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低年级朗读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趣谈低年级朗读指导.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趣谈低年级朗读指导 华南实验学校 陈丹萍【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第一学段的朗读目标是“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低年级孩子而言,朗读训练是个难点。主要策略:从字词句入手,指导学生清晰、响亮、准确地朗读课文;适时范读和领读课文,融入情感,传染语感;创设情境,抓重点词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以读促悟,入情入境;联系学生的亲身经历来读书,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增进朗读的个性化体验;注重朗读评价,用充满赏识、生动形象的评价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朗读的乐趣,并在朗读中获得语言的积累和深层次的感悟。【关键词】朗读训练 以读促悟 入情入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
2、确指出,小学第一学段的朗读目标是“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何达成这一学段的目标呢?我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一、重视初读,从字词句入手,指导学生清晰、响亮、准确地朗读课文,循序渐进,逐步打好朗读基础。 低年级朗读训练首先应加强生字教学,让学生牢固掌握一类字、认识二类字,读准它们的音,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生字过关了,也就为朗读扫除了障碍。其次要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词语,朗读词语是朗读课文的基础。除了读准词语的常规音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音变的规范。普通话的音变包括: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词“啊”的变化等。轻声如“人有两个宝”中的“个”、“我们的国旗”中的“们”和“的”等等。
3、我们常遇见“一、不”的变调和“啊”的音变,如“一去二三里”,还有“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看菊花)、“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大海睡了)等等。“一、不”的变调比较简单,“啊”的音变则比较复杂。“啊”在句尾作助词时,由于受到前面音节尾音音素的影响,读音会有六种变化。如,“你的水真清啊。”(小河与青草)这里的“啊”读nga。教师在指导朗读时,体会字的音变。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从中悟出发音的规律和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指导词语朗读时,不但要做到正确朗读词语,还要帮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具体语境理解其意思,体会其所含的感情,读出词语的意思及情感色彩,为课文朗读奠定基础。在读准字音、读好词语的基础
4、上,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读出停顿,读好重音。停顿要合理,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句话说些什么,再根据句子前后所表示的部分意思来停顿,然后让学生用停顿线“”画出,再正确朗读这个长句子,同时读好重音。如:“临走时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蘑菇该奖给谁),又如:“你能帮我从电脑上找一点骑牛比赛的资料吗?”(好学的爸爸)通读整篇课文的时候,要及时纠正个别学生加字、漏字的现象,帮助他们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保证做到准确无误地朗读全文。二、适时范读和领读课文,融入情感,传染语感,做好学生朗读的引路人。教师是朗读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宗祺教授说过:“许多文章的神、气是只可意会、不能
5、言传的,想让学生在文章的朗读吟诵中尽情体验、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并最终积累语言,形成语感,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范读在朗读活动中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还不能读好某些语句,或者不能完全把握朗读的基调时,教师就要适时地进行指导和范读了。教师通过有感情范读,有时候甚至一句一句地进行领读,让学生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经常给学生正确的、有感情的范读和领读,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受到一定的语感训练。当然,教师范读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即知道该怎么读,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即为什么这样读。因此,朗读指
6、导时,教师的范读还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 以范读乌鸦喝水的第一段为例,这一段共有三句话:“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我范读时分别读出焦急-高兴-着急的语气,然后问学生,“你们听出老师的语气变化了吗?”再让学生自己读文本,想一想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读,从而体会到乌鸦的情绪变化。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读出了味道,读出了文本的含义。又如范读小松鼠找花生果的第三自然段:“从那以后,小松鼠每看见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这一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范读时读出满怀
7、希望的语气,第二句读出失望的语气。同样让学生在老师的语调变化中揣摩小松鼠的心理活动,从而知道究竟怎样读才能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三、创设情境,抓重点词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以读促悟,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和作者的心理。让朗读入情入境。 1、低年级小朋友多是形象直观的思维,因此需要借助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氛围,帮助他们走进文本,体会文中人物或作者的内心世界,朗读时才能声情并茂。 比如,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我让学生上台来分角色演一演,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小动物们团结的精神与劳动的快乐,再来读课文时就不知不觉传递出了情感,读出了自己的体会。又如在教学蚂蚁和蝈蝈的第一自然段时,同样让
8、学生在演一演中体会到蚂蚁的勤劳,从而读好“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这一句话。在上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时,因为考虑到城里的学生关于花生的科学认知,于是我借助插图和课件,让学生了解花生这种植物的基本特点,从而在朗读最后一段“蚯蚓从泥土里钻出来,笑着对小松鼠说:谁也没有摘,花生果全在泥土里呢!”时,才能真正读出明白的感觉,发出会心的微笑。2、带领学生抓重点词句,用心品味、感悟课文。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这种细细咀嚼、辨别滋味的过程,就是训练朗读、培养语感的过程。只有细细品味重点词句,才能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在教学乌鸦喝
9、水的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紧紧抓住“终于”、“一颗一颗”、“叼”、“放”“渐渐”五个关键词,反复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由这些词语想像到乌鸦思考了很长时间、动了不少脑筋和乌鸦叼石子的情景,从而体会到乌鸦“想出办法”的兴奋和办法生效后内心的喜悦。这种抓重点词句的朗读方式,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思考得多了,感悟也就更深了,读起课文来,自然能入情入境。四、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读书,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增进朗读的个性化体验,提高朗读水平。 杨再隋先生说得好:“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一
10、年级下册识字1和识字5时,我就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积累,一边朗读,一边在脑海中联想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情景,即由词语想到具体的事物,由每行词语想到生活中看到的画面,由整个词串想到春天和夏天的场景,去感受语言的美、生活的美,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读出生活中那份美好、快乐的感觉。五、注重朗读评价,用充满赏识、生动形象的评价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同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让评价充满赏识且生动形象,培养学生朗读的勇气和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课堂的学
11、习效率。如鲁班和橹板中,有这样一句话:“等把船撑到对岸,老艄公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面对学生的朗读,我是这样评价的:“老艄公很累很累,想想你平时很累的时候是怎样的感觉,用你的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好吗?”“你读得真好,老师都看见老艄公满头都是汗了”老师恰当、及时的评价能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中人物的语气及情感变化。在形象、生动的评价语言的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兴趣盎然。 另外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甚至家长评价,给学生更多交流的空间,多读多悟,让学生的朗读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评价时还应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每个孩子语言经验与生活经验不同,会导致对课文感受与体验的一些差异,学生的每一种朗读处理都是不同的个性气质与生活经验的体现,在准确把握课文总体基调的基础上,应当尊重孩子的个性化的差异。因此,在朗读评价时我们应关注到这些,施以个性化的评价,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每位学生全心投入,尽情发挥,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低年级是朗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变成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朗读的乐趣,并在朗读中获得语言的积累和深层次的感悟,最终实现语文的学习目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