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精品学案笔记).doc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精品学案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精品学案笔记).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概述】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铁犁牛耕的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古代中国手工业脱胎于古代农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中国古代手工业具有历史悠久、素称发达、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特点。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兴起和繁荣。从春秋战国时期大商人的崛起到明清地域商人群体的兴起,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由官府垄断到地域范围不断发展扩大、城镇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和发展的特点。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由于受到
2、封建王朝“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从而使中国由先进转为落后,埋下了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目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基础自查】1列举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理解其发展演变的根本原因。2列举古代中国各个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了解)3小农经济的含义、形成的条件、特点、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串链结网】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表现时期生产工具耕作方式、技术与
3、制度农作物水利灌溉(工程、工具)经营方式原始农业石刀、石斧、石犁刀耕火种(经常迁徙)水稻、粟(世界最早培植)集体劳动商周(奠定古代农业社会基础)耒耜和少量青铜农具“耜耕(耒耜)”或“石器锄耕”;懂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杂草沤肥和治虫灭害等;开始走向定居生活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阶段)铁犁牛耕、垄作法都江堰个体劳动两汉耦犁(西汉赵过);犁壁;(改进和普及阶段);耧车(播种工具)二牛三人西汉末二牛一人一牛挽犁;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代田法(赵过);一年一熟引进棉花漕渠、白渠、龙首渠魏晋南北朝北方耕耙耱技术
4、、南方耕耙技术、开始进行轮作和绿肥种植翻车(曹魏时改制)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装犁评,可调节犁耕深浅(完善阶段)普遍育秧移栽筒车宋元北方出现旱地中耕农具耧锄江南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引进占城稻高转筒车(水力)明清北方形成两年三熟和三年四熟引进玉米和甘薯,经济作物种植扩大风力水车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基本特点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经营方式以一家一户个体经营为主“男耕女织”土地制度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经济基础),农民和地主之间形成租佃契约关系。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农业生产重
5、心逐渐南移,宋代完成。“苏杭熟,天下足”就是有力的证据。历史地位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世界领先形成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生产力);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生产关系)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含义(同下) 分散性和封闭性: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特点 先进性与落后性并存:农民具有一定生产积极性,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稳定性、再生性) 脆弱性: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贮备能力,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小农经济有利
6、因素 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生产关系)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实行精耕细作(自身动力)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封建政府沉重赋税、徭役社会的动荡、土地兼并、高利贷者的乘机盘剥艰难成长小农经济是封建政府主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政府因素)不利因素 地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的发展也奠定了我国古代长期领先世界的物质基础。影响: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
7、定的生产资料和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的积极性(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推动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主要动力;在较长时间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无法扩大再生产,它的牢固存在,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地阻碍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的加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小农经济下,只有通过对自然的过度索取来解决,恶化了生态环境。(多角度:封建社会前后期)【综合探究】1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史料印证
8、(1)魏晋南北朝时期:趋向平衡。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基础。(2)隋唐五代时期:逐步南移。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
9、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对文化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使许多文人学者随之南迁,客观上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验1】(2015全国卷)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精品学案笔记 发达 古代 农业 人教版 精品 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