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课案课题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课型新授课案序第3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养成标注单位名称和口答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2.利用学生已有用减法解决求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逆思考经验来理解用加法求被减数的道理,从而更全面的理解加法的含义,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创设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以便于学生利用直观情境,理解数量关系,使学生能用加法计算一些实际问题,学会求剩余问题的逆思考。教学难点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中条
2、件和问题的叙述顺序与学生一般的思维不一致,学生在解决的时候条件找不准,确定解题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要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题意,找准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和单位名称。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一、引入新课谈话: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葡萄熟了苹果熟了小猴子可开心啦!因为它们又可以吃到最喜欢的玉米和桃子了。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下掰玉米,一只小猴子掰了4个玉米,另一只掰了15个。请你算一算,它们一共掰了几个玉米?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口答。通过旧知复习,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地图,为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创设框架。二、教学例题1猜一猜。 谈话:同学们你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吗?
3、(桃子)师:这一天,猴妈妈带着小猴下山摘桃子来了。(看大屏幕)它们来到山下采桃子,不一会儿已经采了23个桃子(出示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其中书上还剩的5个桃子不出现)。请你猜一猜,树上原来有可能有多少个桃子?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两种情况:如果树上的桃子采完了,那么原来是23个;如果树上的桃子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可能是24、25、26但不可能少于23个。 2说一说,算一算。 (出示图中的树上还剩5个桃子)提问:小猴子和妈妈没有采完桃子,树上还剩几个桃子?(板书:树上还剩5个)题目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板书: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请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该怎么算?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
4、明确:树上原来的桃的个数是总数,它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猴子已经采下的23个桃子,另一部分是树上还剩的5个桃子。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用手势表示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提问刚才猴妈妈说了什么?小猴又说了些什么?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吗?(多喊几名同学说说题意)在这三句话中你知道哪些是已知条件?(有几个)哪个是问题呢?列式计算。板书:23 + 5 = 28 5 + 23 = 28谈话:为了看清楚算出的是桃子的个数,我们要在28的后面写出“个”并且把“个”字用括号括起来,表示求出的原来有28个桃子,这个“个”字叫做单位名称。板书:(个)提问:你知道树上原来有的桃子分成了几部
5、分?23、5、28分别表示什么?23 + 5 = 28(个)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再说一说列式的思考过程。) 指导口答。谈话:解决实际问题在列式计算后,要口头回答题目中的问题。题目问: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谁会回答?学生自己口答一遍,再集体口答遍。 比较。提问:23 + 5和5 + 23这两种方法一样吗?为什么会一样的?小结:这道题已知小猴采了23个和树还剩下5个桃,求树原来有多少个桃就是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算式列成23+5=28,也可以列成5+23=28,计算后口答问题。学生口答。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口答。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口答。学生口答。学生口答。学生口答。创设情
6、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按时作业,认真书写的思想教育。将“已经采了23个桃”这个条件变成图片信息,“树上还剩5个”这个文字条件去掉,让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原来可能是24、25、26但不可能少于23个。让学生看着图画和两只猴的对话,把题意完整地说几遍,短时记忆在头脑里,体会数量关系。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在列出的算式后面写上单位名称,让学生在模仿。提醒学生解完题后,还要检查,带领学生一起口答,逐步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在练习的过程中,时时巩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找准数量关系,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初步渗透加法交换律的知识。三、游戏活动1示范游戏:老师送给小红12朵花,还剩3朵。算一算老师原来有
7、几朵花,怎样想的?怎么列式?2学生游戏:同桌合作,模仿借花游戏,说一说游戏过程:借给某某同学( )朵,还剩( )朵,原来有( )朵。板书数量关系:借走的+剩下的=原来的。学生口答。同桌模仿借花游戏练说。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找准数量关系。四、实际应用 谈话:通过刚才的借花游戏我们已经知道原来有多少,只要把借走的和剩下的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要求仔细看图,用两句话说一说图中小朋友拼图的情况。 提问:你能看图说出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吗?你是怎样找到的?(读文字、在图上找)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这盒拼图一共有多少
8、块拼板?)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乘车的情况,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口答。 (1)出示第2题图,提问:车上有多少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求什么? (并指名完整地说说题意)(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提醒学生在计算完后别忘了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求一共有多少人乘车?”指名说说算法?为什么?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看图读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1)出示第3题图,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题意。(2)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解题过程,要口答。4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看图读题,学生独立完成,核对。小结:这4道题有什么相同
9、的地方?指出:这几个问题都是把去掉的和剩下的两个部分合起来,求出原来是多少。5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题。学生看图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问:两个括号内为什么都填3?集体交流时提问:公鸡比母鸡多3只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口答。学生练习。学生口答。学生练习解答。同桌互说。学生解答后交流。学生独立解题。学生口答。学生口答。重在完整的体验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模式化的过程让学生多说一说。重在信息的正确提取。已经上车的人数,指的是图中的一部分。要让学生指着图说一说。重在解释图中的信息。盘子里的苹果是吃了4个后剩下的。“你是如何知道公鸡比母鸡少3只的?”这个问题就是复习一一对应的思想。两句表达图意的话,是为了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做铺垫。五、课堂总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评价总结。客观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给予自己肯定和否定,人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六、布置作业谈话:像刚才解决的这些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没有?能自己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吗?学生回答 让小朋友亲身体验经历生活中的数学 ,感觉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板书设计: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采了23个 树上还剩5个 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已采的+剩下的=原来的23 + 5 = 28(个) 5 + 23 = 28(个)借走的+剩下的=原来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