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版(共197页).doc
《41、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版(共19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Word版(共197页).doc(1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目 录1.编制说明1.1.编制内容及范围1.2.编制依据1.3.编制原则2.工程概况2.1项目概况2.2情况说明2.3技术标准2.4建设条件及工程地质概况3.本工程施工重、难点分析及对策4.施工组织机构与部署4.1.施工目标4.2.工程施工指导思想4.3总部与现场项目经理部的关系4.4公司对项目的管理流程4.5.管理模式4.6.项目管理组织机构4.7.管理职责5.施工准备及资源配备计划5.1 施工动员5.2技术准备5.3场地清理5.4劳动力计划5.5.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需用计划5.6.材料计划6.施工总平面布置6.1.布置原则6.2.总平面布置说明6.3.施工进场道路6.4.施工用水电6.5.
2、材料供应与堆放6.6.施工通讯设施7.总体施工布署及进度计划7.1.施工总体思路7.2.施工进度工期目标7.3.主要施工阶段划分7.4.工期保证措施8.交通组织方案9.地上、地下管网保护方案9.1.管网保护原则9.2.综合管网调查与初步保护方案确定9.3.管网施工具体保护措施10.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10.1.施工测量10.2.土石方施工10.3.道路工程施工10.5桥梁工程10.6管网工程10.7照明工程10.8挡墙工程10.9.附属工程施工11.施工配合与协调11.1.与业主的配合、协调与沟通11.2.与地勘、设计的配合协调与项目沟通管理11.3.与监理的配合协调11.4.与质监部门的
3、沟通协调管理11.5.与市政、建委、园林、环保、安全、管线等相关单位的配合协调与沟通11.6.对供应单位、专业施工队伍的沟通管理11.7.与当地政府、附近单位、居民的配合协调与沟通12.质量目标、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12.1.质量目标12.2.质量保证体系12.3. 质量活动12.4.质量控制程序12.5.工程质量创优措施13.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13.1.施工安全管理目标13.2.安全保证体系13.3.安全组织机构13.4安全施工保证措施14.工期保证措施14.1.施工各阶段工期安排14.2.工期保证措施15.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5.1.文明施工管理目标15.2.组织结构15.3.具体措
4、施16.环境保护体系与措施16.1环境保护体系16.2 环境保护目标16.3.环保、水保措施的硬性规定16.4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处理16.5.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其他措施17.季节性施工措施17.1.雨季施工技术组织措施17.2.炎热季施工技术组织措施17.3农忙季节施工措施18. 成品、半成品保护和信息档案管理18.1.成品保护管理措施18.2.各类成品保护技术措施18.3. 信息档案管理19.安保、职业健康保证措施20.民工、材料等款项的支付保证措施21.“四新”成果的推广和创新21.1.组织与管理体系21.2.应用保证措施21.3.本工程拟采用的“四新”项目22.节能降耗措施23工程移交
5、与服务承诺23.1.工程交付23.2.工程质量回访计划23.3.工程服务及保修 1.编制说明1.1.编制内容及范围本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重庆市涪陵区江东滨江路连接道路及管网工程的施工目标与保障措施、施工组织设计与部署、现场平面布置与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与管理人员配备、工期策划与劳动力安排、材料供应计划与机械设备配置、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施工测量与监控、应急预案与处理、质量、安全职业健康体系与保证措施、现场文明施工、成品保护、环境保护、工期保证、季节施工管理与技术措施、合同管理与信息沟通等全过程施工组织管理,以及工程交验、服务与维修等内容。1.2.编制依据1.2.1.招标文件、图纸、答疑及其他
6、相关资料等。1.2.2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布的现行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程、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验收办法,以及在施工安全、工地保安、人员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1.2.3 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我单位生产经营能力以及我公司长期从事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积累的丰富的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1.2.4我司根据国家推荐标准GB/T19000-2000、GBT24001-1996、GB/T28001-2001建立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1.2.5国家基本建设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国家和重庆市地
