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人教出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方案计划设计.doc
-!4、表内乘法(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46-66)【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 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发展性目标: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并在合作学习中获得自信。【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教材分析】1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的口诀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26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用数学。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1 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2 关于“26的乘法口诀”教材对26乘法口诀的编排做了较大改进。一是,在出现两个相应乘法算式的基础上,归纳该句口诀。例如,对照155、515,出现口诀:一五得五。二是,26的乘法口诀分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三段编排。基于学生会“一五、一十、十五”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教材首先编排5的乘法口诀。先教学5的乘法口诀,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促使师生把精力放在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认识每句口诀的含义上来。这样,有利于为进一步学习2、3、4和6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第二段,2、3、4的乘法口诀。这部分教材中,以种向日葵的事例,例2、例3借助图画,顺次编出2、3的乘法的口诀。为了突破教学难点,例4教学4的乘法口诀。特意安排了学生摆正方形的活动,并设计有相应的连加计算。为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4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第三段,6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编排,基本上和4的乘法口诀相同。有2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基础,教材特意把一六六六的口诀留给学生来归纳。促使学生在归纳口诀的过程中,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乘法口诀。这样编排,各段教学重点突出,同时分散了教学难点。由易到难呈现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3关于乘加和乘减式题。本单元在“2、3、4的乘法口诀”后面,编排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其用意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同一组口诀中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4关于“用数学”本单元的“用数学”是结合乘法口诀(乘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孕伏“用数学”的内容。例如,第53页第8题以小兔拔萝卜的情景,让学生分别计算出3只小兔、4只小兔、5只小兔拔多少个萝卜。使学生在熟记5的乘法口诀中,初步体会怎样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怎样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然后,在“2、3、4的乘法口诀”之后,编入了解决求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的内容。教材对“用数学”内容的呈现,注重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事物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例如,59页例6用3头大象运木料的插图展现解决问题的信息。又如,练习十二中的3道题,分别选择了给小树浇水、小兔采蘑菇、购物等素材,让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例题、练习题插图展示了数学问题的现实情景,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一次次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一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64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让学生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3.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难点: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没有)那今天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场玩好吗?(好)出示游乐场情景图。仔细观察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指学生回答(玩过山车、小火车、摩天轮)我还看见有几个小朋友在摆小棒(屏幕出示45页图)现在如果我们要去玩过山车、摩天轮,可自己有点困难,那我们来摆一摆小棒好不好!(好)(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场这一情境来导入,目的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的桥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摆一摆: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但是老师有个要求,看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摆出相同图形最多。(生动手操作,师巡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来摆出相同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初步认识相同加数,以及相同加数的个数,帮助学生理解这节课的重点.)下面谁能说一说你摆了什么?(指学生回答) 好,同学们摆得可真不错。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你摆这样一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2)交流学生摆好后,同座互相交流:1)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2)一共用了几根小棒?算式是什么?交流之后,请同学们将加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那就请你说说你们写在练习本上的算式吧。老师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3)观察5+5+5+5+5=206+6+6+6+6=30、2+2+2+2+2+2+2=14观察黑板上这几个加法算式,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指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每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4)乘法:你们喜欢写这样长的算式吗?假如要摆101个图形,所写的算式会怎么样呢师:是啊,的确是太麻烦了。是否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呢?(设计意图:通过假设摆101个相同图形所写的算式会很长,让学生体会乘法是加法的简便算法,意识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这样能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师:你们知道吗,300多年前,英国有位数学家想出了这样的算式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你们想学吗?好,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乘法。(板书课题)以2+2+2+2+2+2+2=14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师:这个算式里,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加数?表示几个几相加?