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智力理论与智能培养.docx
《当代智力理论与智能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智力理论与智能培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讲座(四)专题四 当代智力理论与智能培养一、智力概述(一)什么是智力智力又称智能或智慧,是心理学工作者普遍关注的一个概念。正如斯滕伯格所说,智力既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概念,同时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时至今日,关于智力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概念。研究智力及其结构对于深入探讨智力的本质,合理设计智力测验,确定开发智力的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智力的主要看法包括:(1)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比内认为:智力是一种判断的能力、创造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善于判断、善于理解和善于推理是智力的三大要素。(2)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最先提出“心理商数”概念的斯腾认为:普通智力就是个体充分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桑
2、代克认为:智力是个体对于环境的一种适当的反应能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它使得个体与环境之间取得不断的平衡,而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就是在个体与现实环境相互作用中逐步完善的。(3)智力是学习的能力白金汉认为:智力就是学习的能力;亨曼认为:智力是获得知识和保持知识的能力;盖茨认为:智力是与学习有关的综合能力。(4)智力是一种灵活调节的能力韦克斯勒提出,智力是个体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维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的汇合的或整体的能力。(5)智力五因素说我国学者燕国材提出“智力五因素说”,他认为: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而这种“综合”足
3、以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五个因素,其中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二)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R.B. Cattell)在对各种智力测验进行因素分析时发现,智力的一般因素或G因素包含两类,他按照物质形态的原理,将这两类划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1.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的概念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指推理、解决不依赖于已有知识的新问题的能力,如图形识别、记忆容量、信息加工速度等。它建立在脑发育的基础上,更多的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相对不受教育和文化的影响。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可以具有相似的流体智力;晶体智力(cry
4、stallized intelligence)是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处理熟悉的、已加工的问题的能力,如言语理解、数学知识等。它具有浓重的文化成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2.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的测量流体智力的测量要注意严格控制教育训练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那些不依赖于已有知识的认知测验可以较好的测试流体智力,如瑞文推理测验和卡特尔的文化公平测验。在文化公平测验中,卡特尔通过研究发现,流体智力与测验之间的正相关系数为0.48-0.78。除此之外,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的一些分测验,如填图、拼图、排列、积木等,也是测量流体智力的有效测验。晶体智力的测量是对词汇、一般知识和信息等的测量,因此可以用一般的
5、智力测验和成就测验来进行,如受文化因素影响较大的瑟斯顿基本心理能力测验等。除此之外,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的一些分测验,如常识、词汇、类同、理解、算术等,也是测量晶体智力的有效测验。3.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的发展随着个体年龄的增加,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具有不同的发展曲线,如图1所示。图1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发展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青少年期以前,两种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均不断提高;青少年期以后,特别是进入成年期以后,流体智力开始逐渐减退,但晶体智力不但没有减退,反而缓慢上升。(三)智力的发展与个体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个体智力的发展的趋势是先快后慢,到一定年龄后停止增长。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6、,从三、四岁到十二、三岁,个体智力的发展几乎与年龄的增长等速,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智力的发展趋于缓和,个体在18-25岁时,智力达到顶峰(也有观点认为是40岁)。智力不同成分到达顶峰的时期是不同的。成年时期是人生最漫长的时期,这一时期智力基本保持平稳。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有下降的趋势。总的来说,比较简单的智力成分发展较早,停止发展和衰退的时间也较早;比较复杂的智力成分,衰退的时间也较晚。感知觉能力发展最早,衰退也最早,其次是记忆能力,然后是思维能力,比较和判断能力在80岁时才开始迅速下降。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1)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在整个人口中表现为正态分布,中等智力水平的人最多,
