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训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训练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一、基础部分1.解释加点的词。(1)湖中人鸟声俱绝_ (2)是日,更定矣_(3)惟长堤一痕_(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5)是金陵人,客此_ (6)及下船_(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 2.翻译下列句子。(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一:上下一白_ 长堤一痕_更:是日更定_ 更有痴似相公者_是:是日更定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二、阅读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2、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填空:张岱,字_,号_,_(朝代),_(籍贯)人。有著作_和_等。5.分析“绝”字的妙处:_ 。6.(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这一部分采用了_和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3)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举例说明。 (4)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7.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
3、多余吗?为什么?8.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观潮一、给下列字注音艨艟( ) 履( ) 倏( ) 僦( )二、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3溯迎而上: 4皆披发文身:三、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四、翻译下列句子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2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五、阅读后回答问题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各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_。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
4、。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_。湖心亭看雪参考答案:一、1.(1)全 (2)这,在此意为“那” (3)只有 (4)罢了 (5)名词作动词,客居,作客 (6)等到 (7)哪 还2. (1)在湖上怎么还有(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2)不要说相公痴,还有跟相公一样痴的人呢!3 全;数词 初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还 这;判断词 消失;与世隔绝4.宗子 陶庵 明末清初 山阴 西湖梦寻陶庵梦忆5.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6.(1)具体写看雪的时间、地点、装备和
5、雪景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2)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3)本文描写西湖雪景主要运用了白描的写法。如:“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种写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4)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7.不多余。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8.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观潮参考答案一、mng chng l sh ji二、1农历十六日 2当时 3逆流 4画着文彩三、1几乎,将近;仅仅 2景象;看 3气势;阵势 4本领;能够四、1不久(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2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五、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如履平地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