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秤课程设计.docx
《电子秤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秤课程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子秤课程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 (1)设计一款电子秤,用LCD液晶显示器显示被称物体的质量(2)可以设定该秤所称的上限 (3)当物体超重时,能自动报警 1. 1.1电子秤的组成 1.1.1电子秤的基本结构 电子秤是利用物体的重力作用来确定物体质量(重量)的测量仪器,也可用来确定与质量相关的其它量大小、参数、或特性。不管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电了秤均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承重、传力复位系统 它是被称物体与转换元件之间的机械、传力复位系统,又称电子秤的秤体,一般包括接受被称物体载荷的承载器、秤桥结构、吊挂连接部件和限位减振机构等。 (2) 称重传感器 即由非电量(质量或重量)转换成电
2、量的转换元件,它是把支承力变换成电的或其它形式的适合于计量求值的信号所用的一种辅助手段。 (3) 测量显示和数据输出的载荷测量装置 即处理称重传感器信号的电子线路(包括放人器、模数转换、电流源或电压源、调节器、补尝元件、保护线路等)和指示部件(如显示、打印、数据传输和存贮器件等)。 1.1.2电子秤的工作原理 当被称物体放置在秤体的秤台上时,其重量便通过秤体传递到称重传感器,传感器随之产生力一电效应,将物体的重量转换成与被称物体重量成一定函数关 系(一般成正比关系)的电信号(电压或电流等)。此信号由放大电路进行放大、经滤波后再由模数( A/D)器进行转换,数字信号再送到微处器的CPU 处理,C
3、PU 不断扫描键盘和各功能开关,根据键盘输入内容和各种功能开关的状态进行必要的判断、分析、由仪表的软件来控制各种运算。运算结果送到内存贮器,需要显示时,CPU 发出指令,从内存贮器中读出送到显示器显示,或送打印机打印。 1.2本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主要思路是:利用压力传感器采集因压力变化产生的电压信号,经过电压放大电路放大,然后再经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把数字信号送入单片机。单片机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得出当前所称物品的重量,然后显示出来。主要技术指标为:称量范围0600g ,分度值1kg ,精度等级III 级,电源AC220V 。 2. 按照本设计功能的要求,系统由5个部分组成:控制器部
4、分、测量部分、数据显示部分、键盘部分、语音提示部分和电路电源部分,系统设计总体方案框图如图1所示。 图1设计思路框图 测量部分是利用称重传感器检测压力信号,得到微弱的电信号(本设计为电压信号),而后经处理电路(如滤波电路,差动放大电路,)处理后,送单片机中的A/D 转换器,将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输出,控制器接受来自A/D 转换器输出的数字信号,经过复杂的运算,将数宁信号转换为物体的实际重量信号,并将其送到显示单元中。 A/D 转换器 放大电路 语音提示 压力传感 电源 STC12C5A60S2单片机 按键 LCD 显示 2.1控制器部分 本设计使用单片机作为系统的主控制器。根据总体方案设计的分析
5、,设计这样一个简单的的系统,可以选用带A/D转换器的单片机,由于应用程序不大,应用程序直接存储存片内,不用在外部扩展存储器,这样电路也可简化。在这里选用STC生产的STC12C5A60S2单片机。STC12C5A60S2与MCS-51相比有如下优势:第一,指令集与MCS-51系列单片机完全兼容。 第二,片内存储器采用闪速存储器,并且支持SPI-ISP在线编程,使程序写入更加方便,提高了调试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 第三,提供了更小尺寸的芯片,使整个硬件电路体积更小。 第四,单指令周期,运行速度高。 第五,自带上电复位电路,可减低单片机外围电路的复杂程度。 第六,内置8路10位高速A/D转换,转换
6、速度25万次/秒。 STC12C5A60S2内部带有60KB的程序存储器,并且带有8路10位精度的A/D 转换器,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STC12C5A60S2单片机的引脚图如图2所示。 图2 STC12C5A60S2单片机的引脚图 2.2数据采集部分 电子秤的数据采集部分主要包括称重传感器、处理电路电路,因此对于这部分的论证主要分两方面。 2.2.1传感器的选择 传感器量程的选择可依据秤的最大称量值、选用传感器的个数、秤体的自重、可能产生的最人偏载及动载等因素综合评价来确定。一般来说,传感器的量程越接近分配到每个传感器的载荷,其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根据设计需要,确定传感器的额定载荷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秤 课程设计
限制150内