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1-3单元测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1-3单元测试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一第一至三单元测试卷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2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 D郡县制3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列说法不正
2、确的是()A分封制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C二者都属于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D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实施的政治制度4有关下图反映的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创立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C相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权D加强了中央集权5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科举制度()A在选拔用人方面行之有效B导致了官僚机构的臃肿C严重束缚了士人思想D保证了官僚队伍廉洁高效6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直到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中央官制
3、三级制度才算寿终正寝。“寿终正寝”的标志性事件是()A汉代设中朝 B唐代设三省C宋代设副相 D明代废丞相7“王沔,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文中的王沔应该是()A汉朝人 B唐朝人C宋朝人 D清朝人8中国古代的解缙曾深得皇帝信任,常伴皇帝左右,并有机会参与朝廷机密事务决策和处理政务票拟。以上材料讲述的是()A唐代三省六部制 B汉代察举制C清代设置军机处 D明代内阁制9到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世界)部落组织让位于城邦;其他社会等级起来向贵族阶层挑战;工商业开始发挥重大作用。促使上述转变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特殊的地理环境 B外来侵略的危险C和平安定的氛围 D民主政
4、治的建立10公民间的所有债务必须豁免,不允许任何人在放债时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抵押。”梭伦的上述举措力图缓和雅典()A贵族与平民的矛盾B工商业者与贵族的矛盾C公民与外来移民间的矛盾D工商业者与平民的矛盾11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12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
5、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完善法律体系 B稳定社会秩序C保障平民利益 D维护帝国统治13“事实证明,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制,无论是在实体或程序方面都未超出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由材料可以说明罗马法()A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B适用于各个国家C符合现代人生活规律D对后世影响深远14“通过国王与议会的相互妥协,以一种和平的方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双方长久以来的矛盾与斗争。”材料评价的是()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美国1787年宪法 D德意志统一战争15“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
6、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适应这一变化,英国()A通过光荣革命,赶走专制君主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C进行议会改革,调整议员结构D建立内阁制度,限制国王权力16下表内容依据美国宪法部分条文整理:授予联邦的权力禁止联邦行使的权力保留给州的权力1.征税权。2.办理外交和缔结条约。3.建立陆军、海军1.不得对从任何州输出的商品征税。2.未得到州的同意,不得改变州疆界。3.在商业上,不得给予任何一州优惠于他州的待遇1.管理州内工商业。来源:学科网ZXXK2.制定和改变州法律。3.保护健康和安全该表体现了美国实行()A君主立宪制 B责任内阁制C中央
7、集权制 D联邦制17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和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规定两国实行民主共和政体,但两国国情不同,在具体制度上也有所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于()A国家元首是否拥有实权B参众两院是否选举产生C是否实行责任内阁制D是否采用权力制衡体制18根据下列信息判断,这是哪一个国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信息一: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信息二:行政大权由总统及其内阁掌握;信息三:总统由议会选出,并与议会相互制约。A英国 B美国C法国 D德国19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
8、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20“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段话中的“国家”指的是()A德国 B英国C法国 D美国答题栏题号123456来源:学_科_网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第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60分)21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
9、),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闻之,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宣过,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可替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1)据材料
10、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4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4分)来源:学.科.网Z.X.X.(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8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4分)22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当今的中国应用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审视、借鉴不同的人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机
11、器和军队由中央政府掌握,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俞邃“中国模式”之我见材料二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
12、,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中国政治传统、雅典民主的特点。(4分)(2)材料三中认为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结合英国相关史实从制度创新角度说明理由。(7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具体表现,并结合史实驳斥“美国民主制度对中国近代意义不大”这一观点。(4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在历史中,选官制度一直在发展创新。在
13、察举制下州郡长官获得重大的选官权力,举主与被举者之间往往结成密切的依附关系,后者成了前者的“故吏”,还承担着一些封建义务。但随着考试之法的建立以及这一环节的日益重要,情况就在逐渐变化。地方长官提供给被举者的,已不是举后即可得到的官位,而只是一个考试机会。行官与否,在于应试者的个人才学;而擢第与授官,则是中央的权力。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
14、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代与西周的选官制度分别是什么。概括唐代科举制在选官方面有哪些发展。(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任用官员方式有何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科举制与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异同。(10分)必修一第一
15、至三单元测试卷1C从材料中可以得知夏、商、周设立的秩宗、卜、太史等官职既掌握神权,又掌握行政权,明显表现出神权和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故选C项。材料中“秩宗”是一官名,后世用为礼部的习称,并非地方官员;材料中的“卜、巫、史”等都是官名,没有体现血缘关系,也没有体现宗族,因此A、B、D三项均错误。来源:Zxxk.Com2C材料信息反映了西周礼仪活动中表现的尊卑等级秩序,这与西周的宗法制有关,故C正确;禅让制是原始部落联盟首领更替方式,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世袭制,故B错误;郡县制是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D错误。3A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分封制当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当然分封制度也不
16、是中央集权制度,而其他三个选项均是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正确的说法,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项。4C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朝,故A项错误;三省之间体现权力的分散,并不是相互制衡,故B项错误;三省长官均是丞相,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故C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D项错误。5A由材料信息“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可知,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主要选官标准,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是行之有效的选拔人才方式,故A正确。6D汉代设中朝,又称内朝,削弱相权,而三公九卿成为外朝,故A项错误;唐代设三省,三省长官为宰相,仍存在中央官制三级制度,故B项错误;宋代设副相分割相权,不符合题意,
