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细读).doc
《《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细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细读).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细读)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3、认识双线格内的9个字,会写田字格内的14个生字。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教学准备:图片、音乐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欣赏图片,引出话题。“老师搜集了许多图片,想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
2、我们走进童年的泥巴,来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趣事。”(板书:童年的泥巴)3、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用?标出来。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3、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2)用“”标出段落。(3)汇报。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分析3、4、5自然段,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两件事?用“”标出来。(1)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2)找学生读3、4自然段A、用画出歌谣。B、读最后一句,画出“三美”。2、分析5自然段。四、质疑、讨论。(1)课
3、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2)小结写作特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识写生字,探究入微。1、再读课文,圈画字词。2、出示字卡认读生字。3、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4、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撒(多音字)5、练习书写。二、说说写写,积累运用。1、完成课后“自选词语”。2、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完成仿写。我们一大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_的_、_的_、_的_、有_的_、_的_、_的_。3、用“不仅还”写出课文中孩子们喜欢的活动。4、照样子,写词语。天蓝蓝()()()一层层()()()无法无天()()()咿咿呀呀()()()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的鲜花()的收获()的田野()的小河()的模样()的童谣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摘录文中优美语句。2、交流自己搜集的童谣。 3 /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童年的泥巴 童年 泥巴 教学 设计 细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