(小组讨论再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同加数是2,有7个相同加数,求7个3相加是多少)板书: 7 2指出:求7个2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7和2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把乘法算式写完整。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72=14读作“七乘二等于十四”。告诉学生:用乘法算7个2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2,写作:27=14。这个算式怎样读?(七乘二等于十四)(5)尝试(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师:同学们这节课做得真不错,这些内容,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师: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到游乐场玩一圈好不好(好)师:让学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设计意图:通过学会乘法后,又带学生回到游乐场根据信息提题并解决着这一做法,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游乐场的角角落落都带给我们快来,下面咱们分享一下:1. 48页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5+5+5+5和6+6+6,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练习九的第2题。检查学生画图的效果,让学生在画中体会乘法的意义。4练习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5练习九的第4题。,同桌互相读一读乘法算式,练习乘法的写法。(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分不同的层次,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全员参加。还让多数学生都能完成。都在学完后有所收获。)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我们学习到什么?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2+2+2+2+2+2+2=1472=18 读作:“七乘二等于十四” 或 27=14 “二乘七等于十四”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过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3解决问题。(1)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摆图形游戏。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2交流。(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来摆出相同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初步认识相同加数,以及相同加数的个数,帮助学生理解这节课的重点。通过学会乘法后,又带学生回到游乐场根据信息提题并解决这一做法,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不足之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效果还不够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改进措施:课堂上多关注学生的表现,多听听学生的反馈信息。第二课时 乘法的意义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8页例2和练习九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写出乘法算式。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 进一步理解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的意义 。教具、学具:教师:气球、跳绳图。 学生:30根小棒。重、难点:重点: 掌握乘法各部分间的名称难点: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 出示挂图 导入师:(出示课小朋友游戏图,分成三组,每组四人)把复制好的图贴到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图,并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分组的?分成了几个组?一共有多少个小小朋友?请同学们列算式算一算。写出 加法算式:_ 乘法算式:_ _ 让学生读出:4乘3 3乘4 并说一说表示几个几相加? 2、摆小棒 教师让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摆后写出加法算式 _ 和乘法算式_。教师巡视,巡视时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最后挑选不同摆法的学生,要他们说出摆了几个几?读出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加深对两个基本运算意义的认识,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教学例1出示气球图 观察一把气球有几个?有几把?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5 + 5 + 5 = 15 5 x 3 = 153 x 5 = 15 教师对照加法算式结合着乘法的含义简单的加以说明: 5乘3 表示3个5相加。 师: 我们上一节课已经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运算符号乘号,你知道乘号两边的数叫什么吗?它叫因数,(板书:因数)因数和因数相乘得到的数叫积,(板书:积) 咱们今天又认识了很多朋友,同学们可要把他们记住哟! 5 + 5 + 5 = 15 5 x 3 = 15 3 x 5 = 15 | | | 乘数 乘数 积然后让学生说出例1中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读出乘法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结:用乘法算式表示真简便!(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觉用乘法计算书写起来很简便,充分感知和体验到新接触的乘法运算,原来是加法的一种简便计算。)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做课本48页的“做一做” 做题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看图中的内容,分别说出相同的加数是几,就用几做因数;有几个相同的加数,就用几做另一个因数;最后写出乘法算式。 2、练习九5题 3、下面的算式,哪些能写成乘法算式?那些不能?为什么?把能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 _2- 4 + 4 + 4 + 4- 小组讨论: 哪些算式能写成乘法算式,哪些不能?为什么? 教师参与讨论,并告诉学生不能直接写成乘法算式的,先放一放,先把容易写的写出来,然后再考虑不能直接写成乘法算式的,能不能把其中的一部分写成乘法算式,先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试着写一写并说明是怎么想的?(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同学们能够从乘法的含义出发正确的写出乘法算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我们学习到什么? 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 5 + 5 + 5 = 15 5 x 3 = 15 3 x 5 = 15 | | | 因数 因数 积1、教师让学生用红花摆4个2,说出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读出2乘以4,表示4个2相加。2、教师让学生用小圆形摆,自己想摆成几个几都可以。摆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巡视时,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最后教师挑选不同摆法的学生,要他们说出:摆成几个几,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读出乘法算式。1.教学例2。教师摆出一幅有5个气球的图,说明这是1个5,再陆续摆出三幅同样的图,并且先后问现在是几个5?出四幅气球图后,让学生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板书:55515 5315教师应该对照连加算式结合着乘法的含义简单地加以说明:5乘以3表示3个5连加;相同的加数是5,5就是乘数。有3个5相加,或者说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3也是乘数,5乘3得15,15是积。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例1中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教师拿出如右图的卡片。