17、故C项错误;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7C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可以推断王沔是宋朝人。宋代统治者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增设了一些旨在分割相权的重要职位,如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8D据材料中“参与朝廷机密事务决策”“票拟”等信息可知,材料讲述的是明朝内阁制,故答案选D。9A由于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多山、多岛、多河,天然良港众多,这些有利于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崛起,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建立,故A正确。10A根据材料信息“公民间的所有债务必须豁免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抵押”可以判断所涉及内容是废除债奴制,故A正确。11CA、B属
18、于梭伦改革的影响,故排除;D属于伯利克里时代的民主政治的特征,故排除;从材料中看,克利斯提尼以地域为基础划定行政选区,这一制度有利于打破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故C符合题意。12B本题考查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内容可知,罗马法修改的方向是力争实现贵族和平民的平等,其目的是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故维护帝国统治不符合题意。13D材料中论述现代法律都是源于罗马法的精神内涵,说明罗马法对于后世影响巨大,故D正确。14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国王和议会矛盾而爆发战争,因为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地主妥协于“光荣革命”,从而使得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使英国进入长
19、期稳定发展时期,故A正确。15C1832年,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议会进行了改革。通过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获得了更多的权利,得以进入国家权力的中心。A、B两项发生在17世纪;C项形成于18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根据时间也可以排除A、B、D三项。16D君主立宪制不属于美国的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责任内阁制是英国的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赋予联邦和各州保留的权力,说明美国并不完全是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充分体现了联邦政府与各州的关系,明确了授予联邦和禁止联邦行使的权力以及各州保留的权力,强调要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故D项正确。17C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
20、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两个国家的元首均拥有实权,两个国家的参众两院均选举产生,两个国家也均用权力制衡体制,美国并没有内阁,而法国却有内阁,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项。18C信息一、二说明该国是一个共和制国家,排除A、D两项。信息三总统由议会选出则是关键信息,说明是议会共和制,符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政体。美国是总统共和制。19A英国和德国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和德国皇帝都是国家的最高元首,A项是两国政治制度的相同点;B、D两项仅符合德国;C项单指英国,德国国家权力的中心是皇帝。20A“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强调议会民主只是表面的假象;“混杂着封建残余”说明该国封建色彩浓厚;“已经受到资产
21、阶级影响”说明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说明该国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德国与材料信息相符,故A项符合题意。21(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事,令其诘难大臣。(2)说明:诏令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皇权至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材料一中提取相关信息从贤
22、良文学之士的地位及作用等角度答题。第(2)题,结合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的程序来概括答案。第(3)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三进行概括得出答案,第二问结合所学从内阁的职责与职权不对称以及官职不明确等角度归纳答案。第(4)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的时候围绕上述材料,概括作答即可。22(1)特点: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民本思想。雅典:人民主权。(2)判断:说法不正确理由:光荣革命只是一场宫廷政变,不具备制度创新。英国通过颁布权利法案,建立责任内阁制等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从而摆脱了专制,走向长治久安。(3)表现: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只答“权力制约与平衡”不给分)驳斥: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和三权
23、分立。(写出临时约法给1分,或具体写出临时约法内容的也给1分,仅写“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只给1分)解析:第(1)题,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依据材料一中“一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机器和军队由中央政府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可得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民本思想;雅典民主的特点依据材料二中“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的信息,再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人民主权。第(2)题,第一小问中判断这一说法是否正确,要围绕着观点中的“制度创新”来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只是一场宫廷政变,不
24、具备制度创新,因此这一说法不正确;第二小问“理由”,联系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发展的史实来说明即可,如英国通过颁布权利法案,建立责任内阁制等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从而摆脱了专制,走向长治久安。第(3)题第一小问“具体表现”,可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来分析,可以得出美国的新发展表现在确立民主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第二小问“驳斥”,联系中华民国成立后政治制度建设的史实来分析,可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和三权分立。23(1)制度:西周:世卿世禄制(世官制);汉代:察举征辟制。发展:士人集于中央接受统一考试;选官标准为才学;由中央遴选、任命(中央集权)。(2)变化:由官职恩赐制到考试
25、录用制。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官员具备较高专业文化素质;民主政治的发展。(3)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考生来源广泛。异:中国:服务于君主专制制度;英国:成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西周是“世卿世禄”制,汉代的选官制度结合材料一中“在察举制下州郡长官获得重大的选官权力,举主与被举者之间往往结成密切的依附关系,后者成了前者的故吏,还承担着一些封建义务”可以看出,汉代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结合所学知识汉代的选官制度还有征辟制;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但随着考试之法的建立以及这一环节的日
26、益重要,情况就在逐渐变化。地方长官提供给被举者的,已不是举后即可得到的官位,而只是一个考试机会。行官与否,在于应试者的个人才学;而擢第与授官,则是中央的权力”可以看出,选官的变化是要接受中央的统一考试,选官标准为才学,由中央进行任命。第(2)题,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二中“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
27、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可以看出,英国的选官制度已经由恩赐制变成考试录用制。第二小问“原因”,需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可知是工业革命的推动;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官员具备较高专业文化素质;民主政治的发展。第(3)题,依据材料一中“但随着考试之法的建立以及这一环节的日益重要,情况就在逐渐变化。地方长官提供给被举者的,已不是举后即可得到的官位,而只是一个考试机会。行官与否,在于应试者的个人才学;而擢第与授官,则是中央的权力”与材料二中“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举制与英国的选官制度的相同点是通过考试进行选拔,择优录用。不同点是目的不同,中国的选官制度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英国的选官制度的目的是维护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的组成部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