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不求甚解》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求甚解》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不求甚解 公开课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的观点。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揣摩文章的语言风格。 3.初步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揣摩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驳论文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培根的谈读书,聆听了培根对读书的高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短文两篇的另一篇文章不求甚解,看看马南邨对“不求甚解”有什么新解。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
2、拓,福建闽侯人。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1949年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2.创作背景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了指导。一篇篇短小
3、精悍、妙趣横生的文章,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是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 3.文学常识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想或偶然一得。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即能够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等出发,通过对照、联想、比喻、类比等方法,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杂文的作用是揭露、批判弊病,帮助、团结、教育人民,讽刺、打击敌人。 4.字词学习 (1)字词注音 (2)词语解释 三、整体感知
4、 1.通读课文,划分层次,写出大意。 第一部分(1):摆出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第二部分(28):用具体事例阐释“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第一层(24):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第二层(5、6):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并以古人整合证明。 第三层(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第三部分(9):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即多次反复、虚心领会。 3.不求甚解一文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批驳的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 公开课教学设计 公开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