练习时,先出示444444444=36,让学生读加法算式,说出相用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加数。然后让学生看着加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后,再出示4936,读出乘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添加:第4题,先让学生把图看清楚,每堆有几只熊猫?一共有几个几只?再按照书上的要求填数。第7题,可以联系乘法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判断必须是几个相同数连加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另外,也可能有少数学生把3332改写成332,这个式子是对的,遇到这种情况,可给以鼓励,但这是乘加两步运算的式子,开始学乘法不要求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式子。 3 x 5 = 15 | | | 乘数 乘数 积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觉用乘法计算书写起来很简便,充分感知和体验到新接触的乘法运算,原来是加法的一种简便计算。不足之处:本节课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时间太长,导致本节课拖延了时间改进措施:课堂上要充分把握小组交流的时间。第三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页4950页,练习九的611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进一步巩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 学具卡片、小黑板。重、难点: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2、进一步掌握乘法各部分间的名称 。教学过程:一、 猜谜引入,回顾再现 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猜谜语, 所以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则谜语: 红红眼睛白白毛,长长耳朵短尾巴,身披一件白皮袄,走起路来轻轻跳。猜一猜谜底是什么?(兔子)。兔子有几条腿?(4条)三只兔子一共有多少条腿?同学们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出示一副画有3只兔子的挂图学生列出: 4 + 4 + 4 = 12 4 x 3 = 12 3 x 4 = 12 教师板书上面的算式。 然后指名读一读4x 3 、 3 x 4并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边说边板书(表示3个4相加、乘数、乘号和积)(设计意图: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引入复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已经复习了有关的知识和方法,为进一步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做了良好的铺垫。 )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1) 6 + 6 + 6= ( )x( )(2)3 + 3 + 3 + 3=( ) x ( )(3) 2 + 2 + 2 + 2 + 2=( ) x ( )(4) 5 + 5 + 5 + 5 + 5 + 5 + 5 = ( )x( ) 2、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 ) 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是3( ) 2和6相乘( )。 5个3相加。( )(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根据要求,写出乘法算式,并及时矫正。)3、看图写算式(1) 算式: ( ) x ( ) 或 ( ) x ( )读作:(2 ) 算式: ( ) x ( ) 或 ( ) x ( ) 读作:(3)观察基训25页智趣园1题图1盘有5个苹果,3盘有多少个苹果?( ) x ( ) = ( )个5盘有多少个苹果?( ) x ( ) = ( )个(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的意义。)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自主完成课本的6题和81 0题,然后集体订正,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设计意图:强化练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积极动脑,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4 + 4 + 4 + 4 = ( )x ( ) 6 x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课本练习九的11题,先做一做,然后观察有什么规律,根据规律试着编一编口诀。 (设计意图 :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板书设计: 4 + 4 + 4 = 124 x 3 = 12 3 x 4 = 12 | | | | 乘 乘 乘 积 数 号 数 表示3个4相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加强对乘法的进一步认识,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能运用乘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学会解答乘法的文字题。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练习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重点:理解乘法意义的练习,文字题,相关的实际问题的练习。教学难点:运用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1、看图并列出乘法算式:师: ( )( ) ( ) ( )师:小兔子闻到了草莓的香味,也赶了过来,看看有多少只小兔子赶过来啦?你能算出来吗?写在练习纸上。 ( )( ) ( )( )反馈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关键说请图中是求几个几是多少?)2、先让学生认真看图,弄清楚每堆有几只熊猫?一共有几只?师:不但兔子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连我们的国宝熊猫也来了,你们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说清楚几个几后填空。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可是如果没有图看,你会写乘法算式吗?只写算式,不写结果, 不写读作,用嘴巴读就可以了。练习一: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独立完成)4个2相加 5个3相加 2和6相乘师:请一位小老师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师:老师有疑问,为什么第三题也要用乘法来算,不是只有几个几相加才用乘法算吗?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引入复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已经复习了有关的知识和方法,为进一步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做了良好的铺垫。不足之处:学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还不够透彻。改进措施:组织好教学用具,充分组织学生利用一切手段理解乘法的意义。第四课时 5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例1,练习九第13题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5的乘法口诀。2、会用口诀进行计算。3、通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及其手指重、难点:重点:得出口诀的过程难点:1、引出乘法的算式和归纳5的乘法口诀2、结合乘法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口诀的来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生成问题1大家齐背14的乘法口诀。2师生对口令。教师说口诀的前半句,学生回答后半句。 二三( ) 二二( ) 一三( ) 四四( ) 一四( ) 二四( ) 二四( ) 三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背的过程中熟记口诀。二、新课自主探究5的乘法口诀 今天我们学习5的乘法口决,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课题“5的乘法口诀”。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师:今天老师非常高兴,能同咱们小学的同学们共同上一节数学课。我来的时候就听说,小学特别有名,小学的同学们特别聪明。