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第一节_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docx
《第一章_第一节_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_第一节_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_第一节_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一、课题: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二、课时:2课时 三、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 四、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为贯彻实现地理教学的三大技能(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兴趣),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及素质教育的内涵,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我确定以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能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通过制作地球仪,能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大小; (3)通过观察地球仪,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4)能够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故事的引入,激发学
2、生好奇心。 (2)通过演示地球仪,学生自主学习,比较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4)通对地球的探索和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经线和纬线 2.难点 (1)东西半球划分。 (2)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学
3、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还没形成学习地理的思维能力,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较差,针对初中学生在思维和接触层面的弱势和优势,在教学方法上以实物进行展示和讲解,如经线和纬线,可以用一个只由经线和纬线构成的经纬仪,直观展示给学生看,更能增加学生的理解和想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根据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如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教学方法:启发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演示讲解法。 2.学习方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总结规律法 六、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 (一)生活中引出课题。 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4、? (二)新课内容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地球卫星照片) 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图 1.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讨论学习,共同探究古人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什么过程呢? (学生自主学习,举手发言) 总结:人类认识地球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代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后随着认识的扩大,人们认为“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随着认识的加深,尤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而地球卫星照片更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我们日常
5、生活中还有哪些能够作为地球是球形证据的事例呢? a.(事例1)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展示教材图1.3) b.(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小组进行充分的讨论并作答,教师启发、解释。)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 (学生计算、回答) 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但想对于地球来说,这个数据微不足道,所以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 地球仪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