7、智力极高和极低的人比较少,即智力的分布是两头小,中间大。如图2所示:图2人类智商的理论分布智力的高度发展叫智力超常,一般把智商高于130分的儿童叫做超常儿童,这类儿童大约占全人口的1%。智力的发展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叫做智能不足或智力落后,智力落后者的智商低于70分,伴有社会适应不良且问题多发生在早年,这类儿童大约占全人口的3%。智能不足有三个等级:愚钝,其智商在50-69,是轻度的智能不足;痴愚,其智商在25-49,是中度的智能不足;白痴,其智商在25以下,是低级智能不足。(2)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智力的表现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较高的智力水平和卓越的才华,这称为智力早熟。例如
8、,白居易六岁学诗,九岁识诗韵,十六岁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佳句。与智力早熟相反,有的人的智力在较晚的年龄才表现出来,称为大器晚成。例如,苏洵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齐白石40岁才展现出作画的才能。大器晚成的人可能是因为早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受教育和发展的机会,可能是因为早期的生活道路比较坎坷,也可能是因为成果的创造需要长期的准备和积累。(3)智力结构的差异智力有各种不同的成分,智力的不同成分的结合以及不同能力的组合,就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例如,有的人听觉灵敏,有的人视觉发达,有的人记忆力强,有的人想象力强,有的人善于分析,也有的人善于综合等。(4)智力的性别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是指男性与
9、女性的在智力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只反应在特殊智力因素上,不表现在一般智力因素上。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数学能力是指对数学原理和数学符号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计算和问题解决等。海德对100个相关的智力性别差异的研究进行元分析发现,在初中和小学阶段,女生的数学能力占优势;在高中和大学阶段,男生则表现出优势。就数学操作能力而言,男生在标准化测验上普遍比女生好,而女生在学校中所获得的评价等级比男生好。言语能力的性别差异言语能力是对语言符号的加工、提取、操作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女性的总体言语能力比男性好,尤其是在词的流畅性上。女性在大学文学、写作测验、阅读和拼写上的成绩均比男
10、性好,而言语推理能力男性比女性好。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空间能力是最能体现性别差异的一种能力。研究表明,男性的空间能力普遍好于女性,尤其是在空间知觉和心理旋转测验中,男性明显好于女性;而在空间想象力测验中,男女没有显著差异。四)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素质或叫天赋,即一个人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各种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及神经系统构造和机能的特点。素质是智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对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一点可以利用对双生子所进行的研究来说明。同卵双生子的遗传素质相同,他们智力上的差异可以看作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异卵双生子的遗传素质不同,他们智力上的差异则
11、既有遗传的因素也有环境因素的作用。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的智力相关高于异卵双生子。此外,关于对养子养女与亲生父母和养父母智力发展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养子养女与亲生父母的智力相关高于养子养女与养父母智力的相关。以上研究结果证明了遗传对智力的发展具有影响。然而,遗传并不是智力的决定因素,具有相同遗传素质的人,可能表现出不同水平的智力,而良好的遗传素质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训练,智力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我们既不能否定遗传的作用,也不能片面夸大遗传的作用。2.环境和教育的因素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的可能的范围或限度,而环境则决定了在遗传所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环境和教育的因素是智力形