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我特意到咱们小学来看看同学们的表现。下面我们共同来做一个游戏好吗?师:(课前把学生按照5人一组分开,分别把学生编成15号)下面咱们同学伸出你们的左手,数一数你们的右手。看看你们的右手有几个手指?师:现在每一位同学都把你前面的同学右手手指和自己的加起来。看看又是多少?比如:1号同学你前面没有其他的同学,那你的得数是几呀 ?师:那么2号同学你的前面有一位同学,加上他的手指,一共有多少?师:那么3号、4号、5号同学呢?你们能算出各自的得数吗?(5分钟以后)师:那咱们看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得出你们的数字?师:那现在想一下你们的得数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比如:1号同学的得数是5,那是几个5呀?师: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呀 ?师:真聪明!应该是15=5 或者51=5也可以那用口诀怎样编写呀!提示(14的口诀)师:真棒, 你们真是天才。板书:一五得五,那咱们同学想一下2号同学的得数应该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生答师板书:25=10 或者 52=10师:那乘法口诀怎样编写?看看咱们同学到底有多棒?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二五一十那咱们同学思考一下,3号、4号、5号同学的得数用乘法算式应该怎么表示?十分钟以后 提问:师:纠正答案3 5=15 5 3=154 5=20 5 4=20 它们的乘法口诀应该怎么样编写呀?(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在得出结果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的含义,并为编制相关的乘法口诀,打下了基础。)生: 三五一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设计意图 :学生独立思考,给如何有效地记住口诀带来了方便。)师:板书: 三五一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现在咱们同学看看我们一共编写了几句口诀呀那可是咱们同学自己编写的口诀,一定要把它们记住.那是我们的劳动成果,每位同学都应该为你们的努力而骄傲!生总结。师:现在同学看看一下课本的第51页的例题1,课本上讲的和我们刚才学习一样吗?生看课本师:那咱们同学能不能用自己编写的口诀把课本上的空填上? 【设计意图:课堂学习中进一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体验口诀编制的过程,明确口诀的来源,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四、巩固运用 内化提高1、 1、开火车。(练习十第一题)老师说出口诀的半部分,学生补充口诀的后半部分。(先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口诀,再打乱顺序。)2、对口令(练习十第二题)每两个同学一组,互相提问口诀。一个同学说前半部分,另一个同学说后半部分。(设计意图: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有较浓的积极性。)拓展性练习(练习十第三题)1、把口诀填完整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一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六、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我们学习到什么?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一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1. 画手激趣。谈话:(老师伸出自己的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能把自己的手画下来吗?请小组的每一个同学把自己的一只手画在一张卡纸上。学生在小组里活动后(5人一组),在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2. 数手指。提问:请小朋友看自己小组画出的图,你能数出图上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吗?谈话:你能把表格填完整吗?(出示课件)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表格填一填。手的只数 1 2 3 4 5手指的个数 学生看图边数边填表。 反馈:你是怎样填、怎样想的?(学生可能一边数一边填,也可能一边加一边填) 提问:小朋友想的方法都很好,除了这些方法外,你还能想出更好的算法吗?(用乘法算) 谈话:很好,下面我们就用乘法算一算。(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真高兴。下面我们一起来做闯关游戏,好吗?第一关:口 诀 接 力(先小组再指名)第二关:对口令;(出示课件,跟老师对口令)第三关:奔 跑 长 廊教后反思:成功之处:学生对学习5的乘法口诀困难不大,我把重点放在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让学生体验口诀的来源及意义。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各环节的设计有梯度,为了使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有更好的理解,在练习设计中注重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氛围,并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不足之处:本节课老师应多提问学生,鼓励学生有点少。改进措施:课堂学习中进一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体验口诀编制的过程,明确口诀的来源,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第五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52页“做一做”,练习十46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5的乘法口诀,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口诀求积。2、通过乘法口诀的练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3、能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难点:比较熟练地运用口诀求积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顾再现。1、谈话引入: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相信你们都已记在自己的小脑袋里了,现在我们来比赛看谁记的最好! 对口令 一五( )( ) ( )( )一十 四五( )( ) 三五( )( ) ( )( )二十五 二五( )( )(设计意图: 通过对口令,熟练了五的乘法口诀) 2.看图写算式 算式是:-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1)教科书51页“做一做”让学生观察图中每盘有几个西红柿,那三盘共有多少个? 先让学生口答,再说一说用哪句口诀计算,怎样列式?把课本的空填上。(2)教科书练习十第4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写一写它们的积分别是多少(3)练习十第5题 同桌互背5的乘法口诀(4)练习十第7题计算5x3= 1x5= 5x2= 5x4= 5x1= 5x5= 4x5= 2x5= 先独自做,后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对乘法意义又有进一步的理解。)2、综合练习(1)练习十第6题、听口诀写算式。出示第6题情境图。提问:请大家说一说这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玩一玩这个游戏。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增加了学习的情趣。) (2)练习十第8题出示第8题情境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白兔最喜欢吃什么吗?观察图中的小白兔在干什么? 每只小白兔拔5个萝卜。3只小兔拔-个。 4只小兔拔-个。 5只小兔拔-个。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
收藏
编号:265088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62.57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6
10
金币
- 关 键 词:
-
资料
出版
年级
上册
数学
第四
单元
教学
方案
计划
规划
设计
- 资源描述:
-
-!
4、表内乘法(一)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46--66)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
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发展性目标:.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并在合作学习中获得自信。.
