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教学情境创设.doc
《例谈数学教学情境创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数学教学情境创设.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例谈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岳阳市第十中学 佘引香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要求学校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而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起着特殊的作用。马克思说过:“数学教育具有创造之本型,数学是人类自由的创造物。”这句话明确了数学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育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最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就成为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了
2、。下面就此谈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创设情境的做法: 一、 饮水思源,从筑基开始,提出问题,预设情境 我在上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习题课的过程中,从资料上选取了这样一道应用题: (*)一列快车长180m,时速为72km, 一列慢车长220m,时速为48km,问: (1)两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相离需要多少时间? (2)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前,快车从追上慢车车尾开始到刚好与慢车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 这是一道双动态的典型应用题,一般来说学生是很难弄清题意获得正确、完整的解析过程的。但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事先并没有直接给出原题(*),而是将(*)中的题目条件变改,出示给学生的是下题: ()一列
3、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 一座桥长220m,火车从车头上桥开始到车尾刚好离桥需要多少时间? 这是一道动静态的应用题,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作出示意图分析、弄清题意,获得正确、完整的解析过程的。在学生弄清此题后,我便开始 二、 挖沟引水,从研究、探索开始,延拓创新问题,创设情境 我要求学生将()中的条件“一座桥长220m”任意更换为其它条件,提示他们最好改变为动态的事物,重新自编应用题(学生分组讨论)。之后我将学生自编的应用题收集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 一山洞长220m,火车从车头进洞开始到车尾刚好离洞需要多少时间? 第二类:一列火车长
4、180m,时速为72km, 另一列火车长220m, 时速为 a km,(这里由于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时速,故用a km代),问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相离需要多少时间? 第三类: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 另一列火车长220m, 时速为 a km, 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快车前,快车从车头与慢车车尾相接到刚好与慢车车头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 更有优秀的学生,在第二、三类题中增加“两车距离b km”的条件, 第一类题与()当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第二、三类题则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提出的问题。这个过程产生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这个过程渗透了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的
5、创设。 三、水到渠成,解决问题,体验情感 我要求学生自己解答以上自编的问题,他们都能准确的给出解答过程,并都能清楚的说出分析问题的步骤。此时,学生兴趣特别浓,结束之后,我告诉学生,事实上,我本要出示的原题正是第二、三类的综合应用题。学生此时情绪更高,我便顺水推舟,启发学生今后遇到问题时,不仅要会解答,更重要的是要在解答过后善于总结,发现新的问题,因为我们在书本上遇见的常是一些较实际问题简单的问题,而实际问题往往又正好是这些问题的延拓。 由上面的教学例子可以体现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教学 情境 创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