12、成和发展的关键条件。(1)儿童正常发育的条件胎儿出生前的母体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母亲怀孕的年龄通常会影响胎儿智力的正常发展。例如,唐氏综合症的发病率就随母亲怀孕的年龄的上升而明显提高。此外,母亲怀孕期间患病、服药可能会对胎儿的智力产生影响。母亲和婴幼儿的营养不良也会阻碍智力的发展。(2)早期经验的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在出生后的前四年迅速发展,为智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生命初期,环境提供的条件会转化为智力的生理基础。狼孩的案例说明儿童生活的早期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离开人类环境的时期越早,对智力的发展的影响越大。丰富的早期环境刺激有利于智力的发展。(
13、3)家庭环境与智力研究表明,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和同胞兄弟姐妹智力的差异明显高于在同一家庭环境中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和同胞兄弟姐妹。和谐的家庭氛围是智力发展的基石,父母对子女科学的教养方法有利于智力的发展。(4)教育环境与智力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青少年施加影响的方式。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学校教育,不仅能掌握知识,而且能发展智力和其他心理品质。(5)社会环境与智力高水平的社会生产力引导了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高质量的教育、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这些都是智力发展的肥沃土壤。相反,则不利于智力的发展。3.实践活动与智力形成个体的素质、环境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表现的,也是通过实践
14、活动发展起来的,人的实践活动直接决定着智力发展的水平。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智力形成人的智力的发展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如果勤奋好学,不怕挫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崇高的理想和志向,那么他的智力便能得到发展。相反,智力则很难发展。(五)智力测验智力测验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使用特定的标准化测验量表对被试施加刺激,从被试的反应中测量其智力的高低。1.比内量表(1)比内-西蒙量表1905年,比内受当时法国公共教育部部长的委托,为确定不适宜常规学校教育的儿童,与另一名心理学家西蒙共同编制了比内-西蒙量表,并于1908年和1911年相继两次修订。这是人类第一个智力量表。比内和
15、西蒙提出智龄(Mental Age)的概念。智龄即心理年龄,用以表达个体智力所能达到的某一年龄的水平。儿童最高能通过几岁组的项目就表示他的智力年龄是几岁。如果某个5岁的儿童能够答对全部6岁组的测验题目,那么他的智龄就为6岁,一个智龄为6岁的5岁儿童要比同样智龄的7岁儿童聪明。(2)斯坦福比内量表1916年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对比内-西蒙量表进行了修订,将修订后的量表命名为斯坦福-比内量表,该量表在1937年、1960年和1972年进行过多次修订。斯坦福-比内量表仍然保持了比内-西蒙量表的特点,每个年龄组一套测题,做对一道题为两个月智龄。为便于不同年龄儿童智力的比较,推孟提出了智商(Intellig
16、ence Quotient,简称IQ)的概念。智商是一个相对数,是智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也称比率智商,其公式为:实际上儿童的年龄与智商不是等速发展,因此比率智商最好与同年龄的人相比较使用。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当智力测验从儿童扩展到成人时,年龄量表和比率智商都出现了问题。韦克斯勒在编制量表时,将比率智商变为离差智商。离差智商以智力的正态分布曲线为基础,将人们的智商看作是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的正态分布,最后测得的智力分数不是与自己的实际年龄相比,而是与其他同龄人比较,即和常模分数相比,得出的标准分数表示智商。1960年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也采用了离差智商。其计算公式为:离差智商=100+1
17、5Z,其中,Z=(X-)/S公式中,Z表示标准分数,X表示测验分数,表示团体平均分,S表示团体分数的标准差。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共分为三套。一套韦氏成人量表(WAIS),测试十六岁以上的成人;另一套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测试六岁至十六岁的少年儿童;还有一套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测试四岁至六岁半的幼儿。韦克斯勒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将智力分为言语和操作两类,每类包括数种成分,总共分11至12个分测验。例如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言语量表包括常识、类同、算数、词汇、理解和背数6个分测验,操作量表包括填图、排列、积木、拼图、译码和迷津6个分测验。每一个分测验都可以得到具体的分数,以及言语智
