贡献与影响。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 3、慎独答:慎独:慎独 ”,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 ,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4、廉洁答:廉洁:指不贪财货,立身清白,
6、主要是对为官者提出的一种道德准则,要求为官者不因财贿而出卖良心和原则。5、内圣外王答: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四、分析题(简要分析以下原文,每小题5分,共15分)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这里的“ 喻” 字,有 “ 领悟 ” 、“ 明白” 的意思。具体含义是指君子与小人价值取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谓 “ 利” ,是指金钱、财富等物质利益;所谓“ 义” ,是指道义、正义等超越物质利益之上的道德价值。君子行事按“ 义以为质 ” ,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 “ 义之与比 ” 后才
7、为之的。而小人只讲究私利,以利来衡量,会为利益舍弃道义,做事只想到有没有利可图。一个真正的君子,必然是具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孔子说:“ 朝闻道,夕死可矣 ” ,“ 君子谋道不谋食 ” ,“ 忧道不忧贫 ” ,他称赞学生颜回: “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孔子自己也是这样,“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对于品德高尚的君子来说,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在于融于道的心灵深处的快乐。君子能够安贫乐道,孔子说: “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认为君子的修为以“ 道” 为准,符合 “ 道”
8、 ,可以贵亦可以富,而若违背了 “ 道” ,那是坚决不行的。君子要“ 见利思义 ” ,他把不义而来的富贵比作浮云,说: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一生追求真理、率学生周游列国而弘道。有一次,在陈国断粮,孔子说:“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是说君子即使陷于困厄的境地,依然要固守自己的志向,坚持自己的追求。而小人遇到困境,就会肆意胡为。他的学生子路说: “ 像我们这样在乱世中弘道,真是很难! ” 孔子说: “ 既然要弘道,就要在心中永远坚持道义,任何情况都不能动摇,就象那些松柏,无论天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9、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 气多么寒冷,霜雪多么凌厉,都是常青不谢。”2存天理,灭人欲答:这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理解为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二程认为,气聚合为人,天理就形成了人的本性。由于气质之性阻碍了天理的正常发挥,以致出现了恶,这就是人欲。与人欲相对,天理是纯粹的善。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不是遵照天理,就是随顺了人欲,没有第三种情况。天理与人欲是绝对对立的,放纵人欲,就必然掩盖天理;要保存天理,就必须去掉人欲。他们要求,一个儒者,应该彻底地去掉人欲,使心中全是天理,达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 2022年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期末考试A卷 2022 福建师范大学 网络 继续教育 学院 人生哲学 传统 道德 期末考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