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九年级班主任:薛东芝农村学生生活环境较城里孩子差,他们在学习环境上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得不到足够的信息指导与帮助。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了初中以后,由于知识复杂程度与难度加大,大多数学生都感到学习十分吃力,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很有必要。提高农村中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培养了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让他们在学海里健康平稳地航行。一、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一)农村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现实状况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
2、以下几个方面: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学习懒散,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这些问题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学习,同时也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发展。(二)形成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分析农村初中学生形成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1、学生自身因素。现在的初中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一部分学生从小就懒惰,怕吃苦、不爱动手动脑。没有平时的点滴积累
3、,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难以形成的。2、教师方面的因素。青少年时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由于青少年身心都处于快速变化的阶段,自制能力不够,做事常不能持之以恒,需要教师经常旁敲侧击地进行跟进、督促。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有相当一部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是知识教育重于方法与能力教育,对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的指导、跟进、督促不足,是造成良好学习习惯难以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3、家庭因素。现在农村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学生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监管。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也由于他们本身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应有的知识,通常把重点放在“吃饱穿暖”、“不出安全事
4、故”上,对于孩子的学习通常是不过问,顺其自然。长此以往,随着问题的日积月累,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逐步丧失,因此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较城里学生差。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上述情况,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1、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应坚持的原则(1)坚持教师引导、督促,学生反复强化训练原则。由于农村学生特殊的环境导致了他们获得有关学习方法的知识、信息较少,在学习过程中又得不到家长的及时指导,对于何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知之较少,因此首先要求教师要善于借鉴、分析、总结、归纳出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技巧,然后向学生介绍,传授给学生,再由
5、学生进行反复强化训练,消化运用。(2)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原则。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学生长期坚持,教师也要经常督促,整个过程充满着对学生意志的磨练。(3)坚持共性与个体差异相结合的原则。学习方法、习惯有共性的东西,但也因人而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还应结合个体差异区别对待。2、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1)由教师将学习习惯的知识内容融合于每堂课的内容中,在课堂上进行讲授、示范、引导。(2)对于已经传授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指导、督促、检查。(3)建立学生交流机制,定期让学生对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讨论
6、、交流。举办学习习惯交流会,用学生的真实感受现身说法。(4)建立学校家庭的连动机制,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知识要点编印成小册子发给每位学生家长,要求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及时跟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5)学会观察。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观察方法适合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适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教师应尽已所能地想办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给学生多种观察的方法,并启发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观察方法去精心地观察。(6)掌握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探究相似的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思
7、想和精神,全面提高科学素养。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就知识与探究过程的关系而言,任何人都需要运用他们已经掌握的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与经验,在察的基础上对观察到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做出解释,提出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新的理解,从而深化和增长自身的科学知识,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应该从提出问题入手,引导他们提出与他们日常生活中相关的问题。(7)树立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只有自信,人才能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克服种种困难,迎接新的希望。然而,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尤其是中学生正是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借助语文课对其进行自信心培养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用和谐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来启发、引导、点拨他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无论是分组讨论还是集中发言,只要他们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我们都要予以表扬。在课堂上,教师要多用“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你认为这句话应当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段好吗”“你的说法就是创新”“你真聪明”“你的想法都把老师打动了”只有这样,每一个课堂上的学生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与督促,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意义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