【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
难点: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的口诀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2~6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用数学。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
1. 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2. 关于“2~6的乘法口诀”
教材对2~6乘法口诀的编排做了较大改进。一是,在出现两个相应乘法算式的基础上,归纳该句口诀。例如,对照15=5、51=5,出现口诀:一五得五。二是,2~6的乘法口诀分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三段编排。
基于学生会“一五、一十、十五……”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教材首先编排5的乘法口诀。先教学5的乘法口诀,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促使师生把精力放在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认识每句口诀的含义上来。这样,有利于为进一步学习2、3、4和6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
第二段,2、3、4的乘法口诀。这部分教材中,以种向日葵的事例,例2、例3借助图画,顺次编出2、3的乘法的口诀。为了突破教学难点,例4教学4的乘法口诀。特意安排了学生摆正方形的活动,并设计有相应的连加计算。为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4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
第三段,6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编排,基本上和4的乘法口诀相同。有2~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基础,教材特意把一六~六六的口诀留给学生来归纳。促使学生在归纳口诀的过程中,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乘法口诀。这样编排,各段教学重点突出,同时分散了教学难点。由易到难呈现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
3.关于乘加和乘减式题。
本单元在“2、3、4的乘法口诀”后面,编排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其用意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同一组口诀中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4.关于“用数学”
本单元的“用数学”是结合乘法口诀(乘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孕伏“用数学”的内容。例如,第53页第8题以小兔拔萝卜的情景,让学生分别计算出3只小兔、4只小兔、5只小兔拔多少个萝卜。使学生在熟记5的乘法口诀中,初步体会怎样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怎样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然后,在“2、3、4的乘法口诀”之后,编入了解决求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的内容。
教材对“用数学”内容的呈现,注重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事物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例如,59页例6用3头大象运木料的插图展现解决问题的信息。又如,练习十二中的3道题,分别选择了给小树浇水、小兔采蘑菇、购物等素材,让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例题、练习题插图展示了数学问题的现实情景,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一次次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一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让学生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3.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难点: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没有)那今天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场玩好吗?(好)出示游乐场情景图。
仔细观察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指学生回答(玩过山车、小火车、摩天轮)
我还看见有几个小朋友在摆小棒(屏幕出示45页图)
现在如果我们要去玩过山车、摩天轮,可自己有点困难,那我们来摆一摆小棒好不好!(好)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场这一情境来导入,目的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的桥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摆一摆: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但是老师有个要求,看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摆出相同图形最多。(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来摆出相同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初步认识相同加数,以及相同加数的个数,帮助学生理解这节课的重点.)
下面谁能说一说你摆了什么?(指学生回答)
好,同学们摆得可真不错。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你摆这样一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
(2)交流
学生摆好后,同座互相交流:
1)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
2)一共用了几根小棒?算式是什么?
交流之后,请同学们将加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那就请你说说你们写在练习本上的算式吧。老师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3)观察
5+5+5+5+5=20
6+6+6+6+6=30、
2+2+2+2+2+2+2=14
观察黑板上这几个加法算式,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指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每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
(4)乘法:
你们喜欢写这样长的算式吗?假如要摆101个图形,所写的算式会怎么样呢
师:是啊,的确是太麻烦了。是否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呢?
(设计意图:通过假设摆101个相同图形所写的算式会很长,让学生体会乘法是加法的简便算法,意识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这样能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
师:你们知道吗,300多年前,英国有位数学家想出了这样的算式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你们想学吗?好,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乘法。(板书课题)
以2+2+2+2+2+2+2=14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师:这个算式里,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加数?表示几个几相加?(小组讨论再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同加数是2,有7个相同加数,求7个3相加是多少)
板书: 7 2
指出:求7个2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7和2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③把乘法算式写完整。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72=14读作“七乘二等于十四”。
告诉学生:用乘法算7个2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2,写作:27=14。
这个算式怎样读?(七乘二等于十四)
(5)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师:同学们这节课做得真不错,这些内容,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到游乐场玩一圈好不好(好)
师:让学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学会乘法后,又带学生回到游乐场根据信息提题并解决着这一做法,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游乐场的角角落落都带给我们快来,下面咱们分享一下:
1. 48页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5+5+5+5和6+6+6,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九的第2题。检查学生画图的效果,让学生在画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4.练习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习九的第4题。,同桌互相读一读乘法算式,练习乘法的写法。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分不同的层次,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全员参加。还让多数学生都能完成。都在学完后有所收获。)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到什么?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2+2+2+2+2+2+2=14
72=18 读作:“七乘二等于十四”
或 27=14 “二乘七等于十四”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过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
(1)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来摆出相同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初步认识相同加数,以及相同加数的个数,帮助学生理解这节课的重点。通过学会乘法后,又带学生回到游乐场根据信息提题并解决这一做法,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不足之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效果还不够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改进措施:课堂上多关注学生的表现,多听听学生的反馈信息。
第二课时 乘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8页例2和练习九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 进一步理解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的意义 。
教具、学具:教师:气球、跳绳图。 学生:30根小棒。
重、难点:
重点: 掌握乘法各部分间的名称
难点: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出示挂图
导入
师:(出示课小朋友游戏图,分成三组,每组四人)把复制好的图贴到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图,并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分组的?分成了几个组?一共有多少个小小朋友?请同学们列算式算一算。
写出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让学生读出:4乘3 3乘4 并说一说表示几个几相加?