7、方出台的相应政策法规和施工规范规程。1.3.编制原则我公司从施工方案、人员设置、机械配备、材料供应和工程服务等各方面考虑,诚意投标,信心十足。如果我司有幸中标,我们将会把此工程列为本公司的重点形象工程,以我们雄厚的整体实力为依托,丰富的市政施工管理经验为保障,先进科学的施工技术为平台,将质量保证、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有序、绿色环保作为总的原则,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对业主负责的态度,优质、高效、如期完成本次招标工程的施工任务,交出一份让业主满意的精品工程。1.3.1.遵守招标文件要求的原则服从业主、遵守设计,严格执行和响应招标人提供的招标文件、会议答疑,满足工程项目组织的实际需要,
8、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优化建设施工方案。1.3.2.确保工期的原则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所规定的合同工期要求,根据本标段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在保证质量和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安排工程项目的施工工序,协调好各工序间的交叉作业。优化资源配置,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施工,确保各工序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以保证施工建设连续均衡有序地进行。工程进度安排充分考虑拆迁、管网、气候和季节对施工的影响,确保施工工期并力争提前完工。1.3.3.确保质量创优的原则确立工程质量目标,制定创优规划,严格按照ISO9000标准制定的质量体系认证管理,以工作质量确保每道工序和各分项工程的质量。坚决
9、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实现“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顾客满意率96%以上”的质量目标,制定创优规划及保证措施,使本工程全部工程项目达到国家以及重庆市有关部门颁发的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规范,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创优质精品工程。1.3.4.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确立安全工作目标、完善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按照ISO14000标准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作,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强化安全教育,狠抓现场各项安全制度、措施的落实,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制定安全保证措施和防护措施以及应急预案,坚持标准化作业,规范性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10、。1.3.5.文明施工的原则坚持自始自终对施工现场的全过程进行严密监控,按照重庆市文明施工有关规定,以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并按动、静结合的方法精心布置和规划施工现场。现场实行围挡施工,运载车辆采取密闭式运输,防止撒漏。协调处理好与周边各单位的关系,做好附近构、建筑物的保护工作。严格建设施工管理,开展文明施工活动,争创标准化文明施工现场。1.3.7.环境保护的原则严格按照ISO14000标准制定的环境体系运作,根据国家“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在施工期间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关于控制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采取行之有
11、效的控制措施,对扬尘、噪声、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施工弃渣等进行全面控制、尽量减少这些污染因素对河流、地下水、地表环境所造成的影响。1.3.3.确保周边交通畅通的原则考虑到本工程所在地对交通路网的重要性,以及工程建设以人为本的需要,结合我司长期从事工程组织建设的经验,我司将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量确保在施工建设期间工程施工范围内不会因工程建设造成交通不畅,保证交通通畅。因此,在工程建设期间,必须充分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组织方案,确保内部交通畅通、行人安全。2.工程概况2.1项目概况工程名称:重庆市涪陵区江东滨江路连接道路及管网工程建设地址:陵江东街
