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但愿人长久》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3《但愿人长久》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但愿人长久》教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但愿人长久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以读代讲、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回忆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导出苏轼并简介生平。 二、初读歌词1、学生自学歌词。 提出自学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2)自由轻声读歌词,要求把歌词读正确、通顺。(3)默读
2、歌词,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4)、交流讨论。三、学习歌曲1、学生自由轻声读歌词,思考:歌曲第一段交代了什么?2、学生读歌词,说说从这首词中读出了怎样的一种感受?2、出示歌词中的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图中苏轼表现怎样?3、读第2节,对比一下,人们与苏轼的心情有什么不同?4、指导朗读:读出人们的喜悦,苏轼的思念与惆怅。 5、为什么在如此佳节,苏轼不思念别人而是思念苏辙呢?(中秋佳节,万家团员,苏轼与弟弟却天各一方,难以相聚,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名状的惆怅与埋怨。)6、思考:苏轼为什么埋怨月亮?(苏轼为亲人无法团聚而埋怨月亮,更见他对弟弟手足情深。)7、“婵娟”指什么?(指美丽月色)8、放音乐水调歌头。9、学唱歌曲。四、拓展“但愿人长久”还可以说到人的那些方面?(推及兄弟情、友情、爱情、美好的感情)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造经过。苏轼思念亲人,热爱生活,笃于情谊,又能通情达理,以理遗情,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诚挚祝愿,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可以结合流行音乐,让学生感受现代与古代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但愿人长久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