2、摆小棒
教师让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摆后写出加法算式 __________ 和乘法算式____________。
教师巡视,巡视时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最后挑选不同摆法的学生,要他们说出摆了几个几?读出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加深对两个基本运算意义的认识,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出示气球图 观察一把气球有几个?有几把?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 5 + 5 + 5 = 15
5 x 3 = 15
3 x 5 = 15
教师对照加法算式结合着乘法的含义简单的加以说明: 5乘3 表示3个5相加。
师: 我们上一节课已经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运算符号乘号,你知道乘号两边的数叫什么吗?它叫因数,(板书:因数)因数和因数相乘得到的数叫积,(板书:积) 咱们今天又认识了很多朋友,同学们可要把他们记住哟!
5 + 5 + 5 = 15
5 x 3 = 15
3 x 5 = 15
| | |
乘数 乘数 积
然后让学生说出例1中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读出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小结:用乘法算式表示真简便!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觉用乘法计算书写起来很简便,充分感知和体验到新接触的乘法运算,原来是加法的一种简便计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课本48页的“做一做”
做题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看图中的内容,分别说出相同的加数是几,就用几做因数;有几个相同的加数,就用几做另一个因数;最后写出乘法算式。
2、练习九5题
3、下面的算式,哪些能写成乘法算式?那些不能?为什么?把能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
3 + 3 + 3 + 2________________
2 + 2 + 2 + 2--------------------------
5 + 5 + 5 + 5-------------------------
4 + 4 + 4 + 4--------------------------
小组讨论: 哪些算式能写成乘法算式,哪些不能?为什么?
教师参与讨论,并告诉学生不能直接写成乘法算式的,先放一放,先把容易写的写出来,然后再考虑不能直接写成乘法算式的,能不能把其中的一部分写成乘法算式,先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试着写一写并说明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同学们能够从乘法的含义出发正确的写出乘法算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到什么? 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5 + 5 + 5 = 15
5 x 3 = 15
3 x 5 = 15
| | |
因数 因数 积
1、教师让学生用红花摆4个2,说出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读出2乘以4,表示4个2相加。
2、教师让学生用小圆形摆,自己想摆成几个几都可以。
摆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巡视时,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最后教师挑选不同摆法的学生,要他们说出:摆成几个几,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读出乘法算式。
1.教学例2。
教师摆出一幅有5个气球的图,说明这是1个5,
再陆续摆出三幅同样的图,并且先后问现在是几个5?出四幅气球图后,让学生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5+5+5=15
53=15
教师应该对照连加算式结合着乘法的含义简单地加以说明:
5乘以3表示3个5连加;
相同的加数是5,5就是乘数。有3个5相加,或者说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3也是乘数,5乘3得15,15是积。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例1中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拿出如右图的卡片。
练习时,先出示4+4+4+4+4+4+4+4+4=36,
让学生读加法算式,说出相用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加数。
然后让学生看着加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后,再出示49=36,读出乘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添加:
第4题,先让学生把图看清楚,每堆有几只熊猫?一共有几个几只?再按照书上的要求填数。
第7题,可以联系乘法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判断必须是几个相同数连加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另外,也可能有少数学生把3+3+3+2改写成33+2,这个式子是对的,遇到这种情况,可给以鼓励,但这是乘加两步运算的式子,开始学乘法不要求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式子。
3 x 5 = 15
| | |
乘数 乘数 积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觉用乘法计算书写起来很简便,充分感知和体验到新接触的乘法运算,原来是加法的一种简便计算。
不足之处:本节课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时间太长,导致本节课拖延了时间
改进措施:课堂上要充分把握小组交流的时间。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页49—50页,练习九的6—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
2.进一步巩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 学具卡片、小黑板。
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进一步掌握乘法各部分间的名称 。
教学过程:
一、 猜谜引入,回顾再现
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猜谜语, 所以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则谜语: 红红眼睛白白毛,长长耳朵短尾巴,身披一件白皮袄,走起路来轻轻跳。猜一猜谜底是什么?(兔子)。兔子有几条腿?(4条)三只兔子一共有多少条腿?同学们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出示一副画有3只兔子的挂图
学生列出: 4 + 4 + 4 = 12
4 x 3 = 12
3 x 4 = 12
教师板书上面的算式。
然后指名读一读4x 3 、 3 x 4并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边说边板书(表示3个4相加、乘数、乘号和积)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引入复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已经复习了有关的知识和方法,为进一步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做了良好的铺垫。 )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 6 + 6 + 6= ( )x( )
(2)3 + 3 + 3 + 3=( ) x ( )
(3) 2 + 2 + 2 + 2 + 2=( ) x ( )
(4) 5 + 5 + 5 + 5 + 5 + 5 + 5 = ( )x( )
2、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 )
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是3( )
2和6相乘( )。
5个3相加。( )
(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根据要求,写出乘法算式,并及时矫正。)
3、看图写算式
(1) ☆☆☆ ☆☆☆ ☆☆☆ ☆☆☆
算式: ( ) x ( ) 或 ( ) x ( )
读作:
(2 ) ●●●●● ●●●●●
算式: ( ) x ( ) 或 ( ) x ( )
读作:
(3)观察基训25页智趣园1题图
1盘有5个苹果,3盘有多少个苹果?