12、道长江、乌江汇合口工程规模:本工程为加强江东片区滨江路和涪清路主干道联系的4条次干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含高架桥和人行道)及供水、排水管网、电力通信及燃气管沟工程、照明工程等。总投资约:4300万元。计划工期:1、2、3号道路工程180日历天,4号道路工程300日历天,具体开工日期以监理工程师的开工令为准。招标范围:道路工程(含高架桥和人行道)及供水、排水管网、电力通信及燃气管沟工程、照明工程等施工图所示范围内的所有工程内容(具体以招标工程量清单为准)。2.2情况说明项目地处重庆市涪陵区江东片区长江、乌江汇合口处,滨临长江、乌江,分属涪陵江东城区。是涪陵区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两区五片
13、”之一,是涪陵区跨乌江向东发展的重要区域。主要以正在建设的涪陵区长江、乌江汇合口东岸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堤防工程为路基,两端和现有涪丰公路相接。江东片区地处涪丰过境公路进入涪陵主城区的咽喉地带,也是连接涪陵主城区和江东、江北片区的核心地带,拟建的江东堤防滨江干道工程周边有涪丰公路、渝建公路(重庆-湖北建始,重庆S105线)、石板沟长江大桥、乌江一桥、乌江二桥等干线公路和重要交通设施,另有涪焦路(涪陵-焦石)、涪天路(涪陵-天台)、涪菜路(涪陵-菜场村)等区内等级公路,并规划有重庆-安康高速公路出口一处。江东片区的两条主干道为2条平行的滨江路和涪清路,由于江东片区的地理条件受限,两条主干道的横向联系
14、较少,随着滨江路的逐步实施,此矛盾日益凸显。本次项目为加强滨江路和涪清路联系的4条次干道。其中1#号路长867.039米,2#号路长153.737米, 3#号路长413.884米,4#号路长670.760米,总长2105.42米。2.3技术标准根据重庆市涪陵区江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本项目按城市支路设计。其中1#、2#、3#号路采用16米路幅(4.5米人行道+7米车行道+4.5米人行道),4#号路采用20米路幅(3米+14米+3米)。本合同段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标准值详见下表。主 要 技 术 指 标 表序号项 目单位支路段1道 路 等 级城市支路级2设 计 速 度Km/h203路 基 宽 度m1
15、6/204路 线 长 度Km2108.8135行 车 道 宽 度m23.5/43.56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7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m708设超高的最小半径m209凹形竖曲线半径极限值m10010凸形竖曲线半径极限值m10011竖曲线长度极限值m2012路 拱 横 坡%1.513人行道横坡%2.014地震烈度度2.4建设条件及工程地质概况2.4.1交通条件项目所在的江东片区及周边有涪丰公路(涪陵-丰都,城区段也叫涪清路)、渝建公路(重庆-湖北建始,重庆S105线)、石板沟长江大桥、乌江二桥等干线公路和重要交通设施,另有涪焦路(涪陵-焦石)、涪天路(涪陵-天台)、涪菜路(涪陵-菜场村)等区内等级公路
16、。片区通过已建的涪丰公路和乌江一桥、乌江二桥和石板沟长江大桥分别连接江南片区和江北片区。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交通条件较为便利。2.4.2气象水文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冬迟春早,夏长秋短,夏热秋凉,秋雨连绵,无霜期长特点:-降雨量: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919.7mm,最大年平均降雨量1363.4mm(1973年),最小年平均降雨量是800.5mm(1955年),最大降雨量113.1mm/d(1958年),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2/3,大雨暴雨较多。-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7.58.,极端最低气温-2.7(1977年),极端最高气温42.2(2008年6月)。-湿
17、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绝对湿度17.6毫巴。-霜冻期:一般为1020天,雾日数多达2035天,日照数达1384.21542.8小时。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28.4m/s(1958年5月10日),实测极大风速27.0m/s(1961年8月4日),最大静风频率7%(1月份),平均风速1.0m/s。2.4.3地形地貌根据现场踏勘,勘察段道路区1号连接道、2号连接道和4号连接道平面上呈南-北走向,总体为北高南低,3号连接道呈东-西走向,东高西低。勘察区原始地貌为构造剥蚀丘陵岸坡地貌,由于地处城区,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场地原始地貌已基本被破坏。建筑场地大部地段被第四系土层
