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doc
《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梳理一. 文学常识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对后来的宋儒影响很大,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孟子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选文所在的课文选自 ,此书与 、 、 合称为“四书”。二、课文解析思路梳理:
2、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第二部分(2),正面举例论证说明了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第三部分(3)举例从反面说明了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文章内容概括:鱼我所欲也主要讲的是:人人都知道“义”比“生”更可贵,“不义”比“死”更可恶,然而只有贤者能把这一主张贯串于人生实践的始终,而一般人由于受环境的牵制,往往改变初衷。启示:孟子要求人们,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像贤者那样,把“义”放在首位,必要时还应做到“舍生取义”。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
3、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鱼我所欲也文章是怎样展开论述的?(本文的论证思路)文中先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接着进行逻辑推理进行论证。第一步推理进行因果论证,由因推出果:因为我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因为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所以,即使有导致死亡的祸患也不避开它。第二部推理是假设推理,从反面逆证人之所欲有甚于生者(生),所恶有甚于死者(不义)。接着孟子还举行路之人、乞人不食嗟来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最后一对比的方式指出有些人为了私利而抛弃原则,接受了万钟厚禄,这就是失去了本心,从发面加以证
4、明。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有力的证明了“义”的存在,证明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三.字词归类1.生字识记苟得(gu) 一箪食(dn) 所恶(w) 蹴尔(c) 不屑穷乏者(xi)2.通假字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原先或从前。)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3.一词多义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给予)而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示转折关系,却,
5、可是)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指示代词,这个)是亦不可以已乎(指示代词,这个)4.古今异义词: 原文 关键词 古义 今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 一种量器。 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 代词,这种。 判断词,是。5.有关成语:舍生取义 本文: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今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苟且偷生 只管眼前,得过且过,勉强凑合着活下去。(3)嗟来之食: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贬义词。四.解释加点的词语:1.鱼我所欲也 2. 二者不可得兼 3. 故不为苟得也 4. 故患有所不辟也 5.
6、行道之人弗受 6. 乞人不屑也 7. 万钟于我何加焉 8. 妻妾之奉 9.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10. 贤者能勿丧耳 11. 蹴尔而与之 12. 万钟于我何加焉 13. 是亦不可以已乎 14. 此之谓失其本心 五.重要句子翻译: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4.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5.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6.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7.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8.
7、 是亦不可以已乎?9.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六.内容理解1、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3、作者是怎样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4、“所欲有甚于生者”和“所恶有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所欲有甚于生者”指“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指“不义”。5、从第一段看,作者为什么可以“舍生”并不去做“不义”之事?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比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识 要点 梳理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