( ) x ( ) = ( )个
5盘有多少个苹果?
( ) x ( ) = ( )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的意义。)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自主完成课本的6题和8—1 0题,然后集体订正,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设计意图:强化练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积极动脑,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4 + 4 + 4 + 4 = ( )x ( )
6 x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课本练习九的11题,先做一做,然后观察有什么规律,根据规律试着编一编口诀。
(设计意图 :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板书设计:
4 + 4 + 4 = 12
4 x 3 = 12
3 x 4 = 12
| | | |
乘 乘 乘
积
数 号 数
表示3个4相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练习,加强对乘法的进一步认识,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运用乘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学会解答乘法的文字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练习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意义的练习,文字题,相关的实际问题的练习。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1、看图并列出乘法算式:
师:
( )( ) ( ) ( )
师:小兔子闻到了草莓的香味,也赶了过来,看看有多少只小兔子赶过来啦?你能算出来吗?
写在练习纸上。
( )( ) ( )( )
反馈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关键说请图中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2、先让学生认真看图,弄清楚每堆有几只熊猫?一共有几只?
师:不但兔子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连我们的国宝熊猫也来了,你们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说清楚几个几后填空。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可是如果没有图看,你会写乘法算式吗?只写算式,不写结果, 不写读作,用嘴巴读就可以了。
练习一: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独立完成)
4个2相加
5个3相加
2和6相乘
师:请一位小老师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师:老师有疑问,为什么第三题也要用乘法来算,不是只有几个几相加才用乘法算吗?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引入复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已经复习了有关的知识和方法,为进一步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做了良好的铺垫。
不足之处:学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还不够透彻。
改进措施:组织好教学用具,充分组织学生利用一切手段理解乘法的意义。
第四课时 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例1,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5的乘法口诀。
2、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通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及其手指
重、难点:
重点:得出口诀的过程
难点:1、引出乘法的算式和归纳5的乘法口诀
2、结合乘法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口诀的来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生成问题
1.大家齐背1~4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教师说口诀的前半句,学生回答后半句。
二三( ) 二二( ) 一三( ) 四四( )
一四( ) 二四( ) 二四( ) 三三(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背的过程中熟记口诀。
二、新课自主探究5的乘法口诀
今天我们学习5的乘法口决,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课题“5的乘法口诀”。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师:今天老师非常高兴,能同咱们小学的同学们共同上一节数学课。我来的时候就听说,小学特别有名,小学的同学们特别聪明。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我特意到咱们小学来看看同学们的表现。下面我们共同来做一个游戏好吗?
师:(课前把学生按照5人一组分开,分别把学生编成1——5号)下面咱们同学伸出你们的左手,数一数你们的右手。看看你们的右手有几个手指?
师:现在每一位同学都把你前面的同学右手手指和自己的加起来。看看又是多少?比如:1号同学你前面没有其他的同学,那你的得数是几呀 ?
师:那么2号同学你的前面有一位同学,加上他的手指,一共有多少?
师:那么3号、4号、5号同学呢?你们能算出各自的得数吗?
(5分钟以后)
师:那咱们看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得出你们的数字?
师:那现在想一下你们的得数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
比如:1号同学的得数是5,那是几个5呀?
师: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呀 ?