18、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三个分数,通过这些测得的分数可以具体了解个体的智力构成特点,也可以诊断学习困难学生。以上几种智力测验均属于个别测验。个别测验费时较多,不适合于大规模的测试,且对主试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后来又编制了团体智力测验。3.瑞文推理测验瑞文推理测验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C.Raven)编制的一种团体智力测验,它是非文字的图形测验。瑞文测验的优点是测验对象不受文化、种族和语言差异的影响,具有公平性。适用年龄范围很宽,从5岁半直到老年,并且不排除生理缺陷者。测验既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团体施测,省时省力,结果以百分等级常模解释,直观易懂。参考文献:1. 彭聃龄著: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19、社,2004年2叶奕乾,何存道等: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 竺培梁著:智力心理学探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年4. 梁宁建著:基础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 李晓文,张玲等:现代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 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二、成功智力及其培养(一)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阅读专栏4-2-1当代心理学家介绍:罗伯特斯腾伯格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J.Stemberg,1949-),1972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975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已因自己的科研成果获得多项殊荣,包括成为古
20、根海姆基金会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研究员,他是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美国心理学会会员。被科学文摘评为全美前100位科学家之一,也曾被认为是美国40岁以下杰出人才之一。1.三元智力理论在斯腾伯格提出智力理论之前,心理学史上对智力概念有两次约定:一次是心理计量学流派,注重关于智力的静态的结构研究;另一次是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派,注重关于智力的动态的过程研究。斯腾伯格起初是偏向于信息加工的立场提出了“成分分析”的方法和智力的成分理论,然而他逐渐意识到,“不论是基于结构还是基于过程的单一智力理论都不能对智力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1985年,他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论,以扩充和修正原来的智力
21、成分理论,三元智力理论包括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成分亚理论。(1)情境亚理论情境亚理论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而不论及身体活动或那些可以促进或妨碍情境活动的外部、内部影响。如个体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会促进他的人际交往。情境亚理论不涉及个体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或弱,而涉及个体如何充分利用其语言表达能力(不管强、弱)的心理活动。情境亚理论中的智力被定义为,指向有目的地适应、选择、塑造与人生活有关的现实世界环境的心理活动。其中的适应、选择、塑造过程之间是一种层级化的相互关系:个体总是力图在个体及其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即适应他所处的环境(如夫妻双方从婚姻中感受到满足);但如果和谐的程度低于个体的满意
22、度,即出现了对环境的不适应时(如婚姻中的一方不能从婚姻中获得满足),且个体也不能或不愿适应时,他考虑其他环境的生存可能,在有限的情况下去尝试选择其将获得最大和谐的环境(如对婚姻不满的一方可能提出结束这段婚姻);但有时这一选择同样不可行(如为了孩子而需要维持婚姻),就要进行对环境的塑造,这一过程通常在选择前而非选择后进行,即力图重塑其环境以提高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和谐程度,如夫妻重新调试彼此的关系以促进双方满意的婚姻。因为不同个体和群体,不同环境对适应、选择和塑造有不同要求,所以智力对不同个体和群体、不同环境、甚至对人一生中的不同阶段而言,都是不同的,即情境亚理论中的智力是相对的。(2)经验亚理论智
23、力的经验亚理论不讨论特定的任务或情境,而是讨论对特定个体的测量,认为智力与经验有关。该理论指出测量智力的任务的有用性,受到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要求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的影响;任务和环境相对较新或处在自动化过程中时,最能测量智力。新任务和新环境是指个体不熟悉的,但又没有完全超出个体过去经验的任务和环境,如果任务或环境太新,以至于个体不能用任何认知结构来解决任务,则用这个新任务或新环境来测量智力就毫无意义。如微积分对于大多数7岁儿童是一个新领域,但离7岁儿童的经验范围过远,用微积分来对7岁儿童智力进行测量就毫无价值,不如选用一些新颖的加减法任务进行测验有效。任务、情境和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24、,而智力水平较高的人更善于快速而完整地处理新任务或新环境。当个体初次遇见某个任务或情境时,应对新异性的能力发生作用。随着多次实践,对该任务或环境的经验增加,于是新异性下降、自动化能力上升。此时该任务不再适合于测量新异性能力,更适合于对自动化能力的测量。自动化是人们对某项任务或环境越来越熟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加工需要很少的意志努力。如7岁儿童正处于阅读的自动化过程,他们从需要高度意志的阅读方式转变为无需意志努力的阅读。智力水平较高的人能进行高度自动化的信息加工,从而将注意转向对新异性的加工。应对新异性和自动化信息加工的能力可以沿着一条经验的连续坐标发生,不同水平的经验对选择测量智力的任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代 智力 理论 智能 培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