18、覆盖,局部基岩出露。涪陵长江与乌江交汇口(距勘察场地约1Km)的天然河流水文资料统计资料如下:历年最高洪水位:173.77m(1870年),历年最低枯水位:136.13m(1979年),频率5%高水位为165.50m,98%保证率低水位:137.50m。历年最大流量:68000m/s,历年最小流量:3150m/s。根据三峡工程的运行情况: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00m(吴淞高程),防洪限制水位145.00m(吴淞高程),枯季消落水位155.00m(吴淞高程)。2008年9月三峡水库正常蓄水完成时(拟建场地)涪陵站回水位为175.30m(吴淞高程),水位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则为173.58m
19、(可视为本场地的最高水位)。2.4.4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和钻探揭示,勘察区地层由人工填土(Q4ml)的素填土和下伏中生界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的砂岩、页岩和泥岩组成。现对各地层按新老顺序分述如下:素填土:褐黄色,主要成份为粉质粘土夹砂岩碎块石,结构松散,为建设开挖时回填,回填时间约15年,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砂岩:灰白色,属中细粒砂状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和石英,泥钙质胶结,区内均有揭露。砂岩层未见强风化带,中等风化层岩芯呈柱状。页岩:灰色、灰黑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强风化层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完整性差,岩质极软;中风化层岩芯呈柱状,一般节长
20、1020cm,岩质软。泥岩:紫红色、暗紫危,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强风化层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完整性差,岩质极软;中风化层岩芯呈柱状,一般节长1020cm,岩质软。2.4.5工程地质构造及地震路段区在地质构造上位于珍溪场向斜东翼。勘察区内多被第四系土层覆盖,局部陡坎见基岩出露,岩层产状为33012,层面结合程度差。岩体中见两组构造裂隙:L1产状为25079,微张闭合,无充填,延伸515m,间距14m;L2产状为17080,微张闭合,无充填,延伸约26m,间距35m,裂隙面结合程度差,面微张,无胶结。层面裂隙和两组构造裂隙均未见泥化夹层分布,结构面较粗糙,均属硬性结构面。勘察
21、路段区内岩体裂隙不发育,地质构造简单。三峡地区属弱震区,库区仅发生过二次大于Ms=5.0级的地震,两次地震在岸坡地段的烈度均小于6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涪陵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2.4.6水文地质条件沿线素填土层属孔隙水含水层,页岩强风化带和砂岩属裂隙水含水层,页岩、泥岩中风化带为隔水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向地形低洼处排泄,最后泄入长江。工程区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孔隙水:主要赋存坡残积层和填土层中。基岩裂隙水:赋存于砂岩及强风化带基岩中。据各钻孔观测勘探深度范围未见地下水,场区地下水
22、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小。据调查场区周边无污染源,土层未污染,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_C20-2011)附录K.0.2的规定和取水样判定,地下水和土体对建筑材料(砼及砼中钢筋)具微腐蚀性。2.4.7不良地质现象特殊性岩土据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支路1道路末端A0+440A0+564.026段外西侧为下渡口滑坡,由于防护大堤的修建开挖,该滑坡已不存在。1号连接道沿线及附近地段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断层破碎带、地下洞穴等不良地质现象,道路沿线及周边斜坡现状稳定。据查访,2号连接道B0+000B0+440.000m位于上渡口滑坡体上,3号连接道全线位于师专-群沱子
23、滑坡体中下部,4号连接道D0+000D0+114段们于师专-群沱子滑坡体下部。根据钻探揭露及地表地质测绘,场区及附近周边地段无断层通过,未见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下伏基岩为页岩、泥岩和砂岩,连续稳定,未见泥质软弱夹层,西侧长江岸边已作防护堤坝支挡处理,2号连接道、3号连接道位于已治理的滑坡体上,工程建设对滑坡影响小,拟建场地现状稳定;道路按设计高程平场后拟建道路两侧存在人工填方边坡,当对各边坡处理稳定后,拟建场地整体稳定,适宜道路工程建设。4号路的路线走线受收江东文化广场及高速连接道的影响,进行了调整。4号路后段的地勘重新进行了评价。具体详见地勘报告3.本工程施工重、难点分析及对策工程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1 市政道路 施工组织设计 Word 19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