师:真聪明!应该是15=5 或者51=5也可以
那用口诀怎样编写呀!提示(1——4的口诀)
师:真棒, 你们真是天才。板书:一五得五,那咱们同学想一下2号同学的得数应该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生答师板书:25=10 或者 52=10
师:那乘法口诀怎样编写?看看咱们同学到底有多棒?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二五一十
那咱们同学思考一下,3号、4号、5号同学的得数用乘法算式应该怎么表示?
十分钟以后 ……
提问:
师:纠正答案
3 5=15 5 3=15
4 5=20 5 4=20
它们的乘法口诀应该怎么样编写呀?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在得出结果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的含义,并为编制相关的乘法口诀,打下了基础。)
生: 三五一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
(设计意图 :学生独立思考,给如何有效地记住口诀带来了方便。)
师:板书: 三五一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现在咱们同学看看我们一共编写了几句口诀呀
那可是咱们同学自己编写的口诀,一定要把它们记住.那是我们的劳动成果,每位同学都应该为你们的努力而骄傲!
生总结。
师:现在同学看看一下课本的第51页的例题1,课本上讲的和我们刚才学习一样吗?
生看课本……
师:那咱们同学能不能用自己编写的口诀把课本上的空填上?
【设计意图:课堂学习中进一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体验口诀编制的过程,明确口诀的来源,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
四、巩固运用 内化提高
1、 1、开火车。(练习十第一题)
老师说出口诀的半部分,学生补充口诀的后半部分。
(先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口诀,再打乱顺序。)
2、对口令(练习十第二题)
每两个同学一组,互相提问口诀。一个同学说前半部分,另一个同学说后半部分。
(设计意图: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有较浓的积极性。)
拓展性练习
(练习十第三题)
1、把口诀填完整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一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六、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到什么?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一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1. 画手激趣。
谈话:(老师伸出自己的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能把自己的手画下来吗?请小组的每一个同学把自己的一只手画在一张卡纸上。
学生在小组里活动后(5人一组),在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
2. 数手指。
提问:请小朋友看自己小组画出的图,你能数出图上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吗?
谈话:你能把表格填完整吗?(出示课件)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表格填一填。
手的只数 1 2 3 4 5
手指的个数
学生看图边数边填表。
反馈:你是怎样填、怎样想的?(学生可能一边数一边填,也可能一边加一边填)
提问:小朋友想的方法都很好,除了这些方法外,你还能想出更好的算法吗?(用乘法算)
谈话:很好,下面我们就用乘法算一算。(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真高兴。下面我们一起来做闯关游戏,好吗?
第一关:口 诀 接 力(先小组再指名)
第二关:对口令;(出示课件,跟老师对口令)
第三关:奔 跑 长 廊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学生对学习5的乘法口诀困难不大,我把重点放在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让学生体验口诀的来源及意义。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各环节的设计有梯度,为了使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有更好的理解,在练习设计中注重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氛围,并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
不足之处:本节课老师应多提问学生,鼓励学生有点少。
改进措施:课堂学习中进一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体验口诀编制的过程,明确口诀的来源,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
第五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52页“做一做”,练习十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5的乘法口诀,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口诀求积。
2、通过乘法口诀的练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3、能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
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
难点:比较熟练地运用口诀求积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再现。
1、谈话引入: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相信你们都已记在自己的小脑袋里了,现在我们来比赛看谁记的最好!
对口令 一五( )( ) ( )( )一十
四五( )( ) 三五( )( )
( )( )二十五 二五( )( )
(设计意图: 通过对口令,熟练了五的乘法口诀)
2.看图写算式
△△△△△ △△△△△
△△△△△ △△△△△
算式是:------------------------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用乘法解决问题 。)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1)教科书51页“做一做”
让学生观察图中每盘有几个西红柿,那三盘共有多少个?
先让学生口答,再说一说用哪句口诀计算,怎样列式?把课本的空填上。
(2)教科书练习十第4题
先让学生口答再写一写它们的积分别是多少
(3)练习十第5题
同桌互背5的乘法口诀
(4)练习十第7题计算
5x3= 1x5= 5x2= 5x4= 5x1= 5x5= 4x5= 2x5=
先独自做,后小组内交流 。
(设计意图 :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对乘法意义又有进一步的理解。)
2、综合练习
(1)练习十第6题、听口诀写算式。
①出示第6题情境图。
②提问:请大家说一说这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③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玩一玩这个游戏。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增加了学习的情趣。)
(2)练习十第8题
①出示第8题情境图
②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白兔最喜欢吃什么吗?
③观察图中的小白兔在干什么?
④每只小白兔拔5个萝卜。3只小兔拔-------个。
4只小兔拔-------个。
5只